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沈家的石榴树第一次结果那年,沈知意刚满六岁。她穿着一身藕荷色的短袄,手里攥着块刚烤好的芝麻糖,蹲在院墙根下,盯着墙头上那个扎着双丫髻的小姑娘,鼓着腮帮子喊:“你是谁家的?怎么爬到我家墙上来了?”
墙头上的小姑娘晃了晃两条腿,手里还攥着个刚摘的青石榴,脆生生地回话:“我是隔壁苏家的苏绾!我娘说沈家的石榴甜,让我来问问你们卖不卖。” 沈知意眼睛一瞪,把芝麻糖往兜里一塞,起身就去搬小板凳:“谁要卖你!这是我爹种的,要吃也得我摘给你!”
那时苏绾的父亲还是翰林院的编修,沈家则是武将世家,沈知意的父亲在边关领兵,母亲常带着她去苏家串门。两家夫人是手帕交,一来二去,两个小姑娘也成了形影不离的伴。苏绾性子软,爱坐在窗边绣帕子,沈知意却像个小炮仗,每天领着她爬树掏鸟窝、去河边摸鱼虾,每次闯了祸,都是沈知意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嘴上还硬邦邦地说:“是我要去的,跟绾绾没关系。”
苏绾十岁那年,亲手绣了块并蒂兰帕子,浅紫的兰蕊绣着 “绾”,鹅黄的兰蕊绣着 “意”,偷偷塞给沈知意:“知意,等咱们长大了,也要像这两朵花一样,永远不分开。” 沈知意把帕子叠得整整齐齐,放进贴身的荷包里,脸却红到了耳根:“谁要跟你永远不分开,我以后是要当女将军的!” 可那天下午,她却拉着苏绾去了城西的点心铺,用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两块苏绾最爱的枣泥酥,自己一口没吃,全塞给了她。
后来沈知意的父亲遭人陷害,被削去兵权,沈家日渐衰落。苏绾的父亲升了官,有人劝苏夫人别再让女儿跟沈家来往,苏绾却依旧每天去找沈知意,把母亲做的糕点分给她,还帮她补习功课:“知意,咱们以后一起入宫吧,宫里有好多书,还有最好吃的点心,等咱们在宫里站稳了脚,就能帮你爹洗清冤屈了。”
沈知意攥着苏绾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还是嘴硬:“谁要靠你帮忙,我自己能行!不过…… 你要是怕了,我可以护着你。” 苏绾笑着点头,把那块并蒂兰帕子又拿出来,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好,我等着知意将军护着我。”
入宫那年,苏绾十七岁,被封为丽嫔,沈知意则被封为慧嫔。初入宫时,两人还常偷偷见面,沈知意总把宫里赏的点心带给苏绾,嘴上说着 “我不爱吃这些甜腻的”,其实是记得苏绾爱吃;苏绾则会帮沈知意整理文书,提醒她宫里的规矩,怕她性子太直得罪人。
可后宫的是非远比她们想象的复杂。皇后忌惮苏家的势力,又想拉拢沈家,故意在沈知意面前说苏绾抢了她的恩宠,还把沈知意父亲当年的旧案翻出来,暗示是苏家从中作梗。沈知意本就因家道中落而敏感,再加上几次看到苏绾跟皇上在一起,心里的委屈和猜忌越积越深。
那天在御花园,苏绾特意给沈知意带了她最爱吃的梅花糕,想跟她解释清楚,没成想沈知意却把糕点盒摔在地上,红着眼眶说:“丽昭仪还是管好自己吧!我沈家的事,不劳你费心!” 苏绾看着满地的梅花糕,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却还是没说出 “我是为了帮你查案” 这句话 —— 她怕沈知意知道真相后,会更难受。
从那以后,两人就成了宫里人眼中的 “死对头”。沈知意故意在众人面前跟苏绾作对,其实是想护住她,不让她被皇后针对;苏绾则默默帮沈知意查她父亲的旧案,却从不让她知道。直到苏绾被诬陷谋害皇嗣,打入冷宫,沈知意才急了,冒着被皇后猜忌的风险,一次次去冷宫看她,却还是改不了嘴硬的性子,每次都要找个 “路过” 的借口。
有次沈知意给苏绾送药膏,看着她苍白的脸,忍不住说:“你要是当初听我的,何至于落得这般下场。” 苏绾接过药膏,轻轻笑了:“知意,你还是老样子,嘴硬心软。” 沈知意的脸瞬间红了,转身就走,走到院门口,却又停下脚步,小声说:“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别冻着。”
月光洒在冷宫里,苏绾握着那盒药膏,想起小时候沈知意帮她挡狗的模样,想起两人一起吃枣泥酥的午后,眼泪慢慢落了下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