第四十四章
十二月初九。
天朗气清,冬日晨光熹微,朝翎城东南郊热闹非凡,手持简牍的青年才俊们在镜湖的曲折廊桥上排起了长队,缓缓步入那栋雅致阁楼。
五日前,因荀濯丞相、大将军与崔太傅均在朝堂之上言明支持新政,带动满朝文武绝大多数也跟着支持。虽有少数宗亲贵族反对,但终究是支持新政党人数占绝大多数,景瑞帝迫于“无奈”选择“妥协”。
颁行新政的诏令一出,新的选官制度便赶在年前于京兆郡与培陵郡二地率先开始试行。京兆郡应试地点选在举办十方评的康衢学宫,主考官为尚书令萧桓,副考官为御史中丞宁予安。
明敞阁楼内,萧桓坐于主位,宁予安与其他六名佐官分散坐于左右两侧。台下以栏杆相隔,外边站满了来应选的士子,以抽签决定应选顺序,排队入场。
将上一位应选者的各项品评记录完毕,宁予安抬首发话道:“下一位。”
此时已至巳时三刻,今日的第七位考生入场。
来人是一位长相清秀的文弱书生,身穿着的藏青色衣袍已被洗得微微泛白。
青年行礼道:“见过尚书令,见过御史中丞。”
“不必多礼,”宁予安微笑颔首,让属官去接过其自荐表交与尚书令,说道:“姓名,家世,籍贯何地。”
青年垂在身侧的手指绷直,似乎有些紧张,深呼吸后才作揖笑道:“草民向晚,字明若,太原温宁人氏。祖父讳霖,早亡。父讳景,墒县胥吏。草民是一名书肆杂役,此表内,是草民平日读书时所写文章。”
宁予安在听到某个名字时目光一亮,不太确定道:“你祖父向霖,可是字伯重?”
向晚眼中闪过不可思议,欣喜点头,“向伯重正是家祖。”
萧桓看向宁予安道:“听闻这位向先生曾被建武帝盛赞为卓尔之才,品性高洁乃世间少有。”
“尚书令所言不错,武帝当初领兵北上平乱,不慎重伤,为向先生所救,铭感于心。后来平定内乱,武帝得胜归京,颁布求贤诏令欲邀向先生入仕之际,先生已不幸病逝,实在惋惜。”宁予安感慨地说着,又笑着道:“向先生德才兼备,想来他的后人也定不会逊色。”
萧桓闻言将目光重新落于向晚上交的自荐表,评价道:“你的这几篇文章多注重民生,文采虽称不得上乘,但胜在文思精巧,能静心去关怀身边细枝末节之小事,以民为本。为官者,最重要的便是如此。”言及此,又命人将表递给宁予安看。
宁予安观阅后莞尔一笑,“尚书令果然一如既往地点评精准又犀利,不过,明若公子这文采,可比予安的好多了。”
萧桓摇头失笑,“予安过于谦虚。”
正在向晚为宁予安的话脸红耳噪之时,便听到一道清润的声音响起,“向晚,明年来尚书台参加考试,回去好好准备。”
听到这句话,向晚觉得整个人都是懵的,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真的能进入复选……
直到台下的各种议论声灌入耳膜,她才敢完全确信。
“今日第一个进入复选的竟然是庶族。”
“所以日后,只要有才学,纵然没有声望,我们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入仕!”
“看来这品评标准虽然兼顾门第,但还是得有真才实干最重要。”
“此乃御史中丞新政之功……”
“御史中丞为人谦和有礼,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远见。”
“……”
二楼一刻有精美兰花纹的廊柱旁,一玄衣身影负手而立,唇角勾起淡笑,下边的图景尽数收入那双深邃的眼眸中。
他身侧的崔琅则扶着红木栏杆忍不住啧叹道:“这才第一日啊,就开始收拢人心了,不得了。”
陆旻淡淡瞥他一眼,调笑道:“若我没记错,世叔是让崔小公子来参与评选的,你怎么还在这不下去排队。难不成是想作为最后一个隆重登场,让人眼前一亮?”
“别说了,一说我就头脑昏沉,”崔琅一脸为难,抬手捶了捶胸口,“祖君都无所谓,我爹娘却日日在我耳边嚷嚷,一个劲地说入仕才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真是笑话,博陵崔氏的门楣哪里用得着我去光耀?况且我真的志不在官场……”
“我崔一白,只想游山玩水,乐得逍遥,自在随心。”
……
他喋喋不休念叨着。
陆旻无奈摇头,说出来的话也难得地颇有一些劝导意味,“身为崔家长房长孙,日后的崔氏家主。崔家偌大的家业,都是需要你继承。”
易康憋着笑意,附和道:“崔小公子,来都来了,不妨一试,不然你回去也没法交代啊。”
崔琅刚想回怼这两人,目光却僵硬在猝然出现在大门口的那伟岸身影。
不是,他爹怎么还亲自到场了。
他有些不知所措地看向陆旻,对方只轻飘飘给他一个眼神,意思明显——你还是认命为好。
更要命的是,原来他爹老早就让人替他抽了签,微颤的目光又落在帮他排队的仆从身上,下一个便是他。
晴天霹雳!
“下一位。”
宁予安说完,看到此时排在最前边的人也是愣了愣,这不是崔琅的随从小六?
小六对她憨憨一笑,手指了指上边二楼崔琅所在位置。
宁予安转头看去,便看到陆羡之也在,而崔琅则是一脸不情不愿地跳了下来。
萧桓和在场其他人也是对崔小公子会来参加评选很是诧异。
毕竟崔小公子放荡不羁的名声可是响彻朝翎城。
崔琅拿过小六手中他的自荐表递给萧桓,退后几步对众人略一行礼,清了清嗓子道:“鄙人崔琅,字一白,博陵安平人氏。祖父讳檠,当朝太傅。父讳肇,当朝大鸿胪。鄙人虽自幼受祖君亲自教导,但资质愚笨,没什么才学,故而表中也没有什么能看的文章,望诸位大人见谅。”
台下士子们眼中浮起艳羡之色,若按门第,崔小公子乃是毋庸置疑的上上品。
萧桓打开那卷自荐表,看后嘴角勾起浅笑,“想必这些都是公子少年时的课业,字里行间足以见出公子文采斐然,天资聪颖。只是可惜这几篇文章内容都有些泛泛其谈,与民生社稷无关,多是美人美景。”
众人不禁轻笑出声,谁人不知崔小公子风流倜傥,最喜吃喝玩乐。
台下的崔肇则是抬手扶额,反思自己为何会生出个这般性情的好大儿。
崔琅倒是怡然自得,垂眸把玩着大拇指处的白玉扳指,好坏任评,他才不会觉得尴尬。
六名佐官面面相觑,无从下笔落下评语,都眼巴巴地望向宁予安。
宁予安接过萧桓让人递来的自荐表,掀起眼帘看向崔琅,对方摊了摊手,满脸无所谓。她笑道:“崔小公子方才自荐说自己没有文采,我是不认同的。毕竟,我前两日还听到公子随口所作的一句诗就能在朝翎城姑娘中传开。”
“美人香盈袖,芙蓉一水间。”宁予安目色清亮,缓缓念出这句诗,并顺便夸赞道:“短短一句,意蕴深远,公子有脱口成诗之才,怎会没有文采。”
“只是崔小公子少年心性,也许今年还没有做好入仕的准备。”
先扬后抑,婉转拒绝,还是御史中丞会说话。佐官们松了一口气,其实他们也知晓崔小公子本人自然是不会不悦,也无心入仕。奈何,台下大鸿胪大人在呢。
萧桓点点头。
崔琅嘴角扯了扯,抱拳道:“御史中丞博闻强识,连这种边角料都能听到,在下佩服。”
见崔氏小公子都落选了,台下士子一半忻悦一半骇然,照这么看,选举的确公平公正,选出有才德之人才是最为主要的。
宁予安状若无事发生般,“好了,下一位。”
……
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宁予安打量了一下台下还未应选的士子,让属官吩咐下去抽签抽到后边的士子先行回去明日再来,戌时三刻关城门。
今日评选结束后,宁予安与萧桓被邀至丞相府。
月色氤氲,丞相已经让人在厅堂布好了饭菜。
宁予安见到荀陌也在场的时候微怔了一下,向他见礼,浅浅一笑。上次见面,还是初一那晚她厚着脸皮凑上前去要与他一起放河灯,当然,荀陌公子很不乐意。
荀陌微微下眼睫不想与其对视,他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每次见到宁予安,特别是看到宁予安那双眼睛时,心里头总是沉闷无比,就像被无数根无形又锐利的丝线紧紧缠绕裹住一样,让他喘不过气。
他并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对宁予安,他总是莫名其妙地想要逃避。
荀濯从未想过自己这位一向克己守礼的侄儿竟会走神,不确定唤道:“文聿?”
荀陌瞬间回过神,微微颔首,“世父。”并对宁予安回礼,“御史中丞。”
荀濯没有想太多,只笑道:“都入座吧。”
“谢丞相。”
宁予安坐的位置正好面对荀陌,她也看得出来他一直都有意避开她的。眸光黯了黯,索性不再去看他,免得他不自在。
荀濯笑容温和,“今日可还顺利?”
萧桓道:“回老师的话,今日一切都好,来应选的士子众多,亦说明了大家对新政的支持与信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崔琅:@作者,你写的什么歪诗来诋毁本公子声名,竟然还好意思自夸意蕴深远[愤怒]
作者:sorry,剧情需要,见谅见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试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