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获全胜的平安却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而是转过头吩咐道:“齐康。”
“奴才在。”
“你安排人去各地州府县的官衙外张贴告示,把我跟慎知的用度,皇室宗亲的待遇,勋贵大臣的俸禄,以及削减的比例跟理由通通写清楚张贴出去,再安排人去念出来。”平安顿了顿补充道:“还有崔肃恭在位时,他跟沈眉妩以及崔凌仙的用度一并写上,让百姓们好好对比对比。”
说罢,平安不顾那些王公大臣以及崔慎知目瞪口呆的脸,拂袖而去。
离开太和殿后,平安就气鼓鼓的领着秋妍跟乔思雨出了宫,找到了几个说书先生,把朝堂上的事模糊了些许说给他们听,让他们假借前朝的名义传出去,还点名要求着重描述那些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勋贵世家的丑态。
做完这一切后平安才觉得心里的气顺了一点。
让他们看不上她!让他们欺负她!等着吧,她会让所有人都付出代价!
可是付出代价之后呢?
平安有些茫然了。
她上过朝了,也否决了大臣的奏议,还把所有人给呛了回去,然后呢?她这样算是得到最高权利了吗?还是说她要继续上朝,继续在朝堂上跟大臣们吵吵?这样的权利…有意思吗?
她有些疑惑,想要找人问问,但是崔肃恭那个废物样子是肯定问不出什么的,她只能选择去问崔慎知,于是她又回到了宫里,然后就看到了人声鼎沸的乾清宫。
*****
因为平安在朝会上闹出来的事,崔慎知正被王公大臣们围着闹,这个说不能削减,那个说平安太过任性妄为,说话的声音此起彼伏,崔慎知都插不上嘴,以至于乾清宫里乱作一团。
看到这个场景,平安心里有些不爽,偏过头示意乔思雨拿起一个花瓶大力扔到了地上,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她当着众人的面笑了笑,婷婷袅袅的走了进来,施施然的说道:“原来诸位对我的决定有这么大的意见,可是刚刚我已经找人把事情传扬出去了,这可怎么办?不如我再下个旨澄清一二,说那些事不过是一场误会,怎么样?”
乾清宫里的人不约而同的铁青着脸摇了摇头。
开玩笑,事情都已经传出去了,这个时候打脸,以后天下人怎么看他们?于国无益却非要享天下养的宗亲?数年寒窗只为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臣?躺在祖先功劳簿上不是皇族堪比皇族的勋贵?
就算是事实,也没谁愿意背上这样的名声。
平安走到崔慎知身边,嗤笑了一声说道:“那你们还在这里做什么?怎么,朝廷的冗官这么多吗?看来是时候梳理一下有哪些是吃干饭的了,毕竟我身为唯一的公主都得干活,凭什么有的人就可以拿着俸禄不干活,成天折腾些有的没的。”
大臣们转身离开。
“还有你们这些勋贵,在这里蹦跶个什么劲,就这么放心慎知不会对你们这些‘帮凶’下手?确实,他没见过那些失去了的亲人,却跟你们有着十几年的交情,但我可是实实在在的吃了那么多年苦,又对崔家全无好感,你们确定要继续待在这儿?”
勋贵们慌忙败走。
至于剩下的宗亲…
平安满是嘲讽的说道:“一群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不是脑子空空就是生活自理都成问题的废物,我还愿意养着你们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你们该不会把我难得的仁慈当做理所应当,妄图得寸进尺吧,那我就只能把你们扔去冷宫,让你们像我一样吃足十几年苦,有本事活下来的再善待了。”
宗亲们脸色涨得通红,纷纷告辞离开。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后,平安就转过身看着崔慎知气不打一处来。
——她也不知道她在气什么,但就是很气!
“崔慎知!你知不知道你是皇帝,皇帝天威不可冒犯,哪能容许他们在乾清宫里放肆?!”
“平安,皇帝从来就不是天子,只是人君,不该有天威不可冒犯一说。”
“笑话!”平安用力的拍了下御桌:“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流血五步①,皇帝的天威就是不可冒犯的!世人就该怕皇帝,就该高高在上的把皇帝供起来,就该匍匐在御座之下对皇帝摇尾乞怜,什么都听皇帝的!”
崔慎知想起清雅说的话叹了口气。
“平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皇帝不把百姓放在心上是不行的,比如隋炀帝…”
“那是他蠢。”平安打断崔慎知的话,一脸不屑:“秦朝有着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以及严刑峻法,但是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天下乱了吗?有谁敢反抗他吗?要不是秦二世是个被赵高玩弄于鼓掌的蠢货,秦朝何至于二世而亡。”
“平安,如果不是秦二世勾结赵高篡夺皇位,秦朝是不至于二世而亡,但那是因为秦始皇认定的继承人是公子扶苏,行的是‘仁政’,而不是如无知的秦二世和赵高,因为得位不正继续严刑峻法压迫臣民。”
平安气得鼓起了脸。
“行行行!是我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回头我就让人去宫门口贴个告示,就说你这个皇帝最喜欢听人指着你的鼻子骂,让天下人都来骂你!”
崔慎知这才反应过来平安先前那番话不是朝堂舌战的延续,而是以为大臣们在欺负他,特意护着他,刚刚说的这些话也是担心他以后被欺负。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笑了出来。
“平安,你不用担心我的,大臣们平日里也不会这么气势汹汹的来闹腾,多数时候大家都是心平气和的讨论国家大事。”
听到这话,平安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炸毛了。
“胡说八道!我才没有担心你!我只是看不惯你行事这么软弱罢了!”
说完,平安不等崔慎知回答就提着裙摆慌慌张张的跑开了。
身后是崔慎知爽朗的笑声。
*****
平安虽然跑开了,但是听到崔慎知又召见了几位大臣后还是气鼓鼓的窜了回来。
——她才不是担心崔慎知!她是担心那些大臣会不会因为对她有意见在崔慎知面前告她的状!
不过这次崔慎知跟他们说的东西她就插不上嘴了,哪里的河道要改道、哪个城镇要屯兵、哪条律法要修改,这些东西她听都没听过,哪里能说得上话?只能干巴巴的看着崔慎知跟大臣们侃侃而谈。
大臣们却不知道这些。
他们看着平安面色不善的坐在一旁,不由得想起了朝堂上的那番舌战,下意识的觉得平安是在想要怎么找他们的麻烦,一个个都夹紧了尾巴做人,跟崔慎知说话的时候都恭敬了许多。
——崔慎知一直很是很尊敬他们,从未在他们面前摆过皇帝架子,所以他们在日常跟崔慎知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姿态总是不自觉的有些高。
大臣们因为平安的叫苦不迭的同时,民间却因为平安先前的操作对平安有不同的看法。
*****
百姓们看到衙门外张贴的告示好像跟以往不太一样,一贴就是好几张,每张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字,纷纷好奇的凑了过来。
“官爷,”有个老丈大着胆子上前问道:“这告示上边写的啥您能跟我们说说嘛?”
“那是自然,您就算不问我也会念的,朝廷吩咐了,要把告示上写的念给所有人听。”
然后这个衙差就开始大声念着告示上的字。
听到平安跟崔慎知的用度的时候,百姓们都是疑惑中夹杂着羡慕。
疑惑为什么要在告示上写这个,羡慕他们能在吃穿用度上花费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皇室宗亲们的待遇,以及那些国公老爷,公爵侯爵的待遇,还有大臣们的俸禄,惊讶到瞳孔地震,张大了嘴。
这个时候再回过头去看崔慎知跟平安的用度,根本是小巫见大巫。
等听到崔肃恭、沈眉妩以及崔凌仙的用度后,再看崔慎知和平安,百姓们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感叹。
这夫妻俩真简朴啊…两个人加一块连崔凌仙这个公主的待遇都比不上,更别说和崔肃恭这个奢靡成风的皇帝或者沈眉妩这个人尽皆知的妖妃比了,就连部分大臣跟开国功臣的后代俸禄都比他们俩高。
再听到崔慎知免了南州十年赋税,又不愿意给百姓增加负担,平安便带头,从自身用度开始,连带着皇室宗亲、王公大臣的待遇一并进行削减,更是感动得不行。
多好的一对小夫妻啊!丈夫为百姓许下千金之诺,妻子为了不给百姓增加负担以身作则。
再加上平安让说书先生传出去的朝堂二三事,一时之间民间充满了对崔慎知和平安的夸赞,让那些因为平安的这波操作心有不忿,想要搞事情的人都不得不按捺了下去。
与此同时,有一个人因为告示上的内容脸上躁得慌,那就是跟陆逢平一起在外游历的崔凌仙。
①《战国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②《孟子·尽心下》
*****
女主对于唐雎不辱使命里边的句子理解有误是故意这么写的,为的是凸显女主的性格,不是不知道这句话真正的意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3章 争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