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深秋裹挟着初雪的寒意,任初月站在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正在悬挂的 “技术伦理研究中心” 牌匾。红绸在风中猎猎作响,她摩挲着手中的任命书,烫金的字体还带着油墨的温度。筹备工作千头万绪,最棘手的便是搭建符合国际规范的运营体系,思虑再三,她点开了与陆止庚的聊天框。
消息发出时,伦敦正笼罩在晨雾中。陆止庚盯着手机屏幕上的 “想请教机构建设相关问题”,咖啡杯在办公桌上留下深色的环形痕迹。他推开堆满文件的笔记本电脑,从抽屉深处取出泛黄的机构规划手稿 —— 那是他三年前为国际标准组织分部起草的方案,边角处还留着任初月曾经批注的铅笔字。
当二十多页的方案文档传输完成,任初月的手指在 “人员配置建议” 部分停顿许久。“建议设立国际标准协调员岗位,负责跨区域协作与动态适配”,这句话旁画着醒目的五角星,与她反复斟酌却始终不敢敲定的岗位设置不谋而合。电脑右下角的时钟显示凌晨两点,她望着窗外零星的灯火,忽然想起那些和陆止庚视频讨论到深夜的日子,键盘敲击声与咖啡香气仿佛还萦绕在耳畔。
研究中心挂牌倒计时三天,任初月正在核对嘉宾名单,手机突然震动。陆止庚的消息简短而沉重:“总部决定派我去海外分部,为期五年。” 对话框里的光标闪烁了很久,最终只换来一句 “恭喜,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她盯着视频通话界面,看着自己苍白的倒影,深吸一口气按下接通键。
“陆主任要去开拓新领域了?” 任初月的声音带着刻意的轻快,视频里的陆止庚穿着深蓝色毛衣,身后的书架有些凌乱,几本技术典籍被临时堆放在《匠作则例》上面。“是啊,那边的技术生态需要重新搭建。” 他的目光扫过书架,又很快回到屏幕,“你的研究中心一定会成为行业标杆。” 两人的对话像隔着一层薄雾,明明字句清晰,却又透着难以言说的疏离。
挂断视频后,任初月取出陆止庚发来的方案,钢笔尖悬在扉页迟迟未落。最终,她轻轻画下一条分叉的线条,左边标注 “国内”,右边标注 “海外”,两条轨迹在起点处紧紧缠绕,却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延伸。窗外的北风呼啸着拍打着玻璃,她忽然想起日内瓦湖畔的那个夜晚,月光下破碎的倒影,原来早已预示了此刻的背道而驰。
挂牌仪式当天,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红毯上。任初月站在台上,香槟色礼服的领口别着那枚从不离身的银色蝴蝶胸针。当主持人宣布播放祝贺视频时,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 画面里,陆止庚身处明亮的办公室,身后书架上,《匠作则例》与她团队制定的标准文件并肩而立,中间还夹着半片干枯的银杏叶。
“祝技术伦理研究中心成为思想碰撞的灯塔。” 陆止庚的声音通过音响回荡在会场,他的目光仿佛穿透屏幕,与任初月对视,“愿所有坚守初心的人,终将在更高处相遇。” 任初月握紧话筒,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她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一眼就看到张主任微微摇头的叹息。
“感谢所有同行者。” 任初月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在技术探索的道路上,或许我们会暂时走向不同方向,但只要坚守初心,终会在某个节点再次相遇。” 她的目光扫过视频里陆止庚的身影,又望向远方的天际线,深秋的风掀起她的裙摆,却吹不散心底那道深深的刻痕 —— 有些背驰,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有些分离,恰是为了更盛大的重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