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市在吴县的三个市集里面是最小的一个,卖的东西大多日常能用,倒是符合筱柠三人的需要。
包里装着些许碎银,一大串铜板,她们便在这小集市里逛了起来。
买了些许蔬菜种子,黄瓜、丝瓜、茄子、番茄、毛豆、四季豆,都是些成熟期短且爽口的菜。
也买了些韭菜、春笋、金花菜等正当吃的菜囤着,从猪肉摊子上割下一块肥肉、一块瘦肉,又买了许多锅碗瓢盆、针头线脑地备着。
“这是有鸡叫?”
姚仙听见咕咕咕的声音,面上带着些好奇,“洛阳可没养鸡的人家,咱们要不抓些鸡来养着?”
“抓上几只吧,最好能再养条狗。”文絮也这么觉得,“此时不比洛阳,咱们到底只有四个人,既比不得有一大家子兄弟姐妹的人家,也没有丫鬟仆从,能买些看家护院的买些养着就是。”
筱柠沉默片刻,虽觉得鸡鸭吵闹还有些脏,终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她刚来的时候就险些沦为贱籍,后来也曾见到贱籍过得如何,可谓是生杀予夺都在他人之手。
没有自由、连活着都是主家恩赐,至少现在的她买不起奴仆,也不想买。
三人在集市上买了五只母鸡、两只公鸡,又买了十来只的小鸭苗,和三只大白鹅。
最后路过卖狗的一位农家娘子,买下来一只纯黑色的半大小狗儿,“娘子放心,这都是我们家精心喂养训好的狗,这只狗还有一半猎犬的血脉呢,一百文卖您还是您赚了呢!”
筱柠给了钱,抱着小狗爱不释手,对这娘子的话却没敢赞同,有猎犬的血脉和是猎犬乃两码事。
她肯花这一百文钱,也不过是因为喜欢这纯黑的皮毛。
因为买得多,鸡鸭鹅店家亲自给送到家去,她们三人手上倒不至于太过狼狈。
又买了些锄头、麻绳、簸箕等物件儿,三人都把包给装满,这才拎着东西赶回家中。
家里头的院子已然让裴青衣给拾掇了不少,虽还是空空荡荡的样子,瞧着却干净多了。
“家里这可是热闹了,瞧瞧这些鸡鸭,得亏咱们这地方大,我赶明儿先扎个圈出来,免得它们在笼子里头憋坏了。”
裴青衣瞧着这一堆东西,不由得有些头疼,随即乐在其中。
住在吴县,不事田地,可不是得养些牲畜添添活气。
“我画了张图,你们瞧瞧咱们的家这般布置可还妥当?”裴青衣将画好的图纸摊到桌子上,“筱娘的园宅地本有四间房、姚娘的地头也有五间房,这九间房本是各自为院,若要打通也不是个小工程。”
“从这儿进门后,左右各有一间房,左边是厨房,右边儿就做杂物间;再往里走便是堂屋,左右两侧是你们的绣房和我的书房;堂屋后头有个门,过去了是后院,能规整出一块儿小菜地来,后院左右各两座,也就是咱们的卧房。”
裴青衣指着图纸,上头写了库房和卧房的分区,“我先占下了这一间,不过得把原先朝里的门都给堵上,我另开个小门独自来往院子就是。”
“青衣,我们不在乎这个。”文絮瞬间就明白了他这么布置的意思,“那种地方出来的人,哪里还会在乎这个?我都二十五六了,早就不是那会害羞的小娘子了。”
“文娘,咱们都脱了籍,自然得关注着点这些,就算咱们清清白白满不在乎,四邻们的嘴也是不饶人的。”
姚仙轻拍了拍文絮的手,“咱们还得在这儿好好活下来,我早就不能生了,说不准你日后还能得嫁一个好郎君呢。”
小黑狗兴许也是看出文絮难受,跑过去轻舔舔她的指尖。
“这小黑狗你们取名字了吗?”裴青衣摸着小狗头顶滑顺的毛,不由问道。
“叫元宝吧,日后咱们得多多地赚些银钱。”文絮摸着元宝的皮毛,它也在汪汪叫着,似是对这名字很是满意。
四人将房间里外全部归置整齐,修修补补地忙活了整整两个多时辰,吃过晚食后凑着烛火聚到一块儿商议着日后的生计。
“咱们现下手上虽有银子,可吃穿要钱、柴火修缮房屋也要钱,若不快些把生意做起来,兴许过两年就得上街乞讨了。”
裴青衣将吴县里的物价都打听了个七七八八,整体上要比洛阳便宜许多,活路也更多些。
“我本就是打算将我的筱心绣给开起来,先专做刺绣和定制成衣的生意好了,不过得先招绣娘、租铺子、寻到一个稳定购买布匹丝线的渠道才是。我还打算去附近村子或坊里转转,看看有谁家养蚕缫丝,买些生丝回来自己脱胶先染一部分新鲜颜色储备着,免得货商没货反倒折损了我们的生意。”
筱柠说完这些,便瞧了瞧裴青衣,“青衣,两位姐姐一早便说要放钱与我一同经营绣坊,不晓得你可愿意来掺一笔?”
她有些忐忑地瞧着裴青衣,她自己是个极好的绣娘,可自己接活和开绣坊是两码事,她也不知道他信不信她。
于现下来说,她所描绘的一切未来都像是一张看上去卖相不错的大饼,可现下她手里不过四十贯钱,两位姐姐能拿出多少钱来也是未知数。
“筱娘你的生意必然是极赚钱的生意,我自然得投些钱进去。”
裴青衣直接应下来,最后经过一番拉扯商定后,筱柠投钱四十贯,外加自己的刺绣技艺,占五十辛。
姚仙三人各自投钱二十贯,各占十辛。
剩余的十辛,三人一致决定先就这么放着,待日后有新人干得好时直接作为激励手段。
筱柠掌控绣坊的未来方向、人选决策、技艺传授,姚仙则被众人安了管钱、管库房、算账的差事,文絮则被安排着店面打理、订单谈判与排期、采买需要的丝线布匹等。
至于裴青衣,每个月须得画上十幅画供绣坊参考,若要写字时也得免费提供笔墨,需雕刻筱心绣主要绣娘每人的印章,还得编些筐子篮子之类的供绣坊所用。
四人契书也是他所写,四人各自签名摁手印。
在筱柠的授意下,四人想了许多规矩,又写了一份《筱心绣坊坊规》出来。
譬如不得用筱心绣的丝线布匹假公济私,不得偷盗财物,不得随意损坏绣具衣料,不得外传新稿图样,不得向外人透露主顾信息……
四人凑在一起商议很久,才将明日要做的事都给定下来。
在苏州过的第一晚,四人都很满足,这种满足使得他们一大早便起了来。
根据本地习俗,新来户须得带上礼品去拜邻,因着四人的园宅地都在一块儿,是以只用去一位邻居家中拜访便是。
四人中现在有三人都是绣娘,便拿了一只做好的娟包、筱柠现做出来的一小篮子枣糕,以及几个果子敲开了邻居的大门。
“你们是新搬来的人家?我昨儿个种菜的时候瞧见你们了。”
开门的是个瞧着很利落的娘子,年纪约么有三十多岁,脸上微微有细纹,却不显得小气,面相更是个和善的。
“是,见过这位娘子,我们四个是朋友结伴落户到这儿,昨日来得匆忙未曾拜邻,还望娘子能原谅此前失礼。”
裴青衣稍一作揖,身后三人便将礼物奉上。
“老牛,咱们家新邻居来了,你们收拾收拾。我姓段,在家里排老二,他们都叫我段二娘。”
段二娘将门打开,迎着几人进了屋,筱柠也瞧见这家人都有多少人口。
夫妻俩膝下养着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长得都还算清秀。
还有一个慈祥的妇人坐在椅子上纳鞋底,想来是个不错的。
“丽娘啊,快给客人端些茶水上来,”段二娘吩咐着自家女儿,家里的大人们则与新邻居攀谈起来。
“这是阿家,平素里就留在家照顾孩子;这个是我家老牛,素日里就做些木工活,也能做得来泥瓦匠,只是手艺不太好,仅能补贴家用罢了。”
段二娘向着几个人介绍,筱柠心里也有了数。
牛家是做木工瓦匠,倒是段二娘自己是个食肆里头的厨娘,倒也做得一手好饭。
“我们四个是从北边儿来,到这苏州是准备开一家绣坊的,这包就是我们那做的,送给娘子做见面礼,素日里装些小玩意儿也好。”
筱柠直接将布包给拿了过来,可段二娘却没要,直接给了丽娘。
“谢谢阿兄阿姊,谢谢阿娘。”
丽娘拿着包一一行礼,随即安静地坐在一边听着大人们讲话。
“你们初来乍到,家中还有不少要规整的,若有用得上我们老牛的地方,尽管来敲门就是。”
段二娘大方地塞给文絮一小袋米,算作是回礼。
“那多谢段娘子了,我们是得先回去,家里的鸡鸭鹅还没住处呢。”
文絮轻轻一笑,说出来的话似是而非,“我们这招人的布告也没写,屋子还等着修缮,等我们都准备好了,定来请你们去家里暖锅。”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最开始邻居们也是不熟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元宝、合资、走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