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榕极少熬夜,所以偶尔来这么一次就非常难受。
她一觉睡到了下午,要不是下午两三点太热,把她热醒了,估计还能继续睡下去。
梅萍早从城里回来了,回来后看到姜榕没醒,就没打扰她,在院子里跟儿子董大河一起整地,一直干活到这个点,也是实在太热才停下。
姜榕睡醒后看到陌生的房顶,先是愣了一会儿,回过神来想起自己在哪儿才坐起来看向窗外。
她刚来的时候,屋子前那院子还是放荒好几年,没人打理过的模样,杂草长得比人都高。
但是这会儿透过窗户看出去,杂草已经被锄掉,归拢在角落,堆成半墙高的一堆晒着。
院子的土地除了走路的地方,其他都被划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小块的地又被锄成地垄,只等着太阳下山撒种子种菜了。
梅萍在已经收拾好的堂屋休息了一会儿,担心姜榕睡醒后肚子饿,又去灶房忙活。
姜榕给三个孩子的肉干,孩子们每个人只留下一小块啃了解馋,其余的全都交给了梅萍。
梅萍先舀了小半碗姜榕给的糙米熬粥,然后拿出两块两指宽、手掌长的肉干,细细地切成碎末,混进粥里,再加点盐煮成肉粥。
这是专门给姜榕做的肉粥,他们一家的饭是另外做的,除了最小的孩子有面糊糊吃,其他人都吃之前路上用来当干粮,还没吃完的干巴巴的杂面饼子。
肉香味儿渐渐从灶房弥漫出来,董凤芸蹲在灶台下面帮着烧火,闻着那味儿止不住地咽口水。
董大河和董小河被这香味吸引站在门口猛吸鼻子。
三个孩子都是猛吸几下香味,就啃一口上午清理前院的时候挖出来的地瓜,脑子里想象着自己吃的不是地瓜而是肉。
以前他们家在前院种了些地瓜,全家去逃难时地瓜刚种下去没多久,还没长成他们就没动,全家人都走后,这地瓜没人打理,只能自生自灭。
等到他们回来,院子里倒是还有地瓜生长着,只是野草太茂密,又还没到成熟的月份,这地瓜长得不怎么好,挖出来每个只有手指头大,量也不多。
梅萍想着自家粮食少,每天两顿稀的孩子容易饿,那些挖出来的小地瓜就让几个孩子拿着当零嘴吃了。
姜榕确实饿了,闻到灶房那边传来的香味,也起身下了床。
她从屋子里出来,视野比在屋里通过窗户往外看时更开阔,才发现灶房前的院子一角还留着一小块地,跟其他被锄光植物露出褐色土地的地方不一样,那块地上爬满自己没见过的绿叶植物。
姜榕走到灶房那边,好奇地问两个站在门口的孩子:“那边那一小块地怎么不锄?”
“表姨,你醒啦,”董大河跟她打了声招呼答道,“那一小块地上的地瓜藤长得比较好,我妈说把那里杂草拔了就行,让它们继续长,地瓜还能长大,而且留着那些地瓜藤,我们平时还能掐点地瓜叶当菜吃,野菜刮油,总吃野菜肚子太寡了。”
姜榕了然地点头,心想原来那种植物叫地瓜。
董大河给她拿了个小地瓜问:“表姨你吃地瓜不?我们今天出锄院子,挖了一背篓,可惜这些地瓜没人照管,长得太小了,要不然能长跟我手掌一样大,就我家前院这三分地,以前种满了,除除草、施点肥,能收五六百斤的大地瓜!”
三分地能收五六百斤!
姜榕震惊了,她对田地不太懂,但以前也知道一亩上田,在风调雨顺年景最好的时候,由有经验的老农精心伺候,能收获的粮食不过三四百斤。
地瓜这东西竟如此神奇,姜榕不由想到自己来到这里之前,自己所处的朝代因天灾导致各地粮食欠收,老百姓吃不饱以至于各地叛乱频出。
如果有这样的作物,百姓们是不是都不用饿肚子了?
但是这样天真的想法只在姜榕脑子里存在一瞬,很快就被她摒弃了。
不可能的,姜榕心想,丰收年都还有人饿死,怎么可能多一种高产作物,就能做到让百姓们从此不饿肚子呢?
且看看梅萍一家,他们这里已经有这般高产的作物,结果如何?
仍是需要逃难。
不过能识得一种新的高产作物,姜榕依然很开心,至少以后能囤的粮食多了一种,可以跟其他粮食轮着吃,不那么容易吃腻。
“谢谢大外甥!”姜榕接过董大河递过来的小地瓜,走进厨房。
梅萍看到她来了,笑着说:“是不是饿了?再等等给你煮的粥马上就好了。”
“单给我煮的?”姜榕皱眉,“那你们吃什么?”
她说着掀开了另一个锅,锅里用小木棍互相搭着当蒸架,上面蒸着几个杂面窝头。
“姐,那粥里再放一瓢水,再多摘点菜,切碎了放粥里一起煮,这样咱们每个人都能分一碗,再配个杂面窝头吃就好。”
梅萍忙摇头:“不成不成,米和肉都是你给的,而且你身子还没恢复,得吃点好的补补。”
“怎么不成,我一个人吃好东西,让你和孩子们都看着,这事我可做不出来,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才香。”
姜榕不管那么多,趁着梅萍对自己不设防,直接拿起水瓢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加进去,给它搅和均匀了,这下梅萍想拒绝都没办法。
“哎,你这……”梅萍看她有好吃的还惦记着她们,心里一阵感动,眼眶泛酸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越发笃定姜榕肯定是个心善的好人。
“姐,别这了,快去摘菜,今晚咱们吃菜肉粥!”
梅萍拿她没办法,只好按照她说的去办,摘了不少地瓜藤上的嫩叶,切得碎碎的,等锅里加了水的粥重新煮开,全部加进去。
加了菜末之后,那锅里倒是菜比米都多,更别说肉末,现在是一丁点肉末都看不见了,香味也减弱不少,闻着全是菜味。
快出锅的时候,姜榕忽然想起自己在山上用野鸡、野兔的油脂炼的荤油。
她跑回屋里,翻出那一小罐用竹筒装着的半凝固的荤油,舀了一勺放进去,肉香味儿瞬间又回来了!
屋里包括她在内的人,又开始忍不住咽口水。
今天这勉强算是有肉有菜有米面的丰盛的一餐,每个人吃到最后都捧着碗,把碗底都舔干净了。
姜榕原本还不好意思舔碗,但她看到别人都舔,还以为舔碗是这里的习俗,牙一咬眼一闭,也跟着舔。
放下碗后互相看看对方被舔得锃亮的碗,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吃完饭,梅萍把姜榕托她用那一大包肉干换的粮食拿出来:“你那一大包肉干我去城里找人借秤称过,有三斤多将近四斤,我们这边种的粮食都是稻谷、苞米、地瓜、洋芋这些,换这些比换面粉或者小米划算。”
“我去城里之前,你说让我看着来,我想着地瓜、洋芋这些不如大米和苞米耐放,就都换了大米和苞米。”
“现在市面上一斤鲜肉能换六斤大米、八斤苞米,原本两三斤鲜肉才能出一斤肉干,但是肉干吃起来又不如鲜肉好吃,跟我换的那人就按照一斤肉干当两斤鲜肉算,不到四斤的肉干给算了四斤整,大米我给你换了十二斤,剩下的都换了苞米。”
她边说着边从大背篓里往外拿东西,想起姜榕不太清楚外面的情况,就告诉她:“现在金圆券跟废纸差不多,你以后要是去卖东西,可千万别收钱。”
“诶,我知道了。”姜榕算着换回来的粮食,一斤肉干等于两斤鲜肉,换回来十二斤大米,剩下的三斤肉干全都换成苞米就是四十八斤,加起来她就有六十斤的粮食!
富了!
姜榕真的瞬间感觉自己富了!
以前锦衣玉食、满头珠翠的时候,她没觉得自己富有,现在仅仅只是用自己亲手做的肉干换回来几十斤粮食,她竟然觉得自己富了!
姜榕想想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此时她心里确实就是这么一种感觉,整颗心满满的涨涨的,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换回来的大米都是糙米,她见过,所以比较好奇苞米,就打开了装苞米的布袋。
布袋里面是一颗颗晒干的苞米粒,黄澄澄的看起来有些盈透感,跟玉似的。
原来这就是苞米。
“这苞米真好看。”
“是呀,”梅萍没懂她话里的意思,以为她夸的是苞米的质量,有些小自得地说,“我特地挑的,不够好的可瞒不过我的眼睛,原本还有苞米碎,但苞米碎吃不及时放久了容易生虫,这种晒得透透的整颗苞米虽说煮起来麻烦点,要么舂碎再煮、要么多费点柴火,但是我想着它能放得久,麻烦点就麻烦点吧。”
看过后姜榕就让她把这些粮食跟她家的放一起,以后一起煮了吃,毕竟她还不知道得在这里待多少天,自带粮食才好意思厚脸皮继续多住几天。
两人正为着给多少粮食互相推让着,外面有人敲了敲院门。
正在院子里种菜的三个孩子看到来人,齐声喊:“妈,村长来啦!”
姜榕听到这话心头一紧,有些担心地看向外面。
梅萍没注意到她异样的神色,起身走出去扬声问:“成材叔,怎么这个时候来了,吃过饭了没?要不进来吃点?”
说是这么说,但其实家里的锅空荡荡,一点窝窝头渣都没有了。
董成才也没把那话当真:“吃过了,趁着日头没那么晒才来的,你家昨天刚回来,还没来得及登记,明天早上记得去村部登记一下,全家所有人都要去。”
“这样啊,”梅萍问,“我家有个亲戚来投奔,要一起登记不?”
屋里,一直竖着耳朵听外面动静的姜榕闻言,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