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二年二月二十五,苏州吴县的北市上敲锣打鼓,热热闹闹的舞龙舞狮宣告着一家绣楼开业。
“今日筱心绣正式开业,前三位取下旗杆处生菜的客官,可凭此拿店中手帕一个。”
“每消费十贯以上的客官,可参与店中投壶,每人可投两矢。一筹可得筱心绣所出扇套一只;双耳可得团扇一把;贯耳可得桌屏一个;若您啊投中了有初可直接得我们筱娘子亲手所绣锦囊一只。若是前三甲,照例可得一只。”
揽事娘子们身上穿着统一的衣裳,站在门口说了这一通。
只要是面上有些兴趣的娘子郎君,大多被架着去了店里凑热闹。
牛丽娘是头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做事,一颗心脏砰砰怦怦跳个不行。
手上泡茶的动作一刻没停,每个步骤每次火候都不敢有一丝半点的差错。
将茶叶端到雅间放好时,她这心里还直打怵。
那位小姐身上的衣裙,可真是好看啊。
“快来,去里间给两位娘子量量体。”
牛丽娘听见有人唤她,连忙掏出随身放着的量尺,小心翼翼地掀开一角钻进去锁好门。
方才一点点地为要做一身新衣裳的小姐丈量尺寸,既要量得准确,也不可冒犯了小姐。
“你倒是个心里头机灵的,这二十文也是我花剩下的,如今就赏了你吧。”
牛丽娘接过那二十文时,她整个人还是懵的,瞧见筱柠后有些不安,“筱娘子,方才那位小姐给了我二十文铜钱。”
“既是给你的,你自己收着就是了。这是主顾对你的肯定,快将刚刚记下来的给胡娘子送过去,这店里还得热闹一阵,有的你们忙。”
筱柠瞧着牛丽娘的动作,不由轻笑出声。
她这小邻居,还挺好玩的嘛。
“恭喜这位郎君赢得锦囊一个。”
听见有人直接投中有初,看着整个店铺的筱柠不由好奇地瞧了过去。
却见裴青衣就这么站在人群中,堂而皇之地将那香囊佩在了腰间。
“我原先竟还不知青衣你投壶这般厉害。”筱柠瞧着那如同花公鸡一般昂着头的人,不由得轻笑出声。
“我凭本事赢来的香囊,筱娘你想赖账不成?”
裴青衣把玩着那香囊,直接靠在桌面上,玩世不恭的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然不会赖账,我堂堂筱心绣绣坊的坊主,还能赖你一个锦囊不成,买了什么了?”
筱柠瞧着这一副热闹场面,好在店里的五个娘子们还能忙得过来,也有文姐姐在一旁帮忙,她索性便偷个懒。
“在你这订了一身新衣袍,下个月我打算去书院里正式读书,据说武皇要开设一次大考,招揽天下学子入仕。”
裴青衣想起最近流出的风声,整个人很是兴奋,不由得低声将这消息透露给了她,“筱娘,如今风头还紧着,寻常人难得知,越早进学考中的机会越大,谁知晓日后还会不会有。”
“我是开绣坊生意的,嘴向来是严只是你这两日不是忙着写书访友,怎么想起来凑这个热闹了?”
“对了,我来是有一桩消息要告诉你,是想问问你要不要干。”
听到这话,筱柠不由正色起来,“什么消息?”
“吴县有一家小地主家里头阿耶重病,需卖十亩田周转购买良药治病。这十亩田将会十分抢手,你一直都想种些树木花朵,这次你可要下手?”
裴青衣带来的这一则消息让她直接盘算起绣坊的盈利来,“这事儿我知晓了,依你来看这亩田是否可留到下个月?”
“有些难,可并非完全做不到,那小地主向来以文人雅士自居,也想让家中二郎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读书人,丢掉世人眼中的地主金老才眼光。”
裴青衣想到此人,不由笑了出来,“那二郎是个没脾气的,为人很是有几分绵软,是个包子性子。须得有位惊才绝艳的人给他站台,最好是有个什么曲水流觞的诗会,这才成呢。”
“明白了,青衣以为吴县县令家的公子与他论一番朋友,可算得上是站台?”
筱柠想着那十亩田地,定是要拿下来二亩地才是,眼中也多了几分势在必得。
“自然是,县令家的公子往哪看,这些小世家的公子们自然就往哪看,单看筱娘你有没有法子了。”
裴青衣将手上的折扇放下,“成了,茶楼书肆里还等着我无迹先生新写出的话本与时论,我先去将书稿交了。赶明儿你抽出些时间来,我带你去见见那地主。”
“这扇子你不要了?”
筱柠瞧着这把折扇,上头画的是一幅四君子图,很是清雅逸致。
“替我收到书房里,我不舍得让店家瞧见我的扇子。”
裴青衣的话隔着人群传来,筱柠不由得摇摇头,将这把折扇收进了抽屉里。
这家伙,简直是个折扇迷,只要是好看的折扇,能搜罗来的都被他搜罗了来。
整整七八日,都难瞧见他手上拿过相同的扇子。
此时,店铺里头的热闹劲儿已经散去,唯有零零散散的几个散客在店里走走瞧瞧。
有人或多或少地买下一两个手绢披肩的,也有人进来瞧了一圈直接离开的。
“这会儿没什么人了,咱们上去仔细看看这几样单子。”
筱柠叫上文絮、姚仙;以及这绣坊里所有的绣娘、帮闲,一群人浩浩荡荡坐在了一起。
“这一日咱们都接了多少单子?收了多少定金,主顾们可有说过何时要?”
筱柠在店里瞧了一日,可她只亲自谈过两个大单子,剩余的却是不知晓。
“今日店铺里一共承接了一百二十三件小件绣品,有大户人家集体订制的香囊,也有坊中首饰铺订下的首饰包,平均每样售卖三百五十文钱;此外有执扇七把、笔袋三套、咱们店里的囊包两件、商户订下的招财旗五样、云肩披帛六件;县令家女儿定下的一套笄礼裙衫、赵郎君订下的四架屏风,还有裴郎君的一身衣衫。”
文絮看着记着密密麻麻的纸张,细细算下来,那就是:“也就是一百五十二件。”
“铺子里收下的订金,一共是一百四十九贯又一百文,小件绣品店里统一收了二百文订金,中件是一贯五百文,大件就是三十贯钱。”
姚仙一边打着算盘,一边将银钱算出来,绣坊的库房里终于有了进项。
她这个掌财娘子,才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筱娘子,县令女儿的笄礼在下个月二十,张郎君的温居宴是四月初十。”
揽事娘子急忙将重要主顾的要求说好,随即又笑道:“反而是裴郎君的衣衫,是最不着急的,只是贵在料子好,只要三月十五前做出来便是。”
“做得很好,绣坊里能接下这两人的单子,离不开两位娘子的辛劳。”
筱娘夸赞了一句,文絮则把记着所有单子的要求分成许多小张,“五位娘子务必要按照要求细细地做出来,十日内做完也就成了。”
常工娘子们早就摩拳擦掌严阵以待,仔细地瞧着这一百多件绣品,十日功夫,一日能绣完两三件便能按时交期。
五人在写着自己绣品的纸上都盖了印章,这纸一共两份,一份放在了文絮那,一份由她们自己守着。
还有一份,在揽事娘子们手上备着的。
“姐姐年纪比我大些,便多操劳些我做十一件,姐姐做十二件可好?”
于贞瞧着那单子上的订单,思索片刻还是让了一单出去。
“也成,今儿是你让了我,下回我多让你做一件就是了。”
胡小霜没拂了于贞的好意,做成一件便能有五百文赏钱呢,这十件下来一个月能有五贯钱呢。
筱柠没理会她们怎么分单子,脑子里全都是那十亩地。
未来五年,她的筱心绣究竟能否独树一帜可就全看这一手了。
“还有件事,我计算过库里面的丝线布匹,恐是不足以支撑这么多单子,咱们怕是还得买些布匹丝线才是。”
姚仙看着这些单子,心里有些发愁,原本她们买了八匹绢布,不曾想还是不够用。
就连那十一匹的绸缎,现下看来都有些捉襟见肘。
“无妨,寻顾娘子再订些布匹便是,至于丝线的话,还是去刘掌柜那订便是,定不能贪便宜选了质量差的布匹丝线,一切以单子为重。”
筱柠摆摆手,只看了一眼单子的分配,便让众人各自散去。
“筱娘,你今日怎么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是出了什么事?”
“被仙姐姐看出来了啊。”筱柠叹了口气,将那县令公子与地主的事给说了出来。
“就为了这么点事儿啊,即便是县令家的公子,那也是县令夫人的儿子,筱娘与其想着如何讨好那位公子,倒不如想想如何能让那地主儿子入了县令夫人的眼。我可是听说,那家公子是个脾气暴躁的,同他妹妹大不相同。”
姚仙的话让筱柠眨眨眼睛,似有所悟:“孝道大于天,好似有道理啊。”
今日第二更于今晚9:30 不见不散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开业、田产消息、派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