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旨意一下,整个兵部乃至相关的京营瞬间高速运转起来。永璋被直接安置在了兵部衙门内的一处值房,与李侍尧及几位核心郎官一同处理此次紧急军务。
从提出策略到具体执行,其间隔着巨大的鸿沟。永璋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军国重事”,什么叫做“千钧一发”。
调拨哪一营的兵?哪位佐领下属的骑兵最精锐善战?双马从何处调配?粮草如何保障快速机动?装备,尤其是那些精良的火枪和充足弹药,如何以最快速度到位并完成配给?与西安将军的文书往来、军令传递,如何确保绝对准确和及时?与户部、工部乃至内务府(负责部分御用马匹和装备)的协调,更是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延误战机。
永璋几乎是不眠不休。他本就对规章流程极为熟悉,此刻更是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他快速阅读和理解每一份文书,精准地指出可能存在的衔接问题或模糊之处。他能迅速报出所需物资对应的则例条款和库存大概位置,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他不再是那个只提建议的皇子,而是成了一个切实的办事者。他与郎官们一同核算粮草,核对兵员名册,查验装备清单。他的态度依旧谦逊,但指令却清晰果断,不容置疑。那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老练,让原本可能有些轻视他的兵部官吏们迅速收起了怠慢之心。
李侍尧将大部分协调工作直接交给了永璋,自己则总揽全局并应对皇帝的垂询。他看着永璋如同一个精准的齿轮,高效地嵌入兵部这台庞大的机器中,并且运转得越来越顺畅,心中惊叹不已。此子不仅有大略,更有处理繁琐实务的惊人耐力和能力!
“三阿哥,西安将军急件!询问火枪弹药补给点设定何处!”一名笔帖式急匆匆送来文书。
永璋迅速铺开地图,手指划过行军路线,略一思索:“回复将军,首批补给点设于此地、此地。后续补给将根据将军每日报送的位置,由当地驻军向前延伸保障。务必确保联络畅通!”
“三阿哥,健锐营报,精选骑兵已集结完毕,但所需双马尚缺两百匹!”
“查内务府上驷院档案,三日前有蒙古新贡马匹三百抵京,应尚未分派。立刻行文内务府,请其暂调两百匹最强健者,就说紧急军务,皇命所需,后续手续补办!”永璋毫不犹豫地下令,语气斩钉截铁。
一道道指令从他这里发出,准确而高效。值房内灯火通明,彻夜不熄。永璋的眼圈熬红了,嘴唇因缺水而起皮,但他的大脑却异常清醒和兴奋。他感觉自己仿佛天生就属于这种高压和忙碌,前世那种无所事事的闲散生活简直是对生命的浪费。
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还能抽出极其有限的精力,通过绝对可靠的心腹,关注着西北前线传来的只言片语,以及……后宫那无声的进展。
舒妃那边依旧平静无波。令嫔似乎依旧温婉,但永璋安插的极隐秘的眼线回报,魏家一位远亲在直隶某地任上的小亏空被人翻了出来,虽未丢官,却吃了挂落,升迁彻底无望。皇后来令嫔宫中的次数似乎更少了些。
这些细微的变化,让永璋在忙碌之余,感到一种冰冷的安心。
数日后,一千精骑准备就绪,在校场誓师,由皇帝亲自赐酒送行后,如同离弦之箭,奔赴西北。
接下来便是焦灼的等待。
永璋继续留在兵部,负责与前线保持文书联络,传递消息,协调后续补给。每一份从前线传来的军报,都让他心跳加速。
好消息很快传来。西安将军不愧悍将之名,率领精骑日夜兼程,以惊人的速度插入叛军腹地。首战便突袭了一支正在转移辎重的叛匪,歼敌百余,烧毁粮草,自身损失极小。
军报传回,兵部一片振奋。永璋暗自握紧了拳头。
随后,更多的消息传来。精骑如同幽灵般在草原上穿梭,忽东忽西,专门打击叛军中小股分散的力量,以及那些起事最积极的头目。同时,西安将军利用俘虏和暗中联系的线人,不断散播“胁从不问,只诛首恶”、“朝廷大军不日即至”的消息。
叛军联盟本就松散,在持续的心理压力和精准打击下,果然开始出现裂痕。一些小部落首领开始动摇,私下派人接触清军。
乾隆密切关注着战局,每次收到军报,都会详细询问兵部细节。永璋作为具体经手人,总能对答如流,甚至能根据前线情况,提出一些微调补给线或建议下一步分化重点的看法,虽然大多微小,却显露出他对战局的敏锐把握。
皇帝看他的眼神,越来越不同。
一个月后,捷报传来!最大的叛匪头目被其内部动摇的部下出卖,西安将军率精骑连夜奔袭百里,直捣其营帐,当场格杀!其余叛匪见大势已去,或降或逃,叛乱迅速平息!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欢腾!
乾隆龙颜大悦,在朝会上大力褒奖西安将军及有功将士,同时,也并未忘记提出方略之人。
“三阿哥永璋,此次于平叛方略,确有建言之功。于兵部协理军务,亦勤勉得力,颇识大体。着,赏戴双眼花翎,加赏御用鞍马一副,仍于兵部学习行走,望尔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赏赐不算特别厚重,但“确有建言之功”、“勤勉得力”、“仍于兵部学习行走”这些评价,却意义非凡!这等于正式认可了他在军事上的能力和在兵部的地位!
“儿臣谢皇阿玛恩典!定当兢兢业业,不负圣恩!”永璋出列跪谢,声音沉稳。
他知道,经过这一次真刀真枪的考验,他这块“砥柱”,才算真正在帝国的权力结构中,初步立稳了脚跟。
然而,在他低头谢恩的那一刻,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皇长子永璜的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而高高在上的皇帝眼中,在欣慰之余,似乎也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难以捉摸的深意。
永璋的心,微微沉了一下。
胜利的喜悦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他站的越高,觊觎和猜忌的目光也就越多。
但他的脚步,已无法停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