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人的师弟魏志阳气势汹汹的走上前台道:“五台山归属这笔旧帐不辩也罢,道、儒、释究竟以谁为尊倒要辩个清楚。”世人皆说“儒释道”,他说的时候却偏偏把道放在最前面。
“老子是我们道家的始祖,孔子是儒家的先师,你们的佛祖是释迦摩尼。众所周知,孔子曾向老子问道,则老子可为孔子之师,而佛祖还晚生于孔子之后,是为后辈。”
对面人群中有人喊道:“早生也并不为尊啊。”
魏志阳似乎早有准备,得意洋洋的接着道:“史书上有记载,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西游,出关后却不知所终。究竟出了哪里呢?经过我道家千百年的探究,终于发现他老人家去往了西域天竺,转世投生为佛祖释迦摩尼。是故,儒、佛二教都是我道家的后辈,应以我道家为尊。”
对面人群中聒噪声响成一片,修为高深的长老还忍耐得住,一些年轻僧人早已破口大骂。白教活佛有些看不下去,走出人群,面对众僧一手转动□□,一手高抬示意安静,良久终于将沸腾人群压了下来。
活佛转身对魏志阳道:“你们又依据什么说佛祖是老子的转世呢?”
魏志阳昂着头半眯着双眼,如同背书般说道:“道家修练长生之术,佛家追求灵魂不灭;道家说修身成仙,佛家也讲修行登极乐;道家主张淡泊名利,佛说看破红尘。如此相似的主张,可见是你们从我们道家传承来的,还不能说明佛祖是老子的转世化身吗?”
活佛似也有备而来,侃侃而谈道:“你们道家的长生,是修练肉身长存,与佛说的灵魂不灭不可同日而语。道家的修炼成仙也是现世成仙,更与我佛来世的极乐世界风马牛不相及。更有,当世多数宗教都以教化人心向善,难道都是承自你道教不成?”
魏志阳显然没想到活佛说出这段话,一时语塞,愣在当场。全真教讲师周志立大步走出来,站在魏志阳身边,高高举起手中拿着的一本书,在场中转了一圈,高声道:“大家请看,这本《老子化胡经》便是证明,书中记载了我道家始祖老子出函谷关后,入天竺,转世为释迦摩尼之事。”
八思巴一直坐在场上静静的看着双方的辩论,当他看到周志立拿出《老子化胡经》时,嘴角一动,他知道这场辩论一锤定音的关键一局到了,只要辨明了这本经书的真伪,就将结束这场佛道之争。
活佛似乎也清楚此书的关键,思索片刻后问道:“道长如何证明此书不是后世之伪作?”
周志立得意道:“有我道家经典《道德经》和史书《史记》为证。这两本书法师可曾研读过?”
活佛有些尴尬,他的确没有读过这两本汉家书籍,其实就连他刚才说的一番关于道家主张的话也是来五台山后向其他大师请教的。
周志立似乎早料到了,向旁边的魏志阳使了个眼色,魏志阳会意开口嘲笑道:“这位高僧连《史记》也没读过,也来与我道家辩论,还是回去多读几年书吧!”
众道士大笑,僧人们都不敢抬头。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只见八思巴在一众低着头的僧人中站了出来。他走向场中谦逊的向对方行礼,却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周志立心中一惊。
“这句话出自天竺的《史记》,是当时天竺的频婆罗王赞颂佛祖的话,道长们想必也没有读过吧。这本天竺的《史记》可对老子只字未提啊。”八思巴一番话为白教活佛争回了面子,也给周志立将了一军。
身后众僧原本低着的头纷纷抬了起来,脸上有了兴奋之色。八思巴踏上一步接着道:“道长刚才说《史记》可为老子化胡之证,那么请问道长,《史记.老子列传》五百零九字,可有一字提到化胡之事?”
周志立有些慌张道:“老子西去......”
八思巴笑道:“西去即是化胡,道长岂不荒唐?”
周志立想要争辩,八思巴接着道:“小僧想借道长的《道德经》一观。”
道家众人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魏志阳掏出一本《道德经》递给八思巴。八思巴接过经书,并不翻开,拿着经书走到一众道士面前,朗声道:“这本《道德经》,小僧翻阅了不下千遍,不知哪位道长能帮小僧找到老子化胡的只言片语。”
八思巴拿着经书转了一圈后,最后将经书递到了全真教张真人的面前,张志敬面色难看,他心里知道书中自然是没有提到,只得低声嘟囔道:“《道德经》是老子生前所作,化胡是后世......”
八思巴见时机成熟,立即上前打断他的话:“对,这《老子化胡经》是后世的附会伪作。”他目光凌厉,加重语气道:“你们研读的经典《道德经》中没有记载,汉家《史记》中只字未提,佛祖诞生的天竺《史记》中也未出现,老子化胡一说,只能是无稽之谈,凭空编造,妄图贬低佛法。”佛门修行时常常辩法论道,最是讲究步步紧逼,一锤定音。
八思巴说完这句话后,目光如电的瞪向张真人,张志敬哑口无言,被他的气势震慑到,一个踉跄坐倒在地。
佛教众人欢呼雀跃,早顾不得佛门戒律,一起高声念道:“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对面道士们一个个面如死灰,却突然站出一人气势汹汹道:“我愿与佛门斗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