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的第一场雨来得急,噼里啪啦打在仓库的铁皮顶上,像无数只小手在敲鼓。沈砚舟趴在窗边补书,雨丝顺着窗缝钻进来,打湿了纸页的边角,他赶紧伸手去挡,却被一只温热的手先一步捂住了缝隙。
“别让雨进来,把你的宝贝书淋坏了。”陆野的声音带着点刚跑过的喘,手里还拎着把湿漉漉的伞,“我刚去看了菜园,番茄苗没被冲倒,就是竹竿歪了两根,等雨停了我去扶。”
他的膝盖已经能正常走路了,只是走快了还会有点跛,医生说再养两个月就能彻底恢复。沈砚舟看着他裤脚沾着的泥点,伸手替他掸了掸:“说了让你别跑,膝盖刚好就不省心。”
“没事,这点路算啥。”陆野把伞靠在墙角,凑过来看他手里的书,“又在补哪本?”
“《东京梦华录》的残卷,讲北宋汴京的,你看这段写夜市,‘直至三更方散’,热闹得很。”沈砚舟指着其中一页,“等你彻底好了,咱们去开封看看,据说现在还有仿宋的夜市。”
陆野眼睛亮了:“真的?有烤肉串不?”
沈砚舟被他逗笑了:“肯定有,比你上次在县城吃的还香。”
雨声渐小,仓库外的老槐树被洗得发亮,叶片上的水珠顺着纹路往下淌,在地面晕出小小的湿痕。陆野突然想起什么,拉着沈砚舟往门口走:“带你看个好东西。”
仓库后墙的花架上,不知何时爬满了蔷薇,粉的、白的花瓣被雨水打湿,沉甸甸地缀在枝头,有几朵甚至探进了窗棂,离沈砚舟补书的木架只有半步远。
“你啥时候种的?”沈砚舟伸手碰了碰花瓣,指尖沾了点清甜的雨水。
“上次从县城回来就种了,”陆野挠挠头,“本来以为活不了,没想到爬得这么快。”他指着最高处那朵粉蔷薇,“你看那朵,是不是像你绣的槐花?”
沈砚舟仔细看了看,还真有点像——花瓣边缘微微卷曲,像被人用指尖轻轻捏过。他想起陆野蹲在花架下浇水的样子,膝盖还没好利索,就踩着小板凳往高处挪,裤脚沾着泥土,却笑得比谁都开心。
“等晴天了,把躺椅搬到这儿来。”沈砚舟轻声说,“看书累了就闻闻花香,比樟木盒还提神。”
“再摆个小桌子,放你那个梨木笔搁。”陆野接话,“我给你磨墨,你写字,就像在县城图书馆那样。”
两人靠在门框上,看着雨幕里的蔷薇花,谁都没再说话。雨声淅淅沥沥,像在哼一首温柔的调子,把仓库里的墨香、蔷薇的甜香和泥土的腥气揉在一起,酿成了独属于他们的味道。
傍晚雨停时,李阿姨端着碗刚熬好的绿豆汤过来,看到爬满墙的蔷薇,忍不住夸:“小陆这手艺,不光会修东西,种花也这么好。”她把绿豆汤往石桌上一放,“快喝点解暑,下午热得很。”
陆野刚想接话,就被沈砚舟拽了拽衣角——他碗里的绿豆汤快溢出来了,正顺着碗沿往下淌。“慢点喝,没人抢。”沈砚舟拿过纸巾替他擦手,指尖碰到他的掌心,两人都像被暖阳晒过似的,心里暖暖的。
李阿姨看着这一幕,笑了笑,悄悄转身走了。老街区的暮色来得慢,槐树上的麻雀归了巢,远处传来张婶喊孙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一切都慢悠悠的,像幅走不完的画。
陆野喝完绿豆汤,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枚银质的小钥匙,上面刻着朵小小的蔷薇。“我找银铺打的,”他把钥匙往沈砚舟手里塞,“仓库的门锁太旧了,我换了个新的,这个给你。”
沈砚舟捏着钥匙,银质的冰凉透过指尖传来,却烫得他心口发颤。钥匙不大,刚好能攥在掌心,蔷薇的纹路硌着皮肤,像在提醒他这不是梦。
“你不是说……”他想说“你不是说仓库的钥匙你拿着就行”,却被陆野打断。
“以后这也是你的家。”陆野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你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暮色漫过老槐树的枝头,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爬满蔷薇的墙下。沈砚舟看着陆野眼里的光,像落了满院的星光,突然觉得,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那些藏在铅字、木牌、钥匙里的牵挂,其实早就被时光酿成了最醇厚的酒,只等一个寻常的傍晚,轻轻抿一口,就醉了。
他把钥匙放进贴身的口袋,和那枚槐木“安”字牌、薄荷叶木牌挤在一起,像把三个心放进了同一个怀抱。“那……”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点笑意,“明天早上,我用新钥匙开门,给你做槐花粥?”
陆野用力点头,眼里的光更亮了:“多加糖!”
“知道了,就你嘴甜。”
晚风拂过蔷薇花,带着清甜的香气,把两人的笑声送得很远。仓库的新锁在暮色里闪着微光,像在说:故事还长着呢,只要我们在一起,蔷薇会年年爬满窗,槐花会岁岁飘满院,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柔,会像老槐树的根,扎实地扎在土里,长出永远的春天。
正文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