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璃辞被孙维带回孙府时,不过八岁,眼中仍残留着灭门之夜的恐惧。孙府位于深山之中,四周云雾缭绕,外人难以寻至。府中弟子皆着白衣,行事肃穆,与崔府曾经的繁华热闹截然不同。
孙维将她带到练武场,场中数十名少年正挥剑如风,剑光凛冽。她蹲下身,捏住暮璃辞的下巴,迫使她直视自己的眼睛。
"你的过去已经死了"孙瑜的声音冷冽如霜,"活着的,只有复仇。"
暮璃辞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却倔强地点头。
孙府的训练严苛至极。每日寅时(凌晨三点)起身,先练一个时辰的吐纳,再练基本功。暮璃辞年纪最小,筋骨未成,孙维便命她先从最苦的桩功练起。
"站桩如松,动若惊鸿。"
她必须单脚立于梅花桩上,另一腿悬空,双手平举,掌心各托一碗清水。稍一晃动,水洒出半点,便是一记藤鞭。起初,她双腿颤抖,屡屡摔下,膝盖磕得青紫。但每当她疼得想哭时,孙维便冷冷道:
"崔府的血,可比你的眼泪多得多。"
于是她咬紧牙关,重新爬上木桩。日复一日,她的身形逐渐稳如磐石,连站三个时辰亦不摇晃。
十一岁那年,孙维终于准许她碰剑。
"剑乃百兵之君,持剑者,心不可乱。"
暮璃辞的第一把剑是木制的,轻巧却难控。她每日挥剑千次,从最基础的"刺、劈、撩、挂"开始练起。手腕磨出血泡,血泡破了又结痂,最终化作一层厚茧。
孙维的剑法诡谲难测,名为"惊鸿十三式",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意。暮璃辞学得极快,但孙维从不夸赞,只在她犯错时冷声纠正。
"剑锋偏一寸,生死差千里。"
一次对练中,暮璃辞因急于求成,被师姐一剑挑飞木剑。孙维面无表情地走过来,拾起剑,反手一刺——剑尖停在暮璃辞喉前三寸。
"若这是真剑,你已经死了。"
暮璃辞跪地,额头抵在冰冷的石板上:"弟子知错。"
孙维收回剑,淡淡道:"明日加练五百次。"
除了剑法,孙府还精于暗器与轻功。惊鸿十三岁那年,孙瑜开始教她"落梅针"——一种细如牛毛的银针,淬有剧毒,见血封喉。
"暗器之道,在于藏与发。"
暮璃辞必须在三丈之外,以飞针射中飘落的梅花。起初,她十针九空,但半年后,她已能闭眼听风辨位,针针命中。
轻功则是她的天赋所在。孙府的"踏雪无痕"轻功讲究身轻如燕,暮璃辞身形本就纤细,加上日夜苦练,十二岁时已能在竹林间飞掠如影,连孙维都微微颔首。
"不错,但还不够快。"
"还不够快"——这是孙维对她最多的评价。
十五岁那年,暮璃辞第一次杀人。
那是个误闯孙府的探子,被孙维擒住,丢在暮璃辞面前。
"杀了他。"
暮璃辞握剑的手微微发抖。她练武多年,却从未真正取人性命。那人跪地求饶,涕泪横流,让她想起崔府灭门那夜的自己。
孙维冷眼旁观,直到暮璃辞迟迟未动,才嗤笑一声:"心软?那你就看着他回去报信,让阎佘的人找上门来,再屠一次你的亲人。"
暮璃辞瞳孔骤缩,剑光一闪——血溅三尺。
那一夜,她梦回崔府,满眼血色。惊醒时,冷汗浸透衣衫。孙维站在门外,淡淡道: "杀人者,终有心魔。但复仇的路,本就由血铺成。"
自此,暮璃辞的眼神愈发冷冽,剑法也愈发狠绝。
十六岁生辰那日,孙维将她叫到悬崖边,递给她一把真正的剑——剑名"孤鸿",剑身细长,寒光凛冽。
"今日起,你出师了。"
暮璃辞握紧剑柄,十六年的记忆在脑海中翻涌——站桩的汗水、练剑的血泡、杀人的颤抖……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刻。
孙维背对着她,望向远山:"阎佘的行踪,我已查到。但这条路,你得自己走。"
暮璃辞单膝跪地,深深一拜:"弟子,定不负师恩。"
孙维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笑:"去吧,让世人看看,崔家的阿辞,如何浴血归来。"
在暮璃辞离开后,孙维站在门前,看着暮璃辞的背影椎心泣血的痛哭出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