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时间呢,没给大家分享佛法了啊,因为这段时间呢,一直在建庙。这段时间呢,一直在干活。寺庙条件比较差啊,不修缮修缮,也不像个样子。所以也没有给大家互动啊,今天呢,一个居士,她问我这个问题,覆钵这个事儿。覆钵这个事儿在汉传佛教是没有的。什么意思?这句话呢,就是这个佛教它诞生于古代印度,他诞生的那个状态啊,其实是佛陀的师父,也都是婆罗门的导师,所以其实佛陀一生也是受婆罗门思想影响很大的。
就是古代印度的佛教,它就是根据它的那种气候啊、人文啊、风俗啊、习惯啊,人的认知,形成了这种宗教信仰。比如说佛陀时代,是树下一夜。就是树底下睡一夜就行了。没有寺庙的,不需要寺庙,要寺庙干啥呢?休息,人就在树底下睡就行了。树下一夜,日中一食,过午不食,他是这个样子的。那你看,按这个规矩的话,如果把佛教传开的话,有些地方他就不行嘛。比如说到西藏,你树下一夜,西藏那个地是没有树的,你来到汉传,佛教也树下一夜,秋天冬天就冻死掉了。
所以这个佛教的传播,它受这个文化认知、信仰影响很大的。逐步形成了三种佛教:一种,叫汉语系佛教,就是我们所学的。它是根据汉人的认知,汉人的习惯,汉人的风俗,形成了这种佛教,。还有一个就是藏传佛教,根据藏地人的认知,藏族人的生活习惯形成的佛教,另外一种叫巴黎语系佛教,就是上座部佛教,有时候我们也会称它为小乘佛教,其实准确的讲叫巴黎语系佛教。
巴黎语系佛教里面就有覆钵这个情况,他是说啥意思呢?上座部佛教,他们每天早上都要去托钵的,他们托钵呢,那些信众都是跪在那里供奉的。他们都是非常有信仰的,因为从小接触这个佛教,自幼去这个信仰佛教的话,长大以后就根深蒂固的。他们这个上座部是这样子的,就是你只要是个男孩儿,你受教育就到寺庙里受教育,去学习文字,学习语言,学习这些东西都在寺庙里学的。所以很小就出家了,小小的就出家了。你看我原先上佛学院,我是在汉地上的佛学院,我们佛学院里面三种语系的人都有。虽然学的是汉传佛教,但是里面也有小乘的,就是从那个西双版纳过来的出家人。还有藏传的。我们一块儿上学的,所以我对他们了解一些的。就像我们当时一个班的,他们那些南传佛教的才14岁,15岁。他就出家了,到寺庙里要过僧人的生活,甚至有的就是但凡你能自理了,就可以出家了。
他们那个小乘佛教是这样子的,只要是男丁全出家,然后呢,到了十二十岁就可受比丘戒了。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受了比丘戒之后,他就还俗了。还俗就娶妻生子。大部分人都是娶妻生子了,大部分人都还俗了,就像泰国呀,斯里兰卡呀。我们国家的西双版纳呀,还有德宏啊,就是上座部佛教,巴黎语系佛教,也叫小乘佛教,他们都是这样子的,男丁全出家。百分之**十的就还俗了,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受了戒以后还俗的。这样子的话,他的地位还算高一点的。他要是沙弥就还俗的话,他地位就没那么高,就这个意思。
就是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啊,他们是家家有男丁,都出家,家家都去供养,是这样子的,没有什么分别的。所以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每天早上那些居士呢,就是在家信众嘛,都把饭食准备好,在在路路边上。然后供养僧人,他们的饮食是这样子的,除了汉佬佛教不吃肉,他们是只要不杀生就行了。他们都吃三斤净肉的,是这样子的。他这个覆钵是啥意思呢?就是有的人不怀好意嘛,他就把那些变质的东西呢,去供养给僧人,比如说发霉的米去供养。有的人不怀好意嘛,他把变质的食物供养给佛法僧三宝,其实呢?就是对供养的东西,他们小乘佛教也有一种戒律的行为,叫覆钵,就是把那个钵,他们吃饭的钵扣过来,当着你的面扣过来,或者扣在地上,然后拒绝应供啊!拒绝硬供说白了,在你的面前都倒掉,不接受你的供养。这个覆钵在南传佛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一旦僧人覆钵的话,那信众就很害怕的。
所以他们家家户户都令把家里那些干净的这些食物供养给僧人,是这样子的。我们国家,我们是汉传佛教。这个佛教它是扎根在哪里的呢?它是扎根在儒家的思想上面的。其实佛教是这样子的,从佛法上讲,就像弘一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说修行人啊,非等同于善人。修行人是干啥的呢?他就是不断的在调节心态的修行人。修行人的目的就是要放下执着的,放下妄想和分别的。修行人无善无恶的。
但是你看我这个佛教,他在我们中国,就要受这些仁义礼智信的影响,你只要出家的人,那你必须要跟圣人是一样的,人家给你供养,你把人家供养的东西,往地下扔。这在汉传佛教是绝对不行的!我们汉传佛教是属于大乘佛教嘛,大乘佛教就是大众部,什么叫大众布呢?就是比较杂的,什么样的东西都融合在里面的,你看比如说按佛陀的戒律,僧人必须要吃这个干净的饮食,不能吃不洁净的变质的食物。
你看,我们汉传佛教还有的僧人跑到垃圾堆里捡吃的。五台山曾经就有一个出家师介,他就是跑到这个垃圾堆,垃圾桶里面去捡东西吃。还有的僧人是那样子的,他住在寺庙里面。他看寺庙里有些人浪费比较厉害的,他就把那个下水道接个漏子,人家吃剩下来的米面呀,他接一个那个过滤的漏子,就把水过滤掉了,把米和面又从下水道那给留住了,给截住了。他再把它拿上来,再把它冲洗了,自己再热热,再吃掉啊。
我们汉传佛教有很多的地方,它都是就是根据人去看待戒律的。比如说我们讲按那个比丘戒,两百五十条比丘戒,比丘戒上没有哪一条说不让吃肉的,一般都是大乘经典给你传心法的时候跟你讲,菩萨不食众生肉啊,比丘戒上面是没有这一条的。包括比丘尼戒、沙弥十戒,他没有这条不让吃肉的。但是你看,我们全是根据大家的意思走的。大家说你犯戒,就犯戒了。谁来也没用啊,不管用。
汉结佛教,你要说覆钵,你把碗扣过来,不管你在哪个地方,你扣的碗,你就可以滚蛋了。因为我们现在是在末法时代,大家不从心上去求法,全是从相上求法,都是在做样子给别人看。大家要从样子上去看待一个人,来肯定一个人,否定一个人。没有什么修不修的,真的没什么修不修的。
其实这个居士,她查这个覆钵这个事儿,我也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他心里想的是五台山那个事件,对吧,僧人把那个大米给扔出来那个事情,其实那个事情的确是非常不好的,僧人不应该这样做的,人家不管是什么样的,就是一种供养,人家能放在佛前,其实并没有那个不怀好意的心,你不能把人家供养的米给扔出来,那是错的,那是叫于情于理于人法都说不过去的。从人法都是讲。我们讲不打笑脸的人,你连人法都赶不上的。说老实话,这个是不对的,把那大米扔出来,这是不对的,这个事情呢,当然已经都过去了啊,我们最主要的是要放下执着,知道这个事情就行了,知道他不对就行了。放下对这件事情的执着,就是修行了。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作如是观。
有时候佛教,嗯既讲戒律,还要讲人情啊。因为毕竟人在修啊。就像有一次啊,有一个居士他说师父啊,我娘腌的那个咸菜,我给你寄点。你一个人在那儿挺不容易的。我说行啊,你给我寄一点就寄一点嘛。扭过头来,他跟我说,师父,不行!那个腌菜里面呢,有葱姜蒜。你们出家人呢?葱不吃的,蒜也不吃的。
我就给他讲,我说没有关系的,你把那个寄来就行了。你把带有葱姜蒜的这个腌菜,你给我寄过来就行了。没有关系的,我自己把它挑出来就行了。你不用那么麻烦了。后来我就给他讲,我们这个佛法是这样子的,经上讲归经上讲,你学佛一定要有一颗觉悟的心。用觉悟的心来看待佛法,不能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那不行的。打个比方,咱们就说,我们讲信佛的人不能吃大蒜,对吧?就像原先我在那个兵团一一我在兵团生活过嘛,那个兵团有一个团,大家都知道,团就跟一个县是一样的,叫县团级嘛,比一个县要小一点吧。
兵团嘛,它有师有团有营有连队,他是这样子的,建制嘛。就有那么一个团,他是生产建设兵团。那一个团,他都是种大蒜的。全部都是种大蒜的。我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啊,其实我们讲一个法师可费劲儿了,你一点不讲到,大家就会想偏掉。所谓生产建设兵团,其实那人和老百姓也都差不多吧,半军半农嘛,反正就是那个样子,他们有一个团都是种大蒜的,你到那个团你会发现。那个地方就是一个大蒜的海洋啊,到处都是蒜。你说那个地方不能学佛了吗?能不能学佛?空气中都弥漫着大蒜的味道。
人的饮食离不开蒜,你说他能不能学佛了?那就干脆不学了嘛?照我们这个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来看待的话,就别学了嘛。你看,连空气里面都有蒜,你难道不呼吸啦?再一个是这样子的,像我们出家人。经上是这样讲的,不能吃蒜,对不对?不能吃葱,你看我们出家人,你去不去饭馆吃饭?你去不去饭馆?我们走在路上,你出家人去不去饭馆吃饭?有的说,哎,你们可以买两个馒头就行了。好,那行,可以买两个馒头。
再比如说一个出家人住一个小庙。你住一个小庙,你会接触到很多人,有的当官的,有的给你帮忙的,有的给你办事儿的,什么样的人都有。你想想,大家有的时候必要的时候要需要吃个饭。吃饭,你一个人又没法做,那么只有到饭馆吃饭。饭馆不管素菜还是荤菜,通通都是姜葱蒜爆出香味儿的。是这样子的。
你带一群人到饭馆,你去答谢别人,完了每道菜它都是这样子的。那你吃不吃?你自己吃不吃?就是我们出家人实际能做到是啥啊?我给那个居士在那讲,我说我们出家人能做到的就是不管在哪一种场合,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其他的你不能再作茧自缚了,不能太脱离大众了。不能弘扬的佛法都是让自己变成个愚痴众生啊。都是在自己给自己设障碍,那不对的,那不叫佛法了。
别人我没法管,我只知道这个戒律是我自己守的。我有时候跟大家一块儿呢,去到饭馆吃饭,我能做到的就是这些: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我就吃我的素就好了。至于素里面姜葱蒜去爆出香味儿的话,它就不是我所考虑的事情了。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的。其实这几天我也考虑一个问题,你看我们我们微信当中啊,弘扬佛法弘扬了有一二十年了,从微信当中成佛的没有见到的,反而很多法告诉给了大众,慢慢形成了对自己的一种障碍了。你说这个法。有时候宏法宏的真的有一点可笑啊!
有时候我都会想,我们为了破除大众的迷惑,颠倒和愚痴。其实有时候想想我自己就是个愚痴众生啊!真的。我有时候都感觉到自己又是个愚痴众生,颠倒愚痴的众生。我有时候都感觉到是这样子的,所以我就给那个居士讲,我说你,你记得那个咸菜没有关系的,你只管寄过来就行了。修行的是个人的事情,不能给大家添麻烦的。要恒顺众生,不能成为社会的另类,众生的奇葩,脱离现实,这个典范,那就不对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