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老街区的槐树上就落了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把仓库的寂静撕开一道口子。沈砚舟把最后一件换洗衣物叠好放进背包,转身时,看见陆野正对着镜子扯衬衫的领口,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右膝,指节泛白。
“紧张了?”沈砚舟走过去,替他把歪了的衣领理正,指尖触到他颈后的皮肤,滚烫得像要烧起来。
“谁紧张了。”陆野梗着脖子别过脸,镜子里映出他泛红的耳根,“就是这衬衫太勒,不如作训服舒服。”
沈砚舟笑了笑,没戳破他。从仓库到村口的路上,陆野推着那辆新买的永久牌自行车,脚步却有些慢,像是在数着脚下的石板。沈砚舟知道他在怕什么——这个在火场里敢徒手拎煤气罐的人,此刻却像个要去打针的孩子,连指尖都在微微发颤。
“张婶煮了鸡蛋,说吃了补力气。”沈砚舟从口袋里掏出个油纸包,塞到他手里,“你看,她还在每个鸡蛋上画了笑脸。”
陆野捏着温热的鸡蛋,纸包里的香气混着槐花的余味钻进鼻腔,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沈砚舟:“要是……要是手术失败了,我以后站都站不稳,咋办?”
晨光落在他眼里,像盛了半杯晃动的水,脆弱得让人心疼。沈砚舟握住他的手腕,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去:“李医生说了是小手术,再说,就算真有什么,我推着轮椅带你去水库钓鱼,照样能钓上大鲫鱼。”
陆野的喉结动了动,想说什么,却被沈砚舟的眼神堵了回去。那眼神很稳,像老槐树的根,扎实地扎在土里,带着让人安心的笃定。
县医院的住院部比门诊楼安静得多,白墙白床白窗帘,连空气里的消毒水味都淡了些。护士领着他们到病房时,张婶已经等在门口,手里拎着个保温桶,看见他们就直抹眼泪:“小陆啊,你可得好好的,队里还等着你来教新队员爬梯子呢。”
“张婶您放心,”陆野挤出个笑,“我壮着呢,麻药还没醒就能下地跑。”
“别贫嘴。”张婶把保温桶往桌上一放,“这是我熬的黑鱼汤,对伤口好,让小沈给你热着喝。”她又拉过沈砚舟,往他手里塞了个布包,“这里面是艾草,你晚上给小陆泡泡脚,能消肿。”
沈砚舟捏着温热的布包,点了点头。张婶絮絮叨叨叮嘱了半天,直到护士来催才走,临走前还回头看了两眼,眼神里的牵挂像团没散的热气。
病房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时,陆野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东西,往沈砚舟手里一塞。是枚用槐木刻的小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地刻着个“安”字,旁边还刻了只笨拙的小熊,像他手腕上常贴的创可贴图案。
“我昨天晚上刻的,”陆野的声音有点不自然,“王木匠说槐木辟邪,你……你放着玩。”
沈砚舟捏着木牌,槐木的纹路里还留着淡淡的木屑香,刻痕处被砂纸磨得光滑,看得出下了不少功夫。他突然想起在县城图书馆印的茶经批注,那些铅字里藏着的牵挂,原来早就被这人刻进了木头里。
“挺好看的。”沈砚舟把木牌放进贴身的口袋,指尖能摸到布料下清晰的刻痕,“比你绣的槐花强多了。”
陆野的脸“腾”地红了,转身去整理床头柜,却把水杯碰倒了,水洒在床单上,晕出一小片湿痕。“我去叫护士来换床单。”他像在逃似的往外走,刚到门口又停下,“你……你别出去乱跑,就在病房待着。”
“知道了。”沈砚舟看着他慌乱的背影,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术前检查比想象中麻烦,抽血、拍片子、做心电图,陆野被护士领着跑了一圈,回来时额角全是汗,衬衫的后背湿了一大片。“这比爬十层楼还累。”他瘫坐在椅子上,接过沈砚舟递来的水,咕咚咕咚灌了半杯。
“医生说你体质挺好,恢复起来肯定快。”沈砚舟替他擦了擦汗,“晚上早点睡,明天才有精神。”
陆野“嗯”了一声,眼睛却盯着窗外。住院部的楼下种着几棵玉兰树,花瓣在暮色里泛着白,像堆落在地上的雪。“你说……明天手术时,我会不会醒不过来?”他突然问,声音轻得像叹息。
沈砚舟的心猛地一揪。他知道陆野不是胆小,是太怕了——怕自己变成累赘,怕再也扛不动水带,怕那些信任他的人失望。“不会的。”他握住陆野的手,他的手很烫,掌心全是汗,“我在手术室外面等着,你一出来就能看见我。”
陆野反手握紧他,力道大得像要捏碎什么,指腹的茧子蹭过他的皮肤,带着点颤抖的温度。“说话算数?”
“算数。”沈砚舟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给你念《茶经》,念到你醒过来为止。”
那天晚上,陆野睡得很不安稳,翻来覆去的,时不时哼唧两声,像在做噩梦。沈砚舟坐在床边,借着月光翻着那本《茶经》,指尖划过“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的字句,突然觉得,人和茶其实是一样的,得在风雨里扎下根,才能熬出最醇厚的味。
凌晨五点,护士来量体温时,陆野还没醒。沈砚舟替他掖了掖被角,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落在他脸上,睫毛很长,在眼下投出片浅影,少了平时的硬朗,多了点孩子气的脆弱。
七点半,手术室的护士来接人。陆野被推走时,一直紧紧攥着沈砚舟的手,直到进了手术室的门,才被护士轻轻掰开。“等我。”他的声音有点哑,带着点恳求。
“我等你。”沈砚舟看着手术室的门缓缓关上,红色的“手术中”灯亮起来,像只悬在半空的眼睛,看得人心里发紧。
走廊里很安静,只有时钟的滴答声在响,像在数着难熬的光阴。沈砚舟找了个靠窗的椅子坐下,从背包里掏出那本《茶经》,翻开夹着银书签的那页。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页上,“安”字书签泛着淡淡的光,像陆野刻在槐木上的承诺。
他开始轻声念起来,从“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念到“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声音不大,却在空荡的走廊里格外清晰。路过的护士好奇地看他,他也不在意,只是一页页地念,像在跟手术室里的人对话。
念到“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时,手术室的灯突然灭了。沈砚舟猛地站起来,腿麻得差点摔倒,手里的书“啪”地掉在地上。
医生推着陆野出来时,他还在昏睡,脸色有点白,膝盖上裹着厚厚的纱布,渗着点淡淡的红。“手术很成功。”李医生摘下口罩,语气轻松,“碎渣取出来了,好好休养就行。”
沈砚舟的腿还在发软,扶着墙才站稳,看着陆野被推回病房,心里那块悬了半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眼眶却突然有点热。
回到病房,护士给陆野挂了点滴,说麻药要过几个小时才醒。沈砚舟坐在床边,替他擦了擦额角的汗,指尖碰到他的皮肤,温温的,很安稳。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纱布上,把白色的纱布染成了浅金,像层柔软的铠甲。
他捡起掉在走廊里的《茶经》,拍了拍上面的灰,重新夹好银书签。书页间还留着他的指温,像留着段没念完的牵挂。
下午三点,陆野终于醒了。他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是:“你没走?”
“没走。”沈砚舟凑过去,给他掖了掖被角,“渴不渴?我给你倒点水。”
陆野点点头,喝了口水,眼神还带着点迷糊,却一直盯着沈砚舟,像怕他突然消失。“你念的《茶经》,我好像听见了。”
“嗯,”沈砚舟笑了,“念到‘上者生烂石’那页了。”
陆野也笑了,笑得有点虚弱,却很真切,像雨后初晴的天空。“等我好了,咱们去采明前茶,就去我爸以前去过的那座山。”
“好啊。”沈砚舟点头,“再用山泉水煎茶,放你刻的槐木牌子当茶宠。”
病房里的阳光很暖,透过输液管的影子落在陆野的手背上,像串流动的星星。沈砚舟看着他渐渐有了血色的脸,突然觉得,所谓的圆满,或许就是这样——有人在手术室外面等你醒来,有人记得你说过的每句话,有人把你的牵挂,当成自己往后的光阴。
窗外的玉兰树被风吹得轻轻晃,花瓣落在窗台上,像谁悄悄递来的信。沈砚舟拿起那本《茶经》,翻到新的一页,准备继续往下念。他知道,后面的路还长,但只要身边有这个人,再难的日子,也能念出点甜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