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句话中的肃杀之意尽显。
在场都是聪明人,结合李世民得到的那句“世家逼民反”,还有什么是猜不出来的。
即使这或许是两三百年后的事,对此时并无妨碍,但,但两个神谕里对世家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那么,他们怎么能不做出一点改变呢?否则别说皇家会不会借此发难,他们三人的仙缘怕也是要受此影响。
而其他人心里也不轻松,民被逼反,杀进长安的时候难道还会照着世家谱系杀人?难道杀完公卿不会杀到皇宫?
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啊。
......
天气越来越热,在变得更热之前,李建成以“伤势虽愈,但身子骨受损,难以承担重任”为由,下定决心请辞太子之位,并主张由李世民接任——其实这不合适,毕竟太子之位是李渊给他的使用权,而没给他所有权,也轮不到李建成拿来做人情。
但内里实情如何,李家父子三人都知道,李渊也默许了长子再卖二儿子一个人情。
这多半年来,李建成称病避事,两个长成的儿子做了修书这样的清贵差事,太子党流散,朝臣们心中都有预料,虽不知为何走到这一步,但也没多少人真刀实枪地表明反对。
李渊多次反对,李建成三次请辞,最终还是成功了,魏王的称号代替了曾经的太子,被安到了李建成头上。
原本,李渊在“晋”或“魏”二字之间犹豫,大儿子已经损失这么大了,肯定要给好点的封号和封地。
晋王更尊,毕竟历史上多位太子成为太子前的封号都是晋王。但为免引发朝臣对此的联想,还是选了魏王。
同时,在李承宗安陆王的封地基础上,李承道太远郡王的基础上,李妙真的华阴郡主的封地基础上,又各有增加食邑,也算是表明态度了,虽然李建成不做太子了,依然是耶耶的好大儿。
于是,一切才真的尘埃落定。
最接受不了的,当然是李承宗了,因为他是的确不知情,且失去的就比李建成少一点,毕竟是太子的长子,一下子可继承的家产缩水了那么多。
而像李承道,虽然也难过、遗憾,到底好了一些,失去的没有那么多,而且他的性格本身也想得开。
更小的那几个孩子,就更是没多少概念了,听说要搬出宫住,还很兴奋。
然后李承德因为闹得太欢,被亲娘揍了。
然后李建成又对许承徽发了场火,觉得她不该那么打孩子,于是事情就传到郑观音这里。
她很不赞同,年幼的孩子由母亲养育教导,李建成从不插手,既然不插手,那就不要提反对意见,即使真不赞同,私下沟通就行,当着孩子的面公然训斥孩子娘,以后孩子还怎么教导?
更何况,严格来说,年幼的孩子、姬妾,都在她的负责范围内,李建成这么插手,也打了她的脸。
李妙真问这事是什么情况,许承徽是个性格温温柔柔的女人,不软弱,但也不会因为小事发火,尤其是对她的独子,很是宠爱。
然后就得知,其实还是李建成不当太子的连锁反应,许承徽心情沉郁,搬家的事情又很多,在这时候孩子还闹腾着出宫去这里玩去那里玩,她一个生气,对着屁股打了两巴掌。
不是什么大事,放之前李建成也不管,但可能是觉得伤自尊了,毕竟许承徽是因为他不再是太子而心情不好的,这就像是许承徽跟他只是为了太子的身份。
对此,李妙真也只能说,男人,似乎总觉得妻妾成群是自己魅力大,其实是地位的光环。不然许承徽一个家世不错的闺秀,凭什么要做这个妾室?许家又凭什么要送女儿来宫里。
投资失败,人家也没发火,没摆烂,兢兢业业干活,就是管教了一下孩子,已经够温顺了。
许承徽眼睛红红,躲在自己的房内落泪,而李承德已经记不住被打的那两巴掌了,也没到会看眼色的年纪,还腻在许承徽身旁,叫着要吃酥山。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记吃不记打吧。
许承徽好气又好笑地点点儿子的额头,小声抱怨,“就知道吃,还有玩,日后可怎么办啊。”
她忍不住叹息。自家夫君做了太子,再做皇帝,她这儿子什么都不做也是个大王,即使做了什么错事,只要不是很严重,依然能保住大王的身份,那可真是这辈子都不用。
就如那李元吉,做了那么大逆不道的事,也只是被圈起来,连个爵位都没削呢。
即使如此,许承徽也只能擦干净眼泪,叫人来给李承德送一小碗酥山。
儿子的前途已被限制,再怎么发愁也没法子,还不如好吃好喝,养出个万事不愁也没什么野心的性子,还能过得自在一些。
许承徽能被郑观音当作左右手,智商还是在线的,知道再多不甘也得咽下,表露出来只会引发忌惮,毕竟,李建成的这些儿子们,可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了啊。
而此时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正聚在一起,看从宗正卿那里要来的李家旁支人员名单,盘算着到底是谁从李世民的儿子那里抢走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没错,那日世宗的称号一出,只要简单推理就能知道,这绝对不是李世民的孩子,最大的李承乾不过九岁,而且李世民还试探了一下,没发现儿子有什么不对劲,这点眼力他还是有的。
既然如此,那就要看其他人家的孩子了。
李道宗算是头一个被怀疑的对象,但李建成也很坦然,他儿子那身体,活不活得过李世民还不好说呢,更何况是成为千古一帝了,怎么也得有如秦始皇那样吃了半辈子毒药也能活到四五十、每日处理两三石文书的体力。
然后是李承道,一跃成为被怀疑的头号选手,但李渊也不太信,说实话,一个孩子有多少潜力,小时候也看出来了,那种默默无闻几十年突然一飞冲天,在别的行业或许有,在做皇帝这里可不多见。
汉高祖是一个吧。但汉高祖是身份所限,而李承道从小生活在皇家,接受最精英的教育,最多目光注视,很难“锥在囊中”。
所以他们又从其他宗室里找。
李家从武川镇发家二百年,也是很庞大的家族了,虽然夺了皇位,但过得平常的、和李渊一脉几乎没什么接触的人家,也有一些。
这是被重点怀疑的对象。
还是那句话,李渊父子,日常能见到的,或者血缘近一点的,真有个有才能的孩子,早就想办法推到他们面前了。
初步确定了几个有肯呢个的对象,但现在什么都不能做,也只能让人多盯着些。
他们不觉得这个世宗如今能做什么,甚至一直到李世民执政时期应该也做不了什么,所以李渊还算想得开,到时候他也看不见了,该操心的是李世民。
而李世民其实不仅怀疑这些远方宗室,还怀疑李渊生的那些小儿子呢。
只不过当爹的不提,他也不想让李渊误会他容不下兄弟们。
......
经历了将近一个多月,李妙真终于坐上了搬家到宫外的车。
在此之前,李渊邀请大儿子一家赴宴,好好叙了番亲情,李渊李建成父子俩又一次抱头痛哭,但李妙真想,这对父子,这一辈子最亲近的时刻,可能也就截止到昨日了。
待李世民入主东宫,李渊也不好再对曾经的太子那么亲近了。
新的魏王府在安兴坊,不过这是临时住所,李渊入长安后,将领大臣们在长安抢过好宅子好地,李渊的亲儿子怎么没有呢,当然是有的,安兴坊的这座宅子就是李建成当时被赐的。
李建成偶尔需要在这里见些人或在宫外简单休息一下,就会来这里。
但要作为王府,规格还不够,因此李渊在崇仁坊给大儿子赐了个王府,目前正在大搞建设,估计真要入住,也得两三年后了。但李建臣可不想在东宫再住两三年了,都请辞了,何必再占着地方。
他也不想按李渊的意思,搬到大明宫其他地方,干脆就搬到了安兴坊过渡。
安兴坊比原东宫地方小一些,但李妙真还是独院,所以她倒没什么不适应的,还有点高兴,那方方正正的天,每次出宫都得申请,她真是受够了。
还是宫外好啊,想怎么玩怎么玩,就是此后她隔段时间还得回宫去趟玄元观,毕竟她此时还在做女冠,但问题也不大。
李妙真把自己院子里的事情安排明白,就去住主院找郑观音,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的确有,许承徽也在,正在等郑观音分配工作,不愧是郑观音很看好的左膀右臂,别的妾室基本都在忙自己院子里的事,而许承徽却可以和郑观音一起决定其他地方的安排了。
李妙真被分配的工作是,和周围的邻居打个招呼,表明他们一家已经正式入住了。
虽然有人会觉得,作为王府,还是李渊的长子,没必要主动和邻居打招呼,但郑观音觉得,既然已经搬离皇宫了,就要学着像普通宗室那样生活了,而不是一直端着架子生活。
更何况,此时的安兴坊,是皇亲国戚的聚集地,有的都是名义上的长辈,自然应该主动打招呼。
再加上,最近搬家,即使各家主宅都在内部,被外院和园林包围着,但肯定也会被打扰,很是应该去表明一下歉意。
李妙真拿到了邻居的名单。
第一个阶段剧情算是尘埃落定啦,要开辟新地图,后面的内容就主要是以女主的成长为主了。感觉前面写得有点多,但因为想多铺垫一下背景 人物的性格 系统设定,所以写得慢了一点。
希望大家多多评论呀,有什么想法反馈给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搬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