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门被猛地撞开时,姜浅柠正用浸了温水的毛巾,极其轻柔地擦拭程越额角残留的汗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林教授高大的身影堵在门口。他显然是一路疾奔而来,平日一丝不苟的白大褂下摆沾着几根枯草屑,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着光,胸口剧烈地起伏着,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风箱。
当林教授的目光落在姜浅柠身上时,他明显一怔,带着风尘仆仆气息的脸上掠过一丝意外。
“林教授...”姜浅柠下意识要起身解释,却被林教授一个果断的手势制止。
“别动他。”林教授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他快步走到床边,专业而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迅速扫过程越沉静的睡颜和放松的肢体,“发作多久了?具体过程。”
“强直阵挛期大约持续一分半钟,现在进入发作后抑制期已经五分钟了。”姜浅柠的声音放得很轻,如同怕惊扰了什么,但每个字都清晰、准确,像报告精密仪器的读数,“体温37.2度,呼吸平稳,没有窒息迹象,也没有外伤。”
林教授略显惊讶地侧头看了她一眼,那目光带着重新审视的意味:“你比我想象的更专业。”他一边从随身的包里取出听诊器,一边低语,“这一年多,我看你记录程越每一次发作的特征、整理药物副作用的对比清单,甚至学会了精确调整他生酮饮食的脂肪蛋白比...”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姜浅柠安静地退到一旁,双手无意识地绞在一起,指尖微微发白。
“你给他用药了吗?”林教授俯身检查程越的瞳孔,头也不抬地问。
“没有。”姜浅柠立刻摇头,“严格按照指南,只做了基础保护措施——维持侧卧体位、头部保护、解开领口保证呼吸通畅。”
林教授点点头,动作麻利地拉开程越床头柜的抽屉,取出一个银灰色的监测终端,迅速连接上他腕间的智能手环。屏幕上瞬间跳出一连串闪烁的数据流:“心率102,血氧92%,皮肤电导异常升高——手环在发作前42秒就捕捉到了异常,发出了预警信号。”他熟练地调整着终端设置,眉头越锁越紧,像打不开的结,“这次异常放电起源于左侧颞叶深部,位置比上次更靠近语言中枢了。”老教授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忧虑,“这已经是近一个月第三次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了,药物控制的效果...正在滑坡。”
姜浅柠的心猛地一沉,像坠入了冰窟:“所以是...难治性癫痫?”这个词说出来,带着金属般的冰冷质感。
“临床定义上,两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足量、足疗程使用后仍无法有效控制发作,就可以称为难治性。”林教授的目光落在程越沉睡的脸上,那眼神复杂而沉重,“他已经试过四种一线药物,血药浓度都踩在安全范围的上限边缘了。”
窗外的天色渐渐沉入墨蓝,夕阳最后的余晖挣扎着穿过百叶窗的缝隙,在程越苍白的脸上投下几道狭长的、金色的光栅,如同某种无声的烙印。姜浅柠不自觉地伸出手,指尖带着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温柔,轻轻将他额前一缕被汗水浸透、凌乱黏着的湿发拨开,露出光洁的额头。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她轻声开口,声音像羽毛拂过寂静的空气,“您之前提过的那个方案...?”
林教授转过身,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一种深沉的复杂:“我向他提议过三次。”他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次,他说要等期末考试结束;第二次,他担心影响实验室的关键进度;上周我第三次建议时,他拿出日历计算,说从手术植入到参数调试稳定至少需要三个月,会耽误直博开题报告的提交。”他走到小桌前,拿起姜浅柠带来的那份关于VNS的资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封面,“但你看他的实时脑电图——”他指着监测终端屏幕上那些尖锐、紊乱、如同锯齿般疯狂跳动的波形,“异常放电就像失控的野火,已经烧到了语言中枢的边缘。再拖下去,认知功能...尤其是语言能力,可能会受到不可逆的影响。”
姜浅柠的目光也随之移向书桌,那本摊开的《神经解剖学》笔记映入眼帘——上面所有的字迹,都是用左手写出的,虽然依旧整齐,却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略显笨拙的生涩感。
“其实...”林教授突然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叹息,“我怀疑他还有更深层的、不愿明说的顾虑。”他伸出手指,虚虚点了点程越左侧锁骨下方的位置,“迷走神经刺激器的电极导线会在这里留下一条无法忽视的手术疤痕,那个小小的脉冲发生器植入在皮下,也能清晰地触摸到凸起。对于程越这样骨子里比谁都骄傲的孩子来说...”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之意像一块沉重的石头,落在地上。
姜浅柠瞬间明白了——程越宁愿忍受发作时的痛苦与狼狈,也不愿在他人注视的目光里,被贴上“体内装着机器”的标签。就像他总是把手环轻描淡写地说成“运动监测设备”,把发作后的细微颤抖归咎于“熬夜赶报告太累了”。
“明天下午两点,我要带他去附属医院做VNS的术前评估。”林教授看了一眼腕表,表盘反射出一道冷光,“但我上午有个跨院联合大会诊,实在脱不开身...”他犹豫了一下,目光带着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你愿意...上午过来照看他吗?”
“当然!”姜浅柠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脱口而出。
林教授脸上紧绷的线条终于柔和了些,露出欣慰的神色:“他床头抽屉第二层有详细的用药清单和时间表。如果上午他状态稳定,下午我直接开车过来接他。”他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一张简洁的名片,郑重地递过来,“这上面有我的私人号码。记住,有任何异常——哪怕你觉得只是一点点不对劲,立刻打这个号码,不用通过医院烦琐的总机转接。”
姜浅柠双手接过那张薄薄的名片,发现背面还用流畅的笔迹额外手写了几个紧急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时间不早了,”林教授温和地说,声音里带着疲惫,“你该回去了。这里我会守着。”他指了指沙发方向,那里放着一床叠好的毯子和一个枕头,“这一年多,我已经习惯在这里给他‘守夜’了。”语气平淡,却透着深沉的关切。
走到门口时,林教授的手搭在门把上,又顿住了,他回过头:“姜同学。”
姜浅柠闻声转身,目光清澈地迎向他。
“明天...”林教授似乎在斟酌着最恰当的措辞,眉头微蹙,“如果他醒来后,态度...不太好,甚至说些冷言冷语,千万别往心里去。发作后的情绪波动、易怒、沮丧,都是非常常见的症状表现,再加上...”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床上沉睡的程越,“他可能...不太愿意让你看到他去做那些术前检查的样子,那些贴满电极片、剃掉头发、像个真正的‘病人’的样子。他的自尊心...太强了。”
姜浅柠唇角弯起一个理解的、带着暖意的弧度:“我明白的。林教授,这一年多下来,我已经慢慢学会了分辨——哪些话是程越的真心,哪些是疾病带来的痛苦呐喊,哪些又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阴郁情绪。”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林教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仿佛穿透了表象,看到了某种本质:“你确实...很特别。”他最终轻声说道,然后轻轻带上了房门,隔绝了室内外的空间,“路上小心。”
离开那栋研究生公寓,夏夜黏稠的热浪如同无形的毯子,瞬间包裹上来。姜浅柠站在楼下,仰头望向五楼那扇熟悉的窗户。温暖的灯光透过窗帘缝隙流泻出来,在夜色中像一个坚定的灯塔。窗帘上,偶尔会快速掠过林教授高大而略显疲惫的身影。而程越——她闭上眼,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他安静沉睡的模样,眉头或许还因为那即将到来的、未知的手术而微微蹙着,像拢着一抹散不去的阴云。
手机在口袋里突兀地震动起来,打破了她的思绪。是刘晓丽的信息:
「怎么样?他还活着吗?」后面跟着一个夸张的、龇牙咧嘴的骷髅表情。
姜浅柠低头打字回复:「没事了。虚惊一场。明天上午我还得去照顾他。」
「你真是没救了。」刘晓丽的回复几乎是秒到,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不过既然你又要去当‘田螺姑娘’,顺便帮我打听打听,陈稳学长啥时候浪完回家?」
姜浅柠看着屏幕,忍不住轻笑出声,指尖快速回复了一个「好」字,然后收起手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夏夜的微风带着草木蒸腾的气息,拂过她的脸颊。她的思绪却像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着,不断飘回那个光线昏暗的房间——程越那只冰凉、无力地摊在她掌心、带着掐痕的手的触感;他浓密睫毛在眼下投下的、如同蝶翼般的阴影;以及林教授那句沉甸甸的、带着某种确认意味的评价——“你确实很特别”。这几个字在她心头反复回响,激起一圈圈涟漪。
转过通往宿舍区的最后一个拐角,医学楼后幽暗的灌木丛里,突然传来几声细弱、带着撒娇意味的猫叫,“喵...喵呜...”。姜浅柠的脚步自然地停了下来。她熟练地从帆布包的侧袋里掏出一小袋独立包装的猫粮——自从无意中发现程越总在食堂角落偷偷把鸡胸肉留给那只流浪橘猫后,她也养成了随身携带猫粮的习惯。几只毛茸茸的小影子立刻从茂密的枝叶间钻了出来,其中那只胆子最大的小橘猫,亲昵地用脑袋蹭了蹭她的脚踝,尾巴高高翘起。
“饿了吗?”姜浅柠蹲下身,撕开包装袋,将散发着鱼肉香气的猫粮倒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你们的‘神秘喂食官’明天就能回来啦。”她的声音在夜色里格外轻柔。
小猫们立刻埋头,发出满足而响亮的呼噜声,像几台小小的发动机。姜浅柠伸出手,指尖轻轻抚摸着小橘猫温暖而柔软的脊背,感受着那细微的震动。眼前浮现出程越在嘈杂食堂里,看似不经意地将餐盘里最大的一块鸡胸肉拨到角落,然后快速起身离开的画面——那个总是拒人千里、冷若冰霜的程越,在无人注视的角落,藏着一份如此笨拙又温柔的善意。
夜色愈发深沉,像化不开的墨。姜浅柠站起身,轻轻拍了拍裙子上沾到的几根猫毛。明天上午,她会比闹钟更早醒来,在厨房的晨曦中准备温热的早餐,带着新鲜出炉、散发着杏仁香气的生酮点心和那篇她熬夜标注好的《迷走神经刺激术术后护理要点及常见问题》再去那个房间。也许程越醒来后会用更冷的盔甲武装自己,也许会用更疏离的态度推开她的关心,但那都没关系。
因为就在这个夏夜,在猫咪满足的呼噜声和草木的清香里,姜浅柠的心突然像被月光照亮般澄澈。她清晰地明白了一件事——她不需要程越立刻敞开心扉接受她的关心,也不需要他回报以同等热烈的感情。她只需要他知道,无论他如何用冷漠筑起高墙,无论他如何固执地推开伸来的手,总有一个人,会在他被发作的狂风暴雨击倒后,安静地守在床边;在他意识模糊地醒来时,递上一杯温度恰好的温水;会记住他每一种药物的古怪名字、复杂的剂量、令人头疼的副作用和危险的禁忌。
就像灌木丛里这些懵懂的小猫,它们不需要理解为什么每天清晨或黄昏,总会有食物奇迹般地出现在那片熟悉的水泥地上。它们只需要相信,当饥饿袭来,那份带着善意和守护的食物,一定会如约而至。
回到自己的小屋,姜浅柠打开台灯,暖黄的光线瞬间驱散了角落的黑暗。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亮她专注的侧脸。在搜索框里,她郑重地输入:“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术前准备注意事项及患者心理支持”。屏幕上瞬间跳出无数篇标题严谨的专业文献和指南。她点开最上方一篇权威综述,新建了一个文档,开始一丝不苟地记录要点,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清脆地回响。窗外的月光如水银般流淌进来,与台灯温暖的光晕交融在一起,在她专注的眉眼和跳跃的指尖上,镀上了一层柔和而坚定的光辉。
而在研究生公寓512室,沉陷在药物与疲惫深渊中的程越,在睡梦中无意识地翻了个身。他的右手无意识地向前伸展,五指微微张开,像是要徒劳地抓住某个正在消散的幻影,或是挽留一份已经离去的温度。他的嘴唇在枕边极其轻微地翕动了两下,含糊不清地、如同梦呓般,吐出了两个破碎却异常清晰的音节:
“浅...柠...”
一直伫立在窗边、凝视着窗外沉沉夜色的林教授,闻声猛地转过头。他看着自己最得意、却也最让他揪心的学生,在梦境的迷宫中,无意识地呼唤着那个女孩的名字。老教授深邃的眼眸中情绪翻涌,最终化为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几乎轻不可闻的叹息,融入了房间低沉的空调嗡鸣声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