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重生之循郡王 > 第40章 千里之外的绞索

第40章 千里之外的绞索

永璜离京后,永璋的生活似乎恢复了以往的节奏。他依旧每日前往兵部,处理文书,学习军务,偶尔被皇帝召见垂询,态度恭谨谦和,仿佛那个在御前提出大胆平叛策略、又“担忧”兄长安危的皇子从未改变。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一条无形的线,正从他的值房延伸出去,跨越千山万水,悄然缠绕在远赴西北的永璜颈项之上。

他利用协理兵部军务的便利,密切关注着永璜一行的每日例行奏报。这些奏报多是通过驿站系统传递,内容相对简略,主要汇报行程位置、天气状况、并无异常等。

永璋要做的,不是篡改这些奏报,而是在这些奏报的字里行间,寻找可供利用的缝隙,并进行极其细微的、难以察觉的“加工”和“引导”。

例如,永璜的奏报中若提及“沿途平稳”,永璋在整理归档或向皇帝做简要汇报时,便会“无意间”补充一句:“看来大哥此行初期颇为顺利,只是不知过了XXX地界后,情况是否会依旧如此?据旧档记载,那一带早年似乎曾有流匪出没,虽近年平静,但仍不可不防。”——他提前埋下担忧的种子,一旦日后真出事,便会显得他有先见之明,而非诅咒。

若永璜奏报中抱怨地方官员接待不周或补给稍有延迟(这在长途差旅中本是常事),永璋并不会直接指责地方官,而是会在兵部内部协调文书上,以“为确保大阿哥行程绝对顺畅”为由,格外强调对沿途州县配合度的要求,甚至将一些本可灵活处理的要求变得刻板化。这种无形的压力传导下去,会让地方官感到厌烦和紧张,从而可能对永璜产生更消极的抵触情绪,进一步激化永璜的急躁。

他还通过隐秘渠道,向舒妃那边传递极其有限的信息——只汇报永璜的大致行程和奏报中提到的“平稳”或“小挫折”,绝不添加任何个人判断。他知道,舒妃自有她的信息和手段,能从更广阔的层面去收紧那根绞索。

舒妃确实没有闲着。

就在永璜离京后不久,皇后那拉氏宫中,再次“偶然”地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次是一名负责保管器物的宫女,被查出与永璜生母哲悯皇贵妃(追封)旧宫中的某个太监过从甚密,并疑似夹带了一些不属于其份例的旧物。

此事可大可小。但在皇后的授意和舒妃心腹“无意”的提醒下,调查的方向被引向了“窥探帝踪”、“结交前朝旧人”的敏感领域。虽然最终查无实据,但一种“永璜母族旧人似有不稳”的模糊印象,再次强化了皇后对永璜一系的恶感。皇后甚至“好心”地提醒皇帝,永璜离京,其宫中旧人更需严加管束,以免生事。

皇帝对此不置可否,但显然听进了心里,对永璜的观感无形中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时,之前对令嫔魏氏家族的“关注”也在持续。都察院一位御史,似乎“偶然”发现了一份陈年旧案卷,涉及多年前一桩科举舞弊案的边缘人物,其姓氏恰好与令嫔母族一支远亲相同。虽无直接证据表明有关联,但这位“责任心极强”的御史还是“依例”提交了一份存疑奏报。

这份奏报如同泥牛入海,没有引起任何波澜,甚至可能都没到皇帝眼前。但它成功地被归档记录,成为未来可能被翻出来的“黑材料”之一。舒妃要的就是这种持续不断的、细微的负面积累,如同滴水穿石。

所有这些动作,都发生在永璋和舒妃各自的位置上,彼此心照不宣,配合默契。永璜在前方可能遇到的每一个可能的麻烦,都在后方被无声地放大或预设了立场;而他在京城可能获得的任何一点同情或支持,都在被悄然瓦解和隔离。

永璋甚至能想象到永璜在旅途中的状态:最初的兴奋过后,是长途跋涉的疲惫;是对地方官“怠慢”的愤怒;是对繁琐规章(其中不少是永璋“好心”提醒必须遵守的)的不耐烦;是渴望尽快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的焦躁;还有对京城中永璋可能又立新功的嫉恨……所有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正在将永璜推向失控的边缘。

永璋冷静地处理着公务,偶尔从西北传来的奏报中,他已经能隐约读出永璜字里行间越来越明显的焦躁和不稳。

他知道,时机就快到了。

那根千里之外的绞索,正在一寸寸地收紧。

而他,这个看似置身事外的弟弟,正是操纵绞索的人之一。

他偶尔会想起小时候,永璜或许也曾对他有过那么一丝微弱的兄长之情。但这点温情很快便被冰冷的现实碾碎。

在这紫禁城,要么成为猎手,要么成为猎物。

他选择了前者。

并为此,付出了灵魂的代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楚云飞反了!

特种兵之力王

绝世炼丹师:纨绔九小姐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我妈居然是重生的【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