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相依之后,又过了两日。朝堂上对包拯的攻讦愈演愈烈,甚至隐隐有牵连八贤王“举荐不力”的苗头。太后那边也几次派人来问询进展,言语间施压之意明显。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
赵祯看着案头新送来的几份密报,脸色深沉。一份是暗卫查探的进展,那个引路太监如同人间蒸发,线索几近中断;另一份则是关于朝中几位官员近日异常频繁的私下联络;还有一份,来自边境,提及辽国使团不日即将抵达汴京。
多事之秋。
他揉了揉眉心,对肃立一旁的包拯和八贤王沉声道:“包卿,展昭之事,朕交你暗中继续调查,不必受朝堂言论干扰,一应所需,可暗中调动皇城司部分人手。朕要的是真相,越快越好。”
“臣,遵旨!”包拯精神一振,皇上将此案暗查之权明确交予他,便是最大的信任与支持。
“八皇叔,”赵祯看向八贤王,“朝中那些鼓噪之人,劳您多费心盯着,看看他们背后,到底是谁在煽风点火。辽国使团将至,朕不希望内部先乱起来。”
“老臣明白。”八贤王颔首。
待包拯与八贤王领命退下后,赵祯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跳跃的烛火,陷入沉思。展昭必须尽快摆脱嫌疑,否则不仅他本人毁了,开封府也可能倒下,更会在辽使面前显露大宋内部不和。
内门无声开启,轩辕天一走了进来,依旧是那身夺目的红衣。
“怎么,还没有头绪?”她走到他对面坐下,自行倒了杯茶。
赵祯抬眸看她,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去看过展昭了?”
“嗯。”轩辕天一抿了口茶,“看着他喝了几口闷酒,开解了一下。”
“他情况如何?”
“比你想的要坚强。”轩辕天一放下茶杯,目光清明地看着他,“但再坚强的人,也扛不住无止境的污蔑和拖延。我们必须尽快破局。”
赵祯与她对视,彼此眼中都看到了相同的决心和权衡。
“朝堂上的压力,朕还能顶一阵。但太后那边,还有即将到来的辽使……时间不多了。”赵祯缓缓道,“暗查需要时间,而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所以,需要一条捷径。”轩辕天一接口道,语气平静无波,“一条能立刻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让所有针对他的污蔑不攻自破的捷径。”
御书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两人同样冷静而深邃的眼眸。
赵祯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他明白她指的是什么。这个念头,在他决定禁足展昭而非下狱时,就已在他脑海中盘旋。这是最快、最有效,也是……最彻底的方法。
“你想好了?”他问,声音听不出情绪。
“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对他、对开封府、对你稳定朝局,最有利的选择。”轩辕天一回答得没有一丝犹豫,“毕竟,”她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我轩辕天一的人,怎可容他人随意污蔑糟践?”
赵祯深深地看着她,看到了她眼中的决绝,也看到了那决绝之下,或许连她自己都未曾完全明晰的、对展昭的维护与情愫。他心中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释然,有苦涩,更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作为帝王,他做出了最有利的选择;作为……朋友,或许他也成全了某种注定。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帝王的清明与决断:
“好。朕……即刻拟旨。”
轩辕天一离开御书房后,赵祯独自立于窗前良久。暮色渐沉,将他的身影拉得细长,映在冰冷的光滑金砖上,更显孤寂。最终,所有的情绪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消散在渐浓的夜色里。
他转身回到龙案后,神情已恢复成一派帝王的沉静威仪。
“许遥。”
“老奴在。”内侍监许遥悄无声息地近前,躬身听命。
“研墨。”
“是。”
上好的松烟墨在端砚中化开,氤氲出沉凝的香气。赵祯铺开明黄绢帛,提起朱笔,略一沉吟,笔走龙蛇。字迹遒劲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诏曰:朕闻乾坤合德,家室乃睦,阴阳和畅,邦国以宁。今有开封府四品带刀护卫展昭,忠勇贯日,义薄云天,屡立奇功,堪为栋梁。轩辕氏天一,系出名门,秉性端淑,慧智兰心,更于国多有裨益。二人年岁相适,品貌相称,实乃天作之合。朕躬承天命,抚驭万方,乐见良缘,特赐婚二人,择吉日完婚。允文允武,共效于飞;宜室宜家,同彰懿范。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
搁下笔,取出传国玉玺,郑重落下。鲜红的玺印,如同烙印,将这桩牵扯着君臣、江湖、情谊与政治的婚姻,定格在历史的卷轴上。
“即刻宣旨。晓谕六部,通传京畿各衙门,昭告天下。”赵祯的声音平稳无波。
“老奴,遵旨。”许遥双手接过那卷沉甸甸的绢帛,躬身退出。他低垂的眼帘下,目光微闪,深知这道圣旨将在汴京掀起怎样的波澜。
圣旨抵达开封府时,展昭正在院中练剑。虽被禁足,他并未荒废武艺,巨阙剑光霍霍,带着破空之声,仿佛欲将心中郁结尽数斩断。
“圣旨到——展昭接旨——”
内侍尖细的嗓音打破了庭院的宁静。展昭收势,还剑入鞘,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袍,快步走向前厅。
包拯、公孙策以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都已聚在前厅,面色凝重中带着一丝期待。
展昭撩袍跪地,垂首聆听。当内侍用那特有的腔调,将圣旨内容一字一句宣读出来时,他感觉自己的心跳似乎停滞了一瞬,随即又沉重地鼓动起来。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却又仿佛隔着一层纱,不那么真实。
“……特赐婚二人,择吉日完婚。钦此。”
“臣……展昭,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双手接过那卷明黄的绢帛,只觉得入手冰凉,重若千钧。
传旨太监脸上堆起笑容:“展护卫,恭喜了!皇上隆恩,您与轩辕家主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咱家这就回去复命了。”
送走传旨太监,前厅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王朝马汉等人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纷纷上前道贺:“展大人,这下可好了!”“恭喜展大人!”
公孙策捋着胡须,眼中带着欣慰,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看向包拯,包拯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展昭身上。
展昭站起身,手中紧握着圣旨,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反而眉头微蹙,眼神复杂地望着厅外喧嚣过后寂静的庭院。
“展护卫,”包拯走上前,声音沉稳,“陛下此举,意在破局。天一……她应下了,便是认可。你莫要多想。”
展昭转身,对着包拯深深一揖:“大人,展昭明白陛下维护之意,亦感念天一……援手之德。只是……”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此桩婚事,起因终究是展昭行事不慎,落入圈套,累及陛下与天一不得不以此法平息事端。展昭……心中有愧。”
展昭清醒地认识到,这桩婚姻是帝王权衡利弊后,为迅速稳定朝局、保全自己所采取的非常手段。而轩辕天一,在他想来,多半是出于对赵祯请求的应允,或是为了顾全大局,而非她本人真心所愿。他见识过她的骄傲与洒脱,怎会相信她甘心被一纸婚约束缚,尤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