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把原神马甲嵌入咒回是否过于阳间 > 第24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

第24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

芙蓉在胡桃的记忆中流连,她控制不了自己的动作,只能默默看着身体倒腾着一双小短腿向大门里跑去,嘴里亲昵地喊着人。

“老胡头——老胡头——我爹回来啦!”三岁的孩子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上房揭瓦下河摸鱼,回家路上还要调戏一下路边的大黄狗。

“爹爹快看!老胡头大白天打盹——白日做梦!”

“嘿你这促狭丫头,要叫爷爷听到没有?”身材高大魁梧的老人头发花白,骂起人来依旧中气十足,洪亮的大嗓门穿过堂屋,在照壁上留下回音:“回来啦?干得怎么样?”

“托您的福,今年余秽不多!照着您讲的仪式走,打起来也容易。”年轻人把长/枪放在落兵台上,给胡桃擦擦脸上的泥灰,抱起宝贝女儿进屋给父亲请安。

“臭小子就会往你爹脸上贴金——现在你是第七十六代堂主,那就是你自己指挥得好,哪用托我的福!”

“这两天胡桃乖吗?没闹腾您吧?”

父亲的问话让胡桃一阵不平:“欸这话就不对了——什么叫闹腾?那叫精、神、焕、发。咱们往生堂做葬仪生意,不强健体魄?棺材你都扛不起来!”

年仅三岁的女孩已经通读了藏卷名篇,出了名的聪明伶俐。即使还不太懂这些文字是什么意思,就已经能背得滚瓜烂熟了。

“这丫头,背个书还要倒立……不过背得倒是不错。”爷爷给了孙女一个面子,没去瞅小家伙讨好的表情。

“你这歪理太多,爷爷我可说不清,让你爹自己教你去!”

“行啦,快回去吃口热饭,今天晚上还有的忙。”听着远处父女两人的谈笑声,老人躺在摇椅上笑眯眯地闭目养神。

夜晚,一老一小不用跟着往生堂的人们做葬仪,扛着铁锹在外溜达。

幽蓝的鬼火在身侧飘荡,山间的雾气粘在身上,打湿了衣服,把冷意渗进骨子里。

“嘶……这大半夜的,哪有人来这找人帮忙?老胡头你是不是骗我?”小小的孩子还没铁锹高,只能吃力地在地上拖着铁锹走。

她抬头看着月光下高大的背影,心中满是夜半探险的欢喜。

“谁说是人要找人帮忙?”老先生哼笑一声,压低声音吓唬孙女:“半夜三更在这找人帮忙的,哪里是什么活人。”

“你看——前面那个晃晃悠悠走着的,就是咱爷俩,今天的客人。”

胡桃探出身子向前看,只见山路上走着一个极憔悴的妇人,嘴唇干裂嗓音嘶哑,走起路来一跛一跛,正把手拢成喇叭状,喊着:“小宝——小宝——”。

小姑娘半点不怕,还仔细端详了一下:“嚯,这不是今儿晚上爹爹给办葬礼的那位吗?身体都被装敛好了,魂魄还在找儿子——她儿子还活着吗?”

“唉……也是苦命人。”老人没回答稚童直白到伤人的问话,径直上前叫住了这位母亲。

“您儿子早已找到了,您今天也该走啦。”这位上代堂主高大的身躯挡在鬼魂面前,犹如神话里的钟馗,指引孤魂野鬼走向往生。

妇人干皱的脸上拧出一个似哭似笑的表情,意识到自己的死亡,她跌落山崖造成的伤口开始在身上出现,血液从撕裂的皮肉里流下,染在青布衫上。她嘴里喃喃念着儿子的名字,却也知道,自己已不再是生者。

“该走啦,小宝在那头等你呢……”随着老人的话语,一条明亮的道路出现在山路上,妇人望向路的尽头,那里坐着一个穿青布袄的小男孩儿,头顶的揪揪扎着红绳,小脑袋一点一点,正坐在灯笼下的台阶上打着瞌睡等人。

“胡桃,来,爷爷以前教过你往生印——还记得吗?”老者的声音悄悄在胡桃耳边响起。

老者俯身扶住幼童,花白的头发贴着孩童细软的发辫,苍老的大手把着幼嫩的小手,结出大小两个相似的往生印。

“要记得,若要送魂,需得先指路,再叮嘱。”[1]

说罢,老人扬声对走上路途的魂魄叮嘱道:“一——路——走——好——”

老人把一只白纸上画的墨驴用火烧掉,不远处便出现了一头黑驴,为妇人和小男孩开路送魂。

“现在,哭吧,为亡人送上一道哭声,让魂魄听到你的祭奠。”

老者悲怆的哭声在山间回响,小小的胡桃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哭,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悲伤,只是在爷爷郑重的话语与悲伤的眼泪里品味这份生死的重量。

孩童渐渐流出懵懂的眼泪,随着老人一起嚎哭,希望妇人能听到的她的声音。隔着朦胧的泪光,她看见妇人带着小男孩回头望向她,远远地拜了一拜。

“你爹那边,这就能开始啦……”

胡桃被爷爷抱在肩上,倾身向山下望,只见山脚下长长的队伍举着白灯笼,扛着黑黢黢的棺材。爹爹引着逝者的亲人举起引魂蟠,走在最前方,走向墓地。

人们身着孝服缓慢行走,两手拄着哭丧棒,哭一阵,跪一阵。哀恸之声响彻山谷,引着后面巨大的棺材,苍白的纸钱被人撒在星光下,飘飘忽忽落在路两旁。

胡桃能听见她爹在前面引导人们:“起——”“跪——”“再起——”“再跪——”

二胡唢呐奏起的哀乐交织着众人的哭声,让天地也为之悲痛,淅淅沥沥的小雨落下,温柔地为生者洗去泪痕。

“该走啦……走吧。”胡桃被爷爷抱着,走在颠簸的山路上,被爷爷背在身后的铁锹在麻袋里碰撞出咣当声。

“爷爷,今天那位阿姨在找儿子,”她小小地打个哭嗝,问出憋在心底的疑惑:“您为什么要告诉她儿子已死啊?”

“为什么不给她留个惦念呢?”

“害,咱们往生堂,每天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唯一不能变的,就是要让客人不留遗憾。”老者用褂子把孙女往紧裹了裹,确保夜晚的寒气不侵入怀中。

“生于生时,亡于亡刻。遵从自心,尽人之事。”

“莫要让死者留下遗憾,莫要让生者留有执念。”

“死而无憾——死而无憾呐。”

【2021.10.12改动作话】

我把这一部分调到前面了,先看回忆杀,让你们多担心两章(唉嘿~)。

瞧瞧我这段时间都学了些啥(沉痛)。

-----------------------------------------------

这一部分是依据胡桃个人故事做出的描写,主要是她的几个童年节点,让芙蓉好好理解一下角色。

胡桃的个人故事里有写【三岁倒立背书,通读藏卷名篇;六岁择日逃学,潜进棺材酣睡;八岁常驻堂中,研习丧葬礼数;十三岁初次执掌大仪,操办葬礼。】

---------------------------------

【参考资料】(多数是揉杂在剧情里的,所以不怎么好标注,就集体写在下面啦)

[1]李建宗. 仪式与意识:对丧葬的解析[J]. 文化学刊, 2008(02):32-39.

[2]郭于华.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3]徐吉军, 贺云翔. 中国丧葬礼俗[M].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4]徐吉军. 中国丧葬史[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5]齐涛, 石奕龙. 中国民俗通志.丧葬志[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6]时(钅监), 徐西胜. 丧葬习俗与殡葬文化[J]. 东岳论丛, 2001, 22(002):75-77.

//这里的丧葬仪式是按照甘肃地区的风俗写的,主要是因为我找到了这里仪式的详细考据,所以姑且按这个来了。

不过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丧葬仪式在大体上还是相似的,我尽量略写,不要让大家出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