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从地下实验室出来,金属门在身后合上。他站在走廊里,抬手整理了西装领口,把U盘锁进办公桌最下层抽屉。钥匙转了一圈,咔哒一声。
手机震动,会议提醒弹出来:下午三点,项目评审会。
他看了眼时间,还剩四十分钟。没回消息,也没喝水,直接起身往会议室走。
走廊拐角传来王蕊的声音。她正和人说话,音量不大,但足够让经过的人听见。
“你们真觉得他是靠本事进来的?苏医生最近总往他工位跑,谁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私人关系。”
旁边那人笑了一声:“听说他以前就是个普通设计师,连大公司都没待过。”
“可不是嘛,这种人突然空降,还能签核心项目,你不觉得奇怪?”
林深脚步没停,也没抬头。手指在文件夹边缘轻轻划过,指节微微发白。他走进会议室,把笔记本放在桌上,打开投影设备,开始调试画面。
客户已经到了两个,坐在长桌一侧翻资料。林深走过去,递上前期调研报告的打印版,又打开PPT首页。
“这是我们团队做的用户动线分析,结合了最近三个月的数据反馈。”他说。
客户抬头看了他一眼,点头接过。
王蕊是两分钟后进来的。她手里抱着平板,穿着亮红色套装,指甲油在灯光下反光。她扫了林深一眼,嘴角动了动,没说话,坐到对面去了。
陈浩来得最晚。他穿着深蓝三件套,袖扣闪了一下。进门就咳嗽两声,引起所有人注意。
“各位,”他开口,“今天这个项目,关系到我们部门下半年的指标。我希望所有方案,都能经得起推敲。”
他看向林深:“尤其是新同事的设计,要确保不是纸上谈兵。”
林深没回应。他等所有人落座,才站起来说:“我先演示第一阶段成果。”
PPT翻到第三页,模型图出现。陈浩立刻打断:“这个结构稳定性有问题。你有没有做过力学模拟?别拿3D效果糊弄人。”
林深停下翻页动作:“我已经完成了五轮仿真测试,数据在附件里。”
“附件?”王蕊冷笑,“我们开会看的是现场演示,不是让你事后补材料。”
客户皱眉:“能不能直接展示模型运行?”
林深点头:“可以。”
他切换程序,调出全息建模界面。屏幕一闪,三维空间展开,建筑结构缓缓旋转。他点了几下,标注出承重节点和人流热区。
“现在进入动态模拟。”他说。
画面开始变化。人群从各个入口涌入,自动分流,高峰时段的压力分布实时呈现。红黄色块流动有序,没有拥堵点。
客户身体前倾:“这是实时生成的?”
“是。”林深操作视角切换,“您可以看到不同楼层的应急响应路径,系统会根据突发情况自动调整引导路线。”
陈浩猛地站起身:“这不可能!这种级别的建模需要专用服务器支持,你一台笔记本就能跑?”
林深没看他:“用了轻量化算法优化,本地设备也能承载。”
“我不信。”陈浩走到投影前,“你是不是提前录好了视频?”
林深没说话,当着所有人面,重新输入参数,把人流密度调高百分之三十。
画面刷新。新的模拟开始,系统重新计算路径,三秒内完成渲染。
客户拍了下桌子:“就是它了。”
所有人都愣住。
客户看着林深:“合同今天就能签。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快速响应能力。”
陈浩脸色变了:“等等,这还没经过部门审核——”
“我不需要审核。”客户语气强硬,“我要的是结果,不是流程。”
王蕊急忙插话:“可是林深同志加入时间短,经验不足,万一后续执行出问题……”
客户盯着她:“你是设计师吗?懂技术吗?不懂就别瞎指挥。”
王蕊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客户转向林深:“明天上午,法务带合同过来。咱们正式合作。”
会议结束。
王蕊抓起平板快步离开,高跟鞋敲在地板上,声音急促。陈浩站在原地没动,盯着林深的电脑屏幕看了很久,才转身走人。
林深关掉投影,收拾东西。回到工位时,发现邮箱有新通知。是系统日志提示:设计文档已自动同步至云端备份,加密签名验证通过。
他坐下,打开另一个文件夹。里面是一份未命名的草图,线条复杂,带有旋转光轨和悬浮显示层。
鼠标移到右下角,时间显示17:23。
他点了保存,文件名输入“Project_Hologram”。
屏幕蓝光映在镜片上,像一片安静燃烧的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