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宋微澜自己知道,那种不自觉投去的目光,从初遇那天的问路起,就已然越过了寻常的界限。她也总忘不了——喧闹的走廊尽头,那个抱紧书本、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女孩,抬头瞬间,眼底闪过的惊艳与随之涌上的慌乱,像一颗无意间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沉寂的心湖里,漾开了细微却持久的涟漪。后来,当她在门卫室的桌上读到那篇署名“十安”的《白杨的寂影》时,文字间流淌的、那种与年龄不符的孤寂与坚韧及强大的生命力,让她瞬间便确定了作者。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与怜惜攫住了她。于是,向老师推荐、并主动申请成为同桌,这一系列举动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她在心底为自己这番举动小心翼翼地描摹边界:这或许只是天性使然,只是对孤独灵魂的一份不忍,是优等生对潜在璞玉的一种惜才之心。就像一株向阳而生的植物,会不自觉地将枝叶探向需要光亮的角落。她们同样挚爱文字,在精神的荒原上恰巧是毗邻的植株,能够彼此辨认、相互致意——这该是一种比普通同窗更为深刻、值得用心守护的知交之情。她敏锐地察觉了宋青浔的闪躲,却并不说破,只是用一种春风化雨般的、不容拒绝的温柔,悄然浸润着对方的世界。雨天共撑的伞,课上推过的纸条,所有看似寻常的帮助,都包裹着她小心翼翼的试探。她确实暗自享受着宋青浔因她靠近而耳根泛红的瞬间,那份独特的反应,让她确信自己于宋青浔而言,是特别的。然而,当数学课上指尖无意相触,感受到宋青浔如触电般缩回手,瞥见那红透的耳垂,她自己那声平静的“抱歉”之下,心弦亦被狠狠拨动。她看见宋青浔整节课都失神于她的字迹,一股隐秘的欢喜悄然蔓延。她似乎开始读懂,为何宋青浔总书写影子——因为光的存在,恰恰是为了照亮并完整影子的轮廓。但这份逐渐明晰的吸引,却让她骤然警觉。“欣赏,仅仅是欣赏。” 她这样告诫自己。她是年级第一,是必须走出这片山城的雏鹰。未来像一幅宏伟的蓝图在她眼前展开,任何可能动摇这份前程的变量,都必须被理性地管控。“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她将这句话在心中反复默念,如同筑起一道堤坝,将那些暧昧不清的情愫牢牢阻挡在外。“而我,会是你人生里,一盏温暖却保持距离的路灯,照亮你一段路,便已足够。”
她将这份萌动强行压下,重新封印回“深厚友谊”的标签之下。对她而言,清晰的未来远比眼前朦胧的心动重要得多。这份被她误判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隐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