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清帝退位这件既有对过往历史的终结,也有对未来历史的开启。它是终结旧时代的闭环,结束了封建帝制,了断了王朝正统性争议,从此之后,中国再没有君主**制度,等级秩序土崩瓦解。同时它也是确立共和政体的起点也为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提供了前提基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那这样,我们这一节点到这里就讲完了。期待下一段历史跨越时间的距离与我们再次相遇。我们下次直播再见。】
这次天幕讲的内容将诸朝的皇帝震得外焦里嫩,那些端坐龙椅,执掌天下的帝王们,通过天幕看到了一个王朝走向它的终点。他们不知是该叹息还是该悲哀,曾经自诩“天朝上国”的朝代被蛮夷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一个绵延了数千年的国度,就这样被一群洋人踩在了脚底下。
区区一个弹丸小国,居然侵我疆土,欺我子民,这样的无礼之国还留它作甚?!这是诸朝皇帝共同的想法。
“一群短视的糊涂虫,以为守着祖宗的规矩就能坐稳江山吗,简直妄想!蛮夷打到家门口了,还在井底不肯出来,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还空谈礼教有什么用!根断了,民心散了,灭国是迟早的事,所谓的南昌那一枪,不过是将那已经烂透了的根更快炸了而已。”紫宸殿前武则天怒气冲冲地指着天幕,身上明黄色的龙袍似乎也被怒火点燃,在空中翻飞,把帝王的怒气搅得翻涌。
又是隔了三天,天幕再一次亮起,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大殿外面,等待着这一次天幕所讲的内容。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阿意直播间,那这一次会是哪一段历史与我们相遇呢,让我们开始抽签环节吧。
那这一次是——三省六部制。】
“朕订立此制,为的便是革除旧弊,巩固我大隋皇权,若是能流传后世,造福后世子民,也不枉朕设立这样一个官制了!”
“三省六部制,此乃我大唐的治国基石啊,没想到能流传于后世啊,哈哈哈好!好啊!”
【三省六部制始建于隋朝隋文帝在位时期,其目的在于各处魏晋时期留下的凋敝,巩固大隋皇权。完善于唐朝唐太宗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趋于成熟,不仅可以巩固皇权,还能保证其工作效率。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改六部为新机构。打破了六部架构。至此,绵延了1300多年的三省六部制走向终结。】
宋朝——
宋神宗听三省六部制五字一处,便是一顿。他大宋朝祖宗定下的规制乃是二府三司,意在分权制衡,延续至今,却也生出了许多弊端,这三省六部制能流传于后世,传承千年,必有其厉害之处,若是能够借鉴一二,或许可以缓解我大宋积弊之难。
“这三省六部制居然能够流传于后世,竟也不怕底下人相互勾结,威胁他们的皇位吗。朕当年废丞相,设内阁,为的就是把权力握在自己手里,若是不把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纵有这制衡的壳子,也不过是给那些狼子野心的人搭戏台!”朱元璋攥紧拳头,指尖捏得发白,龙袍前襟被气得发抖,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
雍正在经历已经知道未来大清灭亡的消息后,他觉得任何消息在他这已经掀不起波澜了,可如今听见治理国家的制度就这样被废除后,心里也是恨铁不成钢,恨不得当着面怒骂后世,什么都守不住!虽然在此时,所谓的三省也是名存实亡,但是六部尚且存续,可后世却是给他一锅端了,这让他怎能不生气!
“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民心不稳,内忧外患,无怪乎祖宗基业断送在后世那一群鼠辈手里!”
秦朝——
秦始皇手扶龙椅,沉声道:“后世竟行分权之制,分权至此,繁琐至极,如何保证其行政效率,岂不延误时机?我大秦郡县制,事皆决于上,方才是治国之道。”
汉朝——
汉武帝刘彻目光望向天幕,却是轻声笑了一下:“后世却是懂分权的妙处,朕行推恩之策,虽有好处,却也有弊处,此制度能够流传于后世有它过人之处,但归根结底,终究是帝王之工具,能保安稳社稷便是极好。”
【那这三省六部分别指什么呢?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主要负责呢,根据皇上的意图或朝廷需求起草政令,诏书等文件,就相当于“草拟部门”唐朝时期,担任过中书令的大臣,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位应该是房玄龄。房玄龄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贞观年间著名宰相,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早期呢,曾担任中书令一职。在任职期间,与杜如晦共同完善三省六部制职能分工,更是主持修订唐初典章,法令,推动了古代法律里程碑《唐律疏议》的初步完善。
那第二,门下省的职责,就是审核政令,拥有封驳权。对中书省的政令进行审查,若内容不当可以驳回修改。唐朝时期有不少人任门下省官职,像魏征,长孙无忌,姚崇都曾担任过。
第三,尚书省。中书省是草拟政令,门下省是审核政令,那还缺一个执行的啊,那尚书省就是那个施行政令的机构,作为全国行政事务的总枢纽,将门下省通过的诏令下发给六部,由六部具体落实。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曾担任过此官职,故而唐太宗时期尚书令此官位是空缺的,大多由左右仆射担任。像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都担任过此官职。】
汉朝——
汉武帝看完天幕上对于三省的解释,愈发明白为什么这个制度能够流传于后世了,三权相互制衡,若用的好了,便是辅政之利器,若用的不好,便是捆手的绳,栓马的缰,皇权也会深陷其中。
宋神宗手指在膝头的龙纹上点了两下,幅度不大,却带着思虑,这三省六部虽然于他而言是历史,但是现在听来,却是和我朝三衙统兵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六部呢,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吏,户,礼,兵,刑,工部。这六部呢,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六部是统属在尚书省之下的六个部门。吏部呢主要抓人事,管着全国官员的升降任免,堪称官场红绿灯。像我们所熟悉的唐朝狄仁杰,北宋王安石,明朝张居正都是通过吏部提拔才得以有机会官居高位。户部便是掌管国家财运,是一个王朝的钱袋子;礼兵刑工顾名思义,礼仪规制,兵规军政,明断刑狱,建设修缮。
这三省六部呢,就像一台精密的齿轮,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三省六部制呢,作为贯穿了封建王朝始终的行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也防止了大臣专权,虽然在宋明清时期略有调整,但其核心框架未曾改变,对后世的官制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但是呢,任何制度有优点,也有弊端。三省六部制的弊端就在于其权力分割过细,底下人易生消极推诿之心,极易出现“踢皮球”的现象;二是主要权力皆在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较弱,易在地方落实时出现偏差。
总之呢,这三省六部制就像一个好用却有点傲娇的系统,若是运转的有效迅速,便能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若是运行直接卡那了,那必定能让人气得直跳脚。】
“天幕所言,言之有理。如今的三省六部后续驳回要适当控制,中枢,门下机要之司若有驳回,皆须执论。政在得人,不在员多,若是人员冗杂,且效率低下,虽多何益?”唐太宗在殿前负手而立,望着天幕缓缓说道。
武周时期——
武则天神色淡之的坐在上座,她虽继续了前朝三省六部,却也知道用其框架,去其糟粕的道理,三省六部可以作为行政基础,但绝对不能束缚皇权,否则,她也不会设立北门学士一职。
宋神宗赵顼对立于阶下的大臣说到:“三省六部制于本朝而言,确有诸多弊端,虽然本朝已经强化了三省六部制,但着实也是对我朝有诸多弊端,着实难以应对本朝财政,军兵问题,诸位爱卿,可有良策啊?”
王安石拱手向前,言道:“回陛下,老臣有一策。”
“爱卿有何良策,快些说来。”
“陛下,若是觉得此时的官制太过繁琐,无法解决问题,可以适当的简化流程,强化执行机构的执行权力,并设立专门管辖相关机构的机关,以监管其执行效力。”
“爱卿所言有理,那就照爱卿说的办,此事由你负责。”
“臣,遵旨。”
至此,以宋朝宋神宗年间为起点,历时17年的王安石变法就此拉开帷幕。
【那到这里,我们的三省六部制就讲完了,这一段比较简短,但也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无法忽略的重要中央措施。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制度奠定了基础。
好了,这一次直播告一段落,期待下次我们与历史的重逢。】
话音落,天幕也缓缓地暗了下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