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帝变政成功,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灾后相关事宜。
时年南方多水患,加上湛昭帝对被他视为亲信的几人听之任之,没有去深究,致使南方水患越来越严重。
可要说起导火索,其实很早就出现了。
大家都知道,江南多雨季,故,每年湛国都会拨专款用以修筑堤坝。
湛昭帝其实刚上位的时候,执政还是可以的,也不知道到了后期他怎么了,感觉就好像真的是修道修的快得道成仙了,把所有朝政全部托付给他的“亲信”了。
湛昭帝时,湛国虽然有科举,可即便科举之后,就职还是需要实行推举制;就是你科举考出来了,也需要有人担保赏识你,你才可以当官。很巧的是,昭帝选定的几位亲信,好像都是平民,科举出生,却又靠着娶了宗亲贵胄、达官贵人之女而被启用。
其实包括顾榕在内的几人并不是说没有能力,毕竟都是科举出身,可是真的感觉他们好想被**所掌控,永远得不到满足。
再加上,按照后期湛熙帝的原话“水清则无鱼”,指望整个官场都不贪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贪也要看再什么地方。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怎容小觑?
大家也知道,越是寒门发家,越是希望能脱离妻族桎梏,让自己的族人立住,成了他们唯一能选择的路,所以他们会不计一切代价去扶持自己人。既然有人要上位,那么自然有人要牺牲。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昭帝执政的灰暗时期,天灾加上**…民不聊生呐!
真正做实事的好官被革职或者远调,若是胆敢有一点反抗,就是全族的万劫不复。
尤其在江南这种水乡,曾经的堤坝扛住了多年的冲击,未曾发生过水涝。而修堤筑坝历来都是湛国国本,拨款都是优先于其他的,所以,在有心人的眼中,油水十足!
结果,年复一年,洪水来的时候,霎那间就将良田、民居、牲畜、商业街、财富…还有人都卷了进去。活下来的人面对这一地狼藉,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幅画,这是西湛初年,武昀的《江南四时》,以四幅画呈现出了四个时间段的钱江两岸的景象。】
随着令仪谨的解说,下一瞬,天幕被一副泛着黄斑的绢画所替代。
画卷似乎很长,第一幅画面是高筑堤坝的宽敞河道的两岸,歌舞升平繁花似锦。河中央,还有一艘艘装载着满满货物的商船缓缓驶过;河两岸,停靠着装饰着彩色绸缎的花船。河两边的宽阔街道上,清晰可辨或是穿着华贵的商贾、或是成群结队的青衣学子、或是身着粗布麻衫的平民,他们界限分明,无可僭越…甚至,嬴政还在边角处看到了缩在桥头贩卖着新鲜起网鱼虾的、穿着短打的老叟。
这幅画的画风,与当世许多画都不一样。是注重于轻描淡写的写实风,配色却相对于而言略显浓重,可手法却细腻无比。可引起嬴政注意的是,可以从此画入手,得以窥见时湛国的真实一角;已是当世少有的繁华。
切换到第二幅画的时候,画的色调明显清浅了许多,就好似天翻地覆,原本的祥和安宁全被打破了一般;不,画面也确实如此。
原本行驶在河道中央的商船失去了踪迹,河岸两边的花船被打得侧翻在倒坍的堤坝上,汹涌澎湃的水流即将冲破岸线,吞噬两岸边繁华的店铺。人再也没有高低贵贱之隔,面色或惊恐或狰狞或泣泪或茫然的表情之下,是即将被卷起的怒潮吞噬的生命。
可以说,此画作者将人在濒临死亡那一瞬的表情抓的极为细致,又表现的淋漓尽致;仿佛曾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过一般。
第三幅画的时候,整幅画面的颜色几乎都是以黑、白、灰三色构成。只见原本的两岸面目全非:堤坝、街道、建筑、以及四通八达的小桥…原本络绎不绝的人流,如今只剩下浑身好像被泥浆淘洗过一翻、一张张麻木不仁的死寂面孔。他们的家园被毁、家人失踪;又无人问津,浑身上下充斥着被整个世界都抛弃的绝望…
“尔等竖子!竟敢贪墨筑堤钱粮!若按秦律,合该全族当诛!”为君者,无法不对着画中繁华一夕之间化作废墟痛心疾首。那些都是数之不尽的人力与钱堆积起来的,想要重新恢复以往,又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且,即便是嬴政,看着这一地稀疏的、表情麻木的黔首,对比方才那昙花一现般的车水马龙,也不惊为之触动。
第四幅画,恍若返璞归真,颜色是多了些许,色调也明艳了不少,就连着笔勾线却要比之前的轻快了许多。只见,原本摊在泥浆中不能自已的人群已经被安顿在了简陋的营房中,他们褪去了彷徨失措,或睡或躺或端着碗或说着话,他们静静地看着秩序井然的营房、以及活跃在营房周围的士兵及军医,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希望。而褪下了软甲的兵士游走在泥浆及坍塌的建筑中,搜索着可能的幸存者以及可用物资;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其中,营地中四处可见的士兵颈项间系着的红色汗巾、原是堤坝边上那遍布残存泥浆的地方一颗蒲公英张牙舞爪迎风招展,一朵小小的明黄色的花在被叶片的保护下骄傲盛放;宣示着新的生命,将在这里扎根成长。
《江南四时》,真是好一个《江南四时》!一卷四联画,带给人是所有语言都无法来表述的震撼之景。展现了人在天灾之下的无能为力和如同野草般固执和繁盛的生命力!欲扬先抑…展现出了一个不同于曾经虚伪繁华中经历了灾厄后重整的钱江两岸景象。以此画隐喻整个江南,万物将生!
【武昀啊…闻道先生武昀,好像就是因为这次灾祸,所以出家做了道士吧!】
【钱江决堤,死了三分之一人,整个江南都遭了殃!最主要的,是昭帝没有及时援助,那一个月的拖延,导致死的比灾祸发生时候还要多!疫情已经开始了!本来湛熙帝没准备那么早就发动政变的,是‘汐水如嫣’商会站点发现不对之后通报熙帝,熙帝令人在昭帝朝会上披露江南灾情,可是所谓的救灾物资根本没出京都就被昭帝的亲信势力们吃掉了。又来又发生了‘易子而食’事件,见昭帝靠不住,熙帝才只能提前发动政变!】
【那可是近两百多万条人命,那些贪官真该死!】
【整个钱江流域顶峰时期常住人口曾破八百万余人,还不算各个渡口、驿站的流动人口数据!钱江洪难,整个江南在熙帝的全力支持下也花了将近四五年才稳定下来!而且…湛国时,许多名门望族久居江南,甚至祖籍就是江南,还有最负盛名青鹿书院,也是因为这样,湛国文坛也遭受了极其大的创痛。就好像闻道先生,他也是世家出生,可是在这场灾厄中,他家里好像就活了他一人…】
【最主要——发现疫情的时候,竟然还有人想要屠城!!!其实一开始几番回潮的水灾也没有死多少人,主要的是之后的踩踏、饥饿、暴乱,到灭绝人性的易子而食,最终引发了疫情;可是这中间其实湛昭帝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挽回的,这样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丧心病狂!那些贪官真的该死!不…最该死的是他们上面的人!这都是一条条生命啊!还有青鹿书院…经此一役,大量文献古籍损毁,青鹿书院山长大儒卢先生不堪受此打击,殉道而死……】
【那是整个湛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可一切起源于人心贪婪!所以,科举制改革,何尝不是另类意义上的肃清!从此之后,整个官场只行科举,再也不行买卖推荐!熙帝万岁!】
两百多万…整个秦国,也不过六百万余人。湛国这江南水祸,竟连累两百余万的黔首受难!果真是…该死呀!
嬴政负手而立,棱角分明的俊美容颜上染上了一层冷然。
一直以来,秦法严峻,备受各国黔首争议。如今看来,若非苛严刑罚,焉知秦国不会有这样的贪官污吏?
民为水,君作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得民心者得天下!
倘若熙帝所做,政变是为了天下黔首能有一条活路;那么,即便是儒家,亦有何颜面去指责于她?
两百万余条人命,乃昭帝不仁、不辨识人;而熙帝则拨乱反正,是为善!
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熙帝政变,何尝不是遵循了儒家先圣观点?
湛国…好一个湛熙帝啊!
原以为是蛮夷小国,谁知…
叔孙通并儒家弟子双眼直直的看着依然在循环播放中的画卷。半响,他轻叹了口气,并没有说什么;并身边的诸弟子,也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两百万余…是多少人?黔首们无法想象。
可那么多人死了…就死在为官不仁的贪官的一己之私之中…
大秦虽律法苛严,可也杜绝了此等罔顾江山社稷的贪官,或许,秦律严峻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
黔首有些懵懂的暗自思考着。
继续努力。
哈,种植还是要放在下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011 咸阳纪事10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