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钱?
作为佛寺的信众,李桂花倒是没考虑过这一层。
心里边只想着,嘿嘿,今天方丈和我说话了;哈哈,我可以为寺庙里做点什么。
见她面露难色,孟月便知道婆婆压根就没想这么多。
这样一来,她便有些难做:
一边是牵线搭桥的婆婆,一边是可能颗粒无收的苦差事。
不过她也就是犹豫了一瞬,就还是答应了下来:“阿娘,无妨,没有工钱,就当是跟栖霞寺结个善缘吧。”
兴许往后还有什么活儿,能念在这一次她们白出力的份上,分一杯羹。
大晏的佛教兴盛,僧侣们都颇有地位,岂是她孟月能够得罪的?
------
李桂花见状,知道孟月是同意接了,心里也是愧疚:
“这样,我做绣活时常要描一些花样子,上头的纹样就我来描,你只管写字。”
“那太好了,谢谢娘”,孟月接住了婆婆的示好,她承认一开始听到没有工钱确实是有些生气的,但大家都是一家人,又是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也就不再真计较。
------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孟月都和婆婆配合相当默契。
李桂花描多少她就写多少,后来她想着三两下弄完,李桂花没来得及描的,她也照猫画葫芦,别说,描得还成。
喜得李桂花什么似的,“我就说月娘有慧根嘛。”
孟月笑笑不语,不过抄写佛经的这些天,她确实也心平气和不少。
前世有一阵子恋爱中的男女流行抄个什么《上林赋》,说什么“抄写《上林赋》,觅得意中人”,在孟月看来简直是荒唐可笑,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婚姻最后都是那样不好的结局,抄写这个劳什子赋,除了练字,别的屁用没有。
可抄写佛经,用婆婆的话来说,确实是一种修行。
所以孟月也就不那么反感,到后来一千张画完写完,内心真的平和不少。
------
可,再淡然的心,对她这个红尘俗世中的人来说,也还是会为财帛动心。
更何况,孟月一开始抄书,也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补贴家用,还为了寅弟的光耀门楣。
所以当她和婆婆带着劳动成果来到栖霞寺,见方丈让旁边的大和尚抱一个钱匣子出来的时候,还是疯狂地欢喜起来。
不是说没有谈好工钱吗?还是说李桂花兴奋过头,把谈好的价格忘了?
孟月心里的这些个问号,都在方丈开口的那一刹那,疑云顿消:
“夫人替我们抄写经文,也是付出了心血和精力的,所以这两贯钱请一定收下。”
一千张两贯钱,换算下来,一张就是两文钱,刚好她和婆婆一人一文钱,这样的话,这两贯钱就可以两人五五开,两人各得一贯钱。
心里的算盘珠子打得再响,可孟月表面上还是得把失而复得的心情压下去,道:
“我娘说的没错,为菩萨做事,不收钱都是应该的。所以这个钱我们不能收。”
那方丈却不愧是化外之人,一下就把她看透了:
“收下吧,夫人,红尘中,就是这铜钱最能救急。”
孟月心道,这确实如此,“那行,我们收下,不过我们想捐出一半来,供奉寺里的菩萨们,快过年了,给它们塑一下金身,以求菩萨保佑我们家宅兴旺安宁。”
“如此……也好。”方丈并没有强求,而是从善如流地答应了。
栖霞寺是当涂县最大的寺院,本身就财大气粗,不过,谁会拒绝主动送上门来的钱呢?真金白银送出去的,才是真正善缘的起点呢。
三人又聊了会儿天,方丈聊着聊着都开始扯佛家偈语,孟月没有这方面的涉猎,所以就想要赶紧开溜。
就跟那着了火的烟花,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离开。
------
回到家里,孟月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她把剩下的一贯钱,也是五五开留给了婆婆,自己辛苦大半个月才得了五百文,好在出在手上,多写几笔就完事。
但婆婆拿着那五百文的心情就不一样了,“月娘,这可是我头一回,在绣活儿之外挣到钱呢!”
孟月也替她高兴,李桂花道:“最近快过年了,我再去走动走动,看当涂县的其他寺庙里有没有这样类似的活儿……”
孟月心道,反正她和寺院的善缘是否接下,好似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婆婆已经决定,在过年前再把当涂县的几座寺庙都走一遍,万一又能接到这样的活儿呢?
这不就是善缘嘛。
孟月也看明白了,这些受大晏朝和百姓供养的寺庙们,是绝对不会做出自降身价的事来的,先前她的担忧还真是有些不合时宜,于是就踏踏实实收心,等着下一次,李桂花把善缘给她带回来。
------
不过,这一回,不是婆婆牵线了,而是栖霞寺的大和尚云空亲自登门。
道是平阳伯家的老祖母信佛,得了几本佛经,想找人抄书。
哦?平阳伯?这可是比吴员外地位还要高的勋贵了吧?自己的那一手字,跟真古人比起来,如何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再一个,平阳伯为何不好好在益京待着,跑到京郊的当涂县来做什么?
不过这些话也就是她自己在内心里自己衡量,并没有宣于口。如果这门生意要做成,云空和尚自然是要一一说明的——
“当涂是平阳伯府的祖宅所在”,这句话回应了孟月的第二个疑问。
“施主娘子所抄写的心经笺纸,被我们在法会上全部发给了信众。恰巧那日平阳伯太夫人也在随喜人群之中,所以见到了您的字。”
这是在回应她的第一个疑问。
孟月了然,这是栖霞寺递过来的一根橄榄枝——根源当然是因为那一贯香火钱。
而她也深知有来有往的规矩,便道:“大师放心,我家婆母也很喜欢佛法,相信她知道我能为太夫人抄写佛经,会非常欢喜。我孟月在此承诺,往后每笔经由栖霞寺大师们牵线的所得,我们都会分出一半,以供奉寺中香火。”
------
云空大师听她这样说,也是大松一口气,毕竟出来之前,方丈就是有意让他玉成此事,毕竟黄白之物,谁也不会嫌多。
可涉及钱财,他一个出家之人怎好主动说出?
可喜的是孟月非常懂得这里面的门道,这也就省去了他的尴尬。再说出来的场面话,也就带了几分真切:
“多谢陈夫人,陈夫人礼佛之心纯粹虔诚,您府上定能家宅和睦,子女成才。”
这话孟月爱听。
于是两人便开始进行正式的磋商。
云空大师把需要她抄写的《华严经》《楞严经》《莲花度厄经》等六册书,一一拿出来。
随后拿出来的还有太夫人的一封手信,“孟施主,太夫人手信上说,一册书一贯钱,若是满意,就抄完一册往平阳伯府送一趟。最好是能在年前全部抄完。”
孟月懂了,云空和尚这是想当着他俩的面,告诉抄书的价格,明白公正,他并没有贪墨。
“已经给得够多了”,孟月道,“我很满意,还请大师给我一个平阳伯府的地址,方便我及时送去。”
这边,云空大师写好,正要离去,却又被孟月叫住,亲自上了茶,喝得心满意足,才离开。
------
“六册书,六贯钱,自己能落得三贯,也好,也好。”
为了这笔年前的奖励绩效,她就是挑灯夜战也要做完,实在不行,要赶工时,这不还有陈牧嘛?
“省得他一天,浑身牛劲,总也用不完。”
孟月“啐”了一口,心里却是甜的,想着正是午后,阿绯该是午睡起来了,她得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婆母李桂花。
“天啊?六贯钱呐?这么多?”婆母的一惊一乍,确实是孟月预料到了的反应。
不过,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李桂花并未对那扣掉一半的工钱表示异议。相反她惊讶的点却是:
“怪道是伯府,连抄书都给这么多钱。”
“也难怪,太夫人的长子在壮年时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不是谁能吃得下来的;还好有老平阳伯与她一起抚养长子留下来的孩子,也就是现今年轻的平阳伯,那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可去年老平阳伯也离她而去,便也只有靠看看佛经度日了……”
言下之意,花六贯钱让人抄佛经有什么要紧?重要的是人高兴啊!
但孟月听完这段话,属实想笑。
果然自己没有问错人——
她原本也是想来问问婆母能不能够晓得一些平阳伯府上的掌故,不然到时候送书上门,平白闹了笑话。
结果不曾想,女性天生对八卦的感知力简直了得——
这下她不仅知道了年轻的平阳伯回来是为了守孝三年,还知道了平阳伯从益京回来守孝读书的书院名字!
好巧不巧,正是大儿阿砚读书的杏花书墅!
孟月深信,无论在哪个时代或朝代,用好关系网,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猛然间,她脑海里闪过一桩只有前世狗血网文才有的情节来——
“那平阳伯只有十七岁,我家小姑子明年及笄啊!”
善缘莫非真的要应在这上头?
可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她就赶紧摇摇头——这可不是自由恋爱的上一世啊!
别说没可能,就是有可能,她这个做大嫂的,也不愿小姑子嫁入豪门去磋磨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结个善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