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月榭大开的窗户望出去,外面是绚烂的春光。碧空如洗,花园里姹紫嫣红,蜜蜂和蝴蝶在花间忙碌,正是人间最好的时节。父母皆在,时光安宁,元羡在春光里捧着一卷书,细细品读。
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后方门口传来:“阿姊,你在做什么?”
元羡出身显贵,生母乃是最受先帝宠爱的当阳公主,父亲是大族元氏子孙元轶。她出生后不久便被外祖父封为昭华县主,荣宠非常。
婢女茹茹轻声道:“小郎君,您不在崇学堂里读书,却跑到这里来,不怕郎主生气?”
元羡回头望去,只见个头尚小的李彰从门外进来。他才七八岁,脸孔稚嫩,但神色却严肃认真,白肤黑瞳,唇若点朱,显得格外可爱。
李彰之父李崇辺同元羡的父亲元轶是好友,元轶博学多识,崇周孔,通老释法家,识见过人,尚公主,因无心朝堂,故在家中授业,李彰从幼时便被送来公主府,拜元轶为师,长居公主府学习。
元家数代之前定居渤海郡,有胡人血统,男女之防不严,元羡不时也去崇学堂和父亲教授的几名弟子一起学习,比之族中弟子,她因更勤勉好学,学识也更渊博,被她父亲称为“ 吾家凤女”。
不过,再是凤女,元羡即将及笄,到了谈婚论嫁之龄,也是要成婚的。她对夫君的要求是博闻多识、文采风流、性格柔和,父母亦以此为标准为她选婿。
李彰见元羡含笑回望,几步跑上前,道:“有客来访,老师让我们休息片刻。”
元羡揭穿他:“怕是让你们自行看书,你自己偷跑出来的吧。”
李彰略尴尬地笑笑,随即把注意力转到元羡手中的书上,好奇道:“阿姊,你在看什么?”
他凑近案几,只见书卷上字迹端庄雍容,正是元羡的手笔。他轻声念出上面的文字:“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即便李彰年幼,也懂得这诗的含义。近来,他听闻老师和公主在为元羡选婿,心中不免焦虑。
若元羡出嫁,便不会再住在这里,他也就无法与她一同玩耍了。
李彰低声道:“阿姊要成婚了吗?”声音里带着一丝难过。
元羡没有正面回答。她虽不愿成婚,但也知此事无可避免。不求夫婿一定情投意合,能够相敬如宾,互相尊重就行,她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非我一人之事,关系颇多,不是我能决定。”
李彰望着她,郑重地诚恳道:“那你可以和我成婚吗?”
元羡愣了一下,失笑,打趣问:“你知道成婚是怎么回事吗?”
李彰很认真地点头:“就是两人可以一直住在一起,两家人结成亲家。”
元羡忍俊不禁,在旁边伺候着的茹茹也笑出了声,说:“小郎君,您可太小啦,您还不懂呢。”
李彰很不服气:“我怎么就不懂了。合二姓之好,上事宗庙,下继后世,那是旁人眼里的成婚,但我就想和阿姊一直在一起啊。”
他又倔强地盯着元羡,大约意识到自己的确还小,就有些心虚,辩解道:“即使我现在还小,但我总会长大,再过几年,我就长大了,可以和阿姊成婚了。”
元羡看他一副小大人模样,甚觉可爱,不过她收敛笑容,正色道:“那就等你长大再说吧,你现在还小,那些事,是长大后才明白的事,即便是现在的我,也未必全然懂得。”
**
元羡从一片迷糊里醒过来,已经入夏,天气炎热,即便她住在坞堡二楼,南北通透,夜风习习,但睡了一晚,仍生了一身薄汗。
她竟梦到了十多年前的旧事。
元羡从眠床上起身,只见大开的窗户外面天色苍碧,太阳尚未升起。
此时约莫卯初,坞堡里远远近近传来细微的声响,鸡鸣声此起彼伏,人们陆续起身,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元羡唤道:“茹茹?”
一名十七八岁的婢女从外间进来,轻声应道:“县主,您醒了?”
这名婢女并非茹茹,而是绿荷。
元羡这才想起,茹茹早已嫁人,并在生第二胎后因为身体受损而病逝了。如此一想,她就又精神恍惚起来,想到自己也不再是当年即将及笄的少女,而是再过几年就要三十而立的妇人。身边的人,也早换了不少,这十几年时间,死了很多人,又来了很多人。
元羡吩咐道:“准备浴汤,我一会儿要沐浴。”
“是,县主。” 绿荷应声退下,随即吩咐其他婢女准备。吩咐完,她又进屋来,和另一名婢女一起伺候元羡简单洗漱梳妆。
元羡看着镜中的自己,又问:“勉勉可起了?”
勉勉是元羡二十岁时所生的女儿,大名李旻(min),如今六岁,她一直跟在元羡身边教养,不过自五岁起,她便独自居住,不再与元羡同寝。
“小主人尚未醒来。”
元羡道:“待我梳妆好,你让人把她叫醒,让她起床。”
“是。”
绿荷只会简单梳妆,替元羡将头发编成辫子,也就罢了。
元羡待下人较宽和,行事则求严谨务实,身边伺候之人不多,与此时大多贵族崇尚的浮华之风大相径庭。
元羡下了楼,在院子里练了一会儿剑,勉勉才过来了,她站在旁边看着母亲,又暗地里打了好几个哈欠,她昨晚听乳母讲山精故事,吓得迟迟不敢入眠,今早难免困倦。
但她慑于母亲威仪,不敢赖床。
元羡练完剑,便带着女儿巡视坞堡。
这处坞堡修建在县城外二十几里处,名为绿桑坞,只因坞堡北面种了好几亩桑树,到坞堡的道路两边也都是桑树,故而得名。
不过,堡里和附近的不少百姓也称它为县主坞,皆因这个坞堡属于昭华县主。
绿桑坞不小,呈长方形,长有二三里,宽有一里出头,北高南低,南北东西各有一门,以南门为正门,最大。
元羡带着女儿住在坞堡北面,有单独的院落、小花园和养马场等,其他人则根据功能分住坞堡另外三面。
在安全时期,卯初,坞堡南门就会开启,人们陆续进出,开始一天的劳作。
元羡带着勉勉,由几名侍从跟随,巡视坞堡,几乎是每日日常。
坞堡里的人们也都认识两位主人,不过,因为元羡性格宽和,不需要人们耽误手中活计行礼,所以,人们也就只是向她和小主人遥遥问候。
元羡关注民生,也好奇心强,看到什么不懂的,都会向人请教,也愿意给女儿讲解,要是她也不懂,就问周边懂的人。
坞堡南门里和南门外分别有一个小市场,元羡先带着女儿在南门里的小市场逛了,趁着太阳升起,就又带着女儿步行出了南门,到外面的小集市里看看。
绿桑坞及周边方圆数十里地都是元羡的封地庄园,不少流民在这里稳定下来,成为她的荫户或者编户民。
人们经过恶劣的环境稍微可以喘口气,就能够繁衍生息,因为这里稳定,近几年来,绿桑坞及周边便也变得越来越繁荣,人口数达到上万。
上万人要吃喝,绿桑坞内外的集市可不小。
乡民们看到县主和小主人戴着幂篱出来,纷纷行礼,元羡示意他们不必拘礼,继续忙活自己的事即可。
勉勉年纪还小,虽然隔几日就会被母亲带着出坞堡到外面看看,但她依然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乌黑的大眼睛打量着小集市里的所有人和物,不懂的就拉着元羡的手询问,元羡便也向她解释。
小集市里贩卖的这些物品吃食,都是普通百姓使用,大多数品类,元羡曾经都未亲见过,只在书里看过,或者从仆婢的嘴里听说过,直到她成婚后,随着南下任职的夫君到如今南郡,她时常出门周游城邑乡野,后又因和夫君的矛盾而常年居住在乡间坞堡,这才实际了解到百姓民生,也对普通百姓要使用的这些生活物品熟悉起来。
小集市里有乡民贩卖小拨浪鼓,拨浪鼓不只是用于礼乐,也供孩童玩耍。南郡原属楚国,巫风浓郁,此地拨浪鼓用于傩戏,很是流行,不过,之前元羡并未给女儿买过供她玩耍,此时见勉勉盯着小贩手里的拨浪鼓,她便问道:“你想要吗?”
“嗯。阿母,我可以要吗?”勉勉眼睛发亮,盯着虽然做工粗陋,却颜色鲜亮引人注目的拨浪鼓。
元羡让身后侍从给了勉勉一些铜钱,让她自己去买。
勉勉开心接过侍从双手奉上的钱袋,走到小贩跟前去,雀跃又紧张,问:“大娘,我要这个小鼓,应该给你多少铜板?”
在这乡间,乡民们的买卖,比起是用铜钱结算,大多是以物易物,因为铜板对于底层乡民来说,反而较为稀有。不过,要是有铜板,那就可以拿去县城或者郡城使用,乡民们也乐于收铜板在手里。
小贩乃是一名中年妇人,见小主人要买自己贩卖的拨浪鼓,当即便要下跪,将拨浪鼓献给小主人。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或者是县主的奴仆,生杀予夺皆在主人一念之间,或者是县主的佃客,但佃客的地位也仅仅高于奴仆,需要完全依附于县主生活,除此,这里还有一些部曲、荫户和朝廷的编户民。
无论是哪种人,小主人要的物件,自然都应该无偿奉上,至少,在别处,是必得这样做的。
元羡看着中年妇人,说道:“该多少铜板,你就收她多少铜板,这是此地的规矩,即使是她,也不能坏了这规矩。”
小贩战战兢兢看向元羡,在这里生活的乡民,没人不识不时会去乡野间“巡游”的县主,虽然县主此时戴着幂篱,半遮住了面孔,但依然依稀可见其雍容美丽的容颜。县主近几年一直住在这乡间坞堡,大家都知道她简朴亲民,她此时也并未穿着绫罗,而是一身布衣,只是身量高挑挺拔,比此间的男女乡民都高。她腰间佩剑,尊贵威仪,让人心生崇敬,不敢有丝毫怠慢。
小贩先是道谢,又尴尬道:“本是卖一斗谷,要多少铜板,小民实在不知。”
元羡便问勉勉:“在当阳县城里,一斗谷值多少钱?”
勉勉从三四岁便学这些,当即进入被考试状态,蹙着小眉毛想了想说:“回母亲,值十五钱。”
元羡说:“如此,你应该付多少?”
勉勉回答:“十五钱。”
元羡说:“如今稻尚未收获,谷最值钱,你应当付这位大娘更多铜板才对。”
勉勉当即明白了意思,数了十五枚五铢钱给小贩后,又数了五枚给对方。
小贩把拨浪鼓给此间小主人,收了铜板,左看右看后才很是不舍地收进一个补疤的布袋里,心想,不愧是县主的五铢钱,看着就金光发亮,又厚又重,没有掺假,她连连道谢,元羡说:“这是买卖,你卖,她买,无须道谢。”
小贩喜笑颜开,周围其他小贩以及前来买东西的百姓见小主人成功买到自己喜欢的拨浪鼓已经玩了起来,也跟着捧场看热闹,甚至有人还跟着小主人敲拨浪鼓的节奏唱了两首民歌。
大家正开心着,一人从通向坞堡南门的大路跑过来,在要冲进南门时被值守部曲拦了下来,来人乃是一名刚二十岁出头的年轻男人,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嚷嚷道:“我……我是来找县主。”
县主正在不远处,看到来人,便吩咐身边侍从去把人叫过来问是什么事。
这里乃是县主的坞堡,乡民之间的大事如果需要裁决,就会上诉到县主这里来,而不是直接去县里找县衙。
这里就没有比县主长得还高的女人,那年轻人被侍从一叫过来,见到戴着幂篱的高挑佩剑女人,便倒头拜倒,大呼让县主为他的阿妹做主。
这篇文已全文存稿,每天中午十一点发。
本章正分留言,明天进行抽奖。谢谢大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