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古典架空 > 江湖睿幄忆平生 > 第59章 京城

第59章 京城

一入京城,就能感觉到明显的不同。

皇城相府,天子脚下;达官显贵,天潢贵胄,皆聚于此。

街上的商铺鳞次栉比,各种时兴的小玩意儿和吃食琳琅满目,往来的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街上人头攒动……这番热闹的景象,如今约莫只能在远离喧嚣与战场的京城看见了。

梁生忆、解捷平、孙尚言三人早在进京前就已分道扬镳。

但就算独身一人,梁生忆也不用时时担心了。

毕竟这是京城,它好的地方就在于等级森严,不靠蛮力办事。

皇城之中,鲜少有人敢惹事生非。

梁生忆哪怕不会武功,只要隐匿在人群中,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京城不好的地方在规矩很多。梁生忆花费了许久,才租到一处宅子,供自己考学之用。

各地的考学书籍她在路过各城时都已经去书店看过,不能免费看的就买下来,看完再送人。

如此一来,她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的考学风向,也减轻了路上背着箱笼装书的负担。

但此法也有弊端,那就是很多细节她难以对比。

因此梁生忆来到京城书店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下所有有关科考的书籍,回去仔细研读。

为此她特意租了一辆牛车,把书堆上去时,就像堆大白菜一般。

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般人恨不得当作宝贝供起来的书,被梁生忆如此草率地当做工具对待,很难不令人讶异。

路过的人见了这场景,无不侧目。

梁生忆倒是赶着牛、运着书,毫不介意旁人的目光。

天泉科举考试的会试,也就是春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博物。内容包括四书五经、九章算术、医家百草等等。因为近年来科举革新,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谁也不能保证这次会不会又有新的内容出现。

第二部分是经义、诗赋以及策论。如果说“博物”靠的是学识渊博,也就是学识的广度,那么这个部分考的就是学识的深度了。这也是最考验考生文采以及才华的地方。

但时间紧张,许多考生在考场上都不一定能写完这部分,因此,锻炼速度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各地的乡试每三年一次,固定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中选拔上来的人才可在次年二月在京城参加会试。会试拔尖者可于三月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博物的内容涉及众多,除了九章算术,几乎都是背诵记忆的内容。

因此梁生忆每日寅时起来,给自己下一碗馄饨,或者沾白糖吃一个冷粽子,就开始读书背书。

她将各类书籍分开整理,不多时,她手边亲自记录的册子就已经堆了高高一摞。

她心中也逐渐搭建起了一座记忆宫殿。

她闭上眼睛,都可以在脑中自如地翻阅书籍,她甚至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传说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每日巳时或午时,梁生忆会去附近小贩的摊位上吃上一碗牛肉面,或是其他各类饭菜。

回来后,她躺在榻上小憩一下。

沙漏漏完时,旁边的水车牵动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是梁生忆自己做的小机关,因为她很容易睡过头。

醒来后,她用冷水洗把脸,就开始提笔写策论。

策论讲究的是一气呵成,梁生忆会严格要求自己,开始之后就不得停笔,也不得翻阅书籍,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要是遇上下雨天,梁生忆便懒得出门,喜欢在宅子里搭着雨声背书一整天,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她花钱拜托小贩在下雨天把饭送过来,小贩走不开,便让家中孩童跑一趟。

那孩童过来时,敲敲门,只听到一声“进”。

她推开门进来,见梁生忆闭着眼睛说了声“把食盒放旁边吧”后,就依旧一动不动。

回到摊位上,她抱着母亲的腰说“娘,那个人是不是瞎子啊?”

除了这个理由她想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释。

她娘亲忙着干活,没顾得上她说的是谁,只得纠正道:“什么瞎子,那叫盲人,咱得懂礼貌。”

……

梁生忆感觉备考这段时间,自己的学识增长了十倍不止。

但终日困在宅子里,她又觉得自己陷入了瓶颈,自己一人的见解实在有限。

她作出的诗赋若无人评价,她又怎么知道自己的水平呢?

都说“寒窗苦读”,难道真的苦读就行了吗?

她现在十分想念钟禺,若是能得状元亲自提点一二,那该多好。

梁生忆不得不出门,试图寻找有没有什么考生集社或者诗词会可以参加一下。

但从街头走到街尾,只看到几个猜灯谜摊位,还有一些声称“步步伴考,包取高分”的,一听就是骗子。

梁生忆在路边买了个烧饼,蹲在路边一边吃,一边思考着。

如今外面已无考生在活跃,因为有钱人家的都在抓紧时间请名师授课解惑,查漏补缺;寒门学子远道而来,多半不会是独身一人,与朋友互相切磋,也能发现取长补短。

倒是梁生忆,之前光顾着输入,也没怎么输出,如今想找个人帮自己看看,却找不到了。

梁生忆吃完饼,打算去书店,再买几本书。

没想到碰上了愁眉苦脸的孙尚言。

梁生忆见他这样,感觉自己心情都莫名地好了几分。

她笑着调侃道:“怎么,吃坏肚子了?脸上都快皱成饼了。”

孙尚言苦着张脸,眉宇间是化不开的愁色:“之前不是跟你说过了吗,科举考试的书太难背了,昨天学得我又想上吊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梁生忆听得捧腹大笑,她觉得孙尚言可太会安慰人了。

孙尚言冷冷地看着她:“你们这种过目不忘的人是不会懂我的烦恼的。”

梁生忆拍拍他的肩膀,劝道:“现在都还没背完书的话,听我一句劝,别考了,免得浪费时间。”

孙尚言愤愤道:“少看不起人,我乡试都过了!”

梁生忆疑惑:“你乡试在哪里过的?”

孙尚言理所当然道:“渊州城啊,那是我老家。”

梁生忆嘴上不饶人,真情实意地叹了口气,感叹道:“渊州城也是没落了。”

孙尚言深深闭眼,举起书想给她一下子。

梁生忆赶紧躲避:“对书尊重一点啊。”

孙尚言问:“你乡试在哪里过的?”

梁生忆说:“我不用过乡试啊。”

孙尚言:“凭什么?!”

梁生忆:“律法规定,在朝廷任职过的人,如想再次入仕,可以直接参加会试。”

孙尚言凑近,用一只手遮掩,小声道:“当太医也算入仕吗?”

梁生忆也配合着小声道:“反正肯定算在朝廷任职过。”

孙尚言直起身子,愤恨地“哼”了一声,斜眼看她。

梁生忆却道:“你不擅长背诵,我不擅长诗赋,要不我们白天一起学习,互相传授经验如何?”

听到这话,孙尚言眼睛一亮。

但他还是故作姿态地思考了一下,才说:“咳咳,可以。”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宅院内,孙尚言坐在书桌前,梁生忆一边围着他来回踱步,一边说话。

梁生忆先是问:“你一般是怎么背书的?”

孙尚言老实回答:“我一般哄着自己背。”

梁生忆表示理解:“我懂你,在下平日里背书时,也会幻想自己是一位大官,看的都是宗卷,帮的都是百姓。”她说着,话语间染上几分豪情。

孙尚言讪讪地笑了一下,挠了挠自己的脸颊,不好意思道:“那倒也没有这么大的志向,只是不哄自己的话根本不想背。”

梁生忆无语凝噎。

她于是给他讲解了自己的背书方法,以及经义的理解策略。

但梁生忆发现孙尚言虽然天天叫苦连天,但其实该背的都已经背得差不多了,就是缺少框架和一些深层理解。

于是她慷慨地把自己的几摞笔记都分享给了孙尚言。

孙尚言捧着能压垮他的册子,面如死灰,语气平静地说自己要不还是去上吊吧。

梁生忆乐不可支,赶紧从中挑了几本重要的册子供他学习,并且安慰道:“别老是把上吊挂在嘴边!你想想如果一年前你就自杀了,你如今会错过什么?”

孙尚言继续面如死灰:“总感觉这句话是在暗示我去年就该去死。”

梁生忆:“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孙尚言也帮梁生忆改了不少诗赋,并给出一针见血的评价。

根据他的建议修改的诗赋,先不管内容立意,起码一看上去就很是华丽。

梁生忆拿着自己的笔墨欣赏,不禁感慨道:“这就是豪放派的厉害之处啊,在读懂之前会先被唬住。”

孙尚言点点头,继续说:“还有,你用典不要太多,一首诗两三个差不多了。而且最好包括一个知之甚少的和一个雅俗共赏的典故,不然考官都看不懂啊!”

梁生忆一一记下。

就是孙尚言每次离开,都要薅几个粽子走。

梁生忆挑眉,问:“你很穷吗?”

孙尚言语气如常,卖惨:“没有没有,我只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罢了。”

梁生忆:……

她想到孙尚言的马车坏了好像还是拜她所赐,心中一时多了几分愧疚。

“以后我给你管一顿早饭吧。”

孙尚言不可置信。

梁生忆望着天空:“我还是太善了。”

孙尚言:“你也太小气了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从低配版洪荒到至高洪荒

阴阳异闻录

不死不灭:武无敌

寻仙

红楼之林家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