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捧着《石头记》,指尖轻颤。
开篇几行字便让她鼻尖发酸。曹公的笔墨如清泉涤尘,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群女儿们真挚的怜惜。她读到自己,读到每个熟悉的姐妹,读到那些判词与命运——原来她们的喜怒哀乐,早被这墨迹温柔地珍藏。
那些曾在局中百思不解的谜题,此刻豁然开朗。大观园的繁华,太虚幻境的玄妙,四大家族的兴衰……一页页翻过,仿佛将前世重新活过一遍。
泪水无声滑落,浸湿了绢帕。她读得越深,哭得越凶。这不是为情所困的泪,不是自怜自伤的泪,而是终于遇见知音的泪——原来这世上,真有人懂得她们的笑与泪,懂得她那颗被世俗所困的心。
里德尔静立一旁,没有打扰。
他看着少女的泪水不断滚落,眼尾泛红,那双总是带着戒备或讥诮的眸子里,此刻盛满他无法理解的情绪。
一种陌生的酸涩在他心口蔓延。他还不明白,这种感觉叫做心疼 。
黛玉轻轻合上手中书卷,指尖在封面上停留片刻。窗外暮色渐沉,将她纤细的身影笼罩在柔和的光晕里。
里德尔仍立在原处,黑袍在晚风中纹丝不动。
这个总是带着尖刺的东方少女,此刻显露出他从未见过的柔软。泪水仿佛流尽了前世今生的所有委屈与孤独。黛玉的抽泣声渐渐低了下去,化为无声的叹息。她用手帕细细蘸干脸上的泪痕,抬起那双被泪水洗刷得愈发清亮的眸子,正对上里德尔凝视的目光。
那目光不同以往,少了几分惯有的算计与冰冷,多了几分她读不懂的复杂情绪,像是探究,又带着一丝…她不愿深究的动容。
“让里公子见笑了。”黛玉的声音还带着哭过的微哑,但她尽力维持着语调的平稳。
里德尔并未如常般用那副完美的绅士面具回应,他只是微微摇头,声音是罕见的低沉:“能引发如此强烈情感的著作,想必非同凡响。”他的视线落在她手中那本《石头记》上,仿佛想透过书页,看清其中蕴含的力量。
“因为它,感觉世间好似真有知音。”黛玉轻声回答,声音还带着哭过的沙哑。
里德尔没有接话。他想起方才在《哈利·波特》中读到的种种,那些被他人书写、被他人定义的命运。某种微妙的共鸣在心底一闪而过——他们都活在别人的笔墨里,只是方式截然不同。
黛玉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你可明白,被另一个人全然理解的滋味?”
这个问题让里德尔微微一怔。他的一生都在被人误解、恐惧或崇拜,却从未被真正理解。
“不。”他如实答道,声音低沉,“从未。”
暮色渐浓,安全屋内一片寂静。两本书静静躺在桌上,记载着两个截然不同却又隐隐相连的命运。
黛玉低头,指尖眷恋地轻抚书页,如同抚摸一段鲜活过的生命。“此书…字字是血,句句是泪。曹公他…懂我们,懂每一个女儿的喜怒哀愁,懂那份于世俗洪流中身不由己的飘零。”她顿了顿,抬眼看他,带着一种近乎破碎的坦然,“我的命运,姐妹们的命运,家族的兴衰…皆在其中,白纸黑字,早有定数。读之,如重历一生,只是此番…是作为局外人。”
“定数?”
里德尔捕捉到这个词汇,唇角习惯性地勾起一丝讥诮,但这讥诮深处,却藏着刚从《哈利·波特》中获得的、关于自身“定数”的刺痛。
“你相信命运是既定的,无法更改?”
黛玉闻言,却露出一抹极淡却通透的笑意,与她方才的痛哭判若两人。
“信,也不信。命数如织布的经纬,早有框架,但织就时的每一分心力,每一次抉择,乃至每一滴泪,都是真实的。曹公写尽了我们的‘命’,却也写尽了我们的‘情’与‘不屈’。我为我已知的结局而哭,更为我们曾真实活过、挣扎过、爱过而哭。知晓结局,并未抹杀过程的意义。”
她的话像一颗投入冰湖的石子,在里德尔心中漾开圈圈涟漪。他刚经历了一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全盘否定,黛玉这番话,无疑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他厌恶被书写、被定义,一心只想撕裂既定的剧本,而黛玉,却在知晓剧本后,选择了拥抱过程中的所有真实。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让他一时沉默。
片刻后,他才开口,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但少了几分刻意:“我的那本书…同样记载了‘命运’。”他顿了顿,选择了一个中性的词,“一个…失败者的命运。”
黛玉聪慧,立刻明白他指的是《哈利·波特》。她看着他看似平静无波的脸,那双黑眼睛里蕴藏的风暴虽未显露,但她能感觉到那下面的惊涛骇浪。她想起书中那个最终“众叛亲离,孤零零死去”的黑魔王,再对照眼前这个心思深沉、骄傲入骨的少年,心中竟也生出几分复杂的滋味。轻声道:“所以,里公子读后,是想撕毁这剧本,对吗?”
“难道不该?”里德尔反问,黑眸中锐光一闪,“任由他人书写你的结局,定义你的善恶?”
“善恶自有公论,但心境唯有自知。”黛玉迎上他的目光,毫不退缩,
“我哭,是因我被理解。你怒,是因你被曲解。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即便在书中,你的挣扎、你的选择、你的…痛苦,难道就不是真实的了吗?”
这是第一次,有人不是批判他的行为,也不是恐惧他的力量,而是试图去理解他行为之下的“真实”。里德尔感到一种奇异的触动,仿佛内心深处某个坚硬的角落被轻轻敲击了一下。
“命运虽被书写,但观书之人,心境已然不同。”黛玉轻声说道,像是在对他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我读此书,如见故人,如聆教诲,虽悲命运之无常,却也感念知己之深情。书中之我,是昨日之我;此刻之我,却非全然是书中之我了。”她目光悠远,仿佛透过暮色在看到了什么。
而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房间内的光线骤然一变,那道熟悉的、毫无感情的机械音在两人脑海中同时响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宏大:
【第二阶段:安全屋共处与基础学习,已完成。数据结算中……】
【情感共鸣度检测:高。命运认知同步率:达标。】
【现开启第三阶段:时空回响·旁观之旅。】
【任务说明:契约者将前往与彼此命运紧密相关的关键时间节点,以不可触及的灵体形态进行旁观。禁止以任何形式干预历史进程,违者将承受灵魂级惩罚。】
【任务目标:深入理解命运脉络,见证因果之链。】
【首个旁观场景生成中……场景锁定:林黛玉——六岁,初入贾府。传送即将开始,倒计时:十、九、八……】
“旁观?”里德尔眉头紧锁,这个任务形式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能干预?只是看着?这对他渴望掌控、渴望改变的本性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但他迅速冷静下来,既然是系统强制任务,必然有其目的。或许,这正是“深入理解命运脉络”的关键?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掌控未来,哪怕是别人的过去。
黛玉在听到“初入贾府”四个字时,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那是她一切悲欢的起点,是她从天真走向忧患的开端。以旁观者的身份重回那一刻……她心中五味杂陈,有恐惧,有悲伤,也有一丝奇异的、想要重新审视过往的冲动。
她看向里德尔,发现他也正看着她,那双深邃的黑眸中,算计的光芒闪烁不定,但似乎也少了几分之前的冰冷,多了一丝探究。
“看来,”里德尔开口,声音在倒计时的滴答声中显得格外清晰,“我们要去参观你的过去了,黛。”
黛玉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丝帕,点了点头。她不知道这次旁观会带来什么,但正如她所说,心境已然不同。
【三、二、一……传送启动。】
光芒吞噬了两人。安全屋在身后消失,时空的涡流将他们卷向那个多年前的金陵午后,去旁观一场早已尘埃落定的、一个孤女初入豪门的悲喜剧开端。而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回顾,更是一次对彼此灵魂更深处的窥探与理解的开端。
-------------
时空的眩晕感逐渐消退,眼前的景象由模糊转为清晰。
他们站在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前,朱漆大门,石狮威严,门楣上“敕造宁国府”几个大字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青石板路洁净如洗,两侧仆从垂手侍立,鸦雀无声。里德尔微微挑眉,这东方古老贵族的气派,与他所知的巫师家族或麻瓜上流社会都截然不同,一种沉淀了岁月的、森严的秩序感扑面而来。
他感觉自己像个真正的幽灵,身体没有实质,可以随意穿透任何物体,也能清晰地看到、听到一切,却无法被这个世界的人察觉。他侧目看向身旁的黛玉,她灵体的轮廓似乎都在微微颤抖,目光死死盯着那顶刚刚在门前停下的、不起眼的小轿。
轿帘掀开,一个瘦弱的女孩子被婆子扶了下来。她看起来那么小,一身素净的衣裙,眉眼间已能窥见日后的风姿,但更多的是舟车劳顿的疲惫和初来乍到的惶恐。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遭的一切,连呼吸都带着谨慎。
“这就是……?”里德尔的声音在灵体状态下显得有些空茫。他很难将眼前这个怯生生的小女孩,与安全屋里那个言辞犀利、敏感多思的少女联系起来。
黛玉没有回答,只是抿紧了唇,目光追随着那个小小的身影,看她被簇拥着从角门进入,穿过层层仪门、厅堂、游廊。每一处拐角,每一扇雕花门窗,都像是打开她记忆闸门的钥匙,她的眼神复杂难言,有追忆,有物是人非的酸楚,也有一丝近乎怜悯的审视。
里德尔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座府邸,以及里面形形色色的人。他看见那些衣着华贵的女眷,她们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悲悯与好奇,言辞亲热,眼神却在细微处打量着这新来的孤女。
“繁文缛节,虚与委蛇。”里德尔冷静地评价,带着一种局外人的疏离,“这里的人际网络,比霍格沃茨的派系更复杂,也更隐晦。”他看向黛玉,“你从小就在这种环境里学习‘生存’?”
黛玉终于将目光从过去的自己身上移开,落在里德尔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的嘲讽:“里公子以为,勾心斗角、弱肉强食,是独属于魔法世界或你那个孤儿院的吗?这里不过是用风雅、诗书和亲情裹起来,显得……更隐晦些罢了。”
从这章开始就要开启下一个阶段了,就是脑洞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系统会传送他们到过去的某个对方生命中的时空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穿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