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催眠曲 > 第24章 索道魅影

第24章 索道魅影

夜色如墨,将疾驰了一整天的“和谐号”包裹其中。窗外的城市灯火早已稀疏,只剩下铁轨延伸向无尽黑暗的单调嗡鸣。然而,在列车中部的一节临时被征用为调查组办公室的软卧车厢内,气氛却丝毫没有因深夜而沉寂,反而弥漫着一种近乎沸腾的智力激荡。

林语晨和沈墨相对而坐,面前的小桌板上摊满了各种资料、照片和一张手绘的简易车厢布局图。桌上的台灯散发着惨白的光线,照亮了两人脸上交织着疲惫与兴奋的神情。空气中飘散着浓得化不开的咖啡香,那是他们对抗睡意、保持头脑清醒的唯一武器。

“所以,我们现在有几个关键点需要串联起来。”林语晨率先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她的声音略带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锐利,“第一,沈墨你通过……嗯,特殊的访谈技巧,发现至少五名关键位置的乘客,在案发时间段(我们初步判定的)都经历了短暂的、相似的‘意识空白’。这种空白非常细微,若非你刻意引导,几乎不可能被察觉。”

沈墨微微颔首,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深邃:“是的。不是完全的昏迷,更像是一种……高级别的注意力被劫持,感官输入被扭曲或屏蔽的状态。他们能模糊感知到周围的动静,比如光线变化、声音,但无法形成有效记忆,逻辑思维也处于停滞状态。就像……嗯,就像电脑的后台程序在运行,但用户界面被冻结了。”

“第二,”林语晨伸出第二根手指,语气凝重,“我在其中三名乘客的水杯内壁,以及靠近过道一侧的通风口格栅上,发现了极其微量的残留化学物质。经过初步的现场快速检测试纸分析,成分与一种罕见的速效、短效迷幻剂‘闪灵’高度相似。这种药剂无色无味,口服或吸入后,在极短时间内(30秒到1分钟)即可生效,能引发短暂的视觉扭曲、认知障碍和时间感知错乱,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5-8分钟,随后代谢极快,常规体检很难发现痕迹。”

她顿了顿,补充道:“通风口的发现很重要,这提示了除了在饮品中投毒外,可能还有空气传播的途径,覆盖范围更广,也更隐蔽。”

沈墨的手指停止了敲击,他抬眼看向林语晨,目光锐利:“‘意识空白’的时长,与‘闪灵’的药效持续时间,基本吻合。这绝非巧合。这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乘客对关键时刻发生的事情记忆模糊,甚至完全没有印象。他们不是在撒谎,也不是单纯的惊吓过度,而是真的‘看不见’、‘记不住’那段时间发生的关键行为。”

“但这还不够。”林语晨摇头,眉头紧锁,“‘闪灵’虽然厉害,但它主要影响的是人的认知和感知,造成的是一种混乱和迷惑,让人失去判断力和方向感。它能让乘客变成‘睁眼瞎’,但无法解释另一个关键问题——”

她的目光扫过桌上那张被红笔圈出的监控摄像头分布图:“我们的‘幽灵’是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那些精密的操作,比如进入特定的行李架、可能的物品调换,甚至……如果我们大胆假设,是带走了什么东西或什么人,而完全避开所有监控的?‘闪灵’对机器无效。”

这正是本案最令人头疼的地方。根据初步调取的、未被完全销毁或干扰的监控片段显示,在推测的案发时间段前后,相关车厢的监控画面虽然没有直接拍到嫌疑人的清晰影像,但也没有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信号中断。只有个别几个摄像头,在几秒钟内出现了极其短暂的画面扭曲、雪花噪点或者强光过曝导致的一片空白。当时技术人员以为是列车运行中常见的信号干扰或设备短暂故障,并未特别在意。

“这几秒钟的‘故障’……”沈墨的视线落在了林语晨整理出的监控异常记录上,那些时间戳被用荧光笔标出,“现在看来,恐怕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没错!”林语晨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手段能造成这么精准、这么短暂的监控失效?不是粗暴的断电或者信号屏蔽——那样动静太大,会立刻触发警报,而且恢复不会这么快。它更像是一种……定向的、瞬时的干扰。”

她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两个重叠的圆圈:“沈墨,你想想,视觉上的干扰,最直接的是什么?”

沈墨几乎没有犹豫:“强光。足够强的光线,直接照射摄像头镜头,会导致感光元件饱和,拍摄到的画面就是一片惨白。”

“对!”林语晨一拍桌子,“比如,高亮度的LED闪光灯,或者类似战术手电发出的爆闪强光。如果有人在经过某个摄像头时,用特定角度瞬间对准镜头发出强光,就能在监控画面上留下一个几秒钟的‘白点’或‘白块’,恰好能掩盖他经过或进行某个小动作的瞬间。”

“但这只能解释‘一片空白’的情况,那雪花噪点和画面扭曲呢?”沈墨追问,他总是能抓住问题的另一面。

“这就是第二个元素——声波。”林语晨的语速加快,思路越来越清晰,“摄像头本身有它的工作频率和信号传输方式。如果同时使用某种特定频率的声波发射器,近距离对摄像头的电子元件或信号传输线进行干扰,就可能造成画面的抖动、扭曲、出现噪点,甚至短暂的信号丢失。”

她将强光和声波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所以,我推测,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强光 特定声波’的复合干扰装置!强光负责视觉遮蔽,让摄像头‘看不见’;声波负责电子干扰,让摄像头‘传不准’或者‘暂时失灵’。两者配合,作用时间极短,可能只有1-3秒,刚好足够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快速通过或完成一个简单动作,然后迅速撤离。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监控只是‘短暂异常’,而不是彻底瘫痪。”

沈墨沉默了片刻,在脑海中模拟着这个过程。一个黑影在车厢连接处一闪而过,手中可能握着一个伪装成普通物品(比如保温杯、充电宝外壳)的装置,在经过某个不起眼的摄像头时,手腕微转,一道肉眼难以察觉的强光瞬间射向镜头,同时,装置发出人耳可能听不到或不易察觉的特定频率声波。监控画面上,恰好在那个角度、那个瞬间出现了一片白光或者几秒钟的雪花点,等强光消失、声波停止,一切恢复正常,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有道理。”沈墨缓缓点头,“这种干扰方式隐蔽性极高,操作也相对简单,单人即可完成。而且,成本不会太高,容易获取或制作。这解决了‘避开监控’的问题。”

“但这还需要一个前提。”林语晨的表情再次严肃起来,“要实施这种精准的干扰,干扰者必须非常清楚每一个摄像头的具体位置、朝向、拍摄角度,甚至可能包括它们的型号和大致的性能参数。这需要事先进行极其周密的踩点和情报收集。”

“这指向了什么?”沈墨问。

“要么,他们有内部人员提供信息;要么,他们提前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多次乘坐同一车次,或者利用检修、维护等机会)对列车的监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侦查和记录。”林语晨语气沉重,“无论哪种,都说明这个对手不简单,组织性和计划性都很强。”

推理进行到这里,迷雾似乎散开了一角。“闪灵”迷幻剂负责大面积、延时性地瘫痪乘客的感知和记忆,制造一个“集体无意识”的环境;而“强光 声波干扰器”则负责精准、瞬时地瘫痪关键位置的监控,制造一个“机器无意识”的窗口。

这两种手段,一明一暗,一个针对人,一个针对机器,完美地配合,为“幽灵”的行动创造了绝佳的掩护。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掩护’,接下来是‘行动’本身。”沈墨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力,“假设‘幽灵’利用了这几秒钟的监控空白和乘客的意识模糊,他/她/他们是如何在移动的列车上,如此迅速、悄无声息地完成目标任务,并且‘瞬间转移’般消失的?”

“瞬间转移”——这是调查组成员私下里开玩笑的说法,但也确实反映了那种近乎不可能的移动速度和隐蔽性。从乘客的模糊证词和现场勘查来看,似乎没有任何人看到过明显的可疑人员长时间逗留或搬运大件物品。

林语晨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那张手绘的车厢布局图,上面除了座位、行李架,还特别标注了几个不起眼的小方块。

“这就要提到列车的‘特殊通道’了。”她用手指点了点那些小方块,“除了我们乘客能看到的车厢过道、连接处,列车上还有一些不对外开放的空间和通道。比如,行李架上方的通风管道检修口、车厢两侧墙壁内的线路检修通道、甚至是某些座位下方或储物柜背后的预留检修空间。”

沈墨的眼睛亮了起来:“你是说,他们利用了这些检修通道?”

“很有可能!”林语晨语气肯定,“这些通道通常很窄小,仅容一人匍匐或侧身通过,而且有盖板遮挡,平时锁闭,上面可能还有‘禁止打开’、‘检修专用’的标识,很少有人会注意。但对于一个经过特殊训练、身材可能比较瘦小的人来说,这就是绝佳的‘隐形通道’!”

“‘壁虎装’……”沈墨低声念出了这个词。这是之前根据一些模糊线索和可能性推测出的装备。

“对!”林语晨重重一点头,“如果要在这种狭窄、复杂、可能布满管线的检修通道内快速移动,就需要特殊的装备。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壁虎,而是类似攀岩运动员或特种兵使用的那种。比如,带有强粘性或吸附力的手套和特制鞋,能让他们在垂直或倾斜的金属、塑料表面上稳定攀爬;紧身、耐磨、深色的服装,减少阻力和反光;可能还有小型的辅助照明和呼吸过滤装置。”

她站起身,走到车厢连接处,指着上方一块看起来与周围面板材质略有不同的盖板:“比如这种,表面有几个不起眼的螺丝孔。如果用特制的工具,几秒钟内就能拧开螺丝,打开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口,钻进去之后再从内部将盖板复位。从外部看,几乎看不出任何异常。”

“这解释了‘隐藏’和‘快速移动’,但‘瞬间转移’的感觉呢?”沈墨追问,“即使通过检修通道,也需要时间。从A点到B点,怎么做到让旁观者感觉‘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林语晨微微一笑,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黑暗:“这就需要另一个‘魔术道具’了——无人机。”

“无人机?!”这个词让沈墨也有些意外,他之前考虑过多种可能性,无人机这个点确实没有深入想过。

“是的,小型、静音、高机动性的无人机。”林语晨解释道,“你们心理学上不是有‘注意力盲区’和‘变化盲视’的概念吗?当周围环境复杂、人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或者处于‘闪灵’造成的意识模糊状态时,对于一些快速移动的小物体,是很难察觉的。”

她比划着:“假设,‘壁虎装’的人员通过检修通道到达某个关键位置(比如目标行李架上方或旁边的检修口),然后,通过极其隐蔽的方式(比如从检修口伸展出一个微型机械臂,或者自己快速探身),将目标物品(假设体积不大)迅速放置到一个预先准备好的、带有微型挂钩或吸附装置的无人机上。无人机在极短时间内起飞,利用车厢内的空间(比如行李架之间的缝隙、乘客头顶上方的空间)快速飞行,避开人群视线,到达另一个接应点,由另一个‘壁虎装’人员或地面人员回收。”

“或者,”林语晨进一步拓展思路,“无人机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干扰源’或‘诱饵’。比如,放出一架或几架小型无人机,携带微型闪光灯或发声装置,在车厢的另一侧制造短暂的骚动或光亮,吸引少数还保有部分意识的乘客的注意力,为真正的行动创造几秒钟的‘视线转移’时间。”

“甚至,无人机可以携带微型的‘强光 声波干扰器’,对其飞行路径上的摄像头进行预先或同步干扰,为地面或通道内人员的行动提供辅助掩护。”沈墨补充道,他迅速理解了林语晨的意思,并将其与之前的推理联系起来。

林语晨用力点头:“没错!这样一来,整个作案手法就串联起来了,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光影魔术’!”

她回到座位,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勾勒出整个过程的草图和逻辑链条:

作案手法:光影魔术——协同作战方案

前期准备:

情报收集:详细侦查目标列车车次、车厢结构、乘客信息、监控系统布局及型号、检修通道位置及锁闭方式。

人员培训: “壁虎装”人员进行狭窄空间攀爬、快速进出检修口、无人机操作等专项训练;地面配合人员熟悉“闪灵”使用及应急处理。

装备准备:特制“强光 声波”微型干扰器(可伪装)、“闪灵”迷幻剂(高效、短效、易投放)、“壁虎装”(包括吸附手套/鞋、紧身耐磨服、微型照明/呼吸装置)、小型静音无人机(多架,用于运输、干扰、诱饵)、微型工具(用于快速开启检修口)。

实施阶段:

第一步:投放迷幻剂“闪灵”。在目标车厢,通过通风口(最可能,隐蔽且覆盖范围广)或精准的个人投放(难度较高)方式,释放“闪灵”。计算好剂量和起效时间,确保在行动开始时,大部分乘客进入意识模糊、记忆缺失的状态。

第二步:无人机与地面/通道人员协同干扰与侦察。

小型无人机携带微型干扰器,对预定路线上的部分监控进行初步或持续干扰,制造混乱,分散潜在注意。

地面观察人员(可能伪装成普通乘客)确认迷幻剂效果和整体环境安全。

第三步:“壁虎装”人员通过检修通道渗透。

利用微型工具快速打开隐蔽的检修口,进入内部通道。

依靠“壁虎装”装备在通道内快速移动至目标区域(如特定行李架、座位附近)。

第四步:利用“强光 声波干扰器”精准突破监控。

当“壁虎装”人员需要从检修口短暂探出或完全进入车厢空间操作时,使用随身携带的干扰器,对附近关键摄像头进行1-3秒的定向强光照射和声波干扰,精准制造监控“空白瞬间”。

在此瞬间,完成关键操作(如打开行李架、取/放物品、安装/拆卸装置等)。

第五步:无人机快速转运。

若目标物品体积小、重量轻,由“壁虎装”人员将其固定在微型无人机上。

无人机迅速起飞,利用车厢上部空间和监控死角,飞行至另一预设接应点(可能是另一个“壁虎装”人员,或某个预先设计好的藏匿点)。

接应人员(或“壁虎装”人员自身)在无人机到达后,再次利用监控干扰,快速回收物品。

第六步:快速撤离与现场恢复。

完成任务后,“壁虎装”人员通过检修通道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可能是列车的某个非管制区域,甚至提前在某个站点下车)。

撤离前确保所有打开的检修口盖板复位,不留明显痕迹。

干扰器、无人机等工具或被带走,或被巧妙藏匿在列车的隐蔽角落(待后续回收或让其随列车到达终点站后被垃圾处理掉)。

后期:

“闪灵”药效消退,乘客逐渐恢复正常,但对关键时间段的记忆出现“空白”。

列车监控系统看似正常,仅有几处短暂、难以解释的“故障”记录。

目标达成,“幽灵”消失无踪,只留下一个谜团。

林语晨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推理过程如同在黑暗中拼图,一块块线索被找到、被尝试拼接,不断推翻、修正,最终形成了一个看似荒诞不经,却又处处符合逻辑和现有证据的完整图景。

沈墨静静地看着那张草图和逻辑链条,久久没有说话。车厢内只剩下空调的低鸣和窗外铁轨的摩擦声。

“光影魔术……”他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眼神复杂,“用科学和训练,制造出近乎魔法的效果。让数百名乘客和先进的监控系统,都变成了他们表演的背景板。”

“是的。”林语晨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明,“这就是他们的作案手法。不是超自然力量,而是精心策划、技术辅助、多点协同下的‘完美犯罪’。”

她看着沈墨:“现在,我们有了‘作案手法’这个骨架。接下来,就是要找到填充这个骨架的‘血肉’——具体的执行者、他们的动机、他们带走的(或者留下的)到底是什么,以及,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或者说,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窗外,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短暂地照亮了林语晨和沈墨凝重而坚毅的脸庞。这场发生在飞驰列车上的“光影魔术”虽然精妙,但只要是魔术,就必然有破绽,有机关。而他们,就是要揭开这层神秘面纱,将隐藏在光影背后的真相,暴露在阳光之下。

调查,才刚刚进入最关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白月光指南【快穿】

宁得岁岁吵

捡到一只助眠人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