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顾安知装了几斗红薯,给岳父岳母、二叔二婶、村长、帮助过自己的两个伯伯家都送去了红薯。
他们不知道这东西怎么吃,想着不如留着来年种,还问了顾安知这东西怎么种?
第一年种有农官看着,第二年估计就得跟顾安知取经了。
红薯虽然不怎么值钱,可是种植红薯的方法和经验才是最值钱的。
顾安知一口答应来年春天交给他们怎么种。
顾安知还跟村长说:“我想在村里开一家红薯粉厂,到时候把咱们村的红薯、附近几个村子的红薯全部都收到咱们村里来生产红薯粉,也叫同村的乡亲们多个赚钱的门路。”
村长一听:“这是好事啊,你小子真不错,赚了钱还想着我们,不过今年各个村子的红薯都卖给了官府,这厂子等到来年再开吧。”
“我跟农官打听过了,这红薯收上去之后,还会再卖给百姓们,官府从农民手里收上去时的价格是三十文一斗,但是卖,是以三十五文一斗的价格卖。我可以多买一些,今年先在村里雇佣个四五个人,弄个小作坊,来年村里大家都种这个红薯了,再扩大。”顾安知已经想好了,冬天的时候可以在陈寡妇那边把卤下水这道菜换成酸菜炖粉条。
他问过阮白泠,本地人有吃酸菜的习惯,不过以前就是酸菜炖肉、骨头之类的,没有粉条。
他先把粉条加到大家爱吃的这道菜里,再在自己的那个小摊位上售卖粉条,大家吃着摊位上的炖粉条好吃,就会买一些生粉条回去自己煮着吃,做一下推广。
而且皇上那边还收了他的粉条呢,说不准他们以后要大批量往皇宫里送粉条,赚的更多。
村长一听,连连点头:“好,改天让我那俩儿子帮你去县城里买红薯,用我家的车拉回来。”
之前顾安知打听过了,村长家有四个儿子,一个年岁小,才八岁,大儿子留在家里种地,二儿子在县城里做工,三儿子在县城里读书。
这不农忙了,村长就把县城里做工的儿子叫回来割麦子了。
“我想着跟你商量商量,让您家的两个儿子来粉条厂,您是村长,有管理能力,他们肯定像您,让他们帮忙管着,我也放心,我那边还有味精要做,还要小摊要管,平日里也就是得空去粉条厂看看。”顾安知是十分信任村长的,也觉得村长家的儿子都挺老实本分,他准备把手艺交给他们。
村长也听出来了:“你要把手艺教给他们?这不行,不是占你家便宜了么,你还是找你们家亲戚来吧。”
“其实这个红薯粉条也不难,别看今年就只有我会,来年肯定遍地都是了,所以趁着今年开厂赚点钱,先把市场给抢占了,然后把各个饭馆酒楼的供货渠道给占了,明年就不用担心其他人抢我生意了。”顾安知说。
村长听不懂他拽的这些词,可顾安知今年确实不少赚钱,越是听不懂,村长越是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好,你要是不嫌弃你那两个哥哥笨,今天就让他们跟着你去干。”
“我还想求您帮我在村子里找两个人,给我这两个哥哥打打下手什么的。”顾安知说。
“这算什么难事,村里的小年轻不是一抓一大把,对了,赵婶子家的儿子前两天还说要去县城里找活呢,他家穷的接不开锅了,比你家以前还穷,三十五了还没讨着婆娘呢,他娘生病,把家里钱都花光了,他去县城就没人给他娘做饭了,正好去你那做工,中午晚上还能回去照顾他娘。”村长又想到了另一家穷苦人家的孩子,也可以叫去给顾安知家做工,这两家不仅穷,还踏实肯干,人品还好。
“其实也不一定都要男子,女子和哥儿也可以,反正能干活就行。”顾安知说。
“这个等你厂子做大了再说吧。”村长觉得他们都是一个村子的,也不介意什么男子女子哥儿不能在一个厂子干活的规矩。
晚上,顾安知翻开账本记账,阮白泠在旁边写字帖。
之前顾安知想让阮白泠管家里的账,可是钱少的时候阮白泠还行,钱一多了,他不会写字,写不了账本,就只能由顾安知来算账。
但是顾安知说让阮白泠学习写字,以后他们生意扩大了,他一个人看账本可不行,还有很多要会看字的地方,比如签合同之类的事情。
所以顾安知决定得赶紧教会阮白泠认字写字,还特意做了字帖给阮白泠临摹。
别看平日里顾安知签起名来龙飞凤舞的,可是写起字帖来,也能写一手规规整整的楷书。
阮白泠看着他的字,喜欢的很,临摹起来自然也认认真真。
上辈子陆远之的白月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会吟诗作对,她跟陆远之聊天的时候也是经常引经据典,陆远之对她喜欢的不得了。
陆远之从刚成亲开始,就说阮白泠大字不识一个,是个粗苯的乡下哥儿,后来跟他的白月光对比之下,陆远之就更加嫌弃他了。
他家里穷,小时候能吃饱饭都不错了,哪里有钱读书写字,而且村里的先生也不会教哥儿读书写字。
陆远之嫌弃他不识字,却从来没想过教他写字。可顾安知就不同了,知道他不会写字之后,立刻就说要教他写字,从来没有半点瞧不起他的意思。
还是相公好,比陆远之强百倍。
“咱们一共赚了四百两了吧,什么时候修房子?”阮白泠问顾安知。
“我在想,咱们还要不要在村里盖房子,已经有是四百两了,之后每个月都有进账,要不要去县城买套房子住?”顾安知之前问过了,县城的房价还行,住宅二三十两就能买个带小院子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