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的诊所运营得越发有声色,沈清棠的工作室也在她的全情投入下,不断拓展着版图。
腊月三十,北京城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年味,鞭炮声在远处零星炸响,空气里是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
沈家宅邸今年也难得地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团圆”。
沈明哲和林玉臻罕见地推掉了所有海外事务,回到了国内,决定在家过年。这对沈清棠而言,早已激不起太大波澜,她习惯了他们的缺席,对他们的归来也抱持着一种近乎礼貌的平淡。
但今年,有些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沈砚秋带了女朋友回家过年。
女孩叫温锦沂,是一名上海人在北京一所高中语文老师,父母也都是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家风淳朴温和。
她本人气质沉静婉约,说话轻声细语,带着一种书卷气的从容,与沈砚秋的冷峻沉稳倒是意外地契合。
沈明哲和林玉臻对温锦沂的态度,算不上多么热络,但至少保持了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没有挑剔家世,没有盘问收入,林玉臻甚至还拿出了一套品相不错的珍珠首饰作为见面礼送给温锦沂,沈明哲也微微颔首,说了句“以后常来”。这在沈家,已算是难得的“不反对”信号。
沈清棠将这一切不动声色地看在眼里。她心里清楚,父母对哥哥女友的这份“宽容”,或许源于温锦沂本身无可挑剔的背景和气质,也或许是因为哥哥年纪渐长,父母终于开始松动。无论如何,这总归是好事。
因为这份“好事”,沈清棠甚至在年夜饭桌上,难得地主动和父母多说了几句话,虽然话题依旧围绕着菜肴、天气这类安全领域,但餐桌上的气氛,确实比以往任何一次家庭聚餐都要缓和、自然许多。
她很喜欢温锦沂。
这个未来的嫂子,眼神干净,谈吐得体,没有刻意讨好,也没有怯懦畏缩。
她欣赏温锦沂身上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安定感,那是她沈清棠曾经极度渴望却难以企及的。而温锦沂,似乎也对沈清棠这个名声在外的“小姑子”颇有好感。
饭后,两个年纪相仿的女孩避开男人们的谈话圈,在二楼的起居室小坐。窗外是偶尔炸开的烟花,映亮一小片夜空。
“清棠,你的工作室很有名,我们学校好多年轻老师都知道。”温锦沂微笑着,语气真诚,“真羡慕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么自由洒脱。”
沈清棠端着一杯热茶,闻言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真实的暖意:“当老师也很好啊,教书育人,很有意义。我可能没那个耐心。”她顿了顿,看着温锦沂,“我哥那个人,话少,性子冷,以后可能要你多担待了。”
这话带着点打趣,也带着一丝属于家人的亲近。温锦沂脸微红,却落落大方地回应:“砚秋他……很好。”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微妙的、基于对同一个男人关怀的默契和相互欣赏,在空气中悄然建立。沈清棠能感觉到,温锦沂是真心爱着哥哥的,这让她对这个未来的家庭新成员,更多了几分认可。
然而,在整个温馨融洽的氛围之下,沈清棠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
关于盛景。
她和盛景的关系,在这个家里,依旧是一个未曾公开的秘密。
她无比确定自己对盛景的爱,也感受到了盛景毫无保留的回应。但在父母罕见归家、哥哥带了重要女友回来的这个敏感时刻,她选择了沉默。
她不想打破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脆弱的和谐。不想让父母可能存在的、根深蒂固的门第之见或是对她过往病史的担忧,破坏了新年的气氛,更不想给初次登门的温锦沂留下任何关于沈家“混乱”或“复杂”的印象。
她希望这个新年能安稳度过,希望给温锦沂留下一个“虽然家庭关系有些疏离,但至少表面和睦”的沈家印象。至于她和盛景的事,来日方长。
夜深了,守岁过后,大家各自回房休息。
沈清棠回到自己房间,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她拿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盛景几分钟前发来的信息:「睡了吗?新年快乐,棠棠。」
看着那简单的问候和亲昵的称呼,沈清棠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底那片因为家庭关系而始终存在的冰凉角落,仿佛被注入了暖流。
她飞快地回复:「还没。新年快乐,盛医生。(笑脸)」
「家里一切都好,嫂子人很好,爸妈……也算和气。」
「就是想你了。」
她将手机捂在胸口,感受着那份隐秘而坚实的幸福。窗外,新年的钟声似乎还在空气中回荡。这个年,有缺憾,有潜藏的暗流,但也有新的希望和温暖的联结。
对她而言,能守护住眼前的平静,能感受到哥哥的幸福,能和她所爱的人隔着屏幕互道晚安,便已是这个冬天,最好的礼物。未来的风浪,等年过了再说吧。
年后的日子,并没有像沈清棠希望的那样迅速回归平静。
沈明哲和林玉臻一反常态,没有立刻启程奔赴海外的工作,反而有种要在北京长住的架势。这种“陪伴”并未带来温馨,反而像一片低气压云团,沉甸甸地悬在沈家宅邸上空,预示着风雨欲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