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风裹着栀子花的甜香撞在教室玻璃上,留下一道模糊的水痕。裴准盯着面前摊开的语文试卷,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抛物线——不是数学题,是他烦躁时无意识的涂鸦。
前排女生写字的沙沙声像春蚕啃桑叶,没完没了。裴准舔了舔后槽牙,目光落回现代文阅读题上。题目问“作者借梧桐叶表达了怎样的思乡之情”,他盯着那段“秋风扫过,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上”的文字,脑子里的吐槽弹幕又开始刷屏:作者写的时候说不定就单纯觉得叶子黄了好看,哪来那么多思乡?你咋不问问叶子落地时转了几圈,是不是在跳圆舞曲?
他烦躁地转了转笔,笔杆滑过汗湿的指尖,“嗒”地砸在试卷上。监考老师的目光立刻扫过来,裴准赶紧把笔捡起来,假装认真地在选项上画圈。余光瞥见旁边座位的严徊,那人正垂着眼做题,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浅影,连握笔的姿势都规整得像教科书——裴准突然有点气闷,同样是考试,怎么有人能这么云淡风轻?
好不容易熬到语文卷收走,数学卷刚发下来,裴准的太阳穴就开始突突跳。最后一道大题是抛物线,他算到第三步就卡了壳,草稿纸上写满了涂改的痕迹。“抛物线……”他咬着笔杆小声嘀咕,“我看你像是个抛物线,专门绕着我转圈圈,就是不让我算对。”
旁边的严徊似乎听到了,笔尖顿了顿,侧过头看了他一眼。裴准赶紧把脸埋进试卷,假装自己在认真审题,耳朵却悄悄发烫——他刚才那话没说多大声,怎么就被听见了?严徊这人看着冷,耳朵倒挺尖。
下午考地理,裴准彻底摆烂。有道题问“某湖泊含盐度低的原因”,他盯着选项里的“降水丰富”“有河流注入”,脑子里突然蹦出一句歌词,忍不住在心里哼起来:“西湖的水~我的泪~”越哼越觉得贴切,这道题简直就是在为难他,眼泪都快流成湖了,含盐度能不低吗?
选择题最后一道,他纠结了十分钟,A和C看着都像对的,又都像错的。裴准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心里骂道:ABCD中选什么?不如选EFG,反正选啥都错!他干脆闭着眼睛瞎蒙,笔尖落下的瞬间,脑子里突然炸响一个声音——不是他的,也不是考场里任何人的。
那声音像是老式收音机里的播音腔,带着点机械的冷硬,又裹着莫名的威严,直接钻进他的耳膜:“你行你来?”
裴准猛地睁开眼,以为是自己吐槽太投入幻听了。他揉了揉耳朵,看向周围,监考老师正靠在后门打哈欠,同学们都在埋头做题,没人注意到他的异样。“肯定是考试考傻了。”他嘀咕着,刚要低头看试卷,那声音又响了起来,这次更清晰,像是贴在他耳边说话:
“欢迎来到试卷之中。”
“我是你们的主考官——语文。”
裴准的笔“啪”地掉在地上,墨水在试卷上晕开一小片黑渍。他弯腰去捡,手指刚碰到笔杆,就觉得眼前的光线突然变了——不是教室的日光灯,是一种惨白的、没有源头的光,裹着纸张的油墨味,从四面八方涌过来。
等他再抬起头,考场消失了。
刚才还坐满人的教室变成了一片空旷的白色空间,脚下踩着的是类似试卷纸的材质,柔软却有韧性,踩上去会留下浅浅的折痕。远处悬浮着一张巨大的语文试卷,比他平时用的试卷大了十几倍,上面的题目正泛着淡淡的金光,刚才那个“语文”的声音,就是从试卷里传出来的。
“这……这是啥情况?”裴准的声音有点发颤,他往前走了两步,白色空间没有边界,只有那张巨大的试卷悬在半空,像一块漂浮的云。他伸手想摸,指尖却碰到一层无形的屏障,屏障上还印着“密封线”三个字,和试卷上的一模一样。
“第一题:选出下面哪一项与原文不符。”
主考官的声音再次响起,巨大试卷上的第一题突然放大,清晰地出现在裴准眼前——正是他上午做过的那道现代文阅读题,选项A到D一字不差。
裴准懵了。他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疼得龇牙咧嘴——不是做梦。那他是穿越了?穿到试卷里了?这也太离谱了吧!
“考生裴准,请在十分钟内作答。”主考官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超时未答,视为失败。”
“失败会怎么样?”裴准下意识地问。
“失败即淘汰。”
淘汰?淘汰是什么意思?是永远困在这里,还是……裴准不敢想下去。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盯着题目看——原文他还记得,选项A说“梧桐叶象征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原文里确实有提到“看到梧桐叶,就想起老家院子里的那棵”,应该是对的;选项B说“作者在外地生活了五年”,原文里写的是“在外漂泊了三年”,这明显不符啊!
他刚要开口说选B,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裴准猛地回头,看到严徊正站在不远处,手里还拿着一支笔,表情平静得像只是换了个考场。
“严徊?你怎么也在这里?”裴准惊讶地问。
严徊走到他身边,目光落在巨大的试卷上,“我听到那个声音,然后一抬头,考场就没了。”他顿了顿,看向裴准,“你也听到了?”
“嗯。”裴准点点头,心里莫名松了口气——至少不是自己一个人,有严徊在,好像没那么害怕了。他指了指题目,“主考官说要选与原文不符的,我觉得是B,原文里是三年,不是五年。”
严徊盯着题目看了几秒,点头同意:“对,是B。”
“那我们怎么作答?直接说吗?”裴准问。
严徊刚要开口,主考官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考生严徊已进入考场,作答时间同步计算,剩余五分钟。”
裴准赶紧对着试卷大声说:“我选B!”
严徊也跟着补充:“选B。”
话音刚落,巨大的试卷上突然闪过一道白光,B选项旁边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对勾。紧接着,题目开始扭曲、缩小,最后变成一张小小的卡片,飘到了裴准和严徊面前。
“作答正确,获得道具‘原文摘抄卡’。”主考官的声音柔和了一些,“可在后续题目中使用,查看指定原文片段。”
裴准伸手接住卡片,卡片是纸质的,上面写着“原文摘抄卡(一次性)”,摸起来和普通卡片没什么区别。他抬头看向严徊,严徊手里也拿着一张一模一样的卡片。
“看来这是过关奖励。”严徊把卡片放进校服口袋,目光扫过白色空间,“这里应该是第一个副本,后面还有更多题目。”
“副本?”裴准愣了一下,突然反应过来,“你是说,我们要像玩游戏一样,刷完这些题目副本才能出去?”
“大概率是。”严徊点头,“刚才主考官说‘你们的主考官’,说明不止一个主考官,可能对应不同科目,每个科目有不同的副本。”
裴准看着严徊冷静分析的样子,心里有点佩服。换作是他,早就慌了,可严徊却能迅速理清现状。他想起平时在学校,严徊总是年级第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很沉稳,现在看来,这种沉稳在这种奇怪的地方反而成了优势。
“那接下来会是什么?”裴准问。
话音刚落,白色空间突然开始变化。脚下的“试卷纸”慢慢染上颜色,先是浅灰色,然后变成深灰,最后变成了青石板路的样子。周围的白光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天空,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打在脸上有点凉。
裴准抬头一看,发现他们站在一条雨巷里。巷子两侧是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墙上爬着青苔,屋檐下挂着红灯笼,灯笼被雨水打湿,颜色暗沉。远处传来隐约的脚步声,还有油纸伞划过墙壁的“沙沙”声。
“这是……”裴准惊讶地睁大眼睛,“这不是刚才那道题的原文场景吗?原文里写的就是‘江南小镇的雨巷’。”
严徊撑开手里的伞——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手里的笔变成了一把黑色的油纸伞。“应该是下一题的副本。”他把伞往裴准那边递了递,“别淋感冒了,这里的环境可能和题目有关。”
裴准愣了一下,赶紧往伞下凑了凑。雨丝落在油纸伞上,发出“嗒嗒”的声音,很清脆。他闻到严徊身上淡淡的洗衣液味道,混着雨水的清新,莫名觉得很安心。
“主考官刚才说第一题是语文题,那这个副本应该也是语文相关的吧?”裴准一边走,一边观察周围的环境。巷子很长,看不到尽头,两侧的房子门都是关着的,只有偶尔几扇窗户里透出微弱的光。
“嗯。”严徊点头,目光落在一扇门上,“你看那扇门,上面有字。”
裴准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扇门是朱红色的,上面刻着“杏花村”三个字,字体是行书,和原文里提到的“酒馆门匾”一模一样。“原文里说作者在雨巷里遇到了一家酒馆,叫杏花村,然后进去喝了酒。”他回忆着原文内容,“那这里会不会有和题目相关的线索?”
严徊走上前,推了推门,门没锁,“吱呀”一声开了。里面是一家小酒馆,摆着几张木桌,桌子上放着粗瓷碗,墙角的酒坛上贴着“女儿红”的标签。酒馆里没人,只有柜台后面的一盏油灯亮着,昏黄的光把影子拉得很长。
“有人吗?”裴准喊了一声,声音在酒馆里回荡,没人回应。
严徊走到柜台前,拿起一个粗瓷碗,碗底有一道裂痕。“你看这个碗。”他把碗递给裴准,“原文里写的是‘掌柜的端来一只完整的粗瓷碗’,但这个碗是破的。”
裴准接过碗,果然看到碗底有裂痕,还沾着一点褐色的痕迹,像是酒渍。“这会不会就是‘与原文不符’的地方?”他想起第一题的题型,“难道这道题也是让我们找不符的地方?”
严徊没说话,走到酒馆的窗边,推开窗户。窗外还是雨巷,但远处的灯笼变成了黑色,和刚才看到的红灯笼不一样。“原文里写的是‘屋檐下挂着红灯笼’,但那边的灯笼是黑的。”他指着远处的黑灯笼,“这也是一个不符的地方。”
裴准凑到窗边一看,果然,远处的灯笼都是黑色的,在细雨中显得有点诡异。“那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线索啊?”他有点犯难,“碗是破的,灯笼是黑的,还有没有其他不符的地方?”
两人在酒馆里转了一圈,又发现了几个可疑的地方:酒坛上的标签是“女儿红”,但原文里写的是“米酒”;墙角的蜘蛛网是新的,原文里说“酒馆里很干净,没有蜘蛛网”;桌子上的筷子是两根,原文里是三根。
“这么多不符的地方,到底哪个才是题目要找的?”裴准揉了揉太阳穴,有点头疼。第一题还好,只有四个选项,现在这么多线索,根本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严徊坐在一张木桌旁,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思考着:“原文的中心思想是思乡,所有的场景描写都是为了烘托思乡之情。这些不符的地方,可能只有一个是和中心思想相关的,其他都是干扰项。”
“和中心思想相关?”裴准坐在他对面,“那原文里和思乡相关的场景是什么?”
“作者在酒馆里喝酒的时候,看到窗外的梧桐叶,想起了老家的梧桐树下的米酒。”严徊回忆着原文,“原文里说‘酒馆里的米酒很香,和老家的一样’,但这里的酒坛上贴的是‘女儿红’,不是米酒。”
裴准眼睛一亮:“对!米酒是和思乡相关的,女儿红不是,这应该就是不符的地方!”
他刚说完,酒馆里突然响起了主考官的声音:“请考生确认答案:是否认为‘酒坛标签为女儿红而非米酒’是与原文不符的核心线索?”
裴准和严徊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是!”
话音刚落,酒馆里的场景开始扭曲,酒坛、桌子、窗户慢慢变成了试卷上的文字,最后又变回了那个白色空间。巨大的试卷再次悬浮在半空,第二题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绿色的对勾。
“作答正确,获得道具‘线索放大镜’。”主考官的声音响起,“可放大指定区域的线索细节,有效期三次。”
两张透明的放大镜卡片飘了过来,裴准伸手接住,卡片很薄,像塑料做的,上面印着一个放大镜的图案。他看向严徊,发现严徊正看着自己,眼神里带着一点笑意。
“还好有你,不然我肯定找不到线索。”裴准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刚才他只看到了表面的不符,没想到要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还是严徊想得周全。
严徊笑了笑,把放大镜卡片放进兜里:“我们是一起的,互相帮忙应该的。”他顿了顿,看向白色空间的远处,“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题目,我们得做好准备。”
裴准点头,心里突然觉得,就算被困在试卷里,有严徊一起,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他看着严徊的侧脸,在惨白的光线下,严徊的轮廓显得很柔和,睫毛很长,鼻梁很挺。裴准突然想起平时在学校,他总是偷偷看严徊,看他上课认真听讲的样子,看他在操场跑步的样子,看他帮同学讲题的样子——原来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注意严徊这么久了。
“在想什么?”严徊突然转头,正好对上裴准的目光。
裴准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移开视线,假装看试卷:“没……没什么,就是在想下一题会是什么。”
严徊看着他泛红的耳朵,没拆穿,只是笑了笑:“不管是什么,我们一起找线索就好。”
白色空间突然又开始变化,这次脚下的“试卷纸”变成了绿色,周围的白光变成了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远处出现了一片田野,金黄色的麦子在风里摇晃,像一片波浪。
“这是……”裴准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场景,“好像是语文课文里的《麦收》那篇文章的场景!”
严徊点头,目光落在田野里的一个稻草人身上:“看来下一题是关于《麦收》的,我们得赶紧找线索了。”
两人并肩走进田野,麦子的清香扑面而来,风里带着夏天的热气。远处的稻草人戴着草帽,穿着蓝色的布衣,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和课文里描写的一模一样。
“课文里说稻草人是‘站在田野中间,守护着麦子’,但这个稻草人好像有点不一样。”裴准走到稻草人身边,仔细观察着。稻草人的草帽歪了,布衣上有一个破洞,露出里面的稻草。
严徊蹲下身,看着稻草人的脚边,那里有一个小土堆,土堆上放着一个作业本。“你看这个作业本。”他把作业本捡起来,翻开一看,上面写着“麦收时节,农民伯伯在田里收割麦子,稻草人站在旁边,看着他们劳动”——但课文里写的是“稻草人站在田野中间,没有农民伯伯在收割”。
“这就是不符的地方!”裴准兴奋地说,“课文里说麦收时节还没到,农民伯伯还没来,只有稻草人,但这个作业本上写着农民伯伯在收割,明显不符!”
主考官的声音再次响起:“请考生确认答案:是否认为‘作业本内容提及农民伯伯在收割麦子’是与原文不符的核心线索?”
“是!”裴准和严徊同时回答。
场景再次扭曲,白色空间恢复原样。第三题的位置出现了对勾,这次获得的道具是“原文对照本”,可以查看完整的原文内容。
“已经过了三题了,不知道还有多少题。”裴准坐在地上,揉了揉腿。刚才在雨巷和田野里走了不少路,有点累了。
严徊也坐下来,把“原文对照本”递给裴准:“先休息一会儿,看看这个对照本怎么用。”
裴准接过对照本,封面是硬壳的,上面写着“语文原文对照本(可查阅)”。他翻开一看,里面是空的,但当他心里想着《麦收》的原文时,页面上立刻出现了课文的内容,字迹清晰,和课本上的一模一样。
“好神奇啊!”裴准忍不住感叹,“有了这个,后面找不符的地方就方便多了。”
严徊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嘴角弯了弯:“嗯,不过也不能全依赖道具,还是要仔细观察。”他从口袋里拿出一瓶水,递给裴准,“刚才在田野里看到的,应该是系统给的补给。”
裴准接过水,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清凉的水流过喉咙,缓解了口渴。他看向严徊,发现严徊自己还没喝,就把水递了回去:“你也喝。”
严徊接过水,喝了一口,然后把瓶盖拧紧,放回口袋。“我们得尽快适应这里的节奏,不知道每个副本的时间限制是多久,超时的话可能会有危险。”
裴准点点头,收起对照本:“那我们现在就准备下一题吧,早点刷完副本,早点出去。”
白色空间再次变化,这次的场景是一间教室——和他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很像,黑板上写着“岳阳楼记”四个大字,讲台上放着一本语文书,下面是排列整齐的课桌椅。
“这是《岳阳楼记》的副本?”裴准走到黑板前,看着上面的字,“课文里写的是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情景,怎么会是教室?”
严徊翻开手里的对照本,找到《岳阳楼记》的原文:“原文里没有教室的场景,看来这个副本是结合了我们现实中的教室,需要找与原文不符的地方。”
两人在教室里转了一圈,黑板上的《岳阳楼记》节选有几句写错了,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写成了“先天下之乐而乐”;讲台上的语文书翻开的页码不对,原文对应的页码是35页,书里却翻到了53页;课桌上的笔记本里写着“岳阳楼在湖北省”,但原文里写的是“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
“这些都是不符的地方,哪个是核心线索?”裴准有点纠结,“《岳阳楼记》的核心是‘忧乐观’,黑板上的句子写错了,把‘忧’写成了‘乐’,会不会和核心思想相关?”
严徊点头:“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全文的核心句,写错这个句子,应该就是核心不符点。”
他们向主考官确认答案后,场景再次切换。这次获得的道具是“提示纸条”,可以获得一个关于题目的提示。
就这样,两人一起闯过了语文副本的五道题,从雨巷到麦田,从岳阳楼到桃花源,每一次都互相配合,找线索、分析原文、确认答案。裴准发现,和严徊一起做题,原本枯燥的语文题好像也变得有意思了,而且严徊总能注意到他忽略的细节,在他犯难的时候给出建议。
当第五道题过关后,白色空间里的巨大试卷突然发出耀眼的光芒,然后慢慢缩小,变成了一张语文书大小的卡片,飘到了两人面前。卡片上写着“语文副本通关,获得奖励:语文主考官的认可,可进入下一科目副本”。
“终于通关语文副本了!”裴准松了口气,瘫坐在地上,“累死我了,比考试还累。”
严徊也坐下来,靠在他旁边,拿出水喝了一口:“还好,我们配合得不错。”他转头看向裴准,发现裴准的头发上还沾着一点稻草——是在麦田副本里沾上的,刚才一直没注意。
严徊伸手,轻轻把那根稻草摘下来。裴准愣了一下,抬头看向他,正好对上严徊的目光。严徊的眼睛很亮,像装着星星,在惨白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温柔。裴准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赶紧移开视线,耳朵又开始发烫。
“下一个副本会是什么科目啊?”裴准假装没在意刚才的小动作,转移话题。
严徊把稻草扔到一边,语气平静:“可能是数学,毕竟我们下午考了数学,而且主考官应该是按科目来的。”
“数学啊……”裴准有点头疼,“数学题可比语文题难多了,尤其是几何和函数,我最不擅长了。”
“没关系。”严徊看着他,眼神里带着鼓励,“数学题讲究逻辑,我们一起分析,应该能过关。”
裴准看着严徊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突然觉得,就算接下来要面对很难的数学副本,只要有严徊在身边,他就有勇气去闯。
白色空间突然开始震动,远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无限大的符号,泛着蓝色的光。主考官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的声音带着点机械的冰冷,和之前的“语文”主考官不一样:
“欢迎来到数学副本,我是你们的主考官——数学。”
“第一题:求解抛物线y=ax? bx c与x轴的交点坐标。”
裴准看着远处的无限大符号,又看了看身边的严徊,深吸了一口气。不管接下来会遇到什么难题,他都不会害怕了——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严徊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情绪,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吧,我们去闯数学副本。”
裴准点点头,和严徊一起,朝着那个蓝色的无限大符号走去。白色空间里,两个少年的身影并肩而行,影子在“试卷纸”上拉得很长,像一道坚定的印记,刻在这诡异却又充满挑战的卷中世界里。
疑似作者考试考疯了(不是)[害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月考卷中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