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古代家生子的生存指南 > 第4章 第 4 章

第4章 第 4 章

胡姣听罢,默然无语。想起方才绣橘那强忍失望、独自离去的背影,又思及兰娘那被“不祥”二字罩定的身世,心头一阵悲凉。

看官,你道这深宅大院,锦缎华服之下,原来也裹藏着这般势利凉薄!便是大房的陪房,对着自家娘子的亲女,竟也敢如此轻慢。真个是:热灶添柴,冷灶熄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便在这方寸灶台之上,也显露得恁般分明!

冬日昼短,申时方交三刻,那陈府内宅早已是灯火点起,晚膳都收拾停当了。大厨房里灶火已熄,余温尚存,管事娘子们按着旧例,将些剩菜残羹分给众人。

今日府上采买了新猎得的几只野鸡,吊得鲜汤,那上好的胸脯腿肉自是主子们享用尽了,只落下些滚汤里的菌子并些头爪零碎。

这等物事,鲍娘子等有体面的仆妇,哪里瞧得上眼?便一股脑儿都赏了胡姣这几个灶下帮厨的小丫头。张婆子见胡姣单薄,又暗地里塞与她两个杂面炊饼。

胡姣将那尚有余温的炊饼仔细揣在怀中,双手捧了那碗滚热的汤,踩着冻硬了的青砖地,一路缩着肩儿,急急转回自家那低矮的耳房。

她娘刘氏正倚着门框张望,见女儿冻得唇青面白,浑身打颤,忙一把拉进屋里,就着那盆半明半灭的炭火取暖。待瞧见女儿怀里掏出的炊饼,又见那碗里油星子浮动的汤水,刘氏脸上不由绽出几分欢喜,口里叹道:“怨不得人人挤破头也要往这府里钻,原来便是这等灶下烧火的丫头,竟也能得着油水!”

家中因替胡姣延医抓药,早几个月不曾沾得荤腥,她兄弟豆哥儿面黄肌瘦,此刻见了这野鸡汤,喜得眼珠儿都亮了,直盯着那碗挪不开。

胡姣想起屋角尚存着几棵白菘,便教她娘取半棵来。小小泥炉上架起个砂锅,不多时,锅中清汤便咕嘟咕嘟泛起鱼眼泡儿。

胡姣将那切好的白菘尽数倒下,又将那冷硬的杂面炊饼细细撕成小块,置于粗陶碗底。待锅中白菘吸饱了汤汁,变得半透明时,便连汤带菜,热腾腾地浇在那炊饼上。

一时间,脆生生的白菘、融入了野鸡鲜味的肉汤、浸得软烂的杂粮饼,竟在这小屋里调和出一股子奇特的香味来。热气氤氲四散,三人围坐着边吃边说,笑声不断。

次日,屋外寒风凛冽,胡姣依旧天未亮便醒了。她轻手轻脚起身,却见外间小桌上已亮起一点昏黄的油灯光,映着她娘刘氏忙碌的身影。

“阿娘,你怎的起这般早?”胡姣讶异道。

刘氏正将一碗还温热的糙米粥并一小碟咸菜疙瘩丝端上桌,闻言回头,嗔道:“你这妮子!昨儿悄没声就跑了,害我醒了心慌半天!今日说什么也得看着你吃口热乎的再走。” 她一边说,一边将胡姣按在凳上,“快吃,吃了,身子才好暖和暖和。”

胡姣心头一暖,顺从地坐下。虽是糙米,但粥熬得稠糯,咸菜丝也切得极细,还拌了几滴香油,在清寒的早晨便格外熨帖肠胃。

她默默吃着,刘氏就坐在一旁小杌子上,絮絮叨叨地叮嘱:“如今有了差事,不比从前在家里,眼要亮,手脚要快,心里要有成算。管事娘子们的话就是规矩,千万莫顶撞。和小丫头子们说笑可以,但也莫太交心,需知人心隔肚皮……但也莫太怯了,谁要是平白无故欺负你,只管回来告诉娘,娘虽只是个管浆洗的,好歹也是梅娘子陪房过来的,在二房跟前,总还能说上一两句话!”

她说这话时颇有些底气,但胡姣知道刘氏其实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是,她是梅娘子陪房不假,但梅娘子陪房实在太多,说不得连刘氏是谁都记不清了。不过,心里明白,面上却是不显,只乖巧点头:“阿娘放心,我省得。”

吃过饭,刘氏又替她拢了拢衣裳,终究是不放心,非要亲自送她到大厨房门口。一路走一路叮咛,反反复复都是那些话,直送到大厨房后门那熟悉的小院外,才在胡姣的再三劝说下止步,一步三回头地去了。

胡姣推开小门,一股柴火气混着水汽的味道扑面而来。原来灶下已有了人影,正是翠姐儿。

“翠姐姐,怎来得这般早?”胡姣主动招呼。

翠姐儿闻声抬头,一张小脸被灶膛火映得通红,眼下带着浓重的青影,一看就是没休息好,她苦笑道:“椒妹妹来了?唉,别提了!昨儿晚上鲍娘子打发人来传话,说今日陈老娘要请大房王娘子娘家舅母张老娘子用饭,午间要摆席面,须得早做准备。这不,天不亮就爬起来烧水了。” 她说着,肚子便不争气地“咕噜”叫了一声,脸上顿时有些讪讪。

(虽然此时多实行早晚两餐制,但请客一般安排在中午,一方面体现主人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便于展示菜肴的精美。)

胡姣了然,忙道:“姐姐快歇歇,我来看着火。你赶紧垫补两口,等下怕是更不得闲。” 她说着便接手了火钳。翠姐儿感激地笑笑,从怀里掏出个冷硬的杂面炊饼,就着刚滚开的热水,小口小口地啃起来。

果然,不多时,大厨房便如冷水滴入滚油般喧腾起来。管事娘子、粗使婆子、洗菜丫头、传话小厮,各色人等穿梭进出。因着午间有席面,早食便一切从简。桌案上很快摆开了清粥、酱瓜、腌萝卜、咸鸭蛋,并几大盘刚出锅的菜蒸饼(菜包子)、肉蒸饼(肉包子)、糖角子(糖包子)。又过一会儿,已是辰正,各房众人基本都领完了吃食。

今日的重头戏,自然是那桌宴席。鲍娘子早已换上洁净的围裙,挽高了袖子,眼神锐利,指挥若定。陈老娘只点了两道主菜:羊头签、蟹酿橙,余下的便交由鲍娘子“看着办”。话虽如此,鲍娘子岂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整治出一桌地道的汴京风味,只求在主家和贵客面前挣下脸面。

胡姣一面手脚麻利地听从张婆子指派,添柴、递水、挪腾空盆,一面忍不住用眼角余光扫视那渐渐丰盈起来的席面。冷盘是剔透如冰的水晶脍(肉冻),薄如蝉翼的沙鱼脍(生鱼片);热菜有油光红亮的群仙炙(烤肉拼盘)、香气四溢的炙金肠(烤肥肠);汤羹是细滑的缕丝羹(豆腐羹)、鲜美的鹌子羹(鹌鹑羹);主食点心是精巧的太平毕罗(类似杂菜煎饼)、素雅的煿金煮玉(煮栗子、煮玉米、煮香芋等杂粮大拼盘)。更有金橘、蜜柑、新橙、水梨等时鲜果子,错落有致地摆放在造型精致的碟子里。这琳琅满目,色香俱全的阵仗,无声地诉说着陈府的富贵,看得胡姣暗自咋舌。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两道陈老娘钦点的“硬菜”。

做羊头签的案板旁,已放上一只蒸得熟透、犹带热气的硕大羊头。一个手脚麻利的婆子,小心翼翼执着一柄薄如柳叶的小刀,屏息凝神,只在那羊脸颊最丰腴处,细细剜下十数片比铜钱略大、嫩滑无比的“活肉”。那肉色粉白,纹理细腻,被珍而重之地放在雪白的瓷盘里。旁边早有帮厨的丫头,将薄得几近透明的猪网油用温水泡软,沥干。只见鲍娘子亲自上手,取少许那珍贵的羊脸肉丝,拌入秘制的腌料,再用筷子尖挑起一点,轻轻放在网油上,手腕灵巧地一卷、一裹,便形成一支手指长短、玲珑剔透的“签”状。这签子排入蒸笼稍蒸定型,最后还需下油锅炸至金黄酥脆。其用料之奢靡,工序之繁复,令胡姣瞠目结舌——几十斤重的活羊头,精华竟只凝聚成这寥寥十数支签子!

另一边的蟹酿橙,更是慢工细活。几个婆子围坐一盆,盆里是数十只青壳白肚、张牙舞爪的鲜活大蟹,每只都有鸭梨大小。婆子们熟练地刷洗,上笼蒸熟,待蟹壳转红,热气散去,便开始了更精细的活计——拆蟹。小银锤、小银钳、小银签,工具齐备。婆子们指尖翻飞,一丝不苟地挑出蟹壳里金黄油亮的蟹膏、雪白细嫩的蟹肉,动作轻巧灵活,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绣花呢。旁边另有人专门拾掇那些饱满浑圆的新橙,用特制的小勺,一点点挖尽橙瓤,只留下一个完整的、内壁光滑的橙盅。拆好的蟹肉蟹膏,用姜丝、上好香醋、少许细盐并那挖出的橙汁橙肉精心调和,再被小心翼翼地酿回橙盅内。将这填满蟹肉的橙盅重新入笼蒸制,让橙皮的清香与蟹肉的鲜甜彻底交融。最后上桌时,旁边还要配上一小碟澄澈温热的调制黄酒,供贵客搭配食用。光是看那些婆子们拆蟹时全神贯注的神态,便知这一道菜的金贵与功夫。

灶火熊熊,油烟氤氲,大厨房里弥漫着各种食材交织的奇异香气。胡姣穿梭在热气与油烟间,额角渗出细汗,她手脚不停,却眼明心静,暗自将那一道道佳肴的做法步骤一一记下。正忙得脚不沾地,忽听前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内院小丫头清脆的传话声:

“鲍妈妈!鲍妈妈!张老娘子已经到了,此刻在致爽斋跟老太太、王娘子说话呢!老太太吩咐了,席面快着些备,只怕不到午时就要传饭了!”

此言一出,如同在滚油锅里又泼进一瓢冷水。鲍娘子眉头一拧,手下动作更快,声音也拔高了几分:“都听见了?手脚再麻利些,烧火的几个丫头看好了火候!误了开席的时辰,老太太怪罪下来可没人替你们担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