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兴洋早有准备,带他快步走过去用手往沙子里一通刨,三两下子就找到了刚刚紧急卧在沙子里的东西。
运气真不错!居然是只梭子蟹!
“这螃蟹好大!”李余看着陶兴洋手里的螃蟹,惊喜极了。
“这叫梭子蟹,你看它的形状,像是织布的梭子,这只是公蟹,算是比较大的了。”
陶兴洋从小在海边长大,后来又一直飘在海上,对海里的一切都熟悉得不行。他把蟹在手里颠一颠重量,应该没有四两,不过这季节,也算还行。
“这种螃蟹值不值钱呀?”
陶兴洋心想,在后来是挺值钱的,现在嘛,不好说。
看着李余跃跃欲试的眼睛,从腰里摸出一根草,手指灵活地翻转几下,这只梭子蟹就被五花大绑着提起来,“诺,给你提着。”
看着小夫郎想要板着脸,却忍不住嘴角上扬的样子,陶兴洋觉得小鱼真是很好哄啊!
李余手里拎着螃蟹,忍不住的欢欣雀跃,他现在再顾不上想别的了,眼睛紧紧盯着沙滩上,绝不放过任何动静。
可惜,他从小是在山里长大的,只在小河沟捉鱼摸虾过,对于金灿灿沙滩上生活的东西没有了解,走了一段路除了空贝壳外一无所获。
陶兴洋就不一样了,他搭眼一看就知道哪里有货,明明是跟在李余后头,不时还硬是能捡到一些“宝贝”。
看到陶兴洋再一次从自己走过的沙滩上挖出一个蛤蜊,李余有点郁闷了。
与生闷气的李余所想得完全不同,陶兴洋并没有因为有了收获沾沾自喜,而是认真思索起自己以后要怎么赚钱。
根据他的观察,这里的海滩上有的海鲜种类,和自己前世老家那边没什么很大的不同,甚至因为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数量还显得多了一些。
熟悉的小生物们让他对未来生活有了很大的信心。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有了这片海,吃饭应该是饿不着,但要想过得好,就难了。
陶兴洋打定主意要在海边多待一会儿再回去,以他的经验马上要涨潮了,村里出海打渔的村民们返程,他正好可以打听打听收成。
于是他从常见的海鲜种类,它们的特征、习性到捕捉技巧开始介绍,把自己所以的经验倾囊而出传授给小夫郎。
“小鱼你看,这种小孔一般都是海鲜留的呼吸孔,底下很可能有贝。遇到之后往下挖,动作一定要快!”
说着他向小夫郎讨了一个捡到的大贝壳,示意小夫郎仔细看自己的动作:先从呼吸孔横着快速铲两下,把表面的沙子铲开,这时已经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下面的壳子了,垂直向下一插一挖,一个漂亮饱满的月亮贝就被他摔在坑边。
“这个贝壳好漂亮,而且不是空的!”李余看着手心的的贝壳,小心抹掉它表面的沙砾,期待地问:“我也想挖!”
陶兴洋笑着把手中的大贝壳递给小夫郎:“没问题,赶海是要多尝试,看,你前面就有一个小孔,这回看你的了!”
李余定睛一看,自己三步前果然有一个小孔,他之前居然看漏了,也不知道这男人的眼怎么这么尖。
李余慢慢走近,心脏竟然紧张得砰砰跳,导致他全然忘了陶兴洋的话对着小孔就是一通乱挖。
“我挖挖挖!”
陶兴洋一看他这架势已经在心里笑开了,还会给自己打气,小夫郎好可爱!
他刚想出声指导,只见李余一通忙活,竟真的挖出了一个月亮贝。
李余把自己的成果捧在手里兴冲冲地给他瞧:“看,我也挖出来一个月贝!”
“不是月贝,是月亮贝,你看它的贝壳,又白又圆,像十五的月亮。”
“奥。”李余翻来覆去欣赏自己挖出来的月亮贝,他的比男人挖出来的更大更圆,嘿嘿。
有了第一个收获,李余更加干劲十足,对于常年在地里刨食的他来说,在海滩上找海鲜就和从地里捡钱一样!
陶兴洋也对小夫郎崇拜的眼神很是受用,加上他成心想多留一会儿,于是更加生动的解说。
“像这种小孔,最好是不要用力挖,不然很有可能挖断。”
“小鱼你看,这种小鼓包下面很有可能是…”
陶兴洋还在兴致勃勃地传授经验,身边的李余突然一抬头后嗖的一下站了起来,急促得唤身边的男人:“阿洋你看!那是什么?”
“你刚才叫我什么?”陶兴洋愣住,被小夫郎这连惊带喜的一声叫得头皮发麻,浑身毛孔都舒展开了。
“哎呀!你快看前面是什么?”李余后知后觉地脸红,他刚刚怎么就顺口叫出来了,是不是太亲密了,他们才刚刚相处了两天呢。
不过自己身边这个男人,李余看着眼前这张欣喜的年轻面孔,确实对他很好。
陶兴洋回过神,让小夫郎站在原地不要动,他自己上前看了看,嚯!沙滩上有一个大坑,里面居然是一条搁浅的海鳗!
海鳗还很有活力,使劲儿翻滚着自己的身子,试图游回大海的怀抱,水花四溅。
陶兴洋粗粗一看,这条海鳗得有一米多长,估摸着有成人手腕粗细。
“靠!这就是所谓的新手福利吗?”
陶兴洋犯愁了,他又不是专程来赶海逮鱼的,根本没有带趁手的工具,这么大个,也没有袋子装啊!
算了算了,只能打死再带回去。
打算好了,陶兴洋冲小夫郎招了招手,站在原地看着奔向自己的小鱼,不由感慨:小鱼这样颠颠地跑过来真的是很可爱啊。
“啊!这是什么?是蛇吗?”李余兴致勃勃赶到往坑里一看,吓了一跳,只见一个黑咕隆咚的大长虫在水里挣扎,张嘴时露出一嘴细密的尖牙。
“小鱼不用怕,这不是蛇,只是长得像蛇而已,它其实叫海鳗,你别碰它就不会咬到你。”
陶兴洋继续补充:“这种鱼肉很厚,用油煎一煎可香。”
好,听到男人这样说,李余这下彻底不怕了,他开始两眼放光地盯着这条大海鳗。
陶兴洋找了根棍子,让小夫郎靠边,对准海鳗的头狠狠往下砸!
噗!噗!
好久没上手,陶兴洋感觉手生不少,两棍子下去,海鳗的头瘪了,鲜红的血丝在水中蔓延开。
这东西很邪性,把头剁下来牙齿还能咬人,他以前在船上吃过这东西的亏。
所以陶兴洋谨慎地又挥了几棒子,反正准备拿回家自己吃,干脆把鳗鱼头砸碎。
鳗鱼长相比较奇怪,前粗后细,头又很小。它是鱼,却没有胸鳍和腹鳍,只能靠全身的肌肉摆动游泳,所以肉厚又紧实。
陶兴洋提着尾巴把它拎起来,嚯,还真不轻,有个**斤重了,他本来想递给小夫郎,转念一想还是自己拎着稳妥些,对身边人哄道:“这种鱼凶得很,我先帮你提着,趁着刚涨潮,你再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搁浅的大鱼。”
李余点头,乖乖地跟在陶兴洋旁边,在一朵朵浪花退下去的时候瞪大眼睛扫视沙滩,只觉得自己两个眼都不够用。
涨潮了,陶兴洋带着小夫郎避开浪花,提着一堆“战利品”遥遥望去,天水相接处陆续出现几个小黑点。
“哎呀,这不是阿洋吗?你咋跑这海边来了!”一个胖大婶先看见了陶兴洋,立马叫嚷起来。
陶兴洋看来了人,赶紧戳戳小夫郎。
李余心神还沉在赶海丰收的喜悦里,被陶兴洋怼两下缓过神来,才想起他刚说的离魂症这回事,忙给他小声提示。
“吉婶子好,大娘好。”
陶兴洋依样学着问好,冲他们笑了笑。
“哎呦,怎么提这么大一条鱼,这是从哪捉的?”吉婶子眼睛直勾勾盯着李余和陶兴洋手上的鱼。
“阿洋,你娘刚还在找你呢,你身子没好全,赶紧回家去吧!”
说这话的是个瘦高的哥儿,叫王秀春,他和陶兴洋的娘王秀水是表亲,又嫁到同一个村里,平时关系很要好,看陶兴洋现在这样子,语气熟稔又难免担忧。
“大娘说的是,在家躺了两天,就想让小鱼带我出来走一走,马上回去。”陶兴洋嘴上应着,眼却盯着沙滩上回来的人。
村里人用的渔船比小时家里的还要简陋,并且只能靠人力驱动,顶多能行二十海里。
村里人正往下搬鱼获,两个婶子看到自己家的船回来,也顾不上跟他俩说话,她们是来给家里的男人帮忙的。
“阿洋哥!你身体好些了?”一个年轻人下了船,一抬头看见陶兴洋远远地喊了一句,身边同伴看见后脸上一变,拽拽他低头说了些什么。
陶兴洋眼睛一亮,冲他招了招手,他正愁没处打听消息呢。
跑近了他才看到,来的人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个头不高,长相挺憨厚看样子应该是他关系挺要好的小伙伴。
他先跟人介绍一遍李鱼,说这是他的夫郎,等小伙子抓抓脑袋喊了一声哥夫,又跟人聊天:“你们今天回来的好早啊!”
“这几天天明后起风,我们不敢行远,今天只捞了四网,一开始还行,打了两网石首鱼,还有几只波浪,后来只有些杂鱼。”
没等陶兴洋仔细追问,这小伙子又说:“我那网还捞到几只海黄瓜,我去拿给你。”说完就要跑回去拿。
陶兴洋被他嘴里冒出来的鱼名搞懵了,石首鱼是什么鱼?波浪?是巴浪鱼吗?至于海黄瓜他倒是知道,是海参。
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是搞不清楚的,陶兴洋一把抓住眼前人的胳膊,张嘴露出一个诚恳的微笑:“多谢你惦记着我,不过不急,你先忙,等忙完了中午到我家来吃饭,咱们也聚一聚。”
“对对,你肯定累了,先回去歇着,我先去帮石头抬东西,下午再和他一起去找你玩儿。”
陶兴洋让他一定要来家里吃饭,小伙子推拖半天,终于答应下来,于是两人暂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搁浅大海鳗 小伙伴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