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白月光女高管和朱砂痣小师妹该选谁? > 第19章 第 19 章

第19章 第 19 章

“噢,那倒是挺好的,你不是一直抱怨现在在单位就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吗?这下你有事情可做了。” 方冉的回复带着理解,“你们承包其他单位业务,是打算创业开公司来做吗?”

“对,我就是这么想的,” 康宁承认,“但现在刚开始,没有注册公司,先做起来再说吧。” 他务实地说。

“嗯,要注册,宜早不宜迟。”方冉说道,像是经验之谈。“这下,你不必再为混日子而苦恼了,加油。”

“谢谢。”康宁说。这份来自虚拟世界的鼓励,此刻也让他感到温暖。

康宁刚说完,方冉头像一黑,她又下了。一如既往的来去如风,留下康宁对着电脑屏幕笑了笑,摇摇头,继续投入工作。她的提醒“要注册,宜早不宜迟”,却在他心里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伟和何丽对康宁的事情非常惊讶,觉得师傅这次操作跨度太大了,按照常理,他更应该在做好自己的研究上下功夫,这也是他一贯强调的。康宁平时给他们的印象是沉稳、专注,甚至有点“学术宅”,突然要带队搞外包创业,实在出乎意料。

何丽对康宁说,“师傅,这次承包外来业务,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开办自己的公司,是不是意味着你工作要有重大改变?” 她眼中既有兴奋,也有对师傅未来走向的担忧。

康宁说,“开公司是下一步要走的路,只要我们把眼前的事做好,下一步就水到渠成,开公司,你们就是合伙人了。” 他试图描绘一个清晰的未来图景,“至于我的工作,我打算双管齐下,就是研究室和承包业务两样都不耽误。” 他语气坚定,但眼中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这谈何容易?

李伟抢过来说,“师傅,那样的话,你太辛苦了,太累。” 小伙子脸上写满了真诚的关心。

康宁笑了一下,“没事,我能撑得住。” 他拍了拍李伟的肩膀,既是安慰徒弟,也是给自己打气。

何丽心疼地说,“师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再说,我也算是新团队的一员,不论是新业务,还是研究室的老工作,只要我能干,师傅尽管说。” 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

李伟说,“还要加上我,师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吩咐。” 他挺起胸膛,一副随时待命的架势。

康宁一听,都有些感动了。团队雏形初现,就收获了这样真诚的支持。他说,“好的,谢谢你们俩,有需要帮忙的,我一定会跟你们讲。” 这份情谊,是创业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说完,何丽晚上主动要求去康宁家吃晚饭。似乎是想更深入地了解师傅的计划,也像是团队的一次非正式聚会。康宁也比较高兴,就打电话给母亲,让她多炒两个小菜;又打电话给康婷,让她回家一趟。家里小小的餐桌,即将成为新团队的第一个“战略指挥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宁周末开始组织人员设计宣传海报,将承包的业务先发往广州的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同时订购相关的试剂、材料和办公用品。周末的办公室不再冷清,康宁、李伟、何丽,有时还有小王,聚在一起讨论。电脑屏幕上展示着不同的海报模板,打印机嗡嗡作响吐出草稿。康宁的手机不时响起,他在联系试剂供应商,比较价格,声音里带着创业者的精打细算和初期的生涩。

周一,康宁依旧在做日常工作,把承包业务的事情放在中午处理。他不想因为承包业务影响日常工作从而引起徐老师不满。他像精密的钟表,努力平衡着两个齿轮的转动。午休时间成了“创业时间”,匆匆扒几口饭,就开始处理海报反馈、回复邮件、整理订单。办公室的电话偶尔响起,他接起来时,会下意识地压低声音,快速而专业地解答咨询,然后迅速挂断,生怕引起旁人注意。这种“地下工作”般的状态,紧张而充满刺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本周开始,陆续有人打电话来咨询外包业务的事情,有时候一天打了好几个,搞得康宁非常窘迫。电话铃声一响,他就心头一紧,既要快速判断是公事还是私单,又要迅速调整状态应对。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压低声音解释服务内容、报价、周期,还要提防徐老师或者其他同事投来的探究目光,让他额头都冒了细汗。

一周下来,康宁接下了四五个外包的小项目,这让他非常开心。虽然都是些零散的、技术含量不算高的检测或数据分析小活儿,但每一个订单都像一针强心剂,证明他们的方向是对的,市场是有需求的!他小心翼翼地把项目要求、客户信息和预付款(虽然不多)记录下来,感觉像是在收集希望的种子。

试剂和材料一到,他们就开始抽空干了起来。下班后的办公室、周末的实验室,成了他们秘密的“战场”。李伟操作仪器,何丽整理数据,康宁负责沟通协调和质量把控。白天是单位的员工,晚上和周末是创业者,身份的切换带来疲惫,也带来一种充实的亢奋。

又一周后,他们分别完成了接下来的项目,又接了好几个项目。流程逐渐顺畅起来,团队成员间的配合也默契了许多。完成的项目报告发出,收到客户的确认邮件时,小小的办公室里会响起压抑的欢呼。

一个月后,康宁计算了一下,他们共接了16个小项目,盈利5000多元。这个数字不算大,但意义非凡。它证明了“自我造血”模式的可行性!康宁看着简陋的收支表,手指划过那代表利润的数字,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们算是开了一个好头。李伟和何丽看着结果,脸上都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自豪。他们对师傅的决定感到非常佩服。连没有参与新业务的贾佳慧,看着他们仨虽然疲惫但眼神发亮的样子,也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说了句:“康师傅,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末,康宁又买了一瓶好酒,前去看望吴老师。这次的心情与第一次截然不同,脚步轻快,心中充满了分享成果的喜悦和感激。

吴老师也提出了他的建议,他说,“你们要主动出击,主动把广告发到学校和研究机构各个研究室里。让他们多了解一下你们承包的业务,这样才能快速做大。” 吴老师听了康宁的汇报,欣慰地点点头,随即指出了关键点。被动等待咨询效率太低,需要主动营销。

康宁说,“好的,我们马上做广告单和海报。”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个金点子。

从吴老师那里回来,他一口气做了三个海报和十多张宣传单的设计。思路在兴奋中泉涌,结合之前的经验和吴老师的建议,他很快勾勒出几个不同侧重点的宣传方案。

李伟和何丽立即赶来帮忙。消息在团队小群里一发出,两人就积极响应。他们对做海报和宣传页,可是非常熟练,尤其是何丽,精通海报设计的各个方面。何丽打开专业软件,手指在键盘和绘图板上翻飞,配色、排版、图标选择,展现出极高的效率和专业素养。李伟则负责文案润色和素材搜集。

康宁说,“李伟、何丽,你们先做着,一定要保存可编辑的文件,回头我要检查一下,指不定还要修改。” 他站在他们身后看着屏幕上的设计初稿,叮嘱道。

二人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了。” 声音里带着干劲。

三人不约而同地笑了。笑声在周末安静的办公室里回荡,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团队协作的默契。窗外,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照着他们忙碌而充满希望的身影。新的征程,伴随着主动出击的号角,即将开始。

十月的秋风已带了些许凉意,卷起人行道上零星的落叶。方冉从广州回来后,仿佛被投入了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中心。公司里积压的事务、新项目的启动、各种报表和会议,像潮水般将她淹没。那些关于广州会面的微妙思绪,如同沉入深海的珍珠,被日常的喧嚣彻底覆盖,连一点涟漪都难以泛起。她甚至没有时间好好梳理一下那次会面带来的、连自己都尚未完全厘清的悸动。

这天下午,窗外天色有些阴沉。方冉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一个念头毫无预兆地跳了出来,是关于康宁的。她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停顿了几秒,最终还是划开了康宁的头像:

方冉:“康宁,最近在忙什么?”

信息提示音响起时,康宁正被一堆项目申报材料包围。他皱着眉,快速回复:

康宁:“在忙项目申报的事儿。就是我前次跟你讲过,单位以前的老项目,我想重新搞起来。”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补充道,“焦头烂额。”

方冉:“噢,你们承包业务的公司注册了没有?”

康宁:“还没有。”他瞥了一眼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叹了口气。

方冉:“噢,那要尽早注册啊。”

康宁:“嗯!”康宁一边快速敲打着键盘,一边回复,眉头紧锁。“我在上班,一堆事儿压着,不方便多聊,有空中午下班或者下午下班后再细说。”

方冉:“好的,不耽误你工作了。”她看着屏幕上瞬间变灰的头像,指尖在冰冷的手机边缘摩挲了一下,一丝淡淡的失落感飘过,随即又被工作的紧迫感取代。她把手机轻轻放在一边,重新投入了数据的海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六十二年冬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