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王求见必有要事,皇帝向镇江王介绍了清溪兄妹后,就放他们和太子一起离开了。
清溪从御书房出来之后就一直沉默不语,无论是镇江王还是萧策,都给她一种诡异的感觉。
她不知道那种感觉是什么,只觉得面对他们的时候她就像是被蛛网缠住的猎物,危机感扑面而来,却不知危险的源头在何处。
萧清宴跟太子分别后就带着清溪往宫外走,见清溪低着小脑袋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就觉得好笑,“怎么了?”
清溪摇头,“没什么,大哥哥,那个谷物改良技术要开始广而告之了吗?”
萧清宴点头,含笑说道:“是,南州水患已经平息,官府已经安排人开始修缮房屋,也安排人按照那个方式开始种植谷物,待南州整顿完毕,百姓返乡之际那一茬粮食已经成熟,算得上解了南州粮食问题。”
言罢,萧清宴长长吐出一口气,面上带上一抹自豪,“清淮主动提出要将他名下金银献出,用于为南州百姓房屋修缮,圣上已经决定封他为三等子,你又提出谷物改良之法,想必圣上亦有嘉奖。”
萧清宴眸光微闪,这话是太子私底下告诉他的,他们猜测皇帝对清溪的嘉奖该是郡主的爵位,虽然县主足够清溪拥有快乐的米虫生涯,但这个位置的来历总让人心中不快,每每想起总有无力感攀涌而上。
那是清溪用命换来的爵位,若不是清溪年幼被废妃梁氏丢在水里差点儿溺水,这个爵位也落不到清溪头上。
当年有太多的不得已和权衡利弊,萧清宴没办法说这件事皇帝和长公主的对与错,但这个爵位却始终是他心中的意难平,用命换来的,带着给个巴掌再给个甜枣的敷衍,对他妹妹而言总像个羞辱。
好在清溪争气,用自己的能力重新从皇帝处获得嘉奖,若是郡主的爵位替换了县主,对他妹而言,绝对是个极好的事情。
清溪不知道萧清宴九曲十八弯的内心活动,听到“嘉奖”两个字就忍不住乐呵,活像个掉进米缸里的老鼠,心中期待更甚。
日子就在清溪的翘首以盼中悄然而去,江先生是个行动力极强的能人,在跟农庄师傅一番交谈实验后,就马不停蹄地带着一部分师傅前往南州,开启愉快地种地生涯。
数月之后,南州修缮完成,江先生及一众师傅的培育的改良谷物也进入成熟期,在当地官民的共同努力下,南州粮库充盈,正待在原地静待南州百姓归家。
而清溪的谷物改良技艺在民间彻底扬名,江先生和农庄的几位师傅忙得脚不沾地,频繁奔波与大雍各处,协助当地官府推广谷物改良技艺。
民以食为天,谷物的改良大大改善了大雍各地的粮食储存,让穷苦百姓吃得饱饭,也更远深耕农业。
一时间,大雍各地粮食储备量成倍增长,大雍民生、国力也在天下一统后第一次迎来提升。
边疆虎视眈眈的蛮族瞬间龟缩,甚至频频向大雍示好,希冀大雍可以不计前嫌帮他们躲过粮食短缺的冬日。
殷清淮是个商业嗅觉十分灵敏的家伙,从蛮族发来第一封信的时候,就屁颠颠地缠着长公主和殷远舟提及向蛮族高价兜售粮食的计划。
长公主夫妻都是混朝堂的,当即就把殷清淮的计划告之皇帝,皇帝乐呵呵地分析完利弊后,大手一挥给殷清淮按了个皇商的名头,放他去蛮族自由飞翔去了。
清溪在京城中经常收到江先生从大雍各地寄来的信件,信中不仅跟清溪提及他对农学方面的各种间接,甚至在清溪的基础上对谷物改良技艺进行深化,让谷物的成活率大幅度提升。
除了江先生,农庄的其他师傅也都提出各种真实可靠的建议,以及各种新鲜便利的农用工具,大大造福大雍百姓。
饶是清溪都忍不住为这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智慧感到钦佩,她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得出的结论,而江先生和农庄师傅们是真的凭借自身能力交出的答案。
因江先生的一众师傅的努力,谷物改良技艺在大雍得以推广,而江先生徒弟清溪的名字也随之名扬天下,皇帝在清溪十一岁的春祭,百官朝拜之际,册封清溪宣城郡主,赐封地,赏金银。
皇帝重点强调了封地,封地之中,宣城郡主与王爷皇子享有同等权利。
圣旨一出,满朝哗然,言官再次蠢蠢欲动。
赏金银无所谓,但封地就过分了,一个女子凭什么拥有可以世袭的封地呢?区区一名女子与皇族男子站在同等位置上,实在天理难容。
皇帝什么也没说,只冷冷地俯瞰众人,“不服者,可拿出宣城郡主同等功绩,或者长公主共同军功,拿得出来朕亦可将封地给划给你们。”
江先生并未居功,每到一个地方必然提及谷物改良技艺提出者清溪的名字,也因此,整个大雍都知道谷物改良,宣城郡主殷清溪实为首功。
也有人提出宣城郡主小小年纪哪里来的惊世之能,都被江先生毫不留情地喷了回去,就连太子皇帝都亲自出面背书,这样的声音才慢慢销声匿迹。
于是,满朝文武皆明了皇帝意思,一时间安静如鸡,像霜打的茄子一般再也没有蹦跶的力气。
而此时的清溪正抱着新鲜出炉的圣旨乐得合不拢嘴,望着她私库内堆积成山的金银珠宝,恨不得在里面打滚。
她又不是傻的,皇帝封她为县主,又赐她封地,一方面是为了嘉奖她对农业方面做出的功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补偿她幼年差点儿溺亡的痛苦,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补偿长公主。
天下一统,大雍百废待兴,有些事情不得不妥协,否则以长公主的功绩就是封王也是情理之中,皇帝只能在各方势力压迫下妥协,封了长公主为镇国长公主,执掌京中精兵,有封地,权利却与王爷有着天差地别。
皇帝是真的心疼长公主这个同母所出的亲妹妹,这才会在彻底掌权后,将没有封给妹妹的封地封给了妹妹唯一的、最爱的小女儿。
尽管皇帝有私心,但得到实质好处的清溪十分满意,真就开心地抱着圣旨在金银山中滚了一圈又一圈。
一旁的谢听澜头疼地揉揉眉心,一边看着清溪防止她滚下去摔伤,一边望着门外来人,怕萧清宴突然出现看到清溪这幅样子,罚她写字。
见清溪滚得开心,谢听澜眸光微闪,半晌才喃喃开口,“清清,我有话想跟你说。”
清溪停止翻滚,一个鲤鱼打挺坐直身体,目光炯炯,“什么事儿,你说嘛。”
小姑娘已经十一,但目光依旧清澈如泉,跟小时候一样黑白分明,清透明亮,谢听澜在这样的目光中,总有种无遁于行的错觉,轻咳一声。
“我年岁渐长,已到了该立起来的年纪,清清,我想从军。”
清溪愣了好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呆愣愣地看着谢听澜,“从…从军?”
自五岁相遇开始,谢听澜始终没有离开过清溪身边,哪怕遇刺流落在外,两人也都是相依为命的,如果谢听澜要从军,就意味着他们五年的相伴要迎来断绝。
谢听澜已经年过十六,再过几年就要娶妻生子,已经成婚的谢听澜哪里能日日陪在一个毫无血缘的妹妹身边呢?
难以言喻的失落像翻腾的潮水一般,悄无声音地在心间蔓延,迅速盈满整颗心脏,沉甸甸的痛苦密密麻麻的沿着神经传到大脑,清溪忍不住抽了抽鼻子。
谢听澜察觉到清溪的失落,长叹一声,蹲在清溪身前,仰头望着小姑娘不知何时染红的双眼,“清清,这件事我已经跟长公主和师父说过了,他们都同意我去闯闯,放心,你及笄前我一定回来好不好?”
如今的谢听澜因长公主府多年的精心喂养,已经完全没有当年的瘦弱矮小。
少年孔武有力的身体像抽条的枝丫,疯狂地向上生长,因常年习武的缘故,谢听澜的身高已经直逼萧清宴,再过几年必然要比萧清宴高上许多。
这样一个眉眼似画的少年现在蹲在清溪面前,乖巧地仰着头望着金银堆上的小姑娘,眸光柔和唇角带笑,就像一个落入凡尘的天人,带着些许令人安心的宠溺。
清溪在谢听澜清润的目光中从鼻间发出一声“嗯”,抽抽鼻子从金银山中跳下来,抱着圣旨迅速跑远。
十一岁的小姑娘再没有五岁时的笨拙,灵秀的身影迅速消失在亭台楼阁之中,谢听澜长长吐出一口气,目光深邃地望着清溪远去的身影,抿着唇不知在思考什么。
跑远的清溪心情同样复杂,谢听澜长大后奔向前程是早已注定的事情,她也早早做好了准备,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她的心情有为什么如此难受呢?
清溪手脚麻利地爬上花园假山,抱着圣旨一脸苦恼地安慰自己。
谢听澜已经长大,英国公的爵位与他无关,他想要在大雍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靠科举和军功,按理说,谢听澜学问不错,按时参加科举才是最安稳的路,可他偏偏选了危机与机遇并存的从军之路。
总有种想建功立业的迫切感,清溪不知是什么原因,却完全可以理解,这也是她没有在谢听澜面前胡闹的原因。
思绪在脑海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清溪最终得出结论,无论如何,她跟谢听澜分开已成定局,即使没有选择从军,谢听澜也早晚会离开长公主府的。
“唉,如果人要是不用长大就好了。”
最后,清溪望着天边洁白的云朵发出这样一声感叹。
嗯,马上就要长大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6章 离别前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