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归巢
鼻腔里的痒意像有只无形的手,攥着神经往死里揪。林小满猛地吸了口气,想把那股钻心的感觉压下去,结果反而触发了连锁反应——喷嚏像憋了许久的山洪,接二连三地冲出来,打得她眼冒金星,眼泪直流。
她手忙脚乱地在桌上摸索,终于碰到那支快空了的抗过敏喷雾,对着鼻孔猛按了两下。薄荷味的药剂带来短暂的舒缓,却掩不住喉咙里泛起的干涩和痒。
“又犯了?”对面工位的同事探过头,语气里带着习以为常的无奈,“我说小满,你这过敏真该好好治治了,天天这么折腾,铁人也扛不住啊。”
林小满揉着发红的鼻尖,苦笑了一下。治?怎么没治过。从西医的抗组胺药吃到中医的汤药,从脱敏治疗做到偏方熏鼻,能试的法子都试了,可这尘螨过敏就像块狗皮膏药,黏上了就甩不掉。尤其在这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写字楼里的中央空调永远带着一股陈年老灰的味道,出租屋的地毯和布艺沙发更是尘螨的温床。她的过敏,一年比一年重。
“医生怎么说?”同事又问。
“还能怎么说,”林小满声音沙哑,“建议换个环境,说空气质量好、灰尘少的地方,或许能缓解。”
“换环境?”同事瞪大了眼,“这工作你不要了?在这儿打拼这么多年……”
林小满没接话,只是望着窗外。玻璃幕墙外,是密密麻麻的高楼,灰蒙蒙的天空压得很低,连阳光都像是被过滤过,没什么温度。她在这座城市待了八年,从大学毕业到成为小有名气的室内设计师,加班是常态,熬夜是标配,换来的是银行卡里缓慢增长的数字,和这越来越糟的身体。
值得吗?
这个问题,最近总在她脑子里盘旋。尤其是昨晚,她因为鼻塞几乎一夜没睡,凌晨时坐在客厅地板上,看着窗外零星的灯火,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她累了,不是身体上的,是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疲惫。
“我想回老家看看。”林小满轻声说,像是在跟同事说,又像是在跟自己确认。
同事愣了愣,随即了然:“你老家不是在农村吗?听说山清水秀的,或许真能行。不过……你那老家,还有人住吗?”
林小满的父母在她小学时就搬到了县城,老家的老屋,已经空了快二十年了。
“不知道。”她摇摇头,“但总得回去看看。”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春天的草,疯狂地滋长。当天下午,林小满递交了辞职信。领导挽留了几句,见她态度坚决,也只能作罢。收拾东西的时候,她看着满满一箱子的设计图和奖杯,忽然觉得有些不真实。就这么……离开了?
没有告诉太多人,林小满简单收拾了一个行李箱,买了张回老家的动车票。动车穿山越岭在大山里行进了十几个小时,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大厦变成了连绵的山林和连续的隧道。空气似乎也变得清新起来,她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鼻腔里没有预想中的刺痛,反而有种久违的舒畅。
下了动车,又转乘了一辆城乡公交,才到了镇上。再往前,就只能靠步行了。林小满拖着行李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偶尔有村民骑着电动车经过,好奇地打量着她这个陌生的来客。
记忆中的路有些模糊,但大致的方向还在。走了约莫半个多小时,她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村落轮廓。村口的大榕树还在,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大的伞。
也许现在是农忙,记忆里大榕树底下总是坐着许多老大爷老太太,是村里的情报基地。
她回来时还做了好些思想准备呢,没想到没派上用场。
沿着水泥路往里走,两旁是零零散散的农家房舍。大多是贴着红色和白色瓷砖的两层楼房,有的有钱些的则盖着欧式别墅;有的却还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
她的脚步停在了一处院落前。
院门是老旧的原木色木门,两个大门环锈迹斑斑。推开大门,院子里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几棵不知名的灌木歪歪扭扭地长着,几乎遮住了后面的老屋。老屋是典型的闽东土房,打开堂屋大门,房子没有想象中的脏乱,想来像清明节这样,爸妈偶尔也会回来收拾住个一天两天,毕竟这是农村人的根,无论走多远,每年还是要回来扫墓祭祖。
主卧还是可以住的,就是其他房间都堆满了杂物,说不定还能翻出她小时候的玩具呢。
家用电器却是没有的,洗衣机热水器冰箱这些必备的电器还是要尽快安排上。
厨房除了灰尘,用具还挺全,毕竟祭祖要用到厨房,没有厨具餐具根本不行。挺好,又少置办一些东西。
将行李放在房间,林小满又走到院子里。
就在这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了院子角落里的一株月季。那是一株顽强的植物,在杂草丛中,竟然开着朵朵玫红色的小花。
品种她也不知道,这是她小时候从邻居家门口摘下的枝条扦插的。
林小满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正怔忡着,院门外传来“吱呀”一声轻响。林小满回头,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站在门口,手里挎着个竹篮,正眯着眼睛打量她。
“你是……老林家的小满?”老奶奶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浓重的乡音。
林小满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点头:“是我,奶奶。您是……”
“我是隔壁的宋阿嫲啊。”老奶奶笑了,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显得格外亲切,“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那时候你扎着两个小辫子,调皮的很。”
我小时候还抱过你呢……
这台词真是经典……
宋阿嫲?
林小满的记忆忽然清晰起来。是了,宋阿嫲是奶奶生前最好的朋友,两家只隔了一道矮墙,小时候她经常跑到宋阿嫲家去蹭糖吃。宋奶奶的手很巧,会用稻草秆编小篮子,还会做甜滋滋的红薯干。
“宋阿嫲!”林小满快步迎上去,眼眶有些发热,“真是您啊,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可不是嘛,多少年没见了,你都长这么大了。”宋阿嫲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着,“我听着这隔壁有动静,还纳闷你爸妈怎么不年不节的回来了。没想到是你啊。怎么想着回来住了?”
林小满简单说了说自己过敏的事,宋阿嫲听完,叹了口气:“城里是好,就是太憋得慌。回来好,回来好,咱这儿空气好,养人。”她说着,把手里的竹篮往林小满怀里塞,“刚蒸的糖糕,你尝尝,还是热乎的。”
竹篮里铺着一块蓝布,上面放着几块白白胖胖的糖糕,散发着清甜的香气。林小满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她早上就没怎么吃东西,这会儿闻到香味,顿时觉得饿了。
“谢谢您,宋阿嫲。”
“谢啥,邻里邻居的。”宋阿嫲走进院子,看着满院的杂草,皱起了眉头,“这屋子空太久了,你爸妈也不常回来,得好好拾掇拾掇。你一个人能行吗?”
“我慢慢弄,不急。”林小满面带笑意。
“正好我也劳动劳动,适应一下。”
“那也行,差什么工具尽管来我家拿,”宋阿嫲说着,转身往院外走,“你等着,我先给你摘点菜,再拿点面条,不然今晚你吃啥啊?”
林小满连忙拉住她:“宋阿嫲,不用麻烦了,我自己……”
“啥麻烦不麻烦的。”宋阿嫲拍了拍她的手,语气不容置疑,“你阿嫲不在了,我就得替她照看着你。你等着,我这就去。”
说着,宋阿嫲就急匆匆地走了。林小满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暖烘烘的。离开老家这么多年,她以为这里的一切都变得陌生了,没想到还有人记得她,愿意这样真心实意地帮她。
她拿起一块糖糕,咬了一小口。清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带着大米特有的清香,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那是属于童年的味道,属于家乡的味道。
趁着宋阿嫲去摘菜的功夫,林小满挽起袖子,把厨房简单打扫了一下,电磁炉电饭煲包括碗筷都清洗一遍。油盐酱醋倒是还有,也不知道过期没有,简单对付一餐还是可以的,明天再去镇上买新的去。
“小满,快来。”宋阿嫲挎着菜篮子从院子里进来。
“我给你摘了点红薯叶子和小白菜,还有一点鸡蛋,一把面条,够对付一顿了。调料你这边有吗,要不去我那里拿?”
林小满接过篮子沉甸甸的。
“不用了宋阿嫲,”林小满赶紧阻止,“够了够了,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要不您也在这吃碗面吧?”
“我就不吃了,等会儿你叔叔他们得回来吃晚饭,我得先煮上。你自己吃好啊,等会儿我给你抱一床被子,乡下凉,别冻着了。”
说着宋阿嫲又风风火火的走了,真是一个热心肠的老太。
简单的吃过面条,躺在从宋阿嫲家借来的被褥上,林小满沉沉的进入了梦乡。
练笔之作,没有固定更新时间,就是写着玩的[笑哭]
之前写的有点奇怪,修改了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回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