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缠枝【雍怡】 > 第2章 父子兄弟

第2章 父子兄弟

午后,康熙驾临上书房。内室静谧,只有狼毫划过宣纸的沙沙轻响。康熙未让人通报,信步走入,恰见胤祥正临着董其昌帖。腰背挺得笔直,一管紫竹笔握得极稳,落笔虽还带着未脱的青涩,笔锋转折间却已隐隐显出清劲风骨,显然下了苦功。

康熙驻足看了片刻,深邃眼眸中看不出丝毫情绪。随侍师傅们瞧见圣驾,慌忙跪地请安,交口称赞十三阿哥如何刻苦进益,又不忘顺势颂扬天家恩泽教化。康熙不置可否,只随意问了胤祥几句经书要义。胤祥即刻起身,垂手恭立,一一应答,声音清朗,条理清晰,姿态规矩得挑不出一丝错处。康熙听罢,未置一词,只淡淡“嗯”了一声,明黄色袍角便掠过冰凉的青砖地,转向查问其他皇子去了。

直至那象征帝王权力的颜色彻底消失在视线尽头,胤祥才几不可闻地缓了口气。他忽然想起极幼小时,心里对汗阿玛充满了混合着畏惧与渴望的仰慕。因年岁小、身量不足,在兄弟中总不得近前,只得待众人离开后,偷偷趴伏在汗阿玛方才站立过的地面,细嗅残留龙涎香,好像这样便能离遥不可及的阿玛更近一些。隐秘而近乎卑微的孺慕之情,后来终究被康熙知晓。自那开始,康熙对这个敏感倔强的儿子总算多了几分实在的关照。

康熙子嗣众多,政务繁忙,闲暇时太子诸事已占去大半心神,于其他儿女的情分,虽未能面面俱到,却也非全然麻木。感念胤祥新丧生母,考察功课亦能应对自若,加之此前几次随驾出巡皆进退得宜,心中不免更多了几分怜惜。恰逢闰七月,照例巡幸塞外。在拟定随行皇子名单时,他朱笔一挥,圈上了胤祥的名字。

塞外的风带着与紫禁城截然不同的狂放气息,卷着草籽与格桑花的清香扑面而来。驰骋在广袤天地间,胤祥觉得胸中憋闷许久的浊气得以疏通。随行皇子众多,四贝勒胤禛亦在其中。他有心开解幼弟,时常寻了机会便叫上胤祥并辔而行。胤禛不善温言软语的慰藉,多是借着指点山川,讲述典故,言语间品评人物,时而犀利,时而诙谐,嬉笑怒骂皆活灵活现,很是刷新了往日在胤祥心中伟岸四哥的形象——四哥平日里竟是这样的么?

然而,并非所有兄弟都存着这份体恤之心。作为唯二受封郡王爵位且参与政务的皇三子胤祉,受康熙之命为敏妃治丧,他素以学问自矜,广结汉人学者门客,颇得康熙喜爱,内心深处对章佳氏多有不以为然。此次塞外之行,胤祉同在随行之列。或许是离开紫禁城的规矩束缚,或许是本性使然,胤祉的言行渐渐懈怠不羁起来。一次行围间隙,众人休息,胤祉与近侍闲聊,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能飘入不远处的胤祥耳中:“……说来,这人之寿夭,自有天命。过于哀毁,反倒失了体统,显得小家子气……皇子守孝,依礼而行即可,何须终日悲戚,倒像是……”后面的话虽未出口,但那声轻蔑的嗤笑,已足够刺耳。

胤祥握着马鞭的手骤然收紧,指节根根泛白。一股怒火直冲头顶,他几乎要立刻起身质询,却感受到一道目光——胤禛极轻微地摇了摇头,眼神冷静带着警示。胤祥强压下翻腾的怒火,垂下眼帘,将满腔愤懑硬生生咽了回去,只当未曾听见。

夜色如墨,燃起的篝火噼啪作响,火光将胤祥的面庞映得忽明忽暗。正当他盯着火苗出神时,身旁的垫子一沉,胤禛已挨着他坐下,递过来一个温热的酒囊。

“草原夜寒,喝一口驱驱湿气。”胤禛的声音不高,融在夜风里,少了在外人跟前刻意的严肃,多了几分温和。见胤祥迟疑,他补了一句,“是蒙古王公进贡的□□酒,不烈。”

胤祥接过,依言抿了一口,带着奶香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稍稍熨贴了紧绷的神经。

“三哥今日那些话,”胤禛开门见山,目光也投向篝火,“你心里不痛快,四哥知道。”

胤祥没应声,只将手边一截枯草死死捻进土里,仿佛那是胤祉令人厌烦的嘴脸。

“在京城,在汗阿玛眼皮子底下,他尚知收敛。如今到了这旷野,倒是现了原形。”胤禛冷嘲,袖中的手无意识地摩擦着那块刻着戒急用忍的玉牌,“可越是这种时候,你越要沉住气。你看那些随行的蒙古王公。”他示意胤祥望向康熙御帐前热闹的人群,“他们此刻敬畏汗阿玛的威仪,对我们礼敬有加,可若是瞧见阿哥们大庭广众内争不和,会作何想?一个沉不住气、易被激怒的阿哥,在汗阿玛心中,又能担得起多少分量?十三弟,天家颜面,忍一时,非为怯懦,实为图远。”

“弟弟省得。”胤祥的声音从齿缝间挤出,却比白日里多了点冷静。

之后的行程,胤祉见胤祥似有“退让”,言行间的轻视更为外露,甚至在康熙于蒙古王公们面前考校胤祥,本意为炫耀天家英才时,故意提出一些看似探讨实则刁钻问题。儿子间的暗流,康熙并非毫无察觉,但他有意观望,未立即表态。幸而胤祥课业扎实,胤禛又在一旁适时巧妙补充,兄弟间的和睦与才识,反让蒙古王公们接连赞叹,康熙面上亦添了光彩。

巡塞结束,銮驾回京。紫禁城依旧巍峨,胤祥已不似先前沉痛。然而,一件彻底点燃他怒火的事,很快发生了。

这日,胤祥正于上书房温书,忽闻窗外一阵喧哗。推窗望去,竟见胤祉新剃的头皮在日光下泛着青光,格外刺眼。胤祥脑中轰然一响,母丧未满百日,他就擅自剃发——这是大不敬!

他疾步冲出,拦住胤祉去路:“三哥这是何意?”

胤祉显然没料到胤祥会当面发作,先是一愣,随即面现愠色,强辩道:“十三弟……何故……大惊小怪?天热……头痒……难耐,恐……失仪……于御前”又嗤笑,“何况……一个未册封……庶妃,也值得…”

“天热头痒?”胤祥气得浑身发抖,声音陡然变了调,“汗阿玛命你为敏额涅治丧!你如此行事,将汗阿玛置于何地?将礼法置于何地?”

胤祉被戳中痛处,尤其“礼法”二字更觉刺心,恼羞成怒:“胤祥!你休要……胡搅蛮缠!莫以为……汗阿玛……多疼你……几分,便可……目无……兄长!”

“你住口!”脑内理智的弦瞬间绷断,胤祥猛地扑上前一把揪住胤祉衣襟。太监宫女们吓得魂飞魄散,忙不迭拉扯劝阻,但双方都是皇子并不敢真正使力,胤祥挣脱众人,不再纠缠,转身直奔乾清宫。胤祉暗道不妙,慌忙跟上。

康熙闻报两位皇子在宫闱内几乎动手,勃然大怒,当下刚要召见,胤祥已跪伏御前,泪流满面,将胤祉塞外轻慢及此次剃头之事逐一陈诉,字字紧扣孝道礼法。康熙越听脸色越是阴沉。本朝以孝治国,汉人最注重于此,皇子做出如此行径,他日后如何维系天下、治理江山。胤祉不敬敏妃是为不孝,藐视君父更是大不韪。

目光扫过胤祉光溜溜的脑门,当即砸去手中的茶盏,厉声怒斥:“枉你平日以读书明理自居!竟做出此等悖礼无耻之事!即日起,革去郡王爵,降贝勒,闭门思过,好好想清楚何谓‘孝悌’!”

茶盏碎片划伤胤祉额角,渗出的血丝混着茶汤滴落,他却不敢躲闪,瘫软在地连连叩首,然圣意已决,难以挽回。康熙对胤祥与兄长冲突亦有训诫,但相较于对胤祉的严惩,已是轻描淡写。

消息如风传遍宫禁。且不说胤祉生母荣妃如何受迁怒申饬,此刻延禧宫东配殿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胤禛得知十三弟闹到御前,哪里还顾得上平日强装的冷静自持,急匆匆赶来,一见胤祥便劈头盖脸问道:“十三弟!你可有受伤?汗阿玛他……”话音未落,已先将胤祥从头到脚打量一番,见其无恙,悬着的心才稍稍落下,随即又板起脸来,“岂能直接与胤祉动手?他年长体壮,若有闪失,该让四哥如何心疼……”

胤祥几次想插话安抚,都被胤禛连珠炮似的关切堵了回去。

“即便要发作,也该先让奴才来知会四哥一声。”胤禛越说越气,想起胤祉所为,恨声道,“我往日只当他不过有些文人酸气,好卖弄学问,竟不知内里如此不堪,满口仁义实则小气刻薄……”

胤禛骂得痛快淋漓,句句戳人肺腑。

“四哥,四哥!”胤祥眼见越说越不成样子,难保隔墙有耳,赶忙上前拉住胤禛,您渴了吧,快喝口茶水,润润嗓子。”

胤禛猛灌一口茶水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登时闹了个大红脸,半晌才低声道:“总之,日后不可再这般莽撞。”

胤祥望着兄长微红的耳根,心头最后剩的那点郁气终是被这笨拙真挚的关怀驱散了。他轻轻“嗯”了一声,将温热的茶盏又往胤禛手边推了推。

毓庆宫内,龙涎香袅袅。

太子胤礽起先得知胤祉受惩,神色颇为复杂。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生产时难产而亡,他对“额涅”太过陌生,自难体会胤祥的锥心之痛。但是他又乐见胤祉栽个大跟头。往日里他就看不上明明略带口吃还要引经据典在汗阿玛跟前卖弄的胤祉,私下没少模仿其“之……之乎者也”的强调,戏称为“书斋里的耗子”。

作为储君,他心中权益不定:一方面忧心胤祥此举过于刚猛,将本就立场暧昧的胤祉彻底推向直郡王胤禔,岂非徒增对手;另一方面,又着实乐见自视甚高的老三倒此大霉。对身旁眉目清秀的小太监嗤笑:“倒是孤小觑了老十三。”

小太监低声应和:“十三阿哥是性情中人。”

“性情中人才好,”胤礽眼底掠过算计“去,库里拣几件像样的玩意儿,送延禧宫去。”

经此一役,胤祉对胤祥恨意蚀骨,将一切屈辱归咎于他的“小题大做”与“不敬兄长”。这份怨恨如同毒芽在胤祉心里扎根,只待他日破土萌发。

康师傅对老三的处罚记载:谕宗人府、敏妃丧未满百日、诚郡王允祉、并不请上百日、即行剃头、殊属无礼。著收禁宗人府严加议罪。办理王府事务官、王府长史等、不行规谏甚属可恶。将伊等锁拏、从重治罪。寻宗人府议奏、诚郡王允祉、应革去郡王爵。办理王府事务、侍郎绥色、辛保、王府长史马克笃、一等侍卫哈尔萨等俱应革职、枷号三个月、鞭一百、不准折赎。得上□日、允祉从宽革去郡王、授为贝勒。辛保、马克笃、哈尔萨、俱著革职、鞭一百、准其收赎。绥色、自任侍郎以来、实心效力、著从宽免罪。革去管理王府事务。

以下是个人观点:

百日剃头事件,可以说是把老三身边人从上到下全给整治了,本人并不觉得这代表老康有多喜欢敏妃,要喜欢的话不至于敏妃生下一子二女,生前还是未册封庶妃。

更多的是老三这个举动会让好不容易才平衡的满汉关系又恶化。

清初满汉关系是比较僵硬的,满臣、汉臣互相瞧不上,彼此争斗是常有的事,为了维护统治,不管上层心里怎么想,表面上还是提倡汉人儒学,而儒学最核心的:“忠”和“孝”。被康师傅指定给敏妃治丧的老三一刀把“孝”剃没了,试想一下汉臣们看到老三的大光头会不会心里骂人,读了那么多书还是关外野人一个,上行下效,皇子都这样可见皇帝本人也不咋样,鉴定:又一个元朝。对于老康而言,自己还在,老三就敢剃头,自己要是没了,老三岂不是敢灵堂蹦迪,孝都没了,日后还忠吗?是不是还要掀自己桌子?

于公于私,老康都要严厉处置剃头事件,将老三的行为定义为自身个人问题,与皇家、满人整体素质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父子兄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八戒八戒,心肠不坏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春坊怨

画皮鬼怎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