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黄金缕 > 第20章 平西

第20章 平西

南海诸岛的瞭望塔发现信王船队自海面飞驰而来,迅速将信号发往营中,旗令岛岛相传,很快传至南境军营。

出使诃陵的信王及其部下没有招呼突然归来,镇南大将军魏苒急忙整队相迎。

李允昭去诃陵时仓促经过南境,现在得空就开始阅兵,幸而大军平日操练未有丝毫懈怠,面对信王的突击检查并不慌乱。

李允昭看着气吞山河、井然有序的雄师,倍感快慰。

魏苒:“王爷脸色不好,想必是一路劳顿,末将的府邸就在五里外,还请王爷不弃,驾临寒舍休整一二。”

李允昭:“多谢魏将军好意,本王暂住营房便好。”

一直在水上漂着,大伙都有些扛不住,不得不在陆地多待几日,镇北将军府不免女眷众多,他一个大男人,还是住在营房更为合适。

魏苒:“那怎么能行?王爷金尊玉贵,怎么能与我们这些军中糙汉混在一块儿?”

李允昭:“魏将军与众将士常年驻守边关,本王感佩在心,正好也体验一下军中生活。对了,有件要事,月前从海寇那里缴获了一批枪炮,稍后本王再写封奏疏,连同诃陵的归顺文书一起,有劳魏将军派人送回京城。”

魏苒抱拳说道:“遵命。”然后又说,“什么海寇这么大胆?敢劫大周亲王的宝船,王爷可曾受伤吗?”

李允昭:“几个散贼游寇,也是误打误撞,受了点小伤,已经痊愈了。”

煦风在他身后腹诽:真够谦虚的,钢弹穿腹、五脏震损硬是被您说成小伤。

魏苒:“王爷没事就好,末将想起一事,宫里来信了,是陛下给您的信。”

李允昭脚步一顿,“在哪?”

魏苒:“请随末将来。”

李允昭被魏苒不紧不慢地引着向前,他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也不知道两条腿是怎么一步一步迈开的,像个行尸走肉一样心荡神驰。

刚离京那会儿,他明明还对李明烨带着怨气,但那点怨气很快就被思念盖过,总是忍不住惦记他好没好好吃饭,好没好好睡觉,是不是又长高了……

李允昭也不清楚他的这些念想都含着什么意味,强迫自己不去想,可越是这样,李明烨那张脸、那双手,就越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

魏苒将信呈给李允昭,自觉退出门外,陛下寄给信王的笺札,他理应回避。

信封写着“皇叔亲启”四字,李允昭毫不迟疑将信拆开:

“树挂冰晶,碎玉琼雪,距叔离京已三月余,不知今至何处?见字之时又何年月?亦安康否?

自汝走后,吾日挂怀,明堂空殿,时感孤寂,惟愿早归,常偎叔旁。

途中夜宿晓行、舟车劳顿、膳肴粗简,叔素来身弱,令吾愁苦,万望加意保养。

朝中诸事,有侄调停,万事太平,望叔莫念。不求劳碌涉险,但求周全己身,添衣加食,勿忧我心。

翘首,盼回。

嘉元元年腊月初二,愚侄明烨敬上。”

这封信李允昭来来回回读了六遍,拇指在未端的“明烨”二字不停摩挲,思绪万千。

当日,信王在写呈到御前的折子时,最后又加了句:“安好,勿念。”

不久,李允昭又离了南境大营,来到了南海丝路。

这里是南海诸国的海上贸易枢纽,大周主要向其他国家外输丝绸、瓷器和茶叶,内输香料等等。

大周朝廷十分重视外交贸易,并且在境内的海域设有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市舶司。

南海沿岸有不少居民和各国商人往来的岛陆,繁盛非常,李允昭一行外交巡察商路之余,也会停下短住几天。

他们轻装简从,对外称是来自大周的商人,沿街闲逛,路过一家光怪陆离的商铺,李允昭提出进去看看,众人也无不好奇,随声附和。

商铺里陈设各式异国华服、琉璃宝盏、珠玉配饰……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李允昭从小到大不是没见过宝物,从前这些东西从异国进贡来的也不少,但这么多五光十色的物件一下子堆聚在一起,他一时也看花了眼。

他准备挑几件好的,到时候给烨儿和姐姐带回去,但对比一番又觉得这些异邦的玩意太过小家子气,与汉家雍容淳厚的气质不大相配,只好作罢。

姚伫春拿起一副金色面具,上面镶嵌赤黄晶石,他询问价格后付了钱,店家包好递给了他。

出门后,李允昭看看姚伫春手里的锦绣木匣,戏谑道:“姚兄,名花有主了?”他方才明明看见那面具是女子佩戴的款式。

信王突然这么问,让姚伫春有些心虚,难道是自己买的这副面具令信王起疑了?

姚伫春讪讪道:“王爷说笑了,下官对那姑娘只有仰慕之情,某一介太医,不敢高攀,亦不奢求她同样心悦于我。”

看来姚伫春看上的姑娘,出身还不低,他们现在也算是过命的交情,若能促成一桩姻缘,也是功德一件。

李允昭:“是哪家的小姐?若人家姑娘也心怡姚兄,待回京后,本王上门帮姚大人说情,本王在朝中略有几分薄面,她家中父兄或许会因此松口。”

姚伫春拱手道:“多谢王爷,王爷这份恩意,下官先承下了。”

没曾想信王如此热心肠,连媒人也愿意当,还是为了自己这小小太医,假如他知道自己偷偷喜欢的是他姐姐康平郡主,又该作何反应?不管了,先把他应付过去再说。

肩上的担子又多了一份,李允昭觉得自己愈发任重道远,行走的步伐更加有力。

李允昭前后走访了诃陵、暹罗,竹步,木骨,锡兰等十几个国家。

这让南海诸国的外交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以大周为主的和谐邦交秩序,更不动兵戈地使众邦臣服。

纺织、陶瓷、茶叶等工农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繁荣的海外贸易使大周经邦济民的国力更加坚实。

除此之外,李允昭这一路还传出不少佳话。例如,信王于爪哇国路遇一塔,塔内婴儿嚎哭哀怨,众人不解,遂叩塔门,门童曰此塔原为弃婴塔,内多女婴,信王大惊,下令向此塔布施金银。塔主感念其善行,立“中土大周信王殿下巡塔施义”匾额,高挂塔内。

秋去冬来,又一年春。

嘉元三年的二月,大周又迎来了一个令所有人欢欣鼓舞的喜讯——平西军大败西夏,西夏退出雁门关二百里外,向大周献上降书与和亲公主,并贡马两千骑、黄金五万两。

是月,平西大将军赵飞鸿启程返京。

自此,大周边塞又恢复了四境太平,没人知道这次的安稳盛世又能延续几年……

沙场刀枪好像快要将这位老将军的精血抽干,赵飞鸿回到朝中,已是满身疲弱之态。

李明烨看着自己几年未见的亲舅舅,百感交集,说道:“舅父此番立下汗马功劳,朕理应下旨加封您为平西侯。”

“陛下盛恩,臣心领。臣与西夏最后一战时受了重伤,恐怕臣这把老骨头再也上不了沙场了,好在军中小将们有几个帅才,能接起守卫疆土的重担,再者臣是外戚,不便受此重禄。”

“舅父劳苦功高,何人胆敢置喙?况且母后已去,还望舅父不要推辞朕的一片孝心。众卿以为如何?”

左都御史张恒:“陛下圣明。”

李明烨:“好!即日起,赵将军就是我大周的平西侯!”

“恭喜侯爷——,贺喜侯爷——”

礼部侍郎:“陛下,西夏的霜月公主已在宫中,如今理应册封公主为妃。”

“先帝与太后丧期未满三年,朕无意册立后妃,西夏公主居于内宫,大周不会亏待分毫,此事不必再提,朕乏了,退朝。”李明烨一甩衮袖,阔步离了太极殿。

提起西夏公主,李明烨确实有些头疼,怪就怪西夏没有征得同意就送上和亲公主,裕王已有正妃,公主不可能为侧妃,福王又太过年幼,他与皇叔更不可能。

要么从公侯世子里挑出色的青年才俊,到时婚礼举行的隆重一些,想来也只有这样了。

李明烨忧心忡忡回到宣政殿,又开始伤感起来,舅父已经回来了,皇叔,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这一年多,李允昭几乎将南海诸国跑了个遍。

临近年关,他打算先回南境大营过个年,开春再启程返京,如此差不多七月就能抵京,快的话还能赶上烨儿十九岁的生辰,快三年没见,也不知道他现在长什么样了。

信王策马来到军营,魏苒已经在侧迎接。

“末将参见王爷!”

李允昭黑衣墨裘,翻身下马,上前将魏苒扶起,“魏将军免礼。”

“王爷,您一直在海上,可能还不知道,最近有桩大喜事!”

魏苒神色欢快,语调激昂,李允昭被他感染得周身疲惫都散去不少,边走边说,“是何喜事?”

“西边打赢了!西夏已经投降!赵飞鸿将军带了西夏的赔款和公主回京,数月前就已抵达京中,赵将军被封为平西侯,和亲公主也已入宫,想来不久也要册封了。”

“好!”李允昭舒眉展颜,西境战事终于平了,突厥和柔然大有在北边拼个你死我活的势头,等他们其中一方胜出,下个目标可能就是大周,趁现在修生养息一段时间,也好以待来日。

陛下有了西夏公主为妃,心里的执迷也便消了,他能回归正途,实在让人放心,真是好事……亲舅父回到身边,很快就会把自己这个小叔给忘了,他再也不用担心李明烨肖想自己了,是好事啊……

魏苒掀开厚重的棉布门帘,请李允昭进去。

李允昭低头看着面前的门槛,觉着这槛高比泰山,他再用力,也抬不起脚、迈不过去。

魏苒见信王定在门外,也不知是怎么了,他斗胆稍微凑过去些,借着屋里的火光观王爷脸色,却见信王面如金纸,魏苒心下一惊。

煦风也觉出不对,在李允昭胳膊上虚扶了一把,“王爷,您可是……”

不待他说完,一股鲜血骤然从李允昭唇边喷涌而出,狐裘袍角从魏苒和煦风手中滑走,李允昭在他们面前重重摔了下去。

魏苒:“王爷!快来人!军医!叫军医来!”

煦风:“叫姚太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貂珰

橘涂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