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关于修真力量对凡间社会建构利弊影响的研究 > 第22章 第 22 章

第22章 第 22 章

巷墙上挂着残雪,叶瑞与应琮踏入深处。公孙鞅的居所隐于一处青瓦矮墙之后,门扉斑驳,阶前苔痕斑斑,似是久无人迹。推门而入,却见一男子端坐院中石案前,手执竹简,眉峰如剑,眸似寒星。他衣衫虽旧,襟袖间却透着一股肃穆之气,案头堆叠的简牍如山,墨迹未干的绢帛上赫然写着:“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应琮瞥见案旁半壶浊酒,嗤笑道:“这般冷灶寒毡,倒像是穷酸书生。” 话音未落,公孙鞅已起身长揖:“二位可是卫国公孙府上来客?某尝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寒舍无酒待客,唯有半卷残章,恐污尊目。”言罢,指尖轻叩简牍,震落几片枯叶。应琮挥手道:“别这么文邹邹的,我俩粗人,听不懂。”

叶瑞道:“先生是如何得知我二人身份的?”公孙鞅道:“前些日子家里来信,说请了山中神仙来助我。我这冷灶寒毡的也没旁人会来。”叶瑞凝目望去简牍,见那简上字迹遒劲如刀刻,更有朱砂在旁批注。“‘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先生批注此句,是《管子》?”公孙鞅闻言,眸中似有星火迸溅,却转瞬化作一叹:“昔子产铸刑鼎,今鞅困齐地,空怀壮志。纵有治世策,难觅用策人。”话音未落,窗外忽起朔风,卷得案头竹简哗然作响,如金石相击。

彼时平阳君府内,赵昱正倚栏观鱼。池面薄冰初破,锦鲤曳尾其间,搅碎一池日影。侍女捧来鎏金暖炉,他却摆手挥退,信手拈起案头上先前裴相赠书中的《左传》,翻至 “郑伯克段于鄢” 一节,见有了些折痕,此书前主人想必多爱读这段。赵昱指尖在“多行不义,必自毙” 字句间摩挲良久。

恰此时廊下忽闻环佩叮咚,原是君雅夫人遣人送来新制狐裘。将《左传》合起放回案上,便去见了君雅夫人派来的内监。内监匆匆来,未多言又匆匆走。赵昱抚着裘上金线绣纹,忽觉掌心刺痛 —— 那纹样竟是蟠龙绕日,暗合诸侯冕服之制。他倏然起身,疾步走向书斋,却在门槛前顿足。案头多是各家臣子送来的书礼,才几天却已似蒙尘,砚中残墨凝如血痂。窗外暮鸦掠过,他蓦地提笔蘸墨,却在绢帛上洇出一团混沌,最终掷笔笑道:“终日饱食,却无所事事,这般日子,真是美矣!”

几日后,公孙鞅特意在自家简陋的居所宴请叶瑞和应琮。席间菜肴虽简单朴素,但公孙鞅热情备至,不断向二人敬酒。酒过三巡,公孙鞅提议一同出门走走,看看这齐国都城的风貌,叶瑞和应琮欣然应允。

三人漫步在皆暄的街道上,只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然而,看似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乱象。过街时,见一名衣着华贵的公子哥,身后跟着一群家仆,大摇大摆地走着。至一老者摊位前,那公子哥看中了件古玩,拿起把玩一番,竟直接揣进怀里,准备扬长而去。老者赶忙上前阻拦,哀求公子哥付钱,却被家仆们推搡在地。

叶瑞皱起眉头,正要上前理论,公孙鞅却伸手拦住了他,苦笑着摇摇头。应琮见状,气不打一处来:“这还有没有王法了?怎能如此欺负人!” 公孙鞅长叹一声:“有法如何?无法又如何?这便是齐国如今的状况:权贵肆意妄为,百姓敢怒不敢言。皆暄是国度还算好些,若是有人报了官,也能赔些钱。但有些家里贵的,若告到官里去,莫说赔钱做偿,只怕这老者便再无需摆摊了。”

此乃世风,他们三人又如何作为?只待往前走,又见一处工坊。工坊门口,一群衣衫褴褛的工人正被监工挥舞着皮鞭驱赶着劳作。其中一名工人因体力不支,动作稍慢了些,便被监工狠狠地抽了几鞭,摔倒在地。而周围的其他工人,却只能敢怒不敢言,继续埋头干活。

公孙鞅看着这一幕,说道:“你们看,这便是法度。百姓便如蝼蚁,随意驱使打骂。在权贵眼中,法度不过是一纸空文,只用来约束百姓,对自己却毫无限制。长此以往,齐国如何能昌盛,百姓又怎能安居乐业?”

叶瑞和应琮看着眼前的乱象,心中也是感慨万千。应琮忍不住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改变这一切?”公孙鞅目光坚定地说:“唯有变法,制定公平公正的律法,约束权贵,让百姓能有活路,国家才能走上正轨。可如今,我空有变法之志,却无人赏识,无处施展啊!” 说罢,他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无奈和落寞。叶瑞看他一眼,不知想些什么。

回到居所后,公孙鞅仍沉浸在刚才所见的景象中,久久不能释怀。他取出一卷泛黄帛书,指间摩挲着边角磨损的痕迹:“某游历诸侯国,见各国乱象丛生。吴国贵族随意侵占百姓土地,楚国大夫只管扩充军队,全然不顾百姓死活。昔人云‘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今观之,各国却背道而驰。” 他猛然拍案,震得酒盏倾覆,“法度废弛则国危,纲纪紊乱则民乱!某欲效仿管仲变革,奈何 ——” 语声戛然而止,唯余指尖在案上划出深深沟痕。

应琮拎起酒壶仰头痛饮,酒液顺着虬髯滴落:“蛟龙失水,蚯蚓可辱。你这书生若真有本事,何不学毛遂自荐?”叶瑞不语,只看二人。公孙鞅却摇头苦笑:“昔吴起变法,惨遭杀害;子产变法,阻力重重。非无勇也,时也命也。” 忽见窗外飘雪,他伸手接住一片雪花,吟道:“满腹经纶无人问,独对风雪叹飘零。”

三日后,平阳君府梅香暗浮。应琮拽着公孙鞅闯进书房时,赵昱正逗弄笼中画眉。见三人无传入内,赵昱目下一惊,公孙鞅整衣肃容,长揖及地:“闻公子有鲲鹏志,鞅愿献帝道之术。”赵昱眉梢微挑,随手撒了把粟米入笼,拂衣平褶遥公孙鞅入席:“愿闻其详。”

“昔黄帝垂衣而天下治,以德化民,四方宾服。” 公孙鞅眸中燃起炽焰,“帝道者,法天地之德,顺自然之道。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选贤任能,让贤才得以施展。如《诗经》所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乃治国之根本,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富足安康,成就万世之业啊。”

赵昱听着,看向应琮二人,又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先生所言,听起来固然美好。可如今我身处齐国,面对的是朝堂争斗,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朝堂大臣们各怀心思,亲如伯父祖母亦不知其心。在这等情形下,帝道真能行得通吗?”

公孙鞅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向前一步说道:“公子,帝道乃是长远之计。当下虽有困难,但只要坚持推行,假以时日,必能凝聚人心,增强国力。待国家强大,朝堂争斗自然会平息。”

赵昱哂笑一声,起身推开窗棂,任寒风吹散案头香雾,外头侍女随从各自洒扫行动:“先生说得轻巧。当下我连立足之地都不稳,便是这称作吾家之地,也由不得我自主,哪有时间去等待帝道的成效?我要的是能立刻见效的办法,是可以丰我羽翼、斩人双翅之计,而非描画美好未来的空想。”

公孙鞅面色渐白,袖中手指攥得骨节发青,他仍试图争辩:“公子,治国之道不可急功近利。若只图眼前利益,采用强硬手段,虽能一时打压对手,但根基不稳,后患无穷啊。”

赵昱不耐烦地摆摆手:“先生的这些大道理我都懂。可现实就是,我不过无权无势的小公子,无力去慢慢实践你的帝道。”

公孙鞅望着赵昱,眼中满是失望,长叹一声:“夏虫不可语冰。公子只看眼前,却忽视了治国的根本。如此,鞅也无话可说了。”拂袖而去时,在门槛处踉跄半步,雪地上留下深深履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全民领主:我能亿万倍暴击奖励

过天门

全民领主:首充即送大雪龙骑

焚天主宰

绝世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