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风雨江山情 > 第82章 姜雅执意嫁东宫

第82章 姜雅执意嫁东宫

姜雅话音方落,整个庆丰殿,仿佛被施了定身咒般凝固。就在这死寂之中,一声刺耳的"哐当"骤然炸响——

众人惊惶回首,只见太孙席前金樽倾覆,琼浆玉液正顺着案几边缘滴滴答答地坠落。

庭佑僵坐在原地,素来温润如玉的面容,此刻血色尽褪,薄唇微张却发不出半点声响。

这一声脆响,在寂静的大殿里久久回荡,衬得满室锦绣愈发诡谲。

鎏金兽首,香炉吐出的青烟在空中扭曲变形,仿佛连熏香,都感知到了这令人窒息的氛围。

几位年迈的宗亲,不约而同地攥紧了手中念珠,而年轻的皇子们,皇孙们则互相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

庭佑终于回过神来,仓皇起身时,衣摆又带翻了银箸。

那"叮铃"落地的声响,恰似他此刻七零八落的心绪。

庭佑被身旁太子轻轻一碰,这才如梦初醒。

庭佑强自稳住发颤的指尖,起身行至殿中,朝皇帝深深一揖,明黄蟒袍下,摆在地毯上扫过一道仓促的弧线。

转身面向姜雅时,庭佑刻意避开她灼人的目光,只盯着她衣襟上那枚双鱼玉佩。

"公主厚爱,本宫惶恐。祭祖途中,不过匆匆一面,实在算不得相识..."

庭佑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化作一声叹息。

殿内烛火,将庭佑苍白的脸色,映得忽明忽暗,额角沁出的冷汗在灯下闪着细碎的光。

"本宫资质平庸,远不及十七叔文武双全。"

说着向十七皇子方向拱手,宽大的袖摆掩住了发抖的指尖。

"更何况..."庭佑忽然抬眸,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天下皆知,本宫,已有正妻宋氏,良人又刚产下长子,且有美人立位份。实在不敢委屈公主。"

最后几个字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庭佑垂首盯着地毯上的缠枝莲纹,仿佛那繁复的花样里藏着救命的答案。

庭佑知道自己,触怒皇祖父,可比起身份败露、东宫倾覆的后果,这点风险又算得了什么?

庭佑脑中轰然作响,指尖深深掐入掌心。东宫与异国联姻?

这简直是自取灭亡!

皇祖父,本就对父亲忌惮颇深,若再与姜国势力牵扯,只怕明日东宫,就要被安上个"里通外国"的罪名。

更可怕的是——庭佑下意识抚上自己的咽喉。那里本该有的喉结,被二十年来精心调制的药汤永远抑制着。

宽大朝服下,束紧的绢帛,此刻仿佛化作绞索般令自己窒息。

若真娶了这位公主,洞房花烛夜,便是东宫倾覆之时!

冷汗顺着脊背蜿蜒而下。

庭佑看着殿中,跪得笔直的姜雅,忽然觉得那抹身影,就像一柄悬在东宫头顶的利剑。

庭佑必须拒绝,可该如何拒绝,才能不引起怀疑?电光火石间,无数念头在脑中碰撞,却寻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孙儿,不可娶姜国公主,望皇爷爷应允..."

庭佑艰难开口,声音哑得不成样子。

殿内无数道目光如芒在背,而龙座上那道视线最是灼人——那是能焚尽一切秘密的帝王之怒。

皇帝依旧沉默如山,高踞龙座之上,深邃的目光在庭佑与姜雅之间来回巡视,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轻叩着鎏金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

姜雅听罢庭佑的推拒之词,眸中闪过一丝了悟。

他先是撇清,与自己的关系,继而抬高十七皇子,最后才提及已有婚配——这番应对虽滴水不漏,却恰恰暴露了,他如履薄冰的处境。

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权衡过的棋子,既要婉拒联姻,又不能触怒天威。

她望着庭佑低垂的眉眼,心中暗叹。

这深宫中的太孙,活得比囚徒。还要战战兢兢。

可转念一想,姜雅眼中又燃起灼灼光华。

若他,肯娶自己这个姜国长公主,来日在吴朝政坛上,至少多一份倚仗。

她可是太子胞妹,手握重兵的,姜国嫡长公主!这般想着,她忽然抬眸直视庭佑,朱唇轻启:

"太孙殿下,何必自谦?祭祖途中的惊鸿一瞥,已让雅儿,见识到殿下的仁厚之心。至于婚配..."

她忽然转向龙座,深深一拜。

"雅儿愿与宋良娣姐妹相称,共侍一夫。"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震得满殿哗然。

皇帝叩击扶手的手指,骤然停住,而庭佑猛地抬头,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惊惶。

姜雅唇角噙着浅笑,声音却字字如刀:"三年前,父兄便将雅儿,许给殿下,可惜当时,年幼无知。后来有幸得见太孙真容——"她眼波流转。

"果然是龙章凤姿,令雅儿倾心难忘。"

她忽然转向龙座,广袖如云般铺展:

"方才,皇上金口玉言,许诺,不论雅儿看上哪位皇子皇孙,都会成全。莫非..."

尾音微微上扬,"太孙殿下,要因一己之私,让皇上失信于天下?"

庭佑不用抬眼,也能感受到龙座上,投来的冰冷视线。姜雅这番话,句句都戳在帝王,最在意的颜面上。

庭佑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应下这门亲事,东宫与异国联姻,必会招致皇祖父更深的猜忌;可若当场拒婚,便是让九五之尊颜面扫地...

思索之后,庭佑还是开了口。

庭佑深吸一口气,衣袖下的手指微微蜷紧,随即展颜一笑:

"公主谬赞了。若论样貌俊逸——"庭佑环视殿内,目光最终落在十七皇子身上。

"在座诸位,叔伯兄弟,皆承皇祖父天颜,尤其十七皇叔最肖圣颜,风姿更胜庭佑百倍。"

庭佑的声音渐渐流畅,仿佛找到了一线生机。

转身向十七皇子方向伸手作引,宽大的袖摆在空中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

"十七叔,不仅容貌出众,今日诗会夺魁、武试称雄,才情更是举世无双。"

庭佑边说边走向十七皇子席前,躬身作揖,"皇叔,请——"

这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既将烫手山芋抛给了十七皇子,又全了皇帝颜面。

庭佑低垂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既然姜雅步步紧逼,不如将这"天作之合"的名头坐实了去。

十七皇子猝不及防被点名,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而龙座上的皇帝,指尖终于停止了敲击,眼底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庭佑伏地叩首,额头紧贴冰凉的金砖地面,声音清朗:

"启禀皇祖父,孙儿以为,姜国公主与十七叔实乃天作之合,堪称佳偶天成。恳请皇祖父,成全这桩美事。"

话音刚落,二皇子立即离席而出:"儿臣附议!十七弟与公主确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他眼角余光,扫过脸色发青的十七皇子,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见的冷笑。

紧接着,四皇子一系的官员纷纷出列。一时间殿内朱紫满庭,附和之声此起彼伏。

那些暗藏心思的皇子们,各怀鬼胎——若让太孙娶了姜国长公主,东宫便如虎添翼,日后更难撼动。

而几位年轻皇孙,嘴上说着恭贺之词,眼中却闪烁着嫉妒的火光,恨不得将那异国美人据为己有。

转眼间,殿内竟有十之**的朝臣,跪地请命。鎏金柱上盘绕的蛟龙在烛火映照下张牙舞爪,仿佛也在嘲弄这荒唐的一幕。

皇帝眯起眼睛,看着伏了一地的臣子,又瞥向始终沉默的太子。

皇帝眼底寒光乍现。

姜雅那句"二女共侍一夫"像把淬毒的匕首,直刺他最深的心病。

眼角余光里,太子仍端坐,如泥塑木雕,连衣袂都不曾晃动半分。

老皇帝盯着太子父子,低垂的后颈想。

这江山社稷的恶人,终究要朕来做——待掘出背后所有暗桩势力,后继之君,才能坐稳这龙椅。

藏在袖中的手微微攥紧。

这盘棋,他必须,要下得滴水不漏——明面上要继续打压东宫,让那些暗处的势力,放松警惕;背地里,却要借机,将那些觊觎储位的逆臣一网打尽。至于史书工笔...

姜雅公主。这番求嫁东宫的举动,无异于将太子父子,置于风口浪尖。朝中那些虎视眈眈的势力,怕是早已暗中窥伺多时。

若让东宫与姜国联姻,那些潜伏在暗处的毒蛇,只怕会群起而攻之。

二皇子见殿内气氛凝滞,当即整了整衣冠出列,朝皇帝深深一揖: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佑儿所言极是。"他声音清朗,眼角余光却暗中观察着皇帝的神色。

"佑儿虽贵为太孙,终究是孙辈。

姜国公主乃姜皇掌上明珠,若下嫁皇孙,恐有损两国邦交。"

说着他转向十七皇子方向,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赞叹之色:"

反观十七弟,不仅早已封王,更是父皇膝下难得的英才。与公主年貌相当,又尚未婚配,实乃天作之合。"

他忽然跪地叩首,玉簪上的明珠在额前轻晃:

"儿臣恳请,父皇成全这桩美事,既全了两国情谊,也不负公主一片真心。"

这番话说的滴水不漏,既抬高了十七皇子,又暗指太孙配不上公主尊贵。二皇子垂首时嘴角微勾——只要能把姜国势力,从东宫引开,这盘棋就还有得下。

二皇子这番话表面冠冕堂皇,字字句句都是在为两国邦交考量。

可听在太子齐昌标耳中,却如毒针般刺耳——这不就是在明晃晃地暗示,自己这个太子嫡子、一国太孙,竟还不如,一个宫娥所出的十七皇子尊贵么?

太子面上不显,执盏的手指却微微发紧。

更令他心惊的是,二皇子这番话,看似在为十七皇子说项,实则句句都在戳皇帝的逆鳞。

什么"太孙终究是孙辈?"

什么"恐有损两国邦交"。

分明是在提醒皇帝:若让佑儿,娶了姜国公主,东宫势力必将如虎添翼。到时候若他们父子真有异心...

太子余光瞥见,皇帝骤然阴沉的面色,心中寒意更甚。

二弟,这是要把东宫往火坑里推啊!

若真逼得佑儿娶了姜国公主,以父皇多疑的性子,佑儿日后还能有安稳日子过?

思及此,太子看向二皇子的眼神愈发冰冷。这个二弟,表面兄友弟恭,内里却是恨不得,将东宫置于死地。

鎏金酒盏映出他眼底一闪而过的杀意,转瞬又归于平静。

皇帝眯起锐利的眼眸,目光如刀锋般扫过殿中众人。

二皇子那番话中暗藏的机锋,他岂会听不出来?但更让他心惊的是其中隐含的危机。

若让庭佑娶了姜雅,东宫便如虎添翼。

即便太子父子眼下安分,谁又能保证他日不会借姜国之力谋逆?

即便他们当真没有反心,待自己百年之后,姜国公主作为太孙正妃,甚至太子正妃,乃至皇后,吴国朝政机密,岂不尽在姜国掌握之中?

若他们诞下子嗣,姜国必定倾力扶持,届时吴国江山,恐怕就要改姓易主了!

思及此,皇帝指节在龙椅上掐得发白。庭佑在民间声望日隆,这些他都心知肚明。

"呵..."皇帝喉间溢出一声冷笑。什么安分守己,不过是蛰伏待机罢了。这桩婚事,无论如何都不能成全!

皇帝指节轻叩龙椅,目光掠过庭佑。

想起自己为庭佑准备的婚事。

这门亲事表面看是对东宫的轻视——堂堂太孙竟只娶了个翰林院编修之女。可谁又知晓,那看似清贫的宋家,早在十五年前就是他布下的一枚暗棋?

宋谷从七品编修一路升迁至礼部侍郎乃至以后中丞,每一步都是他暗中推动。

就皇帝唇角泛起一丝冷笑,看着太子父子对宋家日渐倚重,却不知这宋府上下,连洒扫婆子都是他亲自挑选的暗卫。

这步棋埋了十五年,为的就是今日——既能监视东宫动向,又能让那些蠢蠢欲动的逆臣放松警惕。

皇帝沉吟片刻,面上浮现出慈爱的神色,缓缓开口:"公主啊,朕明白你对佑儿的心意。只是..."

他目光扫过庭佑,又落在姜雅身上。"

婚姻大事讲究两情相悦。

佑儿这孩子重情,早已娶了正妻宋氏,又新得了双生子,而且另,令有女子得孕。

若公主执意下嫁,岂不委屈了金枝玉叶之躯?"

他话锋一转,指向十七皇子:

"倒是朕的十七子,不仅才貌双全,更已封亲王爵位。与公主正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公主不妨再考虑考虑?"

姜雅将方才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皇帝眼中闪过的忌惮,二皇子暗藏的算计,太子父子隐忍的无奈,她都看得分明。

这朝堂之上,东宫之势已是风雨飘摇。

她忽然盈盈下拜,广袖如云般铺展:

"伯父容禀。"

抬起头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雅儿深知,太孙已有家室,但正,因见识过太孙待妻儿的深情,才更知,他是个值得托付之人。雅儿不才,愿效仿娥皇女英,与宋良娣姐妹相称。"

这番话掷地有声,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姜雅知道自己在挑战皇帝的底线,但她更清楚——若此时退缩,东宫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姜雅缓缓起身,裙裾如水纹般铺展。她抬眸直视龙座,声音清越如碎玉:

"雅儿虽为女流,也知不该强人所难。只是..."

她唇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苦笑。

"天赐良缘,岂能再错?太孙殿下,既已因良娣照顾不周,导致其落水,良娣又无所出,与之和离,正妻之位空悬。三年前错过一次,今日上天既给雅儿这个机会..."

她忽然跪地行大礼,鬓边步摇纹丝不动:"皇上金口玉言,许诺要为雅儿了却心事。莫非..."

尾音微微上扬。

"要失信于我这小小女子么?"

殿内死寂,唯有烛火噼啪作响。姜雅广袖中的手指微微蜷起:

"今日殿中皆是皇族贵胄,话自然传不出去。只是..."

她眼波流转,扫过身后几位姜国使臣。

"雅儿身边这些护卫大臣,就难保不会将今日之事,一五一十禀告父皇与皇兄了。"

这话说得绵里藏针。皇帝面色陡沉,指节在龙椅上掐出青白。

姜雅却已再次俯首:"两国虽相隔千里,但若让父皇知晓雅儿受此委屈...何况世间多的是好事之徒,若传出什么有损皇上圣明的流言..."

她将"圣明"二字咬得极轻,却像一柄软刀,直刺帝王最在意的名声。鎏金香炉青烟袅袅,掩不住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

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指节已然攥得发白,手背上青筋暴起。他强压下胸中翻涌的怒火,嘴角扯出一抹僵硬的笑意:

"公主怕是有所误会。"

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当日佑儿落水,朕与皇后不过治了宋良娣一个照顾不周之罪,仅罚她禁足思过罢了。"

他目光如刀扫过庭佑,

“况且他们成婚方才一年,何来无所出之说?这宫里头谁不知道..."

皇帝突然抬高声调,震得梁尘簌簌落下:

"佑儿与宋良娣鹣鲽情深!连皇后都时常夸赞宋氏贤惠。"

他猛地指向满殿臣子,"公主若不信,大可随便问问在场诸位!"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却让殿内温度骤降。老皇帝胸口剧烈起伏,龙袍下的双腿因方才暗自捶打而隐隐作痛。他死死盯着姜雅,眼中怒火几乎要化为实质——这个异国公主,竟敢在满朝文武面前威胁于他!

而庭佑此刻面色惨白,宽袖中的手不住颤抖。皇帝这番"鹣鲽情深"的说辞,分明是将宋语晴架在火上烤。

皇帝眼底暗流涌动,指节在龙椅扶手上掐出深深的凹痕。东宫嫡脉若混入异国血统。

这江山社稷迟早要改姓——姜国那些虎视眈眈的宗亲,岂会放过这个插手吴国内政的天赐良机?

他余光扫过庭佑苍白的脸色,心中冷笑更甚。

一个流着姜国血脉的皇嗣,将来登基后究竟会听命于吴国宗庙,还是倒向姜国皇室?

老皇帝仿佛已经看到数十年后,姜国大军以"辅佐外甥"之名长驱直入的场景。

"绝不能让姜国血脉污染龙种..."皇帝在心底森然道。

这些年他故意纵容二皇子一党打压东宫,就是要把太子父子逼到绝境,好让那些潜伏的势力全部浮出水面。

没想到姜国竟想趁机将长公主塞进东宫——这步棋,他宁可撕破脸也要拦下!

袖中的密旨已被冷汗浸湿。若真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老皇帝阴鸷的目光掠过庭佑脖颈。这江山,宁可传给庸碌某位皇子,也绝不容许异国势力染指半分!

姜雅眸光流转,走到庭佑身边的庭逸之间略作停顿。

庭逸那副浓眉大眼的忠厚模样,任谁看了都会心生信赖,可她却莫名觉得不适——或许是因知晓他曾假借醋意,将庭佑与宋语晴独锁一夜的往事。

她款步走向庭佑,裙裾拂过猩红地衣时带起细微的沙响。

这个选择让满殿哗然——放着主动示好的庭逸不问,偏要为难始终回避的太孙。

"太孙殿下。"姜雅在庭佑席前三步站定,广袖上的金线鸾鸟在烛火下熠熠生辉

姜雅细细打量着,这位传闻中温润如玉的太孙。

庭佑面上虽波澜不惊,端得是一派从容,可姜雅敏锐地,捕捉到庭佑眼底一闪而过的慌乱,以及那白玉般的脸颊上,泛起的一抹几不可察的薄红。

"原来他也会害羞..."姜雅心中暗自称奇。

两人距离不过咫尺,她嗅到庭佑身上清冽的松墨气息,混着淡淡的药香,格外好闻。

日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他精致的五官上投下细碎光影,更衬得他眉目如画。

看得入神时,忽闻庭佑轻咳一声:

"公主这般盯着庭佑,莫非是,我脸上长出花来了?"

他语气温润,却带着几分促狭。

殿中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轻笑,姜雅这才惊觉自己竟看得失神,耳根不由微微发热。

姜雅被庭佑当众调侃,脸颊顿时飞起一抹薄红。

她贵为一国公主,自幼金尊玉贵,何曾被人这般戏弄过?

可奇怪的是,心中竟生不起半分恼怒,反而隐隐泛起一丝钦佩——在这满殿虎视眈眈的目光下,他还能,如此镇定自若地与自己周旋,甚至不惜,当众让她难堪,也要撇清关系。

她凝视着,庭佑温润如玉的侧颜,忽然读懂了他眼底那抹深藏的疲惫。

这看似云淡风轻的应对背后,不知经历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暗涌。

在这危机四伏的吴国深宫,他就像,走在万丈悬崖边的独行者,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想到这里,姜雅心头莫名一软,竟生出几分疼惜来。

她鬼使神差地伸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轻轻抚平庭佑衣袖上的一道褶皱。这个突如其来的亲昵举动,让满殿哗然,更让庭佑浑身一僵。

姜雅凝视着,眼前这个清瘦苍白的太孙殿下,心中泛起阵阵酸楚。

他单薄的肩头,是如何扛起整个东宫的重担?

那宽大朝服下嶙峋的骨骼,究竟承受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压力?

姜雅余光扫过殿内

沉默如谜的太子父亲?

虎视眈眈的诸位皇叔?

猜忌多疑的皇帝祖父?

还有那些表面亲热,背后捅刀的堂兄弟们...这偌大的东宫,一直来竟是他一人在孤军奋战。

三年前听闻的"体弱多病""庸碌无能"的传言,如今想来,怕都是他精心编织的保命符。

就像此刻,他故意当众给她难堪,不也是另一种自保的手段吗?

姜雅忽然觉得胸口发闷。

她不明白,为何会对一个敌国皇孙,生出这般怜惜——或许是他强撑从容时眼角的那抹疲惫。

又或许...是看到了那个和自己一样,被命运推着走的灵魂。

又或则是……

姜雅恍惚间又忆起祭祖途中的点滴——

庭佑为她挡雨时,不着痕迹地保持着距离,论诗谈文时真诚谦和的目光,还有她假装扭伤脚踝时,他宁可解下外袍,垫在石阶上也不愿越礼搀扶的君子之风。

这些记忆如走马灯般掠过心头,又定格在那日偶遇宋语晴时的场景。

太孙望向妻子的眼神,温柔得能让冰雪消融。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妻子上马车,连车帘都要亲手为她撩好...

姜雅忽然攥紧了衣袖。

就是这样的他——对陌生女子以礼相待,对挚爱之人倾尽温柔,在诡谲朝堂中独自周旋却始终守住本心的他,让她下定决心:此生非君不嫁!

哪怕要与整个吴国皇室为敌,哪怕要放下公主尊严甘为侧室。

她抬眸望,她绝不会再让天赐良缘从指缝溜走。

姜雅迎着满殿震惊的目光,缓缓抬起下颌。鎏金步摇在鬓边轻颤,却压不住她眼中灼灼的决意。

"雅儿心意已决。"她声音清越,字字掷地有声,"若不能为太孙正妃..."

广袖中的手指掐入掌心,"甘为侧室!"

这句话如惊雷炸响,震得满朝文武哗然。一国长公主竟自请为妾,简直是闻所未闻!

皇帝的脸色瞬间铁青,二皇子手中的玉盏"啪"地摔得粉碎。

姜雅却只凝视着庭佑骤然苍白的脸。

"请吴皇成全。"

她忽然撩起华贵的裙摆,当着满朝朱紫跪了下去。金线刺绣的裙裾铺展在地,宛如一朵盛放的牡丹。

为了这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她愿意赌上公主尊严,与整个吴国皇室对抗到底。

太子齐昌标,突然从席间霍然起身,玄色蟒袍在烛火下泛着冷冽的光。

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殿中,宽大的衣袖带起一阵凛冽的风。

"此事绝无可能!"

他的声音如金玉相击,震得满殿烛火都为之一颤。素来温润的太子,此刻眉宇间尽是肃杀之气,连皇帝都不由坐直了身子。

"犬子资质平庸,实在配不上公主金枝玉叶。"

太子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钉入木板的铁钉,"更何况——"

他忽然转向庭佑,眼中闪过只有父子二人才能读懂的深意:"佑儿,早已心有所属。本宫身为人父,断不能,让他负了真心。"

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连皇帝都微微变色。

太子向来恭顺,何曾有过这般强硬姿态?

只有庭佑明白,父亲这是在用最决绝的方式,保护自己的秘密——那个关乎东宫存亡,关乎数百条人命的惊天秘密。他非他,而是她

姜雅怔在原地,看着太子如山岳般,挡在庭佑身前的背影。

她忽然意识到,这桩婚事背后,似乎藏着比政治博弈更深的隐情...

皇帝眼见殿内气氛剑拔弩张,群臣神色各异,深知再僵持下去恐损皇家威仪。他忽然抚掌大笑,声如洪钟:

"哈哈哈,今日原是家宴,倒让公主见笑了。"

笑声中,眼底却一片冰冷,"此事关乎,两国邦交,更需国师占卜吉凶..."

他刻意在"国师"二字上加重语气,满朝文武顿时噤若寒蝉。

国师闭关修炼已三月有余,这分明是要将此事无限期搁置。

"待国师出关,再议不迟。"

姜雅攥紧了袖中的密信——那是国师早已暗中递来的批文,上书"天作之合"四个朱砂大字。

她抬眸望向被太子牢牢护在身后的庭佑,忽然明白了皇帝这番安排的深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2章 姜雅执意嫁东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