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 第2章 是个大麻烦

第2章 是个大麻烦

汴河贯穿东京城,曹暾本可以乘船从东京外城的东水门,至内城的汴河角门子直接入京回家。

但天色已晚,他们的船只到达东水门时,估摸着城门就已经落钥。于是曹暾等人提前上岸,在城郊村庄先住一宿,第二日再启程进城。

朱夫子见曹暾体弱,担忧曹暾在村庄住不惯。

虽然内城肯定进不去了,但以他们马车的速度,在落钥时赶到外城门的概率很大。即使稍稍迟一点,以曹琮禁军统领的身份,城门守卫也能在职责之内稍稍通融一二。

其实别说曹琮这身份,就是随意一官员,只要时间不晚得太过分,进个外城还是很容易,不进内城就不会被弹劾。

曹佑意动。

曹暾平日里其实不怕生,今日里不知为何,突然胆怯起来。曹佑猜测,小侄儿是因为骤然换了陌生的地方才害怕。

虽然曹暾已经一年没得大病,但孩童脆弱,曹佑还是担忧曹暾因惊惧得病,便开口道:“如此也……嗯?”

他话未说完,散落的鬓发被怀中小孩拉扯了一下。

曹佑刚束发。此时的人讲究“露发不露髻”,发髻需要用布巾或者冠帽牢牢遮住,梳不起来的两鬓发丝和后脑勺零星乱发就随意了。通常男子做时尚造型,就是折腾两鬓和后脑勺的短发。

曹佑不喜浮夸,只留了两鬓几缕散发不扎,自然垂在肩前,梳成个唐朝文人流行的悬头穗。每当怀里小侄儿想吸引他注意力,总爱扯拽他的鬓发。

曹暾一扯鬓发,曹佑便习惯性地闭了嘴,垂目看向曹暾。

曹暾小声道:“小叔叔,城门管理严格,我们不可为叔祖父招惹麻烦。”

朱夫子眼露惊异之色。

他拈须微笑:“郎君不必多虑。即使是普通小官家眷,出入外城也是可以通融的。何况皇帝敬爱皇后,看重曹家,一点小事,不会给曹指挥使招惹麻烦。”

曹暾把脸埋在小叔叔怀里,翻了个震惊的白眼。

敬爱?看重?朱夫子你是真不知宫闱朝堂之事,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谁人不知皇帝自立后以来就不喜皇后,其余诸妃外戚多有加恩,独后族从未因曹皇后受赏?

抚养曹佑和曹暾的叔祖父曹琮,本来应该是简在帝心,极其富贵的。

曹琮的父亲曹彬乃是北宋开国名将,“宋良将第一”,追赠济阳郡王;曹琮乃曹彬幼子,自幼聪慧可爱,曾被宋太宗抱在膝头夸赞,真宗、仁宗两朝常年镇守西北,御军整严。

但当曹暾懂事时,叔祖父家的节省已经不是因为谨慎或品德,而是真的捉襟见肘了。

这原因,要追溯到曹暾的姑母封后。

当年皇帝终于废后成功,试图立一美貌茶商之女陈氏为后,被群臣反对。

群臣都被皇帝的好颜色气笑了。你废后诏书上写“当求德门,以正内治”,所以才废了郭皇后。茶商之女叫“德门”?

经过和群臣的艰难拉扯,皇帝勉强选中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为后。

这一番君臣博弈,皇帝心里有气,但他是明君,不能对群臣发气,这气便只能曹皇后受着了。

皇后身为一国之母,嫁妆也必须有国母规格,以大臣的家底很难置办得起。从大汉时起,皇帝聘皇后给的赏赐,便是对皇后嫁妆的补贴。

如今皇帝娶曹皇后时却无视历朝历代的潜规则,没有给曹皇后任何补贴。

曹琮替已故的兄长嫁女,主持了曹皇后的册封典礼。皇帝不肯给脸,为了侄女的脸面,曹琮举全族之力为侄女置办嫁妆,并欠下了巨额债务,才让曹皇后有了正常皇后该有的体面。

曹家为了还债,堂堂开国顶级勋贵,只留下些田宅祖业和御赐珍宝,其余能卖的都卖尽了。

直到宋哲宗立皇后时,朝臣讨论皇后嫁妆之事,还在感慨“曹琮向日还债极多”——一个“极”字,道尽辛酸。

曹家族人为了保全自身,自曹皇后入宫后,就陆续请求卸职或外放,纷纷远离朝廷中央。

仅曹琮身为唯一活着的第二代曹家将,能力实在出众,曹家又是开国勋贵中最为支持皇帝者,宋夏战争离不开他,才继续身居高位。

俸禄丰厚,立了功还有赏赐,曹琮家精打细算,倒也能一边细水长流地还债,一边捉襟见肘地生活。

曹暾知道,自家叔祖父曹琮还了一辈子的债,死时家无余赀。曹家要等到曹皇后成为曹太后才能喘口气,如今曹家再小心谨慎也不为过。

朱夫子的胡言乱语,让曹暾顿时心生警惕。这位他早死的爹的所谓心腹下属,可别给曹家招惹祸端。

“叔祖父曾言,陛下乃是古今罕见的至公明君。曹家身为后族,当比寻常官宦人家更加谨慎,绝对不能乱了朝廷法度。”曹暾转头看了朱夫子一眼,然后把脑袋转回来,脸往小叔叔怀里一砸,继续用后脑勺对着朱夫子。

朱夫子更加惊异:“郎君真是被曹指挥使教得极好啊。”

曹佑面露自豪。

虽然叔父常写信教导他,他也常念信给暾儿听,但暾儿这聪慧是天生的,可不是谁的教导。

他常常怀疑,暾儿是不是与他一样也有宿慧。暾儿学识文断字时的哀嚎和描写大字时掉的眼泪,打消了他的怀疑。暾儿只是真的天资聪慧而已。

“暾儿说得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即使旁人可做,曹家也绝不能做。”曹佑道,“朱夫子,我们就在前方驿站暂歇一宿吧。”

朱夫子虽然仍旧担忧曹暾身体,但见叔侄二人主意已决,便不再多言。

他在心底继续感慨,曹佑和曹暾叔侄二人真是被曹琮教导得好啊。曹琮不愧是被太宗皇帝亲口夸赞的曹家佳儿。

几人到了驿站,不巧的是,驿站正好住满。

曹佑便给了村中宅院最大的富户一陌钱,希望借住一晚。

富户数了数,见这一陌钱竟然是难得一见的足陌,足足一百文呢,顿时眉开眼笑,把家中最好的房间让给了曹佑和曹暾,还换上了新被褥。

曹佑没用富户的被褥,从马车里搬出被褥给曹暾铺床,又拿出精米咸肉,并向富户买了些新鲜的时蔬,亲手给曹暾做饭。

朱夫子惊讶:“你还会做饭?曹指挥使家中没有煮饭的仆人?”

曹佑道:“有。只是暾儿挑嘴,又不愿麻烦他人。为了让他多吃几口,我反正无事可做,便学了些烹调的本事。他想吃什么,对我总是能说的。”

朱夫子感慨:“你们叔侄感情很深厚。”

曹佑笑了笑,没回答,只问朱夫子有何忌口,也亲手为朱夫子做了一份饭菜。

曹佑自风波亭闭眼,一睁眼就换了人生,很是迷茫。

在他最为迷茫之时,身边多了一名病恹恹的幼童与他相依为命,他若不振作,那幼童恐怕很难活下去。他便迅速接受了这新的人生,认可了自己“曹佑”的身份,只把前世当作南柯一梦,不再留恋。所以他对曹暾特别宠溺,衣食住行都亲力亲为。

曹暾早熟,他与曹佑说是叔侄,更似兄弟。

朱夫子虽不重口腹之欲,也品鉴过诸多美食。曹佑的手艺算不得顶尖的好,但贵在尽心尽意,吃得人很是熨帖。朱夫子赞不绝口,赞得曹佑两耳通红。

看着曹佑那有趣的窘态,朱夫子没忍住,故意又多夸了几句。拿着小勺子埋头吃饭的曹暾差点绷不住冷淡脸,偷笑出声。

这里正欢声笑语,门外突然传来吵闹声。

曹佑忙放下碗筷,起身道:“我出门看看是何事,你们继续吃。”

曹佑很快就回来:“门外竟是韩资政。”

曹暾咬着勺子抬头,想了一会儿,才想起韩资政是谁。

资政殿学士是皇帝给从宰辅之位上退下来的忠臣的恩赐,说是行皇帝秘书之责,实际上就是白拿俸禄的荣誉位置。

中书省和枢密院并称二府,分管军政大权,其首长和副手都能称宰辅。比如范仲淹虽然因病辞官,其实身上也有个资政殿学士的职位,不算真正的白身。所以韩资政,就是刚从枢密副使的位置上退下来,外调扬州知州的韩琦。

这么巧?

曹暾正想着要不要出去看一眼历史名人,就听见哐当一声。

朱夫子手中的筷子落在了木桌上。

曹佑以为朱夫子也敬佩韩琦,便问道:“朱夫子可想去拜访韩资政?”

朱夫子垂眸,捡起筷子:“我就不去了,你带着暾儿去吧。快去快回,别耽误暾儿睡觉。”

曹佑见朱夫子神色不对,很体贴地假装没看出来,转头对曹暾问道:“暾儿想去吗?”

曹暾点头:“去。”

虽然他不想掺和什么新旧党争,只想当一条安享富贵的咸鱼,只是找历史名人打个卡签个到,不会影响他未来的咸鱼人生。

曹佑道:“好。我去递帖子。”

韩琦是大官,可不是想见就见的。即使他们同住在这个村子里,曹佑也要先写拜帖,得韩琦同意了再带曹暾去拜见,才算全了礼数。

曹佑吃饭很快。他三两下就刨完了余下的饭,拿出笔墨写拜帖。

继续慢吞吞吃饭的曹暾发现朱夫子有些魂不守舍,心里更加警觉。

朱夫子认识韩琦?

不知道朱夫子和韩琦是敌是友。唉,是敌是友都好麻烦,他可不想和党争领袖有什么瓜葛。

曹暾做出决定。这位夫子既对曹家处境不敏感,又和党争领袖“有染”,绝对是个大麻烦。回家后就向叔祖父找个借口,把人给开了。

第二更。

再次强调,这次穿越者真冷漠无情,心硬如铁哈,想看好人指路上一本《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主角孝顺可爱,忧国忧民,历史留名的仁义君子,儒家圣人。

碎碎念(app屏蔽作者有话要说请点书籍阅读页面右上角):

1、

十一月,己丑,册皇后。以东上阁门使曹琮为卫州团练使。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续资治通鉴长编》

2、

又语及赐予后家故事,大防曰:“汉时赐予厚。”……又问本朝,大防曰:“有之。但都无文字,必是出于内库。若不赐予,必作债。”应曰:“曹琮向日还债极多。”琮,光献叔父也。——《续资治通鉴长编》

3、

琮小心谨畏,善赞谒,御军整严,死时家无余赀。——《宋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是个大麻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