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顾玥宜每次跟楚九渊吵架或者冷战,闹到长辈面前,最后挨骂的十次有九次都是顾玥宜。
毕竟楚九渊年仅七岁,便被传诏入宫担任太子伴读,性格沉稳内敛,就连当今天子都曾当众出言褒奖,“此子未来不可限量。”
楚九渊在长辈面前,活脱脱是听话乖巧的小大人形象。
反观顾玥宜,自幼就调皮得很,长得玉雪可爱的一个小姑娘,成天不是架着梯子上树掏鸟蛋,就是骑在楚九渊背上,把他当马使唤。稍微长大几岁后,更是没少整蛊学堂的夫子,把夫子气得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老夫人虽然疼爱顾玥宜,但只要两个人起了争执,她必然护着楚九渊,以至于小顾玥宜曾经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爹爹捡来的,而楚九渊才是祖母嫡亲的孙子。否则,祖母怎么能偏心眼到这个地步?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顾玥宜就明白过来了,楚九渊这厮从小就城府深沉,人前人后完全就是两副面孔。
背着长辈的时候,楚九渊嘴不饶人,经常能把顾玥宜气哭,但是到了祖母面前,他便成了受害的那一方,把顾玥宜衬托得蛮横无理。
于是顾玥宜现在学乖了,无论她跟楚九渊私下如何争吵,到了长辈面前都会装出和和睦睦的假象。
听见车夫说抵达庆宁侯府门口,顾玥宜脸上立刻堆起假笑,抬手示意楚九渊先行,“楚世子,请。”
楚九渊凉凉地瞥了她一眼,眸底闪过一丝嘲讽,“别笑了,笑得脸都僵了。”
他说完便自顾自跳下马车,趁着楚九渊转身背对自己,顾玥宜暗暗做了个鬼脸,“要你管。”
庆宁侯府的下人几乎没有不认识楚九渊的,看到他俱是热情地打招呼,“世子爷来啦!”
楚九渊也不端架子,挨个向他们颔首致意。
顾玥宜看着他这副谦逊的模样,忍不住小声嘀咕道:“你倒是擅长做表面功夫,难怪人人交口称赞。”
楚九渊顿了顿,终究没有开口解释自己的行为,省得顾玥宜又认为他虚伪矫作。
他只不过是觉得自己因为运气好,碰巧出生在镇国公府,才有如今的地位。事实上,他并不比这些人高贵多少。
就连亚圣孟子,也曾提出“舜,人也;我,亦人也。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楚九渊私以为人与人之间本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
然而楚九渊心里也明白,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是君王用以巩固统治正当性的必需品,他没有天真到妄图透过一己之力去改变现状。他作为这个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只能尽可能做好份内的事情。
顾玥宜和楚九渊并肩穿过重重回廊,行至正厅门前,就见锦蓉姑姑已经提前接到信息,等候在那里。
锦蓉姑姑是老夫人身边最得力的婆子,哪怕是顾玥宜这个嫡出的小姐都给她几分面子。
楚九渊出于礼貌,对她行了个晚辈礼,“姑姑,小辈冒昧前来叨扰,不知侯爷可在府上?”
楚九渊有官职在身,乃是实打实的朝廷命官,锦蓉自然不可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他这个礼。
她忙不迭侧身避开:“世子爷,您这么客气真是折煞老奴了。侯爷午后临时有事外出,至今还未归,不过老夫人听说您登门拜访,特意命奴婢请您过去喝茶一叙。”
楚九渊点点头,“那就请姑姑带路吧。”
老夫人原是江南窦家的嫡长女,为人精明能干,自打嫁给老侯爷后,尽心尽力地操持各项产业,将侯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么多年来从没出过什么乱子,儿子儿媳都对她十分敬重。也因此,窦老夫人在府中的地位相当崇高。
顾玥宜和楚九渊进门后,齐齐朝着端坐在上首的窦老夫人见礼。
“孙女见过祖母。”
“晚辈见过老夫人。”
窦老夫人如今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浑身上下散发着岁月沉淀过后的智慧。她细长的眼尾下垂,眼角布满皱纹,但眼神却依旧矍铄,透出侯府当家主母的气度。
“不必拘礼了,都坐吧。”
两人落座后,窦老夫人的目光率先落在楚九渊身上,她细细打量了少年半晌,才开口道:“阿渊,我瞧着你最近似乎瘦了一些,可是在内阁当差给累着了?”
老夫人语气很和缓,带着明显的关心,俨然是把他当作亲孙子一般疼爱。
楚九渊闻言便笑了笑:“没有的事,原是小辈最近日日跟着赵将军习武,身子骨比以前精实不少,这才看着像是瘦了。”
窦老夫人认同地颔首,“你走的虽然是文臣的路子,但强身健体同样重要,赵将军武功底子深厚,人品也好,你跟在他身边学习,想必能有不少进益。”
年纪大的人难免唠叨一些,楚九渊脸上没有丝毫不耐烦,而是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等她说完,才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晚辈省得的,多谢老夫人教诲。”
窦老夫人见他态度谦逊,眼里不免又多了几分满意。她端起茶盏,却没有喝,只是慢条斯理地用茶盖拨弄着浮沫。“玥姐儿,你今日不是和茜丫头相约出去游湖吗?怎么和阿渊一道回府了?”
提起这事儿,顾玥宜当即站起身来,蹬蹬蹬跑到老夫人身旁,拉着她的手臂撒娇道:“祖母,我不喜欢孟二公子,您再替孙女儿多费点心,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吧?”
窦老夫人虽然早就知道两个小辈关系亲近,却没料想到顾玥宜说起女儿家的婚姻大事时,竟也完全不避讳楚九渊。
她下意识掀起眼帘,瞥了楚九渊一眼,只见后者低垂着头,一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模样,这才稍微安下心来。
然而,窦老夫人还是伸手戳了戳自家孙女的额头,不痛不痒的斥责她一句:“当着你阿渊哥哥的面,胡说八道什么?也不知道害羞。”
顾玥宜俏皮地吐了吐舌头,明显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她很快又转移话题:“祖母,我觉得姻缘这个事情还是得仰仗天意,不如这样吧?赶明儿我亲自去檀香寺上香祈福,说不准我的诚心感动佛祖,婚事也就顺利了呢?”
窦老夫人何等的精明,哪里会看不出她这点小心思,无奈道:“你啊你,别的姑娘在你这个年纪,都已经在家中安心待嫁了,不是学着看帐本,就是学习女红,也就你心大,还天天想着出去玩,也不怕将来嫁到夫家被人嫌弃。”
他们祖孙俩说私房话,楚九渊起先并不打算参与,可听到这里,却忍不住说道:“老夫人不必过于担忧,玥姐儿性格活泼,而且心性纯善,她将来的夫君定会珍惜她的。”
窦老夫人闻言,向他投去别有深意的目光。
楚九渊从头到尾都站得笔直任她打量,不知过了多久,老夫人才松口:“你说得对,玥姐儿这个年纪的姑娘,天天闷在屋子里总归不好。不过,我不太放心让她独自出门,等你下次休沐的时候,带她出去走走吧。”
顾玥宜闻言,想也不想就要拒绝。别开玩笑了,和楚九渊一块出去,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她还不如留在府里看话本子来得自在呢。
然而顾玥宜刚张开嘴,窦老夫人一记眼刀便飞了过来,那意思很明显,此事没得商量。
顾玥宜索性把嘴巴给闭上,也罢,大不了她到时候再找个时机,把楚九渊这个麻烦给甩开。
窦老夫人又接着和楚九渊聊了会天,话题大多围绕着家长里短的小事,比如镇国公身体是否仍旧硬朗,前阵子的赏菊宴国公夫人怎么没出席等等的。
窗外天色逐渐暗下来,楚九渊估摸着时辰不早,便起身打算告退。
老夫人见他要走,转头对顾玥宜吩咐道:“玥姐儿,你替祖母送一送你阿渊哥哥。”
顾玥宜虽然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但也不敢在祖母的面前造次,只好依言送楚九渊出门。
待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拐角,锦蓉重新斟了一杯热茶,恭敬地递给老夫人。
“其实,依老奴所见,楚世子未必不是个好人选。”
老夫人接过茶碗抿了几口,温热的茶水滋润过喉咙,令她舒服地眯起眼睛。“你也这么觉得?”
锦蓉笑盈盈地说:“老奴是亲眼看着姑娘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如今亭亭玉立的模样,说句大不敬的,奴婢一直把姑娘当作自己的孙女儿看待,适才她跟楚世子一起进门,那幅画面当真是郎才女貌,般配得紧。”
锦蓉语气停顿片刻,又接着说道:“咱们侯府跟镇国公府好几辈的交情,彼此知根知底,姑娘嫁过去虽然肯定不比在家中舒坦,但总归不会苛待她。最重要的是,老奴瞧着楚世子对咱姑娘那叫一个上心。”
老夫人听到最后一句,眼角眉梢都染上了真切的笑意:“是啊,你听到他刚才说的那番话没有?当真是意有所指,我就是想装作听不懂都没有办法。”
锦蓉也笑了笑,“只可惜,咱们姑娘似乎还没有开窍,也是难为楚世子了。”
“玥姐儿和阿渊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她把他当作可以信赖的邻家兄长,把他当作无话不谈的玩伴,就是没有考虑过与他成亲的可能性。”老夫人悠悠地叹了口气。
锦蓉伸手替老夫人捏了捏肩膀,“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姑娘是有福气之人,您就不用过于操心了。”
“但愿如此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