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黄管家匆匆进入一艘大船之中。
“臣参见皇上!”他礼去。
“平身!”皇帝示意。
“谢皇上!”
“黄卿,朕急召你来,所谈之事儿你应清楚了吧?”皇帝说。
“皇上是说粮草的事儿?”
“对,赶紧给朕想出法子来!”
“……皇上,现在光靠纳赋是远远不够的,提高赋税在战乱时期也切不可行,所以若要囤积粮草就得跟百姓买!”
……
“黄卿,你知道现在动墙西墙都不能拆,怎么买?”短暂默后,皇帝肃言说,“朕马上就要入江了,这事儿你看着办吧!三月之后便可缓解!”
“臣惭愧,实在未有周全之法,”黄管家说,“但应急之策,还是有一个!”
“快快讲来!”
“北山粮多,北山玉家也赚了一些钱,要不,咱们跟他借点儿!”
“他会借吗?”
“玉恩泰是太上皇的旧人,也算忠君之士,臣想他会同意的!”
“既然如此,那你说服他捐一些吧!”
“皇上,这样只怕不妥。您知道的,这些年来,海药的支出一直是以朝廷的名义让他暗里撑着,现在又要他白送粮草,他撑不住呀!”
“……那你去借吧,朕记着就是。此事儿要速速办妥,然后将粮草送到徽州,其他地方的,日后再做调拨!”
“臣遵旨!”
一日午后,书礼正在田间巡着收割,突见一人朝他走来。
“成文!”
棚子里,他给那人倒上茶水。
“还真难得在这儿见你!”书礼说。
“有你在,我放心!”成文笑了笑。
“怎么,有重要的事儿?”
“对!”
那人似是有碍,不好开口。
“说吧,咱俩又不是外人!”书礼说。
“好。”成文这才顺了下来,“书礼,百姓纳了赋后,会剩下很多余粮,所以许多外地商人已经赶来,准备高价购买呢!”
“这不是好事儿吗!”书礼大悦。
“……江南传来消息,说金兵追得太盛,皇上都到江里回避去了,国中粮草也全部援了江南,所以徽州的岳家军,数万人已经断粮了!”
“有这等事儿?”那人吃了一惊。
“是的。现在朝廷已经拨下款项,准备购买北山的粮食,可你知道的,那价格肯定高不起来!”
“说明白些!”
“就一句话吧:从明日起,必须凑一批粮食送到徽州去,但钱就这么点儿,价格就那样,数量就那么多。此事儿只有你能办到!”成文一鼓作气说完了。
“哦!”书礼明白过来,“成文,你知道的,这官家的事儿,我向来不愿掺和,我也不能逼他们卖呀!”
“我知道,但现在情势危急!”成文皱眉。这事儿若办不好,他那小官也坐不稳了。
“那我试试吧!”
“就等你这句话儿!”
此时,玉家父子俩也正在详谈。
“痕儿,茶山的事儿先放一放,当务之急,得把粮草的事儿先办了!”玉老爷说。
“孩儿明白!”无痕道,“爹,可是家里只有五十万两,买不了多少粮食呀!”
“事在人为,不怕!”玉老爷说。他最怕的不是钱少,而是没粮。
“痕儿,却不知那刘书礼为人怎样?”他看向无痕。
“刘大哥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爹的意思……”
“刘家佃户多,只有请他帮忙,才能买到最便宜的粮食!”
“爹,那孩儿去试试!”
“怎么,你跟他很熟吗?”
“哥哥的朋友我都认得!”
“……若是他爹那般就不用去了!”
“不是!”
“好,那你去试试吧!”
“孩儿即刻就去!”
傍晚,正在院中玩耍的博贤看到无痕走进家里,便奔上前去。
“小叔,小叔,”他高兴喊着。
那人将他抱起,贴了个脸,“小子,你最近乖不乖啊?”
“乖!”
“好,小叔很高兴!”
“玉公子来了!”泽婉上前行礼。
“夫子,”无痕说,“刘大哥在吗?”
“不在。玉公子可是有急事儿?”
“是的!”
“那你等会儿,我让阿丑去找他来!”
“好,多谢!”
“不必客气!”
半个时辰后书礼就到了,二人便进了内室。
“无痕,你爹是什么人,朝廷买粮为何让你们家出钱?”听到那人的来意后,书礼十分惊愕。
“刘大哥,这我也不清楚,”无痕说,“但不管这些了,我今天来就是想请你帮忙:我们要粮,越快越好!”
“要多少?”书礼看他竟一改往日的云淡风轻,像换了个人似的!
“先要一批,十万石!”
“可以!”
“那你同意了?”
“同意!”
“……那太好了!刘大哥,这批粮备好之后,你便上报衙门,就说必须让镖局押送,费用由我们出!”
“这是为何?”
“现在到处缺粮,途中不可出任何茬子!”
“你还真是周全……好,我答应你,五日之内,一定出发!”
“让阿丑一起去!”
“好的!”
衙门里,县令还想着借送粮之名混一些出去弄点儿赚头,听到书礼要镖局押送,便不悦了。
“刘少爷,这可是朝廷的衙门,由我们送,你还不放心么?”他冷面去。
“大人请别误会!”书礼敬道,“小民只是接到口讯,这粮若送不到军营,小民便收不到银子!”
“哦?”
“当然,若是大人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小民感激不尽,便也没那么多事儿了!”
“你这不是在为难本官吗?”
“小民不敢。大人,这粮也是百姓们不吃不喝省下来的,他们也需要银子种庄稼,所以不可有失。此外,上边还说了,若是送的迟了,误了那军队的事儿,我等可吃罪不起。还请大人速速定夺!”
这话儿无懈可击,让县令听来十分烦躁,他手一摆:“知道了,知道了,去吧去吧,赶紧送!”
“小民遵命!”
计划落空了,让县老爷十分不悦,师爷赶紧过去说些好听的话儿:“老爷,这些都是刘家佃户的粮食,大头还在后呢!”
“嗯,”那人停了,“你快去看看,现在到了什么行情?”
“是!”
这日早晨,博贤黑着个脸,也不拿汤匙。
“贤儿,你怎么啦?”阿寿急忙近前,“是菜不好吃吗?”
他摇了摇头。
“那怎么啦,可是哪里不舒服?”
“义父,我听小叔说我爹饿肚子了!”
“哦,”阿寿一听,赶紧哄去,“怎么会呢!贤儿,阿丑哥哥不是送粮去了吗,咱们老爷啊,饿不着的!”
“真的?”
“是的。快吃饭吧,一会儿还要读书呢!”
“好!”
还真让那小子说着了:军营里,那二人和大家一样,正在努力抗饿呢。
现在的配粮是:每人每天中午一个馒头,一碗粥;晚上一个馒头,没粥。
闲人便罢了,饿就勒紧腰带,大不了瘦上一圈,可兵士们个个都是壮年男子,还要天天操练,这数日扛下来,还真不在状态。
厨房里,就剩下那仨人:棉叔做馒头,世宽熬粥,那人打杂,其他人都寻野菜去了。
“世宽,我太饿了!”夜里,那人又喊了起来。
“……没吃的呀!”世宽应去,“渭和,要不你回去吧,苦日子还在后呢!”
他边不吱声了。
第二日,兵士前来下令:晚上的馒头也取消了,换成一碗清粥。
“怎么办,这怎么办呀?”棉叔急得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快过年了,孩子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老棉,你着急也没用啊,再等等吧!”一大叔安慰起来。
“这远近十里的野菜都寻完了,我是真的着急!”
“不是还有米吗,只是省着吃罢了!”
“哎!”
世宽的心头皱了起来。
“世宽,你干嘛呢?”这日中午,棉叔看到他将馒头切成厚片放进灶膛。
“棉叔,我怕晚上肚子饿,烤点儿留着!”那人说。
“那你中午吃什么,饿着?”棉叔惊讶起来。
“我不碍事儿的!”
夜里,渭和又翻来覆去吧唧着嘴……突然一块烤馒头放在脸上。
“啊,你有这个!”他赶紧坐了起来。
“吃吧!”
“……我知道了,这是你的口粮,你故意省下来的!”
“我吃过的!”
“世宽,你还是关心我的!”
“……那咋办,你要是饿死了,谁来照顾博贤的孙子!”
“那你也吃点儿,半块!”
“我不饿,你快吃吧!”
第二日,棉叔偷偷观察了那人一天,发现除了一碗米汤外,他什么都没吃过。
“世宽,你会吃粟米么,黄粟米?”“晚饭”后,他对那人说。
“会呀,”世宽说,“棉叔,咋啦?”
“是这样的,将士们吃惯了大米馒头,都吃不来粟米,嫌它味儿重,我想你要是会吃的话儿就去拿点儿弄弄,仓库里有好多呢!”
“真的?”世宽大喜,“棉叔,那您带我瞧瞧去!”
“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