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初弦月与小树花 > 第17章 关于兰依依的故事

第17章 关于兰依依的故事

关于依依。

其实我本不太愿意写东亚家庭,来来回回就那么点事,但是依依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她的家庭看似是和谐的却到处都是问题,说着姐弟平等被对待,却处处都是隐形的双标,小孩子察觉不到,大人装瞎,就这样很多女孩子幼年时在这种环境下,生病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病的,所有人都没错但是她总是不开心,那最终就只能把原因归咎于自己身上。

我写兰依依沉默,愣怔,写她自残,是因为她小时候其实是家里最清醒最聪敏的人,她能感受到那些被包裹在糖衣下的压迫与歧视,但因为年纪小,阅历少,她能做的只有感受,而难以真正改变。她经常清晰地感受到痛苦,却又无法精确描述出哪里不对,她宁愿身上有伤口,可以指着伤口说,就是这儿在疼,疼得我没办法忽略它,疼得我没办法进行别的事情,别人一下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能多一些理解也至少能少一些责怪。但现实是她无法跟任何人解释自己怎么了,明明大家都很好,为什么你不高兴呢,为什么你总是会把事情搞砸呢?这也是她想问的问题,于是她就只能怪自己不够好。但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读《登天之梯》,书里写:“孩子成长和生活的世界对她的情绪,行为,社交以及生理健康的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经常将成功人士的成绩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者的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足,经常忽略环境对人尤其是对孩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也不能够站在成年人的立场上要求一个孩子进行完美的自救,因为勇气和力量不是人天生就有的,不是随便一个人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生长迟缓甚至停滞,有时并非摆烂的结果,她们需要时间。当然,环境因素之外,人有创造力有复原力有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兰依依最后能够越来越好的原因,她脱离了她的家庭换了新的寓意更好的名字,她在成年之后自己给予自己新生。

并且,在《登天之梯》中,作者的导师,儿童精神病专家戴鲁德医生说过一句话:“花点时间去了解她,了解她的生活,而不只是她的症状。”我想我也需要,花时间去写她的生活,写症状之外,写一切诱因。

正如一个人自杀,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她的死因归因于她生前经历的最后一件坏事上,少有人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去死,但如果你了解她这一生如何度过,就着饭吞下过多少眼泪,多少夜枕着湿枕头入睡,衣服盖住的淤痕复现复愈过多少次…就能理解她为什么最终会走向那个结局,你自己也放下了生者的傲慢,明白有时候一个人死去了,不珍视生命的,除了她之外,还另有其人。就像我说有时候抑郁症患者并不是死于抑郁,而是死于来自人类的一些长期的致命性伤害,只是没有当场死亡而已,她与病魔斗争的时间,足够那些罪魁祸首脱罪。

于是打算把依依说不出来的写出来,写得稍微明显一点,兰依依为什么一开始叫依依呢,是听起来这样普通的一个名字,一方面故事里家人对女孩子不重视,她就像他们赌输了的一张牌,随手放在一边,心思都放在赌下一胎是男孩上了,另一方面,我觉得她的处境其实非常普遍,她像是很多东亚女孩子的缩影,相貌普通家境普通,初高中在普通班,大学是普本,没有什么特别拿的出手的成绩,幼年过得辛苦,还没当明白小孩就被迫当大人,人生路上懵懵得被推着走下一步,想要鼓励自己改变,但翻开书,却感觉一切励志故事,所谓的大女主故事都离自己很遥远。

我说我爱写女孩子,各种各样的女孩子中,我其实最爱写那些经常被忽略的,人群中当小透明的,看似柔弱实则内心强大的,生长缓慢却拥有忍耐力极强的那种女孩子。那些拥有踔绝之能的,意气风发的,誉满寰中的女孩,有很多人去写,我想写默默无闻的,光是走出泥沼就耗尽了力气的,也许没有力量再攀高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没有掌声也得不到,但至少我看到她是如何走上来的,我为她感到骄傲。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过一根从栏杆内部长出来的竹子,又细又长的铁栏杆,这根竹子困在那里忍受了多久的黑暗,才从那里钻出来呢,不太枝繁叶茂也没关系,能长高已经是很不易的一件事了。何必去和空地上的,沃土上的竹子比呢,如果她一开始就被种在那里,会长得更好吧,毕竟在没有光的地方,都出头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