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百年。
长安不在。
——
旧史馆的基石被新朝改建,
梁上刻的“直笔无私”四字早被磨平。
后来的史官在新馆抄史,
偶尔提到一个名字,却无人记得他是谁。
有书生在馆后拾得一卷旧纸。
纸页残破,只剩数行:
“浮世录·卷终”
“史官之罪,不在言人,而在忘人。”
他抄下这句话,放进自己的笔记。
再后来,这句话被写进了另一部书——《史议》。
又过几十年,它成了“古人佚句”,无人能证。
——
江南小城的河边,有一座旧屋。
屋主姓杨,女,字无名。
地方志上这么写着。
她善书抄,收徒十余,
弟子中有人成为朝史。
有人问那史官:“你师为何不署名?”
史官答:“她说,署名是妄。”
后来,那史官也不署名。
——
再过一百年,《浮世录》仍然在。
它没有定本,也没有作者。
不同的抄本在不同的地方被发现。
有写朝政的,有写民俗的,有写一位叫“蓁”的女子。
没有人能分清哪一卷是真的。
学者在序中写:
“此书无年,无主,无法考其人。
然笔意清正,非凡吏所能为。
或曰女史,或曰群书,皆可谓浮世。”
——
有人说,《浮世录》不过是传抄者的杜撰。
有人说,它确有原本,只是被藏。
但无论真假,它都被抄下。
有人在寺庙壁上写,有人在商账背面刻。
有的字歪,有的字缺。
可每个抄的人,都留下了一点自己的笔迹。
——
一个雨夜,年轻的女史官在馆里值守。
灯下,她翻到一页破旧残纸。
纸上模糊,能辨几行:
“凡我所书,皆人之事;
凡我不书,皆我之命。”
她怔了许久,轻轻念出声。
那声音在空厅中回荡。
她忽然笑了,
在纸角写下一行小字:
“续录。”
她蘸墨,提笔。
——
春日初晨,馆外柳枝低垂。
街上有孩童在叫卖纸墨。
风吹过,带着墨香。
有人在门口低声道:“新史开卷。”
纸翻页的声音响起,
像水流,像呼吸,像回声。
史无尽,字不灭。
有人写,有人抄,有人读。
人在浮世,浮世在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