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风自东方来 > 第40章 第 40 章

第40章 第 40 章

在灵枢院,一位名叫阿土的年轻弟子,正面对着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失败,也上了科学传承中最重要的一课。

他严格按照晚晚导师公布的《最佳补气丹参数手册》操作,分毫不差。然而到了成丹时刻——

“嘭!”

丹炉内一声闷响,炉盖漆黑,药材尽毁。

“我明明完全按照标准做的啊!”阿土看着记录本上精确的数据,委屈得快哭出来。

一位路过的老牌炼丹师检查后,一语道破天机:“小子,你这丹炉是‘紫铜炉’,导热快。晚晚的数据是基于‘青玉炉’得出的。原理是死的,应用是活的。你得考虑‘变量’!”

阿土的失败,瞬间点醒了所有人。科学之道,绝非机械的复制,而是对原理的深刻理解与对现实变量的灵活应用。

这件事被迅速编入《初级丹道常见误区手册》,成为科学院内部警示“教条主义”的经典案例。

类似的情况在各院系初露苗头:有弟子死板套用战术模型反被“乱拳”打败;有体修因僵硬追求数据角度而被扫倒……这些小小的挫折,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科学传承中最危险的陷阱。

在月末的总结会上,云芷聆听了所有报告。她没有指责任何人的失败,而是走到台前,对全体师生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数据与模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尺规,它们能描绘规律,却无法替代思考本身。”

她的声音清晰而平和,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们建立科学院,最终目的,不是要培养出一批‘标准答案’的复制者。恰恰相反,我们要教会你们的,是如何思考——是如何在理解原理之后,勇敢地打破思维的桎梏,去面对真实世界中无穷无尽的‘变量’。”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荡开,重塑了许多弟子对于“科学”二字的理解。而真正的惊喜,正来自于那些真正学会了思考的年轻人。随着招生范围扩大,一批新生代弟子开始展现出远超预期的洞察力与创造力。其中,最耀眼的两颗新星,是李浩与云凡。

李浩,出身寒门,资质平平,却有一双能“看穿数据”的眼睛。他仿佛天生就能在庞杂的数据流中,嗅到那些被平均值掩盖的“异常值”。

一次战术课上,当林云展示那条光滑的“最优灵力输出模型”时,李浩举手提问:“林院长,这个‘标准’,是基于多少样本得出的?”

“三百名筑基期以上弟子的平均值。”

“那……有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李浩追问,并随即调出了他私下分析的大量训练数据,“我发现有十七名弟子在接近‘标准曲线’时,经脉损耗率显著上升。他们不是‘练得不够’,而是‘身体不允许’。”他目光灼灼,“所以,我们追求的,是‘统一标准’,还是‘个性化最优’?”

林云深受震撼。当晚,战研院紧急启动“个性化战斗模型”项目,李浩被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

三个月后,系统成功为每位弟子生成专属训练方案。一名原本被认为“天赋不足”的女弟子,依此调整后,战力惊人地提升了四成。

林云感慨道:“我原以为我在教他们科学,现在才明白——是他们在教我,如何更科学地教人。”

年仅十六的云凡,沉默寡言,却拥有一种近乎“通感”的直觉。他能从赵磊的发力图中看到灵力的流动,从晚晚的经络成像中看到阵法的脉络。

当他提出按“斐波那契螺旋”重排聚灵阵节点时,苏晴震惊于其效果。云凡的解释简单却震撼:“我看了赵磊师兄的‘肌体发力图’,力量要顺,灵力也该顺。我又看了晚晚师姐的‘经络成像’,人体经络也是螺旋结构……所以,阵法为何不能像生命一样生长?”

这句话,如惊雷劈开了苏晴固有的认知壁垒。她忽然明白,学科的划分只是方便教学,而大道至理,本就相通。

云凡随后提出“阵法仿生学”概念:学习植物根系分布,设计“自适应地脉汲取阵”;模仿蜂巢结构,建造“高效储灵晶格”;甚至参考人体免疫系统,构建“可进化防御阵列”。

苏晴如获至宝,立即将他列为“阵法革新计划”的核心成员。

一次深夜,云凡突然闯入苏晴静室,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师姐,我在想……如果阵法能‘学习’,它能不能……有自己的‘意识’?”

“你是说,让阵灵不再只是执行命令,而是能自主决策?”

“对!”云凡激动地展开沙盘,“我们可以给它‘奖励函数’——比如,灵力损耗最小、防御效率最高。让它自己摸索最优解!”

苏晴凝视沙盘良久,将这个大胆的设想记录在《阵法革新日录》中,并征得云芷同意后,为云凡设立了专门的研究项目,同时布下三重防护阵以防不测。

科学之道,终要落地,惠及苍生。

青岚宗以北八百里,赤地千里,河床干裂。王家村的老村长王老栓,蹲在田埂上,抚过枯黄的禾苗,眼中泪水无声滑落。

林云率弟子御剑而至。地脉探测仪玉光扫过,地下潜流显现。三十六块“聚灵枢”依数据埋下,“灵能净水阵”随之启动。

法诀轻掐,核心阵眼湛蓝晶石亮起。干涸河床深处,汩汩水声——清泉破土而出,顺着灵渠奔流!

“水!出水了!”

村民喜极而泣。林云看着数据屏上跳动的绿色指标,嘴角微扬。这并非呼风唤雨,而是以科学之理,引导天地之机。

与此同时,落霞镇怪病蔓延。晚晚率医理院设义诊棚。经络诊断符轻按,患者体内经络图浮现:

【邪气入侵,瘴毒浓度:0.7灵毒单位,建议:清瘴解毒散,剂量:3.5克】

“并非瘟疫。”晚晚笃定,“是西面黑沼泽弥漫的毒瘴所致。”

药到病除。百姓不知“数据库”,只知仙师手持玉符,便能洞悉病根。“青岚神医”之名,不胫而走。

南山坳,土地贫瘠。赵磊携弟子到来,土壤分析仪扫过:

【有机质含量:0.2%|地气浓度:极低|结构板结度:91%】

“地力不足,灵气近乎于无。”

“赵仙师,这地……还有救吗?”

“放心!”赵磊咧嘴一笑,“科学从不说‘没救’!”

自适应农阵启动,土黄光晕渗入土地。月余后,稻穗金黄,产量翻了三倍!

老农捧着沉甸甸的稻谷,老泪纵横:“青岚宗的仙师,是给我们送来了救命的神阵啊!”

“青岚神医”、“布雨仙师”、“丰饶使者”……一个个称号在民间流传。百姓为青岚宗立长生牌位,早晚祈福。那些愿力,丝丝缕缕,跨越千山,悄然渗入护山大阵,竟似多了几分温润祥和。

云芷立于科学院顶楼,望着灵犀玉屏上由红转绿的繁荣指标,唇角微扬。

玄曜走到她身边,平静道:“数据证实了我们的推演。科学之道,不仅能提升修行效率,更能切实改善众生福祉。这股源自民心的力量,或将成为宗门最坚实的根基之一。”

云芷轻轻点头:“我们曾以为,道在云端。如今才懂,道在田埂上,在病榻前,在每一滴清泉、每一粒稻谷、每一声‘谢谢’之中。”

玄曜侧目看她,眼中少有的柔和。他未言语,只是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那一刻,数据屏上的光,与天边初升的朝阳,交相辉映。

然而,光明愈盛,阴影愈浓。变革从来不是一纸诏令便能推行天下。

起初,质疑声如风中杂音:“所谓‘科学’,不过是把炼丹变成记账!”“阵法岂能靠‘公式’推演?道在心悟,不在计算!”

但变化,终究是悄然发生的。

阿土炸炉事件后,晚晚当众宣布:“从今日起,初级丹道实训第一课,名为‘亲手失败’。”她建立“失败案例库”,要求所有实验偏差如实记录,公开共享。

一个月后,李浩从数据库中挖掘出“三十七种炸炉模式”,开发出“丹炉适配预警系统”。当第一位使用者一次成功炼制高阶补气丹时,全院震动。有人笑言:“在丹道院,成功是常态,失败才是荣耀——因为只有失败,才能推动系统更新。”

苏晴请云凡开设“沙盘推演课”。少年总是追问:“你为何把主阵眼放中央?如果地脉是歪的,你还这么放吗?灵力像水,水往低处流——你的阵,顺吗?”

她下令:所有阵法必须附“推演日志”。不久后,一名外门弟子凭借详尽日志改良“避雷阵”,抗雷击能力提升三成,破格收入内门。

但暗处的敌人,远比明处的质疑更为险恶。

某夜,科学院主塔突遭灵能干扰。三座数据玉碑同时闪现诡异符文——形似扭曲人脸,嘴角咧开,眼中无瞳。

林云亲查现场,眉头紧锁:“这是‘心神侵蚀波’。”

玄曜接过残留灵痕,眸光微凝:“这不是普通邪修手段……倒像是某种‘情绪引导阵’的残片,专攻‘怀疑’与‘不安’。”

云芷则注意到,受影响最深的,是几名曾对科学院持怀疑态度的弟子。他们次日醒来,只记得“听见了低语”,说“科学院在偷走他们的道”,“数据玉简会吞噬魂魄”。

“不是攻击,是播种。”云芷低语,“有人在利用怀疑,培育心魔。”

更令人不安的是,坊间开始流传精心编织的谣言:

“青岚宗的‘数据’,是在抽取修士灵根!”

“他们的‘阵法’,实为控制心神的‘傀儡网’!”

“云芷与玄曜,是上古‘智傀’复苏!”

荒诞的言论在心志不坚的修士心中埋下裂痕。甚至有小宗门联合上书,要求青岚宗“公开所有研究数据,接受修真界共审”。

某夜,玄曜与云芷立于观星台。脚下实验室中,弟子们仍在热烈地争论、推演,生机勃勃。

“我们走得很快。”云芷轻声道,“但人心,比数据复杂。”

玄曜望着远方:“理性可以计算灵力回路,却难算人心的幽暗。恐惧、嫉妒、不甘……这些情绪,才是最顽固的‘变量’。”

“有人恐惧改变,怕自己成了旧时代的遗物;有人恐惧失去权威……”云芷顿了顿,“黑煞门虽已覆灭,但‘黑煞’从未消失。它藏在谣言里,藏在每一个‘我不信’的背后。”

玄曜沉默良久,忽道:“真正的考验,还未开始。风暴不会从正面来。它会先吹散人心,再借人心之口,说出它的名字。”

数日后,北方急报传来,风暴终于显形。

赤地千里,风沙骤停——但那不是祥兆。

沙尘之下,一座由黑骨与怨念构筑的“心魔祭坛”悄然成型。坛心,一尊扭曲的“七情魔像”缓缓睁开双眼——

它无面,却有七口:笑、哭、怒、惧、贪、妒、痴。

它不施法术,只播心魔。它的低语精准毒辣,直指每个研究者内心最深处的怀疑:

它对李浩说:“你推崇个性化,但每个人的数据都在你的模型里,究竟是你服务他们,还是他们成了你模型的养料?”

它对云凡说:“你让阵法学习、进化,但它若真有了‘意识’,第一个要摆脱的,会不会就是你这个造物主?”

它甚至让晚晚在炼丹时,心神不宁:“当一切都被量化,生命本身的奇迹和不确定性,是否就被你扼杀了?”

黑雾南侵,如瘟疫蔓延。青岚宗内,不再是铁板一块。弟子间开始出现争论:

“我们是不是太依赖数据了?”

“道心的感悟,真的能被计算替代吗?”

理性的堡垒,第一次从内部出现了裂痕。

云芷与玄曜静坐于星室。

良久,玄曜开口:“它攻击的,不是我们的阵法,而是我们的‘信念’。”

云芷抬头,目光坚定如星:“那我们就用‘科学’来证明——理性,不是冰冷的对立,而是更深层的共情。”

她站起身,走向科学院。

“召集所有弟子,召开‘认知大会’。”

“我们要告诉他们——真正的科学,始于疑问,终于理解。”

“而理解,本身就是一种爱。”

风起,裹挟着黑雾与低语,滚滚而来。

但青岚宗的灯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一盏接一盏,亮得更加分明。

云芷与玄曜并肩立于科学院之巅,望着那片试图吞噬光明的黑暗。

“它想让我们怀疑理性本身。”云芷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力量,“那我们就向所有人证明,真正的理性,拥有包容万物、理解一切,乃至驾驭情感的力量。”

玄曜眼中数据流转,已然开始构建反制的模型,他淡淡道:“它选择了一场它无法获胜的战争。因为它面对的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永不停止提问、永不停止验证、永不停止成长的——思想。”

他转向云芷,伸出了手。

“是时候了,让科学……去理解人心。”

两只手紧紧相握。

在他们身后,是整个青岚宗被点燃的智慧之火。一场关于认知、信念与未来的终极较量,就此拉开序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武道天帝

我对主角爱而不得

绝世邪神

盖世帝尊

炼气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