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转角的暖光 > 第2章 重逢如初见

第2章 重逢如初见

第二天清晨,苏晚是被窗外的鸟鸣声唤醒的。

她揉着惺忪的睡眼坐起身,阳光已经透过二楼的窗棂斜斜地照进来,在木地板上投下几道明亮的光带。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慢悠悠地打着转,带着老房子独有的沉静气息。

昨晚睡得不算安稳,梦里总出现那个撑着黑伞的身影,还有书店暖黄的灯光和淅淅沥沥的雨声。苏晚掀开被子下床,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涌进来,吹散了最后一丝睡意。

楼下的巷子里已经有了动静,卖早点的摊贩推着小车慢悠悠地走过,竹筐里的油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隔壁的李奶奶正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择菜,看见苏晚探出头,笑着挥了挥手:“小晚,起啦?今天天气好得很呢!”

“李奶奶早!”苏晚笑着回应,目光不自觉地往街角的方向瞟了一眼。

书店的门还关着,那盏暖黄的小灯已经熄了,门边的墙根下空空如也——那把黑伞被取走了。

心里像是落了块小石子,轻轻沉了下去,却又莫名地松了口气。苏晚指尖划过窗框的木纹,转身去洗漱。

打理好自己下楼时,张爷爷已经坐在老位置上了,面前摆着一本翻开的《史记》,手边的青瓷茶杯冒着热气。

“小晚,早啊。”张爷爷抬头冲她笑,“今天这太阳,晒得人心里都暖和。”

“张爷爷早。”苏晚拿起吧台上的围裙系好,“还是喝茉莉茶吗?”

“嗯,就等你的茶呢。”

苏晚转身去泡茶,目光扫过门口,总觉得那里还残留着一点淡淡的松木香,和雨天的湿气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别的味道。她甩了甩头,觉得自己大概是太在意昨天的事了,不过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还伞与否,本就无关紧要。

书店开门后的第一个小时,客人不多。苏晚把新到的一批散文诗集拆封分类,动作轻柔地摆上书架。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落在她垂着的眼睫上,投下一小片温柔的阴影。

“请问,这里有关于老城区建筑史的书吗?”

一个低沉的男声在门口响起,带着点熟悉的微哑。

苏晚的动作顿了一下,手里的书差点没拿稳。她缓缓转过身,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门口站着的男人,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卡其色长裤,袖子挽到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晨光勾勒着他挺拔的身形,额前的碎发已经干爽,眉眼深邃,正是昨天那个避雨的男人。

他手里空着,显然是已经把伞取走了。此刻,他的目光正落在书架上,看到苏晚转身,视线自然地移了过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随即化为礼貌的颔首。

“是你。”苏晚听见自己的声音有点发飘,连忙定了定神,把手里的书放好,“关于老城区建筑史的书,在那边的区域。”她抬手往靠窗的一个书架指了指,“从左数第三排就是。”

“谢谢。”男人道了声谢,迈步走了进来。

他走路的姿势很稳,带着一种沉稳的节奏感。经过吧台时,苏晚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松木香,比昨天更清晰些,像是从他身上自带的气息。

他径直走向苏晚指的书架,停下脚步,目光在一排排书脊上逡巡。阳光落在他微侧的脸上,柔和了他平日里略显冷硬的轮廓,连带着那双眼深邃的眼睛,也仿佛染上了一点暖意。

苏晚低头假装整理吧台,眼角的余光却忍不住跟着他的身影。她看到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书脊,动作带着一种近乎温柔的小心翼翼,不像在找书,反倒像在触摸什么珍贵的物件。

张爷爷放下手里的书,凑到苏晚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这不是昨天那个年轻人吗?还真来了。”

苏晚没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耳根却有点发烫。

男人很快找到了想要的书,是一本封面已经有些泛黄的《南城老建筑考略》。他拿着书走到吧台前,放在台面上:“就要这本。”

“好的。”苏晚拿起书,准备扫码结账。指尖碰到书页时,她注意到书的扉页上印着出版日期,竟然是三十年前的版本,算是店里的老书了。

“这本书很少有人问起。”苏晚忍不住说,“您对老城区的建筑感兴趣?”

男人抬眼看她,目光平静:“嗯,我是建筑设计师,最近在做一个老城区改造的项目。”

果然是建筑设计师。苏晚心里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又想起昨天他怀里的图纸,还有那本建筑杂志上的设计图,忽然觉得他们的相遇,似乎真的带着点奇妙的缘分。

“老城区的建筑很有味道,”苏晚把书递给他,语气里带着点由衷的赞叹,“尤其是那些民国时期的小楼,每一块砖都像带着故事。”

她从小在老城区长大,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开这家书店,也是希望能留住这份独有的韵味。

男人听到这话,眼底似乎亮了一下,像是找到了共鸣:“你说得对,它们不只是建筑,更是时光的载体。”他顿了顿,补充道,“很多人觉得老建筑落后、破旧,应该被拆除重建,但其实,它们的价值在于不可复制的历史感。”

这是苏晚第一次听到他说这么多话,而且语气里带着一种真诚的认同,让她心里莫名地生出一丝亲切感。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苏晚笑了笑,眼睛弯成了两道月牙,“所以我才把书店开在这里,总觉得这里的空气里都飘着故事。”

男人看着她的笑容,目光微微一滞,随即移开视线,落在吧台上的一盆绿植上。那是一盆绿萝,叶片翠绿,顺着盆沿垂下来,带着勃勃生机。

“多少钱?”他问。

“这本是旧书,给您算半价吧,二十块。”

男人扫码付了钱,拿起书,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原地,像是在犹豫什么。

苏晚也没说话,安静地整理着吧台上的书签,心里却在想,他会不会像昨天一样,很快就离开。

“昨天的伞,”他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谢谢你。”

“不客气,本来就是给客人应急用的。”苏晚抬头看他,“您用着方便就好。”

“我叫陆时衍。”他报上自己的名字,声音依旧低沉,却比昨天柔和了许多,“陆地的陆,时间的时,繁衍的衍。”

苏晚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突然自我介绍。她连忙也报上名字:“我叫苏晚,苏州的苏,夜晚的晚。”

“苏晚。”陆时衍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觉得像是含着一汪清泉,带着点安静的温柔。他点了点头:“很好听的名字。”

苏晚的脸颊又有点发烫,连忙低下头,假装去擦吧台:“谢谢。”

就在这时,书店里进来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说说笑笑地走向小说区,打破了两人之间微妙的氛围。

陆时衍看了一眼那些年轻人,又把目光落回苏晚身上:“那我不打扰你了。”

“好。”苏晚抬头,正好对上他的目光,“欢迎下次再来。”

这句“欢迎下次再来”说得有些脱口而出,连苏晚自己都愣了一下。她平时对客人也会说这句话,但这次,语气里似乎多了点不一样的期待。

陆时衍显然也听出了什么,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虽然很淡,却真实存在。他点了点头:“会的。”

说完,他拿着那本《南城老建筑考略》,转身离开了书店。阳光随着他的脚步在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直到门口的光线恢复如常,那股松木香才渐渐淡去。

苏晚站在吧台后,看着门口的方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张爷爷凑过来,笑眯眯地打趣:“小晚,这年轻人叫陆时衍啊?名字挺好听,人也看着靠谱。”

苏晚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推了推张爷爷的胳膊:“张爷爷,您又乱说什么呢。”

“我可没乱说,”张爷爷摸着下巴,一本正经地说,“你看他刚才看你的眼神,可不一般。”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连忙转移话题:“张爷爷,您的茶喝完了,我再给您添点吧。”

“哎,好。”张爷爷笑着应下来,没再继续打趣,但那眼神里的笑意,却藏都藏不住。

接下来的一整天,苏晚的心情都格外好。整理书架时会不自觉地哼起小调,给客人推荐书时也比平时更有耐心。她发现自己总是会下意识地看向门口,期待着那个挺拔的身影再次出现。

可惜,直到傍晚打烊,陆时衍都没有再来。

苏晚锁好店门,站在门口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有点小小的失落。她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脸颊,觉得自己真是太奇怪了,不过是见了两面的人,怎么就这么放在心上了。

她转身准备上楼,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街对面的长椅上坐着一个人。

那人穿着白色衬衫,身形挺拔,正低头看着手里的书,夕阳的余晖落在他身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不是陆时衍是谁?

苏晚的心跳瞬间快了起来,脚步像是被钉在了原地。她看着他安静看书的样子,夕阳勾勒着他的侧脸,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神情专注而柔和,完全不像平时那副疏离冷淡的模样。

他怎么会在这里?是在等谁吗?

苏晚心里冒出一连串的疑问,既想走过去打个招呼,又怕打扰到他,只能站在原地,远远地看着。

过了大概十几分钟,夕阳彻底沉了下去,天色暗了下来。陆时衍合上书,抬头望向天空,似乎在看晚霞。然后,他站起身,朝着书店的方向看了一眼。

苏晚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躲到了门柱后面。

她听到他迈步走过来的声音,越来越近。她的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手指紧紧攥着衣角,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脚步声在书店门口停了下来。

苏晚屏住呼吸,透过门柱和墙壁之间的缝隙往外看,正好看到陆时衍站在那里,目光落在书店的门牌上——“晚读时光”。那是苏晚自己取的名字,简单,却带着她对书店的期许。

他看了一会儿,像是在确认什么,然后转身,朝着巷口的方向走去。

苏晚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才缓缓从门柱后走出来,长长地舒了口气。刚才那短短几十秒,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他刚才,是在看书店的名字吗?

苏晚走到门口,抬头看着那块木质的门牌,上面的“晚读时光”四个字是她亲手写的,带着点笨拙的认真。她伸手轻轻摸了摸那些字,指尖传来木质的温润触感。

心里那点小小的失落,不知何时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雀跃。她好像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改变,像初春的嫩芽,在温暖的阳光里,悄悄破土而出。

接下来的几天,陆时衍成了“晚读时光”的常客。

他通常会在下午过来,有时是拿着电脑,坐在靠窗的位置处理工作,点一杯最简单的柠檬水,一坐就是一下午;有时是来借书,大多是关于建筑史或者老城区历史的书籍,偶尔也会拿几本散文诗集。

他话不多,大多数时候都很安静,只是专注地做自己的事。但他的存在,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苏晚的心湖里漾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苏晚渐渐习惯了书店里有这么一个安静的身影。她会下意识地在他来之前泡好柠檬水,会在他看书时放轻脚步,会在他离开时,多说一句“路上小心”。

他们之间的交流依旧不多,大多是关于书籍的简短对话。

“这本《老城区街巷考》您看过吗?里面有很多关于梧桐街的记载。”

“谢谢推荐,我正好需要这方面的资料。”

“您设计的建筑,会保留老城区的原貌吗?”

“尽量。我希望它们能和周围的环境融合,而不是突兀地存在。”

但就是这些简短的对话,却让苏晚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她知道他工作很认真,常常对着电脑屏幕皱眉沉思;知道他喜欢喝不加糖的柠檬水,说这样能保持头脑清醒;知道他虽然看起来冷淡,却会在看到流浪猫时,悄悄放下一点猫粮。

张爷爷是店里最活跃的“气氛组”,总能找到各种话题跟陆时衍搭话。

“小陆啊,你这工作听起来挺辛苦的,天天要跑工地吧?”

“还好,习惯了。”

“那你可得多注意身体,我看你经常对着电脑,眼睛会受不了的。小晚泡的菊花茶不错,清肝明目,下次让她给你泡一杯?”

陆时衍看了苏晚一眼,苏晚正低头假装整理书架,耳根却红了。他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好,谢谢张爷爷。”

苏晚只能硬着头皮给陆时衍泡了杯菊花茶,送到他面前时,手指都有点抖。

“谢谢。”陆时衍接过杯子,指尖碰到她的手,两人都像触电似的缩了一下。

苏晚连忙转身走开,心脏砰砰直跳,脸颊烫得能煎鸡蛋。她能感觉到身后陆时衍的目光落在她背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度。

日子就这样在安静的书香和偶尔的悸动中缓缓流淌。秋意越来越浓,梧桐叶开始泛黄,一片片飘落下来,铺在书店门口的青石板路上,像一层金色的地毯。

这天下午,陆时衍像往常一样坐在靠窗的位置看图纸,眉头微微蹙着,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苏晚泡了杯新的菊花茶放在他手边,轻声说:“遇到麻烦了吗?”

陆时衍抬起头,眼底带着一丝疲惫:“嗯,老城区的一个改造项目,在保留原貌和实用性之间,有点难以平衡。”

他说着,把摊开的图纸往苏晚那边推了推:“你看这里,这是一栋民国时期的洋楼,结构很特别,但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需要加固。如果按照现代建筑标准改造,很可能会破坏它原有的韵味。”

苏晚凑过去看,图纸上的线条复杂而精准,标注着各种数据。她虽然不懂建筑,但看着那栋洋楼的轮廓图,能想象出它曾经的风华。

“我小时候去过那栋楼附近,”苏晚指着图纸上的一个角落,“那里有一棵很大的玉兰树,春天开花的时候,整条街都是香的。”

陆时衍的目光落在她指的地方,眼睛亮了一下:“你知道那栋楼?”

“嗯,听奶奶说,以前是一位画家住的。”苏晚点点头,“后来好像一直空着,没想到现在要改造了。”

“我们的计划是把它改造成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馆,”陆时衍解释道,“既保护老建筑,又能让它重新发挥作用。但现在的问题是,它的承重结构不太好,没办法容纳太多人。”

苏晚看着图纸,忽然想起什么:“我记得那栋楼后面有个小院子,是不是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在院子里加建一个玻璃回廊,既不影响主楼的结构,又能增加展示空间,还能看到那棵玉兰树。”

陆时衍愣住了,他看着图纸上标注的后院位置,又抬头看向苏晚,眼底闪过一丝惊喜。他之前确实考虑过利用后院,但一直没想好具体的方案,苏晚的话像是一下子打开了他的思路。

“玻璃回廊……”他喃喃自语,手指在图纸上轻轻点着,“既能采光,又通透,还不会破坏主楼的风格,确实是个好主意。”

他抬起头,看向苏晚的目光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苏晚,你真厉害。”

被他这么直白地夸奖,苏晚的脸颊又红了,连忙低下头:“我就是随便说说,可能不太专业。”

“不,很专业。”陆时衍的语气很认真,“有时候,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反而能找到更好的答案。谢谢你,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他的目光太过真诚,带着一种灼热的温度,苏晚的心跳又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她慌乱地移开视线,看向窗外:“不客气,能帮上忙就好。”

陆时衍看着她泛红的耳根,嘴角忍不住弯起一个浅浅的弧度。他低头重新看向图纸,之前的烦躁和疲惫一扫而空,心里反而涌上一股莫名的暖意。

这个安静温婉的女孩,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惊喜。就像这家书店里的暖光,不耀眼,却足够温暖。

夕阳西下的时候,陆时衍收拾好图纸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苏晚。

“苏晚,”他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明天晚上,老城区有个灯光展,就在那栋洋楼附近。你……有空吗?我想请你去看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难渡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