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即将降落在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请旅客们系好安全带。”
广播声将温静从浅眠中唤醒。她望向舷窗外,晨曦中的波士顿湾波光粼粼,远处的城市轮廓在朝霞中渐渐清晰。她轻轻摩挲着无名指上的订婚戒指,心里涌起一阵悸动。
这是她第二次来到这座城市,但心情却与第一次截然不同。上一次是短暂的探访,而这一次,她将在这里开始为期一年的交换生生活。
取完行李,她快步走向接机口。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许行知穿着浅蓝色的衬衫,手里捧着一束淡紫色的鸢尾花,正踮着脚尖张望。
“行知!”她挥手喊道。
他转过身,眼中瞬间绽放出光彩。穿过人群,他一把将她拥入怀中,鸢尾花的清香萦绕在两人之间。
“终于等到你了。”他的声音带着些许哽咽,“这三个月,每一天都在倒数。”
她靠在他怀里,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我也是。”
他松开她,仔细端详着她的脸:“瘦了。是不是又熬夜做研究了?”
“想你想的。”她难得地开了个玩笑。
他笑着摇头,接过她的行李箱。“走吧,带你去我们的新家。”
“我们的新家?”
“嗯。”他眼中闪着期待的光,“我租了一套公寓,在查尔斯河畔。从窗户就能看到麻省理工的圆顶。”
坐在出租车上,温静望着窗外的街景。九月的波士顿秋意初显,路边的枫树刚刚开始染上金黄。与记忆中春日的景象不同,此时的城市更添了几分书卷气。
“这是纽伯里街,”许行知指着窗外,“你上次来说想在这里逛街。这是波士顿公共图书馆...这是三一教堂...”
她微笑着听他介绍,手指与他紧紧相扣。
公寓比想象中还要好。位于一栋红砖建筑的三层,客厅的落地窗外就是查尔斯河,对岸的麻省理工校园清晰可见。房间里布置得简洁温馨,书架上摆满了他们的专业书籍,墙上挂着他们在清华的合影。
“喜欢吗?”他有些紧张地问。
“很喜欢。”她环顾四周,“特别是这个。”
她指着窗边并排摆放的两张书桌。一张上放着许行知的笔记本电脑和堆积如山的论文,另一张则空着,只摆着一个崭新的台灯。
“这是你的位置。”他从背后拥住她,“以后我们可以一起熬夜做研究,就像在清华时那样。”
安顿好行李,他带她参观公寓。卧室里挂着淡紫色的窗帘,床头摆着他们高中毕业时的合照;厨房的冰箱上贴着便签条,上面用中文写着“记得吃早餐”;书房里,两个并排的书架已经摆满了书,其中一个还空着一半,显然是留给她的。
“你什么时候准备了这么多?”她感动地问。
“从确定你要来交换的那天起。”他轻声说,“每一天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
傍晚,他们沿着查尔斯河散步。夕阳把河面染成金色,划艇在波光中穿行,对岸的灯火渐次亮起。
“明天我带你去办入学手续。”许行知说,“你的导师怀特教授是我博士导师的好友,他已经期待见到你很久了。”
“你向他提起过我?”
“当然。”他微笑,“我说我未婚妻在量子物理方面有惊人的天赋,他立即就同意接收你了。”
她脸一红:“你太夸张了。”
“一点也不。”他认真地看着她,“静静,你比你想象的要优秀得多。”
第二天,许行知陪她到麻省理工办理入学手续。走在熟悉的校园里,温静不禁想起上次来访时的情景。那时她还是个短暂的访客,而现在,她将真正成为这里的一员。
在物理系办公室,怀特教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位满头银发的教授有着锐利的蓝眼睛和温暖的笑容。
“所以你就是行知经常提起的温静。”他打量着温静,眼中带着赞许,“我看过你的论文,关于量子纠缠的研究很有见地。”
“谢谢教授。”温静有些紧张。
“别紧张。”怀特教授笑道,“行知说你很优秀,我相信他的眼光。事实上,我有个提议...”
原来,怀特教授正在组织一个跨校研究团队,准备攻关量子计算的一个难题。他邀请温静加入,与哈佛、斯坦福的研究者合作。
“可是我只是个交换生...”温静有些犹豫。
“天才不分年级。”怀特教授眨眨眼,“而且,行知也会参与这个项目。你们可以一起工作。”
走出办公室,温静还处在震惊中。“你早就知道?”她问许行知。
“怀特教授确实跟我提过,但决定权在你。”他握住她的手,“我相信你能胜任。”
接下来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温静很快适应了在麻省理工的学习生活。她选修了三门研究生课程,参与了怀特教授的研究项目,还要准备自己的课题研究。
许行知同样忙碌。博士阶段的课业繁重,他还要担任本科生的助教。但无论多忙,他们总会抽出时间在一起。
每个清晨,他们会并肩在查尔斯河畔慢跑,讨论前一天的实验数据;中午,他们在学生中心一起吃午餐,常常为某个物理问题争论不休;晚上,他们会在公寓的书房里各自学习,偶尔抬头交换一个会心的微笑。
有一个周五的夜晚,温静为了一个实验数据熬到凌晨三点。当她终于解决问题,揉着发胀的太阳走出书房时,发现许行知还在客厅等她。
“怎么还没睡?”她惊讶地问。
“在等你。”他放下手中的书,走进厨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饿了吧?我刚包的。”
她看着碗里圆滚滚的馄饨,眼眶突然湿润了。“你什么时候学会包馄饨的?”
“上个月特意跟妈妈学的。”他擦掉她脸上的泪,“就知道你会熬夜。”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十月底,研究项目遇到了瓶颈。团队连续工作了两周,却始终无法突破一个关键难题。怀特教授决定在周末组织一次团建,让大家放松一下。
他们去了鳕鱼角。秋天的海滩宁静而美丽,大西洋的海浪拍打着礁石,海鸥在头顶盘旋。
温静和许行知沿着海岸线漫步,留下两行并排的脚印。
“累了吗?”他问。
“有点。”她诚实地说,“但很充实。”
在海边的一块巨岩旁,他们坐下休息。夕阳把海面染成橙红色,远处的灯塔开始闪烁。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一起看海吗?”他问。
她点头:“在北戴河,高三毕业那年。”
“那时候我就想,以后要带你看遍世界所有的海。”他轻声说,“鳕鱼角,地中海,爱琴海...”
“只要我们在一起,去哪里都好。”
那个夜晚,研究团队的成员们围坐在海滩上升起篝火。来自哈佛的意大利裔学生弹着吉他,斯坦福的金发女生唱着民谣。海风微凉,许行知悄悄握住温静的手,在她耳边低语:
“这就是我梦想的生活。有研究,有音乐,还有你。”
也许是这次团建真的带来了灵感,周一回到实验室后,温静突然有了突破性的想法。她连夜修改了实验方案,第二天向团队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天才的想法!”怀特教授听完她的报告后赞叹,“温,你真是个宝藏。”
新的研究方向很快取得了进展。在十一月的团队会议上,温静的报告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会议结束后,许行知在走廊里叫住她。
“为你骄傲。”他眼中闪着光,“你知道吗?今天怀特教授跟我说,如果你愿意,他可以帮你申请麻省理工的博士项目。”
温静愣住了。“可是...”
“别急着做决定。”他微笑,“好好考虑。无论你选择去哪里,我都会支持你。”
十二月的波士顿飘起了雪花。一个周末的清晨,温静被窗外的景象惊醒。查尔斯河畔银装素裹,麻省理工的圆顶覆盖着白雪,宛如童话中的城堡。
“下雪了。”许行知从背后拥住她,“今年的第一场雪。”
他们决定去波士顿公园散步。雪中的公园静谧美好,孩子们在堆雪人,恋人们在雪地里写下爱的誓言。
在公园的长椅上,他们发现了一只冻得发抖的流浪猫。温静立即脱下围巾裹住小猫,把它带回了家。
“我们养它吧。”她恳求地看着许行知。
他笑着点头:“好。给它取个名字?”
温静想了想:“叫它'查尔斯'怎么样?纪念我们在查尔斯河畔的家。”
于是,这只灰白相间的小猫就成了家中的新成员。查尔斯很快适应了新环境,特别喜欢趴在他们的书堆上打盹,仿佛在监督他们学习。
圣诞前夕,研究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温静是第二作者。消息传来时,她正在装饰圣诞树。
“恭喜。”许行知把她抱起来转了一圈,“我就知道你能行。”
那天晚上,他们在公寓里举办了小小的圣诞派对。沈薇琪特地从纽约赶来,还带来了一个惊喜——赵雨晴和王鲲灵的越洋视频。
“听说你们在波士顿混得风生水起啊!”视频那头,赵雨晴大声说,“什么时候结婚?我们都等不及当伴娘了!”
温静红着脸看向许行知,他但笑不语。
圣诞夜,送走所有客人后,他们坐在窗边看雪。查尔斯蜷在温静膝上打盹,房间里弥漫着红酒和松枝的香气。
“这一年过得真快。”温静轻声说,“转眼间,交换生活就要过半了。”
“后悔来吗?”他问。
“怎么会。”她靠在他肩上,“这是我最正确决定。”
雪花静静飘落,查尔斯河在夜色中安然流淌。在这个远离故乡的城市,他们找到了属于彼此的天地。
许行知轻轻握住她的手:“等春天来了,我带你去华盛顿看樱花。”
“好。”她闭上眼睛,“只要和你在一起,去哪里都好。”
窗外,新年的钟声隐约传来。而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