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江国正清秋 > 第90章 第三章 童蒙求我

第90章 第三章 童蒙求我

郑彪叛乱自立,令容国元气大伤,所幸根底尚厚,国本未失,到了今年开春,各地的形势已逐渐平稳下来。只是亟待善后的事务太多。天灾跟着**,死伤严重的地区闹起疫病来,国库紧缺,流民的安置又成问题……王肃作为首辅大臣,自然最不得闲,年节一过,便几乎住在了朝廷里,半个月也未曾着家,自己府上的事全丢给了杨主簿打理。

杨主簿原是夫人的表外甥,年纪颇轻,尚无家口,因家境不丰,并未独自置业,长年借住王叔府。夫人身体不好,王肃又是女色上很节制的人,府中未蓄姬妾,因而他便兼任了半个管家。他有学问,身带公职,众人不免对他多一分敬重,可他并不自矜身份,性子一急说话又婆妈,以至于这份敬意也是空心的,促狭的丫鬟小厮们背地里戏称他“杨妈妈”,无奈“杨妈妈”精明倔强,会算账会吵嘴,动辄请出夫子教训朝廷王法,直要把家事变成天下事,仆人们吵又吵不过,闹又不敢闹,只好俯首帖耳。

唯一不曾领教过他的人是阿客。

王肃收留阿客时,觉得这孩子勇敢坚忍、有主意,心里很有几分爱惜,告诉杨主簿指点他读书习字,善加教导。小公子尚在学步之龄,其他人又不肯听他念经,杨主簿空有一肚墨水,出了衙署便无处施展,接下这个栽培兰玉的重任,十分乐意且用心,待阿客便和风细雨,企图润物细无声。

阿客不曾见识过金刚怒目,对这菩萨心肠便不甚感戴,见人家不吩咐他干活,倒无聊起来。他从没读过书,只偶尔学过几个简单的字,对着满目崎岖笔画既不适应,也乏耐性,更遑论兴趣。从前外头不安宁,他还能老实待在府里,后来大局渐定,奚阳城里春风又生,他的心思也如满园春色关不住。杨主簿隔三差五找不见人,才知道这不是阶庭兰玉,而是刻刀连影子都砍不着的朽木。

朽木在圣人之言跟前是朽木,进了勾栏酒肆却成了生龙活虎。牌声清脆,吴姬压酒,阿客耳濡目染多时,熟练地将一个女孩子勾到怀里,调笑着要她用嘴喂酒。

杨主簿找进门来时,看见的就是这副浪荡景象。他立时生出一种一片苦心被人作践的怒意,远远便大喝了一声,中气十足,满堂摇骰子的声响都为之一顿。

阿客愣了愣,贴在他身上的女孩儿惊慌地站了起来。原来杨主簿刚卸了公务就出来寻他,官服还没换,老板赶紧跑过来拦着:“大人,我们是正经生意……”

“不关你的事!”

杨主簿不耐烦地搡开他,一把拽起阿客就往外走。阿客平素胆大,此刻在众人侧目之下却早已如坐针毡,被他拉着时脑子里一片模糊,竟没想起来反抗。

“给你三分颜色,你还当自己是大爷了?好吃好喝供着你,不过叫你读两本书,倒像我欠你似的?王叔还说你有出息,我是看不出有什么出息。”

杨主簿拉着他一边走,一边骂,走到大街上,这骂声也便跟到大街上。

“还赌钱?还喝酒?还跟妓女厮混?这就是你的出息?你胆子可真不小!倒是我小瞧了你呵!”

阿客这时终于回转了精神,脑子清楚起来,不肯再当哑巴了。

“人家都能喝酒玩女人,就我不能?”

“你还是个孩子!”

“什么孩子拐子的?我都十一了,是个男子汉。以前在大将军府,都是这么过的,郑大将军也不说什么,偏你们读书人屁事多!”

杨主簿站住脚,回头瞪着他,差点气笑了,提着他的胳膊狠狠一摔。

“郑大将军待你这么好,你去找他呀!你倒是个男子汉,当初怎么还求王叔护你?这么有本事,怎么不自己扛呀?”

男孩听他提起前事,便如忽然被人揭了短,登时涨红了脸,不说话了。

他年纪虽小,感性上却从无孩童的自觉。以往在郑彪府中时,从主人到家仆,没人把他看作孩子,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也都不避讳他。开始时他们欺负他不明白、取笑他,后来见他明白了,便带着他一起玩乐。如今进了王叔府,这里的人却总是孩子长孩子短的念叨他,总当他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待他倒也和气宽厚,颇多照顾。诚然了,那些宽容照顾他挺乐意受用,可偏偏又生出许多规矩,他素日习以为常的活动,都成了“孩子家不该参与的事”,一想到此,他就心生厌烦。

杨主簿见他不吭声,以为他理屈词穷,心里舒坦几分,嘴上却不肯饶人。

“夫子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说的就是你。我没本事当你师父,你只管去禀告王叔,让他另请高明。依我说,再高明的也没用,你就是个下流胚子!奴才的命,只配挑担喂马!真不知王叔为你花那么多心思有什么用!”

阿客被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涨了一肚子气无处发泄,嘴上功夫斗不过他,便代之以拳脚。杨主簿猝不及防,小腹挨了一脚,登时跌倒。

“小畜生!你敢打人?”

“打的就是你!”

阿客恼愤已极,扑过去将他压在地上,拳头雨点般落下。他从小干惯粗活,有一把蛮劲,杨主簿到底是个文人,虽比他年长,身手却比不过他,硬生生受了好几下结实的。

空中一声轻啸,鞭影一闪,扯住了阿客的手腕。

阿客挣了挣,竟分毫难撼,回头一看,只见一匹高头大马。马背上骑着一人,英姿挺拔,面容瘦削,正低头俯视着他。

“好厉害的拳头,你挺有本事啊,小阿客。”

“你是谁?怎会知道我名字?放开我!”

那人道:“你有本事打人,却连一条马鞭都挣不脱么?”

阿客道:“你从人背后偷袭,算什么英雄好汉?”

那人收鞭下马,缓步走到他面前。

“我让你从背后偷袭,能抽中一鞭,就算我输。”

说着将鞭子扔给他,果真背过身去。

阿客愣了愣,低头看看手里的马鞭,心想正好能报刚才受辱之仇。他一丝也不客气,胳膊使劲一挥,鞭子直冲那人后颈甩去。

那人脖子一偏,轻巧避了开去,仍旧背对着他。

阿客再挥一鞭,袭向对方腰部。却见他好似脑后长了眼睛一般,回手一捉,就将鞭梢捉在了手里。

如是较劲了十余次,竟是一次也不能中。阿客渐渐丧失斗志,自知远不是他对手,垂手道:“我认输。”

那人也不说什么,取回马鞭翻身上马,准备离开。

阿客忙拦住他:“你这么厉害,教我武功吧,我情愿拜你为师!”

那人居高临下地瞥他一眼。

“当你师父?我又不欠打。”

说罢径自拨转马头,铎铎而去,任凭阿客在后边怎么喊,也毫不理睬。

阿客垂头丧气,却也无法可想,只好自行回转王叔府。

府门前停了一匹马,阿客觉得眼熟,心下一动,赶忙跑进府院。他跑得太快,险些撞到人,抬头一看,却是王肃。

面对主人,他还有些敬畏,急收脚步行礼:“王叔安好。”

王肃问他:“你打了杨主簿?”

阿客不敢吱声,心里只奇怪他消息如此灵通,前脚才发生的事,他后脚就知道了。

正疑惑间,忽见客堂里走出一道身影,他定睛一看,正是方才街上那人,便大声冲他嚷道:“是你告的状对不对?”

“不得对文将军无礼!”王肃低叱。

“文将军?”阿客瞪大了眼,打量那人的目光愈发添了仰羡,“你就是平定叛乱的文忆年文将军?那还真是个人物!”

文忆年道:“平叛靠的是朝廷威望,将士英勇。我算什么人物?”

阿客笑:“想不到你这么虚伪。”

“阿客!”

阿客怕王肃动怒,赶忙端正形状,想起之前是在问打人的事,便自己辩解道:“是杨主簿骂我在先。”

“他骂你,你顶多骂回去,怎可打人?”王肃脸色如常,声音里却添了压力,“还是说,你连骂人的本事都没有,只好动手?”

阿客红着脸说不出话,却听文忆年轻笑道:“怕只怕动手的本领也不怎么高呢!”

阿客蓦抬头,漆黑的眸子定定望住他,却并无怨愤之色。

“你本领高强,你教我。等我学会了,再和你比试!”

提起这茬,文忆年又是一副不睬他的样子。

阿客并不灰心:“我真心拜你做师父,我给你磕头。”

“我又不缺人磕头。”文忆年嗤道。

过了一会儿,见男孩仍杵在那里盯着自己不动,大有死缠到底的架势,他便戏道:“你若真想拜我为师,须得答应我两件事。”

“别说两件,两百件也使得!”

“第一,去和杨主簿道歉;第二,你若能背下一本《论语》,我就收你。”

阿客眼睛亮起:“你说话算话?”

像是怕他说出“不算”两个字,他问完话就拔腿跑开准备往书房去,跑了两步突然想起还没跟王肃告退,又站住了,回身不好意思地望着王肃,却说不出告罪的话。

王肃无心和孩子计较,见状抬了抬袖,阿客知道是让他去的意思,这才放心走了。

那头王肃和文忆年并肩站在庭中,见阿客走远,回头对文忆年问:“你真肯收他为徒?”

文忆年嘴角一牵:“无礼至极,谁要收他?”

“那刚才……”

“《论语》虽然字不多,但我估计他这野猫性子背不下来。”

他说得太过理所当然,倒把王肃逗笑:“万一他真背下了呢?”

文忆年笑而不答。

“王叔还有心思看我的好戏,看来早朝时,上官陵那些话,王叔是没当一回事。”

上官陵再访容国,直陈结盟之请,朝中群臣多有议论。有人觉得联昭国御强寇是良策;也有人认为北桓尚未针对容国,提前树敌反为不美。容王犹豫不决,最后也没表态,只说请上官陵静等几天。上官陵看出容国人心不齐意志不坚,说道:“容国决断艰难,在下可以静等。只是不知将来北桓联杨越围容国时,桓王能够静等几日?”

“我也真不明白,”文忆年道,“与昭国结盟对容国没坏处,为什么会有人反对?”

“有没有坏处要看站在什么立场。”王肃说了一句便停住,片刻之后问他:“你可知大王为何封你为招讨大将军?”

文忆年固然有些才干,但若论资历,论战功,排在他前头的武将不乏人选,大将军的位子怎么看也轮不到他来坐,这一次可谓是越级提拔了。

这一点,文忆年自己也很清楚。

“因为出身。”

“更准确的说,是因为合适。”王肃纠正道,“士商之争对容国来说是一种内耗,但又不能不存在。就如鸟的两翼,缺一不可,合二为一更不行。”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为末业,士为显贵。高祖本是名门王氏之后,虽是旁支远系,好歹也沾亲带故。可惜他生不逢时,年少时恰赶上厉帝大杀士族,等到乱局平定后,也只能当个微末小官,后来更因栖凤楼一事被夺官斥逐。他自觉仕途无望,转而做起买卖,倒积累起不少资产。后来朝中外戚宦官争权,地方上豪富们也开始混战争地。高祖联合几个同行好友散财募兵,占得一块私地,上书朝廷说平叛成功,得到了朝廷封爵。”

“他走南闯北交游广阔,许多同行闻知都来道贺,酒席间他戏言将来若能称王,定要为众好友大封官爵,扭转商人不封官的旧俗。”

“本是一时醉话,谁知后来天下大乱,子孙扩大父业,自立为王。有大富商资助颇丰,提起前言请求封官,容王不敢违背先人诺言,封予官爵。那时容国已大,需要更多人才参与治理,容王知道士族鄙薄商贾,为了得到支持,更为了不在声望上输给其他诸侯,强调自己亦是名门之后,同时给予士人种种优待。北桓轻士,选官多用自己族人;昭国虽任用士人,但亦有诸多限制。于是后来名士多聚集在容国,齐朝望族,也有不少迁居容国。”

“士族排斥商贾,国库却少不得他们。容王也少不得士族,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竞掌朝纲,士族有圣言和礼教做依据,廷争之时,商人总落下风,他们不甘心好不容易挣来的地位就此消失,便去结揽武将。士族不服徭役,武人大多起于寒微,一样被士族看作卑贱,在这一点上,他们确实有共同语言。”

文忆年摇头:“可惜,这却中了大王的忌讳。”

“不错。”王肃轻叹,“兵者国之重器,大王必然是要握在自己手里的。”

文忆年神色了然:“这样说来,我身居此位的原因,也就是有人反对结盟抗敌的原因。”

结盟抗敌,会增加战胜的机会,也就等于增加了将军立功扬威的机会。就算文家不是望族,他文忆年也是士子出身,投笔从戎也不会改变,更不用提他还有一个当了五经博士的弟弟。他若建功立业,士族声势更坚不可破了。

“看来是在下误国呀!”文忆年笑,“如果今日我不当大将军,或许就不会有人反对结盟了。”

“那也未必,可能只是换一拨人反对。”王肃也笑了笑,比他更无奈几分,“此事你不用劳神,我已邀上官陵明日来府中做客。结不结盟,他都不会白跑这一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老子是最强皇帝

狂兵神医

方志强王亚欣

娘娘她总是不上进

大唐之神级软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