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滨海会展中心,空调开到最大,依然压不住人群的热气。展厅里,灯光像一片白色浪潮,从高处一排排砸下来,反射在玻璃和金属上。
沈清昼穿着主办方发的白衬衫和黑裤子,胸前别着印着“STAFF”的挂牌。她今天的工作很简单——在一号馆出口负责引导媒体和嘉宾到休息区。简单是简单,站了三个小时,脚底板像被热铁按过,膝盖也有点发酸。
“清昼,B通道那边有人找不到路,你过去一趟。”对讲机里传来领班的声音。
她“收到”,转身绕过人群走过去。B通道是后台与展区的夹层,光线比主厅暗一些,空气里有幕布和灯架的味道。
一拐过去,她就看见了那位“找不到路”的嘉宾——高挑、白色连衣裙,腰线利落,侧头和随行的人说着什么。她手里拿着一份节目单,像是刚从别的展区被带过来。
沈清昼认得她。
江晚笙,本市知名投资公司合伙人的女儿,也是这次时尚品牌联合展的特邀主持人之一——新闻推送里常有她的照片,都是站在人群中心、举手投足像在光里的人。
“江小姐,休息区这边请。”沈清昼走过去,语气不疾不徐。
江晚笙抬眼,看了她一秒,点点头:“谢谢。刚才领我来的那位说错了方向。”
沈清昼没多说,只侧身领路。她走得不快,刻意和江晚笙保持半个身位的距离,不挡她和随行的人说话,也不落到太远的位置。
快到休息区时,通道口的临时灯架突然闪了几下,发出“哒”的一声,灯泡爆掉了一颗,玻璃屑细细地溅下来。随行的人下意识往后退,江晚笙抬手挡了一下。
沈清昼眼疾手快,先一步站到她身侧,替她挡住了灯架那边飞来的细屑。她的语气依旧平静:“小心脚下。”
江晚笙低头,发现地上零星的碎屑都被她的鞋尖挡住了,才抬眼看了她一眼。
“这边请。”沈清昼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领路。
到休息区门口时,沈清昼顺手把门框上的挂布往里推了推,以免刮到江晚笙肩膀。那动作小得几乎没人注意到,江晚笙却瞥见了。
她进了休息区,和随行的人打招呼,坐下后顺口问工作人员:“刚刚带我来的那个小姑娘叫什么?”
工作人员愣了一下:“你说引路的?沈清昼,今天临时助理。是领班找来顶班的,平时不在这儿工作。”
江晚笙没再追问,低头翻了一页节目单。
临近午休,领班走过来让沈清昼去三号馆帮忙搬东西。她推着小推车穿过展区,经过休息区门口时,听见里面有人在说话。
“……刚才那个助理挺机灵啊。”是个男声,语调带笑,“你们公司招人挺会挑的。”
“不是我们公司的人。”江晚笙的声音比平时新闻里的更低、更淡,“但确实和别人不太一样。”
“哪里不一样?”
她顿了顿,似乎在想词:“反正……不是那种见到我就急着说话的。”
沈清昼没停,推着车继续往前走。
下午的活动比上午更忙。沈清昼被调去后台,帮忙递麦、传水、记时间。后台灯光昏黄,来来往往的人穿着高跟鞋或亮色礼服,香水味和化妆品味混在一起。
有个模特上场前鞋带松了,台口的工作人员都顾不上,沈清昼蹲下来,利落地替她系好——她系得不紧,但打了两道隐形的结,不影响走台。模特匆匆谢过她就上台了。
这一幕被站在一侧换稿子的江晚笙看见了。
不是取悦,也不是讨好,而是对所有人都保持同样的分寸感——就像上午她领路时一样。
晚上的压轴环节结束,后台一阵忙乱。有人急着撤场,有人排队领盒饭。沈清昼帮忙把对讲机和麦克风收回箱子,正准备离开,江晚笙从另一侧走过来。
她换了便装,外套随意地搭在肩上,看起来没了舞台上的锋利感。
“你今天很忙吧?”江晚笙停下。
“还好。”沈清昼把手里的对讲机放进箱子,“临时帮个忙。”
“平时做什么工作?”
“书店店员。”她想了想,又补充,“晚上去夜校上课。”
江晚笙轻轻点头,像记住了这件事。她从包里拿出一张卡片递过去:“这是我公司的电话,如果以后想换工作,可以联系我。”
沈清昼愣了下,接过来:“谢谢。”
江晚笙没多说,只是笑了一下,转身走进人群。灯光从她肩上滑过去,她的步伐很稳,像不急着赶路的人。
沈清昼低头看那张卡片,白色的纸面烫着金字,在展厅最后的余光里显得很亮。她把卡片收进包里,心里没有波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