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平江路浸在桂花香里。李之心蹲在青石桥畔,指尖抚过驳岸石缝间的蕨类植物。笔记本被风吹开一页,露出夹在其中的茉莉干花——福州带回的银毫早已喝完,花瓣却固执地留着余香。
"请让一让!"急促脚步声踏碎水巷晨雾。白大褂掠过他身侧,医用腰包上的缂丝缠枝纹晃出流光。李之心抬头时,正看见穿藕荷色旗袍的身影跃入河道,水花惊散桥洞下的鱼群。
河水漫过女子腰际,她左手托起溺水者的下颌,右手从盘发间抽出银簪。"咔嗒"一声,簪头旋开露出三棱针,针尖刺入人中穴的刹那,昏迷的老者猛然咳出积水。
"请帮我按住他合谷穴。"她回头对桥上喊,湿透的旗袍袖口露出腕上红丝线缠的玉扣。李之心跃下河埠时,嗅到她发间飘散的艾草苦香。
老者苏醒时,女子正用银簪挑开他领口的盘扣。李之心注意到她耳后别着枚银杏叶状发夹,叶脉是用苏绣丝线勾勒的。"急性心绞痛引发的溺水。"她将三棱针收回簪中,"得送医院做冠脉造影。"
"您不是西医?"李之心递上浸透的笔记本,内页茉莉花瓣粘在老者衣襟上。
"苏大附一院顾清窈。"她拧着发梢的水珠,白大褂下摆滴落的水在青石板上汇成《平江图》的轮廓,"但家传的顾门医派针法更管用。"
茶楼里,李之心望着对面更换干衣的女子。她将湿发绾成低髻,露出颈后淡青色的胎记,形如太湖石皱褶。"这是用虎丘泥染的棉布?"他指着她换上的素色旗袍。
"好眼力。"顾清窈从急救包取出青瓷药瓶,"虎丘澄泥九晒九洗,染出的布料能透药气。"她倒出两粒琥珀色药丸吞下,又推过药瓶,"苏薄荷合香,止呕的。"
李之心嗅着药丸上的金箔,"像福州的大漆工艺。"
"这是姑苏的贴金技法。"她指尖轻叩瓶身,露出内壁的"叶氏"朱文印,"明朝御医叶文龄后人的方子。"顾清窈说着忽又盯着他衣襟上的茉莉残瓣,"您从福建来?"
"考察水乡民宿。"他取出被河水泡皱的名片,"听说平江府的旧园林改造成......"
"千万别动那些花窗!"顾清窈拍了下他手腕,李之心感觉到她掌心有灸疗留下的疤痕,"上周有开发商要拆耦园的'鹤颈轩',我值完夜班赶去守到天亮。"
茶楼外飘起细雨,她撑开二十四骨油纸伞,伞面是沈周画的《东山竹枝》。"带您看看真正的苏州民宿。"伞骨掠过金银花藤时,她腕上的玉扣碰到他手表,"记住,这里的每扇漏窗都是呼吸孔。"
走在幽深的备弄里,顾清窈的布鞋踩在元代界石上几不可闻。"这宅子是我曾叔公的诊室。"她推开一扇龟背锦纹花窗,"1943年他在这里用针灸麻醉做了截肢手术。"
李之心望着天井里两人合抱的银杏树,树干上钉着生锈的针灸铜人。"现在改成民宿会破坏这些痕迹吗?"
"所以要像辨脉象一样处理。"她将伞柄卡在美人靠上,阳光透过瓦当投影在她侧脸,"把现代设施做成'悬丝诊脉'——看得见,摸不着。"
午后阳光移过樘板门时,顾清窈正在讲解如何保留药柜改造成客房储物架。李之心发现她耳后的银杏发夹少了一片叶脉,"您的发饰......"
"早上救人时掉了。"她下意识摸耳垂,"那是母亲临终前绣的。"转身打开榉木诊箱,露出内层泛黄的《温病条辨》手抄本,"就像这本医书,缺了半页疟疾方,我花了三年才补全。"
暮色染红花窗时,李之心在门厅发现个青布包裹。展开是那柄油纸伞,伞柄上缠着苏绣帕子,帕角绣着"清窈"二字,针脚细密如脉象图。
"这是?"他抬头看见顾清窈抱着白瓷药碾出来。
"帕子借您包伞。"她将药碾放在明代处方柜上,"绣线掺了艾绒,淋雨也不会霉。"
"怎么还您?"李之心注意到帕子背面有朱砂画的经络图。
"下周我会去山塘街义诊。"她将晒干的银杏叶夹进医书,"带着它来找我,请您吃梅花糕。"
晚风穿堂而过,吹动诊箱里散落的药方。李之心俯身去捡时,与顾清窈伸出的手相触。她腕上的玉扣突然断开,红丝线垂落在他掌心。
"这玉......"他对着灯光看见内里的血沁纹。
"祖上传的砭石玉。"她将断线绕回手腕,"叶家女儿行医前都要戴满九年。"进而轻笑,"倒是您该小心——福州来的茉莉花,在苏州水土不服。"
回民宿的路上,李之心在葑门发现间未打烊的绣庄。橱窗里银杏叶发夹在绢纱上摇曳,他想起顾清窈耳后的空缺。老板娘从老花镜后抬眼:"要仿苏绣还是顾绣?"
"叶脉断了的能补吗?"他指着自己衣襟的茉莉花瓣。
"得看断在什么位置。"老板娘抽出桑蚕丝线,"像人的经络,断了主脉就难续。"
他带着绣好的发夹走向暮色中的七里山塘,河面飘来煎药的苦香。远处白墙下,顾清窈正在给阿婆把脉,腕间新换的红线在夕阳下如血脉跳动。
"试试合不合。"他将锦盒推过青石案几。
顾清窈对着河面反光佩戴发夹,蹙眉道:"叶尖多绣了道回纹?"
"那是闽南的'不断头'纹样。"李之心翻开泡坏的笔记本,露出压平的茉莉花,"就像古建筑的榫卯,断了也得接上。"
她摘下发夹对着光端详,银杏叶的苏绣丝线与闽南金线交缠,"中西医结合疗法?"
"文化修复实验。"他端起她递来的辟瘟茶,看见杯底沉淀的苏州虎丘土与福州丹霞泥。
打更声从巷尾传来时,顾清窈突然按住他执杯的手:"茉莉遇吴门香灰会涩口,明天带您喝正宗的碧螺春。"
月光爬上美人靠,李之心在归途中摸到伞柄上的苏绣帕。帕角经络图旁多了行朱砂小楷:"离经之血,是为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